王猛(325年—375年),字景略,东晋北海郡剧县(今山东潍坊寿光东南)人,后移家魏郡。十六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在前秦官至丞相、大将军,辅佐苻坚扫平群雄,统一北方,被称作「功盖诸葛第一人」。

天下第一毒计恐怕非离间计莫属。历史上离间计比比皆是,一个比一个毒。若论计策之流畅,心肠之恶毒,非得王猛的金刀计不可。首先他要离间的人决非等闲之辈,一位是大秦天王苻坚,一位是后来后燕的皇帝慕容垂。

王猛身为前秦丞相,当时天下类似三国三分,关中是前秦符氏;潼关以东是前燕慕容氏;长江流域包括荆州、益州、扬州等是东晋司马氏。这三方都有名冠一时的豪杰。

前秦有被苻坚视作诸葛再世的王猛。王猛的施政方略与诸葛亮治蜀时相仿,走得是刚猛严苛的法家之路,而他的功业与诸葛亮相比,更是高得太多。也正是在他的辅助下,前秦最终统一了整个北方。

东晋则有留下千古名言「既不能流芳后世,不足复遗臭万载」的超级枭雄桓温和魏晋风度的集大成者一代名士谢安。前言则有慕容家族的国之干臣慕容垂(后投靠前秦,苻坚淝水之战失败后,趁机建立后燕政权)。

这一时期将星闪烁、能人辈出,各方的角力在著名的淝水之战中达到高潮,并以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方式落幕,精彩程度实在不下三国演义,只可惜没有罗贯中这样的大师为其写述,后人所知甚少。

接下来我们就聊聊本期的三个主人公王猛、慕容垂、苻坚。

当时前燕还没有被灭,但作的很。大家看见慕容垂英雄了得,引得太傅慕容评和太后可足浑氏嫉妒,于是一不做二不休决定干他。所谓射人先射马,用巫蛊案处死了慕容垂深爱的妃子段氏。马儿被杀了,都能知道目的是什么。最终慕容垂不得不率领全家投奔关中苻坚。

但他这一走,前燕几乎和灭亡了没什么分别,因为国无贤人,玩完是早晚的事。

前秦天王苻坚在中国历史上绝对是心胸最为宽广的一把手,没有之一。看见慕容垂举家来投,高兴得几乎是倒履相迎。苻坚的这般盛情,慕容垂也是感动得一塌糊涂。但这一切骗不过王猛,他估计农夫与蛇的故事将会重演。

既然慕容垂极有可能「养不熟」,还不如干脆除掉他。但要除掉慕容垂并不是如此轻松。毕竟苻坚才是真正的一把手,他不点头是不可能杀掉慕容垂的。

读过经书,学过兵书;上得了阳谋,下得了阴谋。用来形容王猛最合适不过。既然阳谋很难干掉慕容垂,那就得上阴谋了。

慕容垂不好直接下手,就从他的家人开始。于是王猛在率军征伐燕国的时候,向苻坚请求以慕容垂最喜欢的长子慕容令出任参军。出发的前一夜,慕容垂设宴饯行,当然是希望王猛在军中多照顾他的儿子。

王猛和他一起喝酒谈心,席间喝到高处便激动起来,拉著慕容垂地手要和他结拜兄弟。慕容垂到底是鲜卑胡人,论心机深沉哪里及得上有心人王猛,眼花耳热后也就指天划地,结为兄弟。

王猛顺势说:「我此次远走,兄弟却无什么东西可以睹物思人,未免遗憾。」并送给慕容垂自己生平最爱的一方镇纸以兹纪念,慕容垂大是感动,想也不想就解下自己的家传金刀送给王猛。

得了这柄金刀,王猛开始了第二步行动。在大军开拔到洛阳的时候,王猛招来了帐下一个叫金熙的小卒,重金收买,让他跑到慕容令的帐中出示金刀,并假传他父亲的话说:「你我父子之所以投奔秦国,无非是避祸而已。如今王猛心胸狭隘,数次想排挤我们,而苻坚表面上对我们礼让有加,但其心实在难测。估计我们父子仍然难免一死,古人尚云,狐死首丘,况且最近听说燕国皇帝于我们走后颇有悔意。我现在已经在逃亡的路上了,你不走更待何时?事起仓促,来不及写信,特派人传口信,以金刀为证。」

慕容令听后,又惊又疑,慕容垂赠王猛金刀的事情他并没有听说,而父亲企图二次叛逃却丝毫没有征兆,但这位来传话的金熙曾经在慕容垂府中打过下手,又有金刀为证,言之凿凿,不由得不信。当时慕容令急得六神无主,又根本无法与千里之外的老爹取得联系,思前想后,还是决定连夜投奔燕国。

王猛等他一逃,马上急表上告朝廷。慕容垂闻讯,吓得半死,连辩解也不敢辩解,仓促出逃,结果在蓝田被追兵赶上,押回长安。慕容垂自忖必死,谁知苻坚宽容千古第一的帽子真的不是白带的,他立刻赦免了慕容垂,安慰道:「你儿子心存故国,本身就无可厚非,我只是为他遗憾而已,更不会牵连到你们这些人啊。」

老天照应,慕容垂躲过了这一劫,而他的儿子慕容令就惨了,跑到燕国境内,却发现老爸根本没来,顿时天旋地转,昏倒在地,燕国对他这个莫名其妙的二次叛徒当然心存芥蒂,干脆流放到遥远的沙城。慕容令仍不甘心,在沙城组织旧部企图第三次反叛,却被当地官员抓住就地正法。

金刀计虽然失败了,不过并不能怪罪王猛心思不够,而是苻坚这个「宽容」真有点过头了。不过我们还是感受到了金刀计之毒,虽然未能干掉慕容垂,但葬送了慕容垂最优秀的儿子慕容令。

恐怕慕容令在沙城组织一帮乌合之众和燕国官军作最后徒劳抵抗的时候,一定还没想明白到底是谁把他害得这么惨。慕容垂后来再造燕国坐上龙椅的时候,一定还在为「太子」慕容令身亡而感叹后继无人。果不其然,慕容垂死后他的儿子中少了慕容令这样的优秀人物,相互内讧,后燕终于二世而亡。


因为「金刀计」造成了慕容垂之子慕容令的死亡。而慕容垂后来建立强大的后燕帝国,却因为继承人无能导致后燕帝国灭亡。如果慕容令不死,可能就没有拓跋鲜卑的北魏一统中原了,取而代之的可能就是慕容的大燕帝国。所以说,王猛的「金刀计」改变了历史。

一.慕容垂投奔前秦

魏晋交替时期,慕容鲜卑部落活跃于辽西、辽东地区。晋武帝泰康六年,慕容廆成为部落首领,后受封为鲜卑都督。慕容廆是一位有想法的首领,他主动接受汉化,率部众迁居大棘城(今辽宁义县),摒弃了游牧的生产方式,在辽河平原上进行耕种的农业生产。在西晋灭亡后,慕容皝接受东晋政府册封,吸纳中原士人为自己效力,等待时机,雄踞辽西。

慕容廆死后,慕容皝继位。在平定其弟慕容仁之乱后,慕容皝趁中原大乱之际,统一辽东地区。疆域基本囊括了三国时期曹魏辽东公孙家的地盘。到了公元337年,慕容皝自立为燕王,这是燕国建国之始。当时中原是石勒建立的后赵的地盘。公元348年,慕容皝死,其子慕容俊继位。随后第二年进攻后赵,尽得幽州之地,迁都于蓟。

当时后赵爆发冉闵之乱,冉闵自称大魏天王,控制邺城周围地区。此时慕容家三代英雄豪杰辈出,慕容皝第四子慕容恪率军击败冉闵,冉闵政权灭亡。至此,慕容燕国挺进中原,雄踞中山、幽州、辽东等关东之地,强盛一时,燕王慕容俊随即称帝。与关中的前秦政权、南方的东晋政权三分天下。野心勃勃的慕容俊准备率大军灭前秦和东晋一统天下,结果却于公元360年病逝。

慕容俊死后,十一岁的太子慕容𬀩继位。升级为皇叔的慕容恪辅政7年,兢兢业业,使得前燕帝国一直是中原最强大的国家。慕容恪死后,前燕帝国最强之人是吴王慕容霸,后改名慕容垂。慕容垂文武双全,屡立战功,但是却遭到了继慕容恪辅政的慕容评的排挤。慕容评,辈分极高,是慕容廆少子,慕容皝幼帝,是现在皇帝的爷爷辈。他嫉贤妒能,尤其嫉妒吴王慕容垂。公元369年,东晋大司马,权臣桓温北伐前燕,前燕连战连败,皇帝慕容𬀩和辅政的慕容评惊慌失措,居然想退出中原,回到辽东故都龙城避难。关键时刻,慕容垂力排众议,率军五万大败桓温。但是战后,反而遭到了慕容评的猜忌。没办法,慕容垂带领部分家眷、家将投奔了前秦苻坚,这其中就包括长子慕容令。苻坚爱惜他的才华,拜他为将军。

二.金刀之计:慕容垂长子慕容令身死

失去了慕容垂的燕国不堪一击,前秦宰相王猛请求讨伐燕国。王猛知道慕容垂绝非久居人下之人,早晚必成前秦的祸害,总是劝苻坚除掉慕容垂。但是,极为宽厚,又有著极强「失败者」收集癖好的苻坚总是听不进去。于是,王猛就借著出征之际,想出了一条反间计,意图除掉慕容垂。王猛先将慕容垂最出色的儿子,长子慕容令收入麾下,出任参军。然后在出征前去慕容垂府上寒暄一番,慕容垂也想让王猛多照顾儿子,设宴款待王猛。酒过三旬,王猛要离去,对慕容垂说,我就要走了,赠我一样东西吧,我好睹物思人。王猛,公认的王佐之才。慕容垂,英雄人物。此情此景,颇有点英雄惜英雄之意,慕容垂也没多想,就解下了自己的金刀赠给了王猛。

慕容垂

随后,大军出征途中,王猛买通了慕容垂的家将,随大军出征的金熙。金熙拿著慕容垂的金刀就找到了慕容令,并且对他假意传达慕容垂的命令说:「燕国才是你我父子的母国,秦国宰相王猛多次排挤我,保不准苻坚什么时候就会除掉我们。我听说我们走后,燕国皇帝已经很后悔了,我现在准备逃亡回燕国,你也逃走吧。」慕容令看到金刀,对此信以为真,于是借打猎名义,就真的离开了军队,回到了燕国。

王猛看到慕容令走后,将消息传回秦国首都长安。慕容垂大惊,只得逃跑,结果被抓了回来。接下来的事,就令人大跌眼镜了。苻坚对慕容垂说:「你们慕容家自相争斗,导致你 委身于我。你留恋故土,这是人之常情,我不会追究。人各有志,只不过燕国马上就灭亡了,可惜了你儿子慕容令。」说罢,对慕容垂继续信任有加。也许大秦天王(此时没称帝)苻坚是真的想把自己打扮成一个圣人君主,垂拱治天下,也许是真的同情慕容垂,总之,苻坚是心真大啊。王猛本以为慕容垂死定了,结果空欢喜一场。

另一边,慕容令回到前燕后,继续受到猜忌,被流放了。慕容令在流放地沙城收买人心,聚集了几千人造反。之前慕容垂从前燕逃出来的时候,其庶子慕容麟搬到逃回前燕告发其父。所以慕容麟就一直留在了前燕。此时他的大哥慕容令造反,准备进攻燕国的龙兴之地龙城。奇葩的慕容麟知道了大哥的动向,再次告发,导致龙城没有被攻下。此时慕容令身边的侍卫偷袭慕容令,慕容令就这样死了。王猛的「金刀计」,没有杀死慕容垂,却意外导致了其最出色的长子慕容令死亡。不久,王猛率军灭掉了前燕政权。

三.慕容垂建后燕,却后继无人

肥水之战后,前秦苻坚百万大军土崩瓦解,中原地区又陷入了混战之中。当年前燕灭国之时,慕容鲜卑人大部分被当做战利品迁入关中,大概有十余万众,当然,宽厚的苻坚也善待了他们。结果前秦战败后,慕容鲜卑群雄并起,开启了复国的进程。当时慕容鲜卑分成两派,一派以慕容泓、慕容冲兄弟为首,他们是慕容垂的侄子,率领之前迁过来的部众进攻关中。而另一派就是慕容垂,慕容垂回到了河北邺城地区,联络前燕旧部在河北起事造反。慕容垂在前燕的威望丝毫不减当年,不久尽复前燕旧地,登基称帝,史称后燕。而他的侄子慕容冲也攻下了长安。慕容冲惧怕慕容垂,于是率领鲜卑部众在长安修建宫室,打算占据关中。但是此时的慕容鲜卑,已经把关东河北大地当成了自己的家,执意要返回关东,于是杀死慕容冲,并缓缓东归。最后这支军队也被慕容垂打败,结束了这场慕容家内部的正统之争。

此时,北方并州及草原的拓跋鲜卑北魏政权势力开始崛起。而慕容垂的后燕政权却又有了内斗的趋势。由于长子慕容令死了,此时后燕的太子是次子慕容宝。慕容宝才智武略均不足,但是慕容垂为了保持正统性,还是立其为太子。慕容宝率军八万,在慕容麟(这货连出卖父亲和哥哥,居然还能被原谅,五胡十六国时期这些君主脑回路都很清奇)辅佐下进攻北魏。结果被北魏拓跋珪诱敌深入,在参合坡被打的全军覆没。

慕容宝

此时,后燕皇帝慕容垂已经七十岁了,他深感北魏是心腹大患,于是御驾亲征。北魏被打的大败,拓跋珪甚至想要放弃山西北部之地,退回草原。结果,慕容垂的大军来到去年参合坡的战场,发现北魏管杀不管埋,去年燕军尸骨堆积如山。一生未尝败绩的慕容垂设祭坛祭奠亡魂,结果后燕将士一时动情,哭声震天。慕容垂心中郁闷,顿时口吐鲜血,不久就病逝了。拓跋鲜卑的北魏政权逃过一劫。

慕容鲜卑再次重复了前燕的故事,慕容鲜卑依旧能人辈出,慕容垂异母弟范阳王慕容德,儿子赵王慕容麟、辽西王慕容农、高阳王慕容隆,侄子太原王慕容楷、陈留王慕容绍,各个都有争雄的实力。慕容宝根本压不住他们。而慕容宝又与自己的最有能力的亲儿子慕容会不和。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大举来攻,原本第一强国后燕帝国,面对北魏大军,皇帝慕容宝和慕容会还在不断内讧,互相拆台。后燕最终被北魏灭亡。

所以史书感慨,如果慕容令不死,慕容令治下的燕国应该会继续兴盛,也许就没拓跋鲜卑北魏政权什么事了。


「金刀计」是中国历史上比较出名的一次反间计,用意狠毒,影响深远。如对细节感兴趣,可以翻下史书或者去网上看下,限于篇幅,这里简单叙述下。

事件背景中国古代南北十六朝时期,各族混战,国家林立。是中国历史上大分裂,大混乱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英雄豪杰层出不穷的时代,而本故事的主要人物王猛,苻坚,慕容垂,慕容令等都是当时大咖名人。后人评价王猛:「若王猛之治国,苻坚之管仲也;慕容玄恭之辅少主,慕容𬀩之霍光也;刘裕之平逆乱,司马德宗之曹操也。」他是十六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在前秦官至丞相、大将军,辅佐苻坚扫平群雄,统一北方,被称作「功盖诸葛第一人」。此人最大的特点就是谋略过人。而苻坚作为前秦皇帝,也是位有为君主,励精图治,重用王猛,统一了中国北方。可是他最致命的的缺点就是心慈手软。而慕容垂作为前燕血亲,股肱之臣,堪称前燕的御敌长城,定海神针,十多岁随军出征,战功赫赫,胆识过人,谋略出众,其才能是不在王猛之下的。而且为人隐忍。而慕容令作为慕容垂的长子,同样才能非凡,是慕容垂最为看好和依仗的儿子。

本来前燕和前秦是敌对国家,而慕容垂和王猛也是对手,水火不容。可是前燕国内内讧,慕容垂因为才能出众,招致排挤,引来杀身之祸。而慕容垂作为一代枭雄,怎肯坐以待毙,带著儿子慕容令及家眷仓皇出逃,其原本是逃往前燕龙城(今辽宁朝阳,前燕龙兴之地)。以伺东山再起。可是其间遭小儿子慕容麟的出卖,不得不中途改道投奔前秦。慕容垂是个人杰,而前秦皇帝苻坚也是个求贤若渴之人,听闻慕容垂来投,欣喜若狂,出城迎接,同时许以慕容氏高官厚禄。自以为得到贤良。可是前秦第一谋略家王猛却另有看法,他认为慕容垂才能过人,绝非甘愿屈居人之下之辈,早晚要出祸端。屡次进言皇帝苻坚除去慕容氏,已绝后患。前文交代过苻坚心慈手软,不肯下手。不过王猛却念念不忘此事,处心积虑,誓要除掉慕容垂。公元370年,王猛率大军进攻前燕,据史料记载,王猛向苻坚请求需慕容垂长子慕容令作为随军向导,苻坚答应了这个要求,随后王猛夜访慕容垂,一番促膝长谈,简直就要互引为知己了。「今当远别,何以赠我?使我睹物思人」王猛从容的一步步对慕容垂下套,而慕容垂却浑然不知,解下随身所配金刀,赠与王猛,至此王猛的计策已经完美的展开了。

王猛率大军行至洛阳,用重金收买了慕容垂的一个亲随,让他持金刀向慕容令假传消息:速速逃离。「今疑之,踌躇终日,又不可审覆」慕容令很是犹豫,但当亮出信物金刀,慕容令信以为真。而后假借打猎,逃亡前燕。王猛见计策已成,向苻坚汇报慕容令叛逃,慕容垂知道了之后,惊恐万分,仓皇出逃。可是没逃多远,就被前秦军队捉住了,但苻坚太心慈手软,

秦王坚

引见东堂,劳之曰:「卿家国失和,委身投朕。贤子心不忘本,犹怀首丘,亦各其志,不足深咎。然燕之将亡,非令所能存,惜其徒入虎口耳。且父子兄弟,罪不相及,卿

何为

过惧而狼狈如是乎!」待之如旧。苻坚居然不怪罪慕容垂,还替慕容令可惜。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有人说王猛的计策已经算的上失败了。可是不要忘了,王猛离间的是当时的两大豪杰,个人猜想事情的发展还在王猛的掌控之中。而受骗出逃的慕容令却最终落得惨死于前燕故地 。

之所以说「金刀计」改变了历史。是因为,如果苻坚当时就除死慕容垂,也就没有后来的后燕了,同时也许苻坚的肥水之战,因为少了慕容垂的怂恿,也许不会发生,前秦得以继续存在。这是一种情况。还有另一种情况,因为「金刀计」,慕容垂最看好的儿子慕容令被杀掉,使得慕容垂少了合格的接班人,即使慕容垂隐忍14年,最后灭掉前秦建立后燕,可是慕容垂也垂垂老矣,而嫡子只有慕容宝一人。慕容宝才能胆识俱在人之下,而与北魏拓跋珪的参合陂之战,慕容宝的后燕军队几乎丧失殆尽,虽然慕容垂以老朽之躯披挂上阵击败了拓跋珪,但也病死军中,而后慕容氏一落千丈,公元408年,建国只有24年的后燕灭亡。如果慕容令不死,继承王位,以他的才能,至少会成为北魏一个强劲的对手,而后燕也许存在更为长久。

当然,历史不能假设,而王猛的「金刀计」却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要说,他是出名的。人教版历史教科书写到魏晋南北朝时,专门留了一副对联「关中良相唯王猛,天下苍生望谢安」。所以不能全怪教育部门。

一是所属政权垮台太快,缺少宣传。因为他服务的少数民族政权前秦在他死后不久就彻底垮台了,没有足够时间的政治宣传。

二是缺少他的民间演义故事,这点很重要,说唐,说岳,三国演义里面的历史人物是粘了演义小说光的。基本是先知道演义中的人,才去看历史中他的真实故事。

最后如晋书中所说,「怀王佐之才,希龙颜之遇,敛翼待时,伺风云而后动」!他的历史地位,走进了你才会发现的。

好像审题出了问题?问他的军事政治成就。

政治上,他当政秦境安定清平,家给人足,「自长安至于诸州,皆夹路树槐柳,二十里一亭,四十里一驿,旅行者取给于途,工商贾贩于道」。百姓歌唱道:「长安大街,杨槐葱茏;下驰华车,上栖鸾凤;英才云集,诲我百姓。」「兵强国富,垂及升平,(王)猛之力也。」王猛执政号称「公平」。

军事上,到王猛死前,秦已基本上统一了北方和巴蜀以南(前凉与代虽然保有一隅之地,但已臣服于秦),十分天下,秦居其七,东南地区的晋政权已感到巨大的统一压力。

当代人称,功盖诸葛第一人。

先说大的观点:不同时代的历史人物因为所处环境有很大区别,个人经历也有很大区别,机遇运势均不相同,所以除非高下相差特别大,否则很难比较。就如同关公战秦琼一般,若你非要为他们分一个高下,其实是没有最终答案的。

再说一下自己的观点。我觉得王猛在实际功劳上更胜一筹,但是诸葛的遭遇更加艰难。易地而处,如果让王猛到蜀汉,他也无法统一天下。如果让诸葛到前秦,他也可以和苻坚相处融洽,并且把前秦治理得比较好(但是好到哪一步,是不是能如王猛一般,这个我也不确定)。他们两个都是相才,而且儒法结合(乱世用重典)。在将略上,王猛看上去更好一点,但是当时的前秦的军事形势其实比蜀国军队好得多,所以不一定王猛的军事才能就真的大大超过诸葛亮。我觉得王猛带兵,也是治军为长,这不是说他就没谋略,而是说他不是那种鬼才型军师,因为人走的本来也不是这个风格。

其实他们两个人,本来就是同一款的,真是太一致了。从性格作风(事必躬亲),到治国手段(宽严相济),再到处理复杂内部关系的手段(蜀汉新旧争斗极其激烈,而前秦的民族矛盾也很激烈)。所不同的是,王猛真的是很幸运,他遇到了苻坚。虽然苻坚天真,执拗,甚至看上去像政治小白,但是他给了王猛全心全意的信任。而更大的幸运是,王猛遇到处于上升期的前秦政权。相比而言,诸葛所处环境之恶劣自然就不必去说了。但是正因为诸葛他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才成为悲情英雄。哪怕没有《三国演义》这本名著,诸葛的名声也远远在王猛之上。(参见唐代各种文学作品中出现的比例)


主要是王猛确实厉害,治理国家游刃有余,使计打仗也是无往不利,就那这条反间计,环环相扣,防不胜防,可惜当年恒温不能用啊


这才是真的借刀杀人


确实对历史影响挺大的。

已有好回答,懒得再打字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