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过卧龙岗没看见过梁父岩!不知从何说起?

诸葛亮躬耕地在哪里?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学术问题,应由专业历史学者去解决,民众出于情感,政府出于利益,去争去抢去骂都是耍流氓行为。就还原历史而言,毫无益处。其实不管诸葛亮在哪儿躬耕,你都找不到具体的田地,而两地的纪念性建筑却真的为他而建。

也许两地之争都不是为了还原历史,斗而不破的局面也许是两地政府所乐见的吧。如两地不争又何以引人眼球?一方胜利,也许很快会被遗忘。


什么襄南阳?乱七八糟。搭上孔明两个字,懂历史的人都知道:诸葛亮一辈子自己没有提过「襄阳"二字,更没有亲口说过:隆中二字,因为他死后二百年才有个写小说的襄阳人虚构个(号曰)隆中地名,并写下这有亮的"家宅"。几百年后的襄阳人根据小说描述,在离城二十处的阿头山(后改隆中)给亮安个家宅。之后有少许写野史杂记的文人提及。 诸葛孔明亲口说:躬耕于南阳。并在死后不久,他的老故将黄权在他的南阳躬耕地卧龙岗建起诸葛庐,在全国首开祭祀先河。孔明刚死后由于蜀国被灭,由于政治的原因,对他对蜀国及刘主的忠君思想和智慧不可能大肆宣扬。改朝易代之后才有大批达官贵人,文人骚客到南阳卧龙岗祭拜儋仰,皇帝下旨钦定祭文内容及日期。李白,杜甫,白居易,刘忠禹,唐伯虎,于谦,王安石,岳飞等等历史名人都写下南阳渚葛躬耕地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 这是真实的历史规迹。襄阳也许有孔明的住过的宅,但十七岁来到南阳卧龙岗(又名隆山),当布衣耕田是真。南阳又称宛地名自古有之。最早是王莽说:「南阳,曰宛"。历史记载从未跨过汉江去管过襄阳城郊一个叫泥嘴镇(2000年改为卧龙镇)阿头山(后改隆中)的"飞地"。请勿编造历史!还原真相。


提这问题的人,就是个脑残货,梁父吟属于你,你搬回家吧!你什么都懂了,还问什么?你闲的蛋疼了!


南阳人一边说习凿齿说的「亮家于襄阳城西」不对,一边又认为他说的「秦兼天下,自汉以北为南阳,以南为南郡,汉因之」这句话又是绝对正确的。你们既然不相信习凿齿,为什么你们认为他说的一句话是错的,另一句话又是绝对正确的?南阳少数人非常善于用自己的茅戳自己的盾!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