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是曹操之子,曹魏晋位魏王后,后来立曹丕为世子。曹操去世,曹丕继魏王位,没多久曹丕就篡汉登基为帝,成为了三国曹魏的开国皇帝,曹丕为帝后,颇有政绩,同时他在文学方面也颇有成就,虽然他的文学才华不如曹植,但是曹丕和曹操、曹植还是被称为了建安三曹。

而曹丕为帝后,曹植也遭到了排挤和打压的对象。只是因为他母亲的原因,最终曹植得以幸免于难,不过虽然如此,曹植后来的生活和处境也颇为困难,毕竟曹丕对他颇为忌惮和打压。

那曹丕真的想弄死曹植吗?

其实曹丕和曹植虽然是兄弟关系。但自古无情最是帝王家,曹丕对曹植是颇为忌惮的,毕竟曹植曾经给曹丕构成了严重的危险,故而曹丕后来虽然继位,但是还是相对曹植除之而后快,只不顾因为他母亲的压力,所以曹丕最终还是没有对曹植下手,但如果不是他母亲的原因,曹植得结局可能就是另外一种情况了。

因为曹操在世时,他晋位魏王后,后来准备在他的儿子中选立一个人做世子,将来可以继承他的位置,而当时最有机会被选为世子之人就是曹丕和曹植。对于曹丕而言,曹植就是他的最大竞争对手。

因为曹植才华横溢,故而曹操对曹植非常喜爱,也因此在曹操选立世子时,在曹丕和曹植之间徘徊不定、左右为难。

不过后来因为曹植文才虽高,但曹操觉得他文人气、才子气太重,行事常常任性而为。在加上他又饮酒没有节制,饮酒后的书生也有可能变成狂士,并且还犯有错误。从而让曹操开始疏远冷淡曹植。

同时曹丕是曹植的哥哥,曹操经历过袁绍、刘表因为立继承人的问题不当,而导致很快就消亡,曹操知道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他不想自己辛苦打下的基业也像袁绍、刘表那样,所以最终曹操选曹丕为世子。

而后来曹丕虽然继位,但是在曹植和曹丕在争选世子的时候,在当时的大臣中,也分别两派各自结成党羽,两派之间相互竞争尔虞我诈。故而曹植还是颇有地位和势力的。这对曹植也构成了相当大的威胁。

所以曹丕对曹植颇为猜忌,虽然他已经成功继位,但是他为了自己位置的稳固,还是很想出去曹植。只不过因为他母亲的原因,只得作罢,但曹植之后也难逃打压、排挤的处境了。


曹丕确实想制曹植于死地,面对权力的诱惑,任何一个竞争对手,哪怕是一个潜在的对手都不会放过,何况是聪明的曹植。

1.曹植才能高于曹丕,尤其是文学才能,出口成章,洋洋洒洒,深受曹操的喜欢。而曹丕则显得拙嘴笨腮。史书上记载,每次曹操出兵送行时,曹植都会赋诗一首送给曹操,而曹丕都无所适从,后曹丕身边一位叫吴可的大臣教了他一招,就是在魏王出征事哭,以表示对于魏王的崇敬,这才和曹植打个平手。

2. 当曹丕登上大宝之后,其弟曹植的才气及品行还是在很大范围内有市场的,刚刚坐上宝座的曹丕为防止曹植的篡位,才要求他七步成诗的,最终曹植吟出了千古名句:煮豆燃豆萁,豆在腹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3. 曹丕没有进一步看清形势。在曹操活著的时候,虽然对曹植宠爱有加,但是这今仅限于在文学文化方面,可以与自己吟诗作对,共同交流,只要有大的文化活动,如给铜雀台写序就是曹操亲自安排曹植去做的。但曹植也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文人气太重,沉迷喝酒,甚至耽误了军机大师,这样的脾气秉性曹操也不会放心把政权交给他的。

综合以上三条,曹丕杀曹植是真的,只是最终还是因为才气的愿意没有杀掉,最终忧郁病死


不能说想不想弄死曹植,要看曹植的权利和影响力。如果真的对他的地位构成了实质性的威胁那他就会采取必要的手段了。在帝王权臣的眼里没有亲情友情,只有自己的利益自己的权利。触犯了它的红线他就得采取措施,逼不得已,第一,人都是自私的,自己,妻儿,父母,兄弟。第二慈不带兵,义不掌权,你不保护自己别人就会迫害自己,都在这个怪怪圈里!


应该是想真的弄死。

首先,曹丕是个非常阴狠的人,对于杀弟弟应该不会有什么心理负担。

再次,曹丕认为曹植对他有威胁。因为曹植文采太好了。这会让人觉得曹植比他优秀的感觉。

第三,曹丕已经干过这样的事。有的地方说,是他把曹冲弄死的。再弄死一个也正常。


是的

曹植太聪明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