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要从战前的一系列态势去分析,如果脱离之前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单独就赤壁之战来作分析是不全面也是不对的。

第一,在赤壁之战开始之前,曹操趁荆州刘表新逝,以重兵之势威胁荆州新主刘琮,从而尽得荆州之地并收降几十万的荆州兵马。而之前依附刘表的刘备只得率领自己为数不多的军士并数十万众百姓逃亡,最后落脚樊口。

第二,当时的东吴国都在柴桑,也是在长江的下游,而且兵力不足。曹操想顺长江而下一举消灭刘备的残余人马和东吴。

第三,曹操收降荆州以后以水陆并进压向江夏和东吴,但是在与周瑜相遇中败北,只能收兵屯于乌林,刚好与东吴周瑜的水军隔长江而望。

第四,鉴于以上几点,曹操只能操练水军,准备与孙刘联军一决雌雄。更为主要的是当时曹操已平定北方,无后方之忧,且声威大震,士气旺盛,所以想在水上大展军威。

总之,综合主客观因素来定,曹操只得选择在长江江面上与孙刘决战。


赤壁之战中曹操选择水战是别无选择的策略。毕竟长江是魏国吴国的天然边界,也是吴国的天然屏障,不管从合肥还是江陵出兵,都必须渡江,而且赤壁更接近吴国腹地,有很重要的战略意义。

古代南方很多地方没有开发,崇山峻岭,交通特别差,行军运输靠人力马力。曹操不可能带几十万人绕过长江去一点一点的攻打吴国的边疆,那样费时费力而且事倍功半,纵使绕著打,军需供给也跟不上,而且容易被其他势力截断后路。

其实赤壁之战曹操当时的胜算是很大的。不管从兵力物力人才和形势都远超吴国。反而是吴国一方开始还胆怯了,实力上难以抵抗。吴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建业江南一带,曹操只要过了江,顺流而下,势如破竹,吴国是守不住的,只要把吴国腹地拿下,吴国其他地方就会望风而降的。

然而曹操刚把荆州拿下后,很多人心还未归附,收编的军队也还未编制完成,而自己的水军也没训练好,就急著打渡江战役,本身有骄兵之嫌,再者也是急功近利的表现。

当时曹操拿下荆州,先安心治理几年,再制造局势压制吴国,采用劝降的方式牵制它,再对巴蜀用兵,不仅稳当一点,可能有更好的收获。

中国历史上的统一大业都是由北而南的,南方只要政局不稳就容易被消灭。毕竟那时候的南方开发地方不多,人口较少,经济发展慢,而北方有广袤平原,人口稠密,经济发展快,恢复能力强。所以曹操不操之过急,先收巴蜀,再搞乱吴国内部,利用多点时间训练水军,统一大业或许可能性更大。即使不能,也不至于兵败受辱,仓皇北顾。

个人浅见,不当之处,请不吝赐教。所有兴趣也可以交流沟通一下。


想来我曹军有八十万大军,怕啥子?主要是膨胀心急了,再加上黄盖的勾引,跨过这条河,就是全天下,换我我也嘚瑟一下,毕竟曹大爷不是凡人!


因为当时曹操以为孙权知道自己兵力强盛,必从陆路反击,因此便从水路决战。后因自负轻敌,才导致失败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