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25001.jpeg

越中富山城,佐佐成政的居城

 

1585年的秀吉可以说是相当忙碌。

在与家康和解后,以武力方式解决纪州事务,又使长宗我部氏屈服,保留土佐一国,纳入丰臣政权。

 

佐佐成政.jpg

佐佐成政(?~1588)

 

在丰臣政权的周围,基本上仅存越中的佐佐成政与秀吉为敌,甚至攻打前田领地的末森城。

根据通说,秀吉组织十万左右的部队,并在前田利家的主攻下,佐佐成政最终降伏,前往大阪,领地大多遭到没收。

此时秀吉已然是天下人的姿态,家康也正式臣服于秀吉(详见日本战国通史(七))

天皇赐姓,秀吉改姓为丰臣(原为羽柴)、就任关白(原因不明,根据推测是希望建立公武合一的政权)。

 

九州征伐

大友宗麟 画像.jpg

大友宗麟(1530~1587)

原本九州三方争霸的局势在1580年代逐渐演变成岛津独大的局面(详见下篇)。

龙造寺甚至向岛津屈服,大友家岌岌可危,周围城池一一陷落,甚至仅能死守丹生岛城、立花山城一带,势力大不如前。

大友宗麟只得前往大阪向秀吉求援,秀吉首先派遣以四国地区领主为主的部队,以仙石秀久为军监,支援大友家。

在1587年初(国历)登陆,与岛津军爆发户次川之战,根据史料纪载,大友、长宗我部、十河、仙石军试图趁岛津围攻利光城时从背后偷袭,

但这战术早已被岛津军识破,四国军惨遭岛津军击溃,十河存保、长宗我部信亲(元亲长子)等战死,损失惨重。

(详细分析请看 http://sengokujapan.blogspot.com/2018/02/blog-post_11.html)

这个消息震惊了秀吉,正式发动第二波的九州征伐。

 

九州平定路线.jpg

登陆九州后,兵分二路,秀吉领导西路军;秀吉弟弟秀长领导东路军。

通说为岛津急撤部队,坚壁清野、死守岛津本领(萨摩、大隅、日向)。

在日向根白阪一带,岛津义久、义弘试图夜袭秀长军,在损失岛津忠邻(岛津岁久养子)与猿渡信光后,岛津军撤退。

家督义久剃发出家,向丰臣政权屈服,改名为岛津龙伯,并且将家督位子交给弟弟义弘,保留萨摩、大隅以及部分日向国的领地。

在九州征伐后,秀吉重新分配九州领地,先前越中征伐后降伏秀吉的佐佐成政得到肥后一国;

出色抵抗岛津攻势甚至做出反击的立花宗茂获得筑后一带的加封、黑田孝高(黑田官兵卫)获得丰前六郡、

毛利家的小早川隆景获得北九州筑前、筑后与肥后一郡的领地。

基本上配合九州征伐的九州领主都受到领地安堵(批准领地的所有权)。

 

但不久后九州爆发两次大动乱,

一次是肥后国人一揆,因太阁检地(整理、更新土地制度等)爆发不满,佐佐成政难以应付。

秀吉下令九州附近的大名镇压,在平定后没收肥后一国,并以失政等理由命成政切腹自尽。

(但若以失政、暴政批判佐佐成政是非常不当的,详见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00253)

将肥后一分为二,加藤清正获封北肥后,入主隈本城;小西行长获封南肥后,入主宇土城。

 

宇都宫镇房.jpg

宇都宫镇房(1530~1588)

第二次是丰前一带,城井谷的宇都宫镇房一族领导的动乱,规模不如肥后国人一揆,

但对于刚入主丰前的黑田氏来说同样相当棘手,

孝高长子黑田长政因此诱杀宇都宫镇房,并且在肥后国人一揆阵前屠杀参与丰臣军的宇都宫一族(但没有屠杀殆尽),平定动乱,稳固统治。

宇都宫的悲剧

 

北条征伐

北条氏政.jpg

北条氏政(1538~1590)

北条氏直.jpg

北条氏直(1562~1591)

在西国一带发生变动的时候,东国一带后北条家(与镰仓幕府的北条家区分)稳扎稳打,

对抗佐竹等反北条联军时逐步获得优势,扩张领地,在氏政、氏直二代达到全盛期

面对秀吉崛起,九州、四国全数屈服后,关东与后北条对抗的领主们都引颈期盼著丰臣军到来,

而北条氏政、氏直并非完全展开与秀吉对抗的姿态。

相反的,透过回信向秀吉表示愿意臣服。秀吉亦命令关东甚至以东一带全由他做主,不得擅自兴兵。

在一切看似后北条似乎与德川一样要臣服与丰臣家时发生了两件事。

首先是真田家的领地问题。

Sanada_Masayuki2.jpg

真田昌幸(1547~1611),时任真田家督

秀吉为了让后北条氏臣服,因此将沼田、岩柜一带分为三份,其中两分给予后北条氏;一份给予真田氏

并要求后北条当主北条氏直(1580年,北条氏政将家督位子传给长子氏直)或前家督北条氏政上京面见秀吉。

氏政、氏直立刻命令家臣不得有任何举动,以免激怒秀吉,并且同意秀吉的安排

 

但是在1589年10月,首先上京的仅是后北条的家臣,而且同时间真田昌幸向秀吉投诉后北条家臣猪俣邦宪强取属于真田领的名胡桃城

无论后北条知情与否,在秀吉看来就是背弃约定,再来上京的仅是家臣级别后者更为严重

不论北条氏政、氏直、甚至氏直岳父德川家康如何说明,秀吉一声令下,在1590年组织北条征伐军,而后北条也早就做好两面准备(和与战)

秀吉同样兵分二路(三路也行,如果包含水路)

北国众(前田利家、真田昌幸、上杉景胜等),由北方入侵后北条领;其余臣服于丰臣的大名们从西路入侵,包含水军(长宗我部元亲、九鬼嘉隆、毛利水军等)

小田原征伐.jpg

后北条领的支城一一陷落,最后仅存忍城与小田原城。

忍城介绍:

忍城直到小田原城降伏时依旧屹立不摇,直到得知后北条降伏后才开城。

小田原城结构.jpg

小田原城结构

回归主战场,小田原城内在和战之间摆荡不定,最终在各路丰臣军的威压之下决定投降,

后北条五代将近一世纪的霸业正式结束,北条氏政、氏照等切腹自尽,但氏直得以活命,流放高野山,在一年后获得赦免,并且重新成为大名,直到江户时代。

 

奥州仕置

在小田原之战时,丰臣秀吉也要求关东、东北(出羽、陆奥)一带领主参与征伐。

即时赶到助战的大名在战后基本上都获得安堵,如果迟到或是没参与战事的大名大多遭到除封、减封的处置。

4a6e90ba4dbc5.jpg

伊达政宗(1567~1636)

 

最有名的是伊达政宗,当时在小田原之战前威压陆奥一带,威胁到常陆的佐竹氏,甚至攻克芦名氏的黑川城。

在小田原战役时大迟到,在战后受到宽恕,保有领地(72万石)

新封、转封的则有蒲生氏乡(领有会津92万石);木村吉清、吉久父子(葛西、大崎30万石)。

蒲生氏乡.jpg

蒲生氏乡(1556~1595)

 

在太阁检地下,东北爆发一连串的一揆运动。

首先是大崎、葛西爆发一揆动乱,木村父子难以应付,邻近的大名蒲生氏乡、伊达政宗联手平定动乱,

但是战后政宗遭到质疑(被指为煽动这次动乱的幕后黑手),最终仅遭到减封,获得木村旧领30万石,但是原领地的六郡交给蒲生氏乡,总领58万石。

新领地因动乱的荒芜使伊达家受到的减封比数字呈现得更严重

AinuGroup.JPG

Aynu

 

在小田原之战时,南部信直参与征伐军,南部领(陆奥境内)的九户氏因继承问题积怨已久,遂利用信直在小田原之际联合豪族进行叛乱,

南部信直回到居城时,除了部署防御工事之外,另外向秀吉求援,丰臣政权组织大军镇压并包围九户氏的九户城。

对于这场战役,甚至有史料纪载Aynu(阿伊奴人)参与战事,

在丰臣军的合围下,九户氏开城投降,全族遭屠戮,日本三岛(本州、四国、九州)已然平定

下一节将讲述本能寺之变至奥州仕置期间其余地区的历史发展。

 

内容并未完整呈现,仅论述重要史事脉络,还请见谅,之后必定会有更详细的内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