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日月千年依旧。读史可以知兴替,明得失。所以背下来是没有用的,要去提炼,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事实上这个问题中的亲王众多是不怎么成立的。

源于北周开国初期,宇文护和北周三位君主的内讧,当时除了宇文护,并没有多少有实权的亲王!到武帝诛杀宇文护之后,身边手握大权的更是只有齐王宇文宪。武帝死后,宣帝对宇文宪不放心,导致北周最后的擎天之柱也被宣帝所杀!

《北史.列传第四十六 周室诸王》曾记载宇文宪被杀的过程,从最初即位的:

寻而帝崩,宣帝嗣位,以宪属尊望重,深忌之。

到最后的被杀过程:

既至殿门,宪独被引进。帝先伏壮士于别室,至即执之。宪辞色不挠,固自陈说。帝使于智对宪。宪目光如炬,与智相质。或曰:「以王今日事势,何用多言!」宪曰:「我位重属尊,一旦至此,死生有命,宁复图存?但老母在堂,恐留慈恨耳。」因掷笏于地,乃缢之。时年三十五。

之后宣帝自以为高枕无忧,竟然同时封五后,当然其中包括了杨坚之女杨丽华!

所以到宣帝死后,静帝即位杨坚已经权倾朝野,身揽军政大权,篡位只是迟早的事情!


一 宇文阐是谁的儿子

杨坚并不是宇文阐的亲外公。宇文阐,北周最后一任皇帝周静帝,七岁继位,八岁被杨坚废掉,同年被弑。,其时为公元581年。其父为周宣帝宇文赟,母为天元大皇后朱满月。朱满月出身贫寒,因罪入宫,后在皇太子宇文赟身边做宫女,被宠幸,生下宇文阐。宇文赟的原配夫人为杨坚之女杨丽华。

(影视中的宇文阐)

二 杨坚是怎么簒位的

杨坚的上位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韬光养晦期。杨坚之父杨忠,随宇文泰起兵,助其建立北周,位列上柱国,司空,封随国公。在北周统治集团(即著名的关陇集团)中,杨坚的家族是处在顶端的,远非宇文阐的外家可比。

杨坚出生即有异象,显示这个孩子未来非同寻常,也为他招致很多的猜忌(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杨家的势力),权臣宇文护执政时,屡屡针对杨坚,无奈杨坚总是逆来顺受,倒也抓不住把柄。后来,周武帝宇文邕发动政变,杀了宇文护,真正大权在握。可能由于杨坚被宇文护针对的经历,周武帝才放松了对杨坚的警惕。有大臣建议杀掉杨坚,周武帝说:「必天命有在,将若之何?」(如果天命一定如此,能拿他怎么办呢?)杨坚听后,「甚惧,深自晦匿」。后,太子宇文赟娶了杨家的女儿杨丽华,杨坚与周武帝做了亲家。杨坚的地位在猜忌中不断得到巩固。

周武帝英年早逝,传位于太子宇文赟,是为周宣帝,即位时18岁。失去父亲管束的周宣帝,开始了自己荒淫无耻又喜怒无常的皇帝生涯。对杨坚的猜忌一点都没有减少。面对这样的皇帝女婿,杨坚拿出了自己最拿手的本领:深自晦匿!

周宣帝由于纵乐过度,22岁就驾崩了。七岁的宇文阐继位,是为周静帝。

至此,杨坚开始了第二阶段的上位史:揽权篡位。周宣帝死后,北周皇室只剩孤儿寡母。杨坚收起韬光养晦的那一套,加紧布置夺权。他利用自己辅政大臣的地位,首先占据要津,控制军队。其次控制打压北周皇室,581年6月,杨坚同时召五位宇文家族的藩王进京,加以监视控制。派名将韦孝宽讨伐叛乱的宗室。其三,加紧制造舆论,为篡位做铺垫。一面让小皇帝为自己加官进爵,封其为随王,加九锡。这样的待遇是禅让的标配了。另一面,各地不断上祥瑞,为自己制造神圣的光环。做好这些准备工作后,在小皇帝即位的第二年,杨坚就迫不及待地加冕称帝了,国号为隋,杨坚就是隋文帝。同年,杨坚派人毒死了退位的宇文阐。

第三阶段,巩固政权。杨坚建立隋朝之后,首先面临的就是如何巩固政权?为此,杨坚做了如下工作。一是收买统治阶级,维护关陇集团的利益。首先大封官爵,与统治集团内部的实力派分享果实;二是镇压反对派,尤其是原宇文家族的藩王。上一年召进京王位藩王都被相继处死。三是收买被统治阶级,修订隋律,取代周宣帝时期的严刑酷法。民心大悦。

三 隋取代北周的影响。

北周的灭亡,只是宇文家族的灭亡。对于北周的统治集团,也就是关陇集团来说,只是换了一个带头大哥而己。在新的带头大哥的带领下,关陇集团将要开创一个辉煌的时代:隋唐!

「古来得天下之易,未有如隋文帝者,以妇翁之亲,值周宣帝早殂,结郑译等矫诏入辅政,遂安坐而攘帝位。……窃人之国,而戕其子孙至无遗类,此其残忍惨毒,岂复稍有人心。」这是清代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对隋文帝的评论,你怎么看?欢迎留言讨论。

(资料来源于《隋书.帝纪一.高祖杨坚》)


北周宣政元年(578年)六月,重新统一北方的武帝宇文邕病死,其子宇文赟继位,是为宣帝。宣帝荒淫无忌,暴虐成性,刑政苛酷,导致政治腐败,人心不安,大成元年(579年),宣帝又禅位给7岁的儿子宇文阐,是为静帝,他自称天元皇帝,继续掌政。

大象二年(580年)五月,宣帝病死,汉族地主官僚刘肪、郑译等人矫诏引外戚杨坚辅政,以杨坚为大29相、都督内外诸军事,入总朝政。杨坚,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关陇士族。其父杨忠是北周开国功臣,为十二大将军之一,位至大司空,封隋国公。杨坚继承了隋国公的爵位。其妻独孤氏,是鲜卑贵族、北周八大柱国之一独孤信的女儿。杨坚长女又是宣帝皇后。宜帝时,杨坚被封上柱国、大司马,又迁大后尽。转大前疑。杨坚是北周重要的军事将领和皇亲,北周统治集团中的核心人物之一。杨坚入总朝政之后,革宜帝弊政,「大祟惠政,法令清简,躬履节俭,天下悦之」,收揽了人心。杨坚得到了北周统治集团中汉族官僚的支持和拥护,但是北周统治集团中反抗杨坚的势力也十分顽强。杨坚利用掌握巾央军政大权和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地位,先后镇压了相州(今河南安阳)总管尉迟迥、益州(今四川成都)总管王谦、郧州(今湖北安陆)总管司马消难的军事反抗,并将北周宗室诸王幽禁京师,以后全部处死。这样,他完成了夺取北周政权的准备工作。

静帝大定元年(581年)二月,杨坚代周称帝,改国号为隋。杨坚原封「隋国公」,他恶「随」字有「走」,便去「走」为「隋」。定都于长安,三年后,迁都于新建的大兴城(今陕西西安西南),亦即隋唐时期的长安。改元开皇,杨坚,就是历史上的隋文帝。


说起杨坚的成功不得不提起独孤家。杨坚家族虽然是北周八大柱国之一,但比较实力有限。而且其父老重驰诚,知道如果锋芒太露就会遭受权臣宇文护的打压。独孤家相对来说朝中的威信还不至于害怕宇文护,独孤家家主独孤信是北周开国皇帝宇文泰的托孤大臣,大冢宰宇文护迎娶了他的大女儿,有了这层关系自然会顾及他人的言语。

杨坚少年才俊他知道如果要想家族崛起就必须与独孤家联姻,而且独孤信的小女儿伽罗天生聪颖惹人喜欢而且伽罗自小与宇文泰的四子(宇文邕)关系很好,杨坚迎娶伽罗也就意味著可以离皇权更进一步,似乎老天爷也在帮助他成事。权臣宇文护先后杀掉三位皇帝,宇文邕被群臣推举为皇帝,他韬光养晦事事依著宇文护逐渐使其放下戒备心理,宇文邕设计将宇文护杀死。在杨坚等人的支下皇权重新回到宇文邕的手中,他励精图治,兴除利弊与突厥联姻,使得国家实力大幅提升有了与北齐逐鹿天下的实力。公元575年,北周武帝宇文邕率大军灭掉北齐,统一北方。次年宇文邕病逝,权力逐渐落入杨坚的手中。而后闵帝迎娶杨坚女儿丽华为后,此时的杨坚权利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荒淫无度的闵帝在睡梦中归天,尚在年幼的静帝被杨坚立为皇帝。当朝的文武百官都以为杨坚会亲力扶持自己的外孙稳定天下,没过多久杨坚就改朝称制建立隋朝。北周的凉州都督尉迟迥第一个起兵反抗,但是没过多久被平定。几年之后杨坚觉得统一天下的时机已到就派二儿子杨广和大臣宇文化及南下灭陈。公元581年杨坚终于一统天下。


北周皇帝一直就没有几个正常的。不是傀儡,就是昏君。宇文泰去世后,儿子成了傀儡,侄子宇文护大权独揽。在他手里就肉体消灭了几个亲王。末代的周宣帝又是个昏君。

唯一的好皇帝宇文赟反而有些另类。在那个政治一直动荡不安的时代,即使出身功勋家族的杨坚也经历了两次差点被清洗的命运。

此时周静帝年幼,谁知道小皇帝长大了,会不会像那个神经病的爹一样?作为辅政大臣的大丞相杨坚,现在离权力的顶峰,只差一步之遥,谁不想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所以,从宇文赟去世,到宇文阐让位,不到八个月时间。杨坚就被受禅,登基称帝了。

另一个,皇帝也不是杨坚的亲外孙。杨坚的女儿杨丽华是正宫皇后,但只生了一个女儿宇文娥英。作为北周公主及宇文家族的代表,宇文娥英被杨坚夫妇冲上了天,也算对得起前朝了。

在周宣帝时期,因为暴政,就已经尽失人心了

周宣帝死后,三人辅政。以杨坚为首,总领百官。另两位是宣帝的两个弟弟,汉王宇文赞、秦王宇文贽。也有监督制衡杨坚的意思。但宣帝死时也才二十二岁,两个弟弟年纪更小,也没有军权,所以根本没法和杨坚这样在政坛上打滚的老手较量。

杨坚收拾人心的过程中,两个人很重要。

一个是八柱国之一的于谨之子羽翼。于谨家族除了位高权重之外,以谋略见长,一向是北周的国策制定者。在关陇集团几次面临重大转向的时候,都是于谨做出的谋划。

在宇文泰与高欢相争时,是于谨建议宇文泰占据关中。

在宇文护把皇帝作为傀儡,大权独揽,在大多数人迟疑之际,是于谨说服大家服从宇文护。

这样两次大事中,于谨便晋升为当时关陇集团的意见领袖。巧的是,于谨之子除了世袭的他的权贵身份,还把这样的角色也继承了下来。

周武帝继位前于翼甚至受先帝托孤,周武帝灭齐时于翼领一军独当一面,灭齐后又主持了长城的修补。

另一层身份,于谨是杨忠的老上级。于翼也与杨坚关系好。两家是父一辈子一辈的交情。

杨坚代周之时,于翼与李穆一样起到了影响全局的作用。

另一个重要人物李穆,曾经作为宇文泰的侍卫,在战场上救过宇文泰的命,之后平步青云。不过那时候与西魏八柱国比,只是个末位的小字辈。但熬到了杨坚掌权时,已经是老资格了。这样一个老臣,也选择支持杨坚。

两个毛头小子的亲王,玩不过杨坚;而三朝老臣与世家勋贵的意见领袖都支持隋文帝,朝堂上,已经不是问题了。

掌握了朝廷中央的大权,可以说就已经有了主动权和合法性。剩下的就是收拾在地方上掌握军权的反抗势力。

而地方上最大的一股反抗者是宇文泰的外甥尉迟炯。这也是老资格了,看到杨坚做了大丞相,当时就起兵了。又得到看远支宗室宇文胄、皇帝的另一个外公司马消难、益州总管王谦的响应。

但反抗只有三个月就被消灭。

而在外地的五个有军权的藩王——赵王宇文招、陈王宇文纯、越王宇文盛、代王宇文达、滕王宇文逌,早在这次反抗之前,就已经被杨坚召来长安,算是变相夺了兵权。

此时,他们看到尉迟炯被杀,也有了谋反的打算。但身在长安,但手里没了兵权,成了待在的羔羊,先后被杨坚以「谋反」为名杀掉。

剩下的权贵及宗室,则被杨坚极力拉拢。铲除了所有阻力,改朝换代的也就顺理成章了。


杨坚以辅政之位总揽军政大权,并一步步铲除异己,扫清立国称帝的障碍。在北周静帝大定元年(581)二月,杨坚迫使宇文阐禅位,自称皇帝建立了隋朝。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