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派围攻光明顶之时,明教的各路义军缘何按兵不动,没有回总坛救援呢?羽菱君个人认为,这里面主要有几方面的原因,首要的原因是遭到了朝廷兵马的牵制,义军无法回援总坛,而且大部队远程转移,容易暴露目标,最后是义军与总坛的隶属关系,并没有想像中的那么简单。实际上这个问题,直接可以反映出一件事,那就是成昆一举歼灭明教的计划,完美周全。

六派围攻光明顶与明教的义军没有回援,其实皆是成昆覆灭明教的其中两步计划。

当年成昆目睹著爱人随阳顶天死去,在之后的三十三年里,一直在暗中谋划的就是如何颠覆明教,以报他的夺妻之仇和亡妻之恨。成昆自知明教根深蒂固,而且教中高手如云,凭他一人之力,自难灭掉明教。所谓「君子报仇,十年未晚」,更何况他还是个小人,那么对他来说,三十年后实现自己复仇的意图也不晚。于是为了复仇,他展开了一个几乎算计到整个中原武林的计划,借别人之手合力铲除明教。

成昆覆灭明教的计划,总结起来主要有三步。一是在自己之前建立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加深明教与武林各派的对立和仇恨。第二步就是煽风点火,挑唆各派联盟围攻光明顶。第三步则是利用朝廷牵制明教各路义军,在各派联盟灭掉明教总坛的同时,剿灭各路义军,将明教连根拔起。

可以说成昆的这三步计划,顾虑和谋划都十分的周详。第一步计划加大明教与各派的对立,他的弟子谢逊就成了他一颗得力的棋子。其实成昆挑唆各派与明教的争斗,在阳顶天在世时就已经开始,但那时主要是为了铲除阳顶天一人,夺回他的师妹。比如昆仑派的白鹿子和游龙子,峨眉派的孤鸿子等死在杨逍的手下,还有少林三渡与阳顶天的一战,这一些都是成昆挑起的。这也让他为继续深化各派与明教的对立,奠定了基础,再这样的基础上,再经谢逊的大屠杀,成功就让各派与明教的仇恨,拉到了水火不容,必须决一死战的地步。

有了这样的对立效应,成昆第二步的计划,实施得顺风顺水,在他的串联和挑唆之下,六大门派组成「反魔教联盟」,代表中原武林远征光明顶。但是单凭六派的势力,成昆知道很难彻底根除明教,因为明教除了总坛,还有各地的分坛与义军(明教的各路义军,实际上就是由各分坛的坛主和香主在统率),这些势力随时都能让明教死灰复燃。于是成昆在进行他第一步计划的时候,就已经投入了汝阳王府,为的就是借助朝廷的势力,铲除明教各地分坛的势力和义军。

汝阳王察罕特穆尔官居太尉,执掌天下兵马大权,智勇双全,是朝廷中的第一位能人,江淮义军起事,均为他遣兵扑灭。彼时明教的义军屡起屡败,皆因察罕特穆尔统兵有方之故。成昆向汝阳王进言,天下动乱,皆因汉人习武的人太多,因而群相反叛,若要根除反叛的苗头,必须剿灭江湖上的门派帮会,而要剿灭这些门派,第一步必先除第一大教派的明教,树立权威,汝阳王直接采纳了成昆的计谋。

范遥接著说道:「属下暗中继续探听,得知汝阳王以天下动乱,皆因汉人习武者众,群相反叛,决意剿灭江湖上的门派帮会。他采纳了成昆的计谋,第一步便想除灭本教。」新修版《倚天屠龙记?第二十六回》

也是这样,当后来六大派围攻光明顶的时候,明教总坛遭受著在光明顶建坛百年以来,最严重的打击,各路义军同样也在遭受著朝廷军队的反扑,义军可谓是自顾不暇,分身乏术,想回援总坛护教,那也没机会。这一点小说其实也有交代,那就是赵敏带兵上光明顶,准备将明教总坛与各派一锅端时,范遥没有参加的原因。当时的范遥,奉命保护正在调兵镇压义军的汝阳王。

数年之后,他一子一女长大,世子库库特穆尔随父带兵,女儿敏敏特穆尔统率蒙汉西域的武士番僧,向门派帮会大举进击。成昆暗中助她策划,乘著六大派围攻光明顶之际,由赵敏带同大批高手,企图乘机坐收渔人之利,将明教和六大派一鼓剿灭。新修版《倚天屠龙记?第二十六回》

明教的义军按兵不动,既有朝廷军队牵制的外部原因,也有义军内部的问题,但这一些都在成昆的算计之内。

除了直接遭受朝廷军队反扑的几路重点对象,明教义军中剩下的可以回援总坛的兵马,同样也会受到朝廷的牵制。这是因为明教的总坛是建立在西域的昆仑山,而当时的西域是蒙元朝廷的地盘,这一点即便是后来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也是北元的地盘。明教的义军回援总坛,实际上也是在远征。劳师动众,如此大部队远程转移,不但容易暴露目标,而且孤军深入,怕是没回到总坛,就已经被朝廷与西域各部的军队给剿灭了。

这一点成昆自然也是早已算计到的,因此赵敏当时不仅仅是带著大批蒙汉西域的高手前往光明顶,还带著军队或者说调动军队的兵符。此节从明教众高层在绿柳庄中毒,张无忌返回抢夺解药,明教众人却遭赵敏的军队围攻一事就能看出,若不是小昭调动五行旗作战,赵敏因恋上张无忌而下令退兵,只怕明教一众除了张无忌,都是凶多吉少。实际上,张无忌等人从光明顶下来的一路上,也是元兵到处都是。可见,赵敏是早就在成昆的提醒下,已在中原通往西域的各道都布下了重兵,提防著明教义军的回援。

这也是明教各路义军,在获得总坛有难之后,想回援的义军首领,所面临的大问题。毕竟如此远征,部队辎重,协调行军,根本比不上武林人士的行动之轻快,想要回援,可以说困难重重。为了保存有生力量,只能断了回援的念头,更何况总坛被灭,只要人在,哪个地方都能重建总坛。以上这些,还只是明教义军所面临的外部压力,在明教义军内部,也是有诸多的问题。这是因为各路义军与总坛的隶属关系,并非想像中的那么简单。

实际上明教的义军,只是名义上是明教的军队,实际上却是各不相管的。各路义军的首领,虽然都是明教各地分坛的坛主或者香主,但军队并不是总坛配给他们的,而是他们借著明教这个宗教的外衣,自己招兵买马建立起来的。而且义军的士兵,不一定都是信教的教众,义军首领可能会受教规的约束,但将士则只听令军规。这就是说总坛根本就调不动部队,也管不著他们。

杨逍道:「不管兵革战阵,明教光明干净!」他简略解释:明教义军在各地起事,杀官造反,闹得蒙元手足无措,战阵有成有败,他们既不向总坛禀报,总坛也管不著他们。应天府这支红巾军,素来自行其是,声势壮盛,总坛不能杀了他们的首领,也不能以明教教规予以羁縻约束,只能任其自然......」新修版《倚天屠龙记?终篇》

因此,在这样的隶属关系之下,即便是六大派围攻光明顶之时,明教的各路义军没有遭到朝廷军队的大力反扑,而是有时机回援总坛,除非是义军自愿回援,不然总坛也只能独力抵抗六派的进攻。而各路义军因为向来不受总坛的管制,不受教规的约束,各首领好不容易自建起来的军队,又岂会轻易进行远征,孤军深入敌营,冒险回援总坛呢?毕竟如此地暴露自己,最大的可能性就是有去无回。

而且此时的各路义军,还没经过张无忌在蝴蝶谷的大会师和整编,实际上都是各自为政的分裂状态。说好听是军队,有些根本上就是绿林的土匪,像常遇春所带领的一直人马就是,既没有军队的规模,实力和战斗力也参差不齐。一盘散沙,即使回援,没回总坛,就被朝廷军队给团灭了。这点其实跟总坛四分五裂的情形,是一模一样的。实际上,假如当时明教总坛的各路势力,像杨逍与五散人不内讧,天鹰教与五行旗不自相残杀,凭借地利与人和,六派压根就不能攻上光明顶。

只能说,明教的分裂不仅仅是总坛,名下的各路义军同样如此,各顾自己的利益,焉能不败?其实成昆,也正是看中了这一点,觉得覆灭明教的时机已到,他才会挑唆六派联盟围攻光明顶,鼓动赵敏坐收渔翁之利。他就是看中了明教已经四分五裂,是一盘散沙,各高层都不一定会回援,各路义军更不可能冒险,更何况他已借汝阳王的军队牵制著他们,他要灭明教,已是有备无患。由此可见,成昆覆灭明教的计划是有多周详,顾虑又有多周全,可谓是算无遗漏。但他千算万算,却算不到张无忌的出现,也算不到赵敏在关键时刻,竟然没下狠手,接连让他完美的计划受挫。实际上,假如没有张无忌的及时出现,并独力扭转乾坤,假如没有赵敏为让各派与明教继续内斗,转移他们一同抗元注意力的祸水东引之计,明教的总坛一灭,各地分坛的势力一被连贯打击,明教想重整旗鼓,想必是很难了。

(图片来源于网路)

我是羽菱君,专注于「天龙时代」前、「射雕时代」前、「倚天时代」前,金庸武侠「三前」空位期前传的解读,欢迎关注,一起交流!


在《倚天屠龙记》结尾,有这么一个情节,就是朱元璋把张无忌赵敏迷晕绑了起来,然后将他的上司韩林儿杀死,最后又找来徐达、常遇春,痛斥韩林儿罪过,徐达、常遇春不知朱元璋诬陷韩林儿,便随声附和。但是呢,已经苏醒过来的张无忌却误以为他俩说的人是自己,当即十分心寒,因为徐达、常遇春都跟他有过命的交情,现在他觉得他俩都背叛自己,何况他本来也不想当什么皇帝,当即就带著赵敏归隐了。就这样,也顺利解决了为什么张无忌是明教之主,却不能当皇帝的问题,跟历史也衔接了起来。

事实上,就算不用安排这个情节,就凭张无忌当时在明教的实力,他也根本无法当皇帝,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就算他压根就没有军权。

明教是一个广义的明教,它有两层含义,一个是武林中的明教,这包括了教主、左右使、四大法王、五散人、五行旗使、四门主等明教中上层,还有一个是民间的明教,就跟道教佛教类似,它是一个庞大而松散的组织,明教上层对他们来说,就好比是一个信仰的寄托。举个例子来说,基督教那么多人,但是耶稣早就没了,就算当任的教皇突然死了,那些信徒就没有信仰了吗,显然不会的。明教也是一样,就算整个明教上层都被消灭殆尽,民间的明教信徒都不受丝毫影响,相反,他们还会形成一个个区域小团体。明教上层虽然一直在反对朝廷,但是实际上他们主要提供精神输出,并不会提供多少实质性的帮助,所以具体怎么搞完全是下面的人自己干,正因为如此,明教上层也只享受名义上的尊重,并没有丝毫实权。

明教上层除了提供精神信仰,他们另一个身份就是武林人士,这跟那些民间信徒完全就是两个世界。而义军的主体是民间信徒,他们根本插手不上上面的争斗,也没有任何领头人会带领他们插手这样的事物。想想看,一个朱元璋那个级别的下层领导人,好不容易拉拢了上万人马,结果千里迢迢赶到光明顶支援,路上死的跑的就有一半,然后上山被武林高手一顿虐,最后剩下小千人马,哪里会有人这么傻,做这赔本买卖呢。所以,义军们去救助明教上层,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也是没有意义的。

按照书中说法,明教自从北宋方腊备受打击以来,明教上层就消沉了好长一段时间,在武林中,大家几乎忘记了明教这一号存在。后来到了元朝的时候,明教上层才开始逐渐觉醒,但是跟丐帮关系处的很僵,所以也没有蹦跶起来。一直到阳顶天横空出世,明教开始广收八方豪杰,明教这才兴盛起来。阳顶天武功盖世,手下人才济济,在武林中如日中天,自然侵犯了六大门派的利益,所以跟六大门派关系也变得很差。后来随著阳顶天突然失踪,明教内斗不断,明教在武林中地位一落千丈,但即便如此,仅靠一个杨逍坐镇的明教,也有跟昆仑、峨眉等门派平起平坐的底气。在明教上层这么多年的跌宕起伏中,明教底层教徒几乎没有受到任何影响,他们该吃吃该喝喝,该反抗元蒙就反抗元蒙,估计很多教徒可能只知道有个教主叫阳顶天,其他什么法王使者一概不知。而作为这些教徒的直接领导者,比如像朱元璋者样级别的坛主,他们也绝不会傻到削弱自己的威望去推崇那些远的看不到边的明教高层。这里面本事野心小一点的,或许会想著守好自己一亩三分地,欲望能力大的如朱元璋,肯定是一直想著如果扩充自己兵马,扩大自己底盘,提高自己威望,至于你明教教主是阳顶天还是张无忌,说实话,跟我关系都不大。

可以想像一下,如果当时没有张无忌的横空出世,那么杨逍、韦一笑、殷天正、五散人、五行旗使这些明教高层基本都会在六大门派围攻光明的时候死绝。这时候明教高层仅剩下三个下落不明的范遥、紫衫龙王和谢逊,明教上层基本上就是灭亡了。但是这对义军有影响吗,那是一点影响都没有,朱元璋估计会借此加快脚步,继续攻城略地。而他手下那些教徒们,对于明教高层是生是死,他们估计连知道都不会知道,也不会关心。

实际上,从组织结构角度上来说,明教这样的教派是非常成功的。它的教徒基数巨大,但是组织结构又不是绝对的严格,从上到下从内二外分成了两个体系,即武林体系和民间体系,两个体系虽有联系但是互相不制约,可以齐头并进也可以独立发展。正因为如此,在北宋时期,明教的武林体系被黄裳打了个落花流水,几乎就要灭亡,但是民间体系依然得以延续。后来慢慢恢复,民间有厉害人物借助教义教规等上层体系恢复明教在武林中的地位,最终实现了阳顶天时期的再次强盛。所以按照这样的模式发展,明教基本是断不了跟的。

只不过到了朱元璋时期,朱元璋自己就是从明教底层教徒一步步做上去的,他太了解明教造反的能力了,对于明教的一切都门清。他自己当了皇帝,怎么可能还允许一个以反对朝廷为己任的教派存在呢,所以朱元璋开始了从上到下从内而外的明教大清洗活动。皇权的力量是恐怖的,明教在朱元璋手里算是彻底葬送了。最后剩下的残余人员,只能以其他名目其他形式发展明教,但是跟之前的明教已经大大不同,从唐朝延续下来的明教,发展好几百年,到了朱元璋手里,算是断了跟。


灵冲霄为您解读各种金庸武侠与文学名著的冷知识,点击关注阅读系列文章。

《倚天屠龙记》中正道六大门派围攻光明顶明教总坛时,明教方面只天鹰教的殷天正率众不远万里的驰援光明顶,其他遍布各地的明教义军则几乎没有增援总坛的。

这里灵冲霄就带大家了解一下明教义军为何不增援总坛的一些原因:

外有蒙元牵制,勉强维生

《倚天屠龙记》中前期,蒙元朝廷的实力还是很强大的。最典型的一幕就是,张无忌初识周芷若的背景——明教义军周子旺兵败被杀,常遇春护著周子旺的幼子潜逃,朝廷高手尾衔追杀。蒙元朝廷一方,汝阳王知兵善战,前期朝廷又敢于放权,手握兵权的汝阳王镇压之下,周子旺等明教义军在地方上的起义均被打得七零八落。六大门派围攻光明顶,明教总坛告急。但分布各地的明教义军们的处境又何尝不是危若累卵呢。在自身难保的情况下,义军对被围的总坛也实在是爱莫能助了。

内部山头林立,听调不听宣

其实明教义军本质上也就是打著明教旗号的地方军阀。这跟当年汉末三国以及唐安史之乱后的时期,地方上割据的那些实权军阀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阳顶天活著的时候,还好一些。至少以他的武功威望,能统帅著完好的光明顶总坛实力层层控制著底层的明教教众。但阳顶天死后,光明顶上众高层谁也不服谁,数十年的争权夺利下,明教高层内部四分五裂,更加难以控制底层的教众。

这里新修版中杨逍是这样跟张无忌解释的:

明教义军在各地起事,杀官造反,闹得蒙元手足无措,战阵有成有败,他们既不向总坛禀报,总坛也管不著他们。应天府这支红巾军,素来自行其是,声势壮盛,总坛不能杀了他们首领,也不能以明教教规予以羁縻约束,只能任其自然。

明教的摊子铺得太大,这更导致了义军遍布全国各地,因地域、派系等等原因使得明教义军内部山头林立。内部派系间的山头林立本就容易相互制约与内斗,更何况明教高层之间的内斗以将整个明教搞的四分五裂。没有强有力的中央总坛制约,底层的义军没有样学样的跟著总坛高层一样,在内部大打出手就不错了。还能指望他们出兵去救总坛吗!

再者说明教义军不救光明顶总坛其实也跟利益纠葛有关。话说回来,想必不少义军统治者在得到六大派围攻光明顶时,说不定会开心的乐出声来——头顶上骑著的那么些位不干正事的大爷们终于要凉了。这心思想必跟坐视西周被破镐京时,按兵不动的那些位诸侯国是一样的吧。

义军的统治者的眼光都不会放在区区的江湖层次的,不说布局天下吧,但当军队统治者的起码会著眼地方。为了一群不干正事,整天争权夺利的高层,而放弃自己再地方上好不容易经营起来的局面去不远万里增援?但凡脑子没病的人,都不会这样做。(当然回援光明顶的殷天正虽然在地方上也有实权,但他本质上还是江湖人,其思维方式还是江湖上的那一套。)

大军调动不易,机动性差

退一万步说,假设外部蒙元朝廷方面不镇压攻击义军,义军内部也能达成共识去救援光明顶。那么很好,新的问题来了——军队的长途跋涉问题怎么解决——粮草辎重怎么解决?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古代行军速度硬伤怎么破?光明顶地处西域昆仑山脉,正是高原地区,且周边地理环境复杂。别说古代了,就是新中国解放军出入西藏地区时所花的行军时间都很漫长。从明教义军得到光明顶的求援信息,到率兵增援的这个时间段就够六大门派灭了总坛了。

有人说可以像六大门派那样,带少部分精锐轻装前进行不行?灵冲霄个人认为可以,但是没用。军队的优势还是成建制下才能施展的开,人带少了的话也是给六大派的武林高手们送菜。正如明教的五行旗、天鹰教人马不可谓不精锐,但依旧被六大派杀的节节败退。再者光明顶的地势复杂,并不适合成建制的军队展开,反倒是六大门派武林人士能发挥武功优势像特种作战一样将明教一方打得大败。


我是灵冲霄,擅长金庸武侠和文学名著点评!欢迎关注评论!

(图片来源于网路)


《倚天屠龙记》中,六大门派围攻明教总坛光明顶,若不是张无忌及时出现,明教圣火恐怕已经熄灭了。那么,明教受此大难,为什么没有调集各地义军前来护教呢?须知武林人士虽然武艺精深,若要和训练有素的军队作战,那无疑是以卵击石。

我认为,明教当此大难之时,各地义军按兵不动,主要因为:

首先说,义军若要前往光明顶,军队人数众多,路途又极远,这粮草军饷就不是个小数目,也不是一时三刻所能筹措的。等到一切齐备,恐怕黄花菜都凉了。

其次数万大军再加粮草辎重,其行军速度可想而知。而六大派人数有限,又是江湖人士,行动自然很快。这中间的时间差距,也足够让黄花菜凉透了。

还有,明教的总坛光明顶,是在西域昆仑山,然而元末明初,各地义军纷纷举事,势力范围也不过是在南方各地,北方仍是蒙古鞑子所占领。义军想要不远万里前往西域护教,那必须要先行攻破元朝的势力封锁,然后才能向西域进军,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另外,明教义军在地方上行事,远离明教的权利中心,恐怕早就各行其是,互不相干了。而且书中也说,明教教主不能拿教规约束义军行事。也就是说,义军是不受教规管束的。那么,光明顶有难,也是没人能指挥他们前来救援的。

还有一个原因,恐怕是明教总坛当时的实力有杨逍和天地风雷四门,鹰王和天鹰教势力,韦一笑和五散人,五行旗。这些人若是要精诚团结,六大派能不能上的了光明顶都是一回事。所以,明教的这些大佬们以为凭借现有力量完全可以抵挡的住六大派的围攻,根本就没想要去通知义军前来护教。

没想到的是,杨逍和韦一笑五散人不和,一见面就打了起来,被成昆偷袭,全部丧失战斗力。天鹰教和五行旗也有嫌隙,不能护卫援手,让六大派有了可乘之机,结果被逐个击破。总之就是,明教没了教主,成了一盘散沙,虽然都对明教赤胆忠心,却谁也不服谁。若不是张无忌的横空出世,明教就已不复存在了。


首先,要明白,六大门派围攻光明顶的在昆仑山中 而昆仑山位于我国西部西藏高原与塔里木盆地之间 西藏青海省交界,这个位置,相对中原,在古代是相当远的。明教的义军,其主体是受到当时元朝廷压迫的农民,只是领头的是明教的人而已,叫这些义军长途跋涉去解救光明顶,是不现实的,而且,这些义军的主要对手,是元军。他们只要有行动,相应的朝廷军队也会行动。其次,我们可以看到,在小说中,光明顶上的明教人马不在少数,有杨潇的天,地,风,雷四门,有护教五行旗,有五散人,有得到消息后回山的青翼蝠王,白眉鹰王及天鹰教。这其中,杨潇,蝠王,鹰王,五散人,那是可以媲美门派掌门的高手。而六大派,少林,武当,峨眉之外,其它几派在全书中都是打酱油的角色,在这中间,顶多就是参与罢了。而后的结果我门也可以看到,峨眉派,被鹰王骚扰,武当和五行旗阻拦,其它几派也是被五散人和天鹰教冲击,如果不是明教高手被成昆暗算,那么六大派可能上不了光明顶。当然,之所以被暗算,是因为金庸先生必须要让张无忌成为整个明教的救命恩人。对书中故事继续下去的伏笔。所以,六大门派围攻光明顶,更多的只是六大派自己造势,明教可能从一开始就没把他们当回事,也就没有所谓的义军按兵不动了。


1.明教义军分布于各地,大军出动不易,而且此时朝廷实力犹存,随意调动大军是作死的行为。而小规模的精锐部队已经出动了五行旗。

2.江湖有江湖的规矩,明教虽然已经军事组织化,但他依然是一个江湖门派。当年黄裳调动大军围攻明教被斥为不守江湖规矩遭到围攻,那么明教出动大军围剿六大派也是不守江湖规矩,会遭到整个武林的排斥,甚至有可能引出张三丰,三渡之类的隐世高手重演黄裳单刷明教的一幕。事实上六大派打上光明顶也没有大肆屠杀而是接受了明教轮流单挑的建议,这也是遵守江湖规矩。这种江湖规矩其实是一种保护,既保护了六大派,也保护了明教,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大规模的杀戮,减少了灭门惨案的发生。

此时明教内忧外患,既没有强势教主能力排众议调动大军,各方山头势力恐怕也没有人肯担破坏江湖规矩的责任。


在新修版的《倚天屠龙记》当中有这么一段解释:

杨逍道:「不管兵革战阵,明教光明干净!」他简略解释:明教义军在各地起事,杀官造反,闹得蒙元手足无措,战阵有成有败,他们既不向总坛禀报,总坛也管不著他们。应天府这支红巾军,素来自行其是,声势壮盛,总坛不能杀了他们首领,也不能以明教教规予以羁縻约束,只能任其自然。但决不能任由他们来争教主之位,由他们来指挥明教。

很明显,明教义军和明教并不是一路人马,虽然明教义军挂著明教的头衔,但是他们并不归明教总坛的管辖,也不用明教的支援,只能够顺其自然。也就是说,他们根本指挥不了明教义军,明教义军又怎么会来救明教呢?

此外,明教义军的理念是驱除鞑虏,他们是为了与元军作战才起义反抗的。而六大门派围攻光明顶,说白了还是汉人的内斗,明教义军如果想要在未来占据大义的名义的话,他们也就肯定不能出手了。

然后呢,他们还是处于星星之火的阶段,如果集结重兵精锐去阻拦六大门派的话,他们的实力一下子就暴露出来了。这个时候一定会受到元朝的重视,大力围剿,对于明教义军的发展是不利的。

最后呢,明教总坛在昆仑西域那边,也就是我们现在的新疆那边,而明教义军的活动范围应该是在中原地区吧。等到明朝义军赶过去的时候,我想黄花菜都凉了吧。


倚天屠龙记中六大派围攻光明顶。此时的明教在阳顶天死后早已四分五裂,光明顶上主要是光明左使杨逍主持。此时明教主要有几大势力,一块是光明顶的杨逍,然后是天鹰教,五散人和五行旗及各地义军。

而光明顶有说法是在西域昆仑山那块,当时还是元末时期,起义军都是南方的。一个是路途遥远,而且路上还有元军。还有一个就是起义军虽然属于明教旗下,但是不一定听从总教的安排。

而且明教除了起义军,其他势力基本都来了。其实光其他势力就已经很强了,要不是内讧,说不定六大派还不一定打的过明教呢。所以义军不来,还是有一些原因的。


谢谢邀请,

明教是金庸小说《倚天屠龙记》中最大的江湖组织,麾下有四大法王,光明左右护法,五行旗,五散人,天地风雷四门等等,甚至连历史上真实存在的朱元璋都是其教众!

那么在被六大门派围攻的生死关头,实力规模如此强大的明教却只有白眉鹰王带人来救呢?

明教义军为何按兵不动?

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题主所问有些不妥,在张无忌正式接手明教教主之前,明教教众长期无人管理,可谓一摊散沙,难免做出危害百姓之事!比如金毛狮王谢逊为逼成昆出现更是杀了许多江湖人士!因此,明教在江湖上只有「魔教」之名并无「义军」之称!

原文如下:

那小女孩扑在船舱的一具男尸之上,只是哭叫:「爹爹!爹爹!」张三丰瞧那具尸身的装束,当是操舟的船夫。张三丰心想:「早知是魔教中的人物,这件闲事不管也罢。

----节选自《倚天屠龙记》第十一章

连武林名宿张三丰张真人都如此看待当时的明教,可见「魔教」声名在外啊!

第二,自明教第三十三代教主阳顶天失踪之后,明教上下群龙无首!

光明右使范遥失去音信,四大法王因各种原因离开总坛,杨逍虽总揽大局但无奈不得人心!比如五散人的周颠就对杨逍胡搅蛮缠不依不饶,青翼蝠王韦一笑更是动上了手!六大派围攻光明顶的时候,杨逍所能调动的只有天地风雷四门,对外要抵抗六大派,对内要防备五散人等其他明教势力,实在是能力有限!

原文如下:

灭绝师太缓缓而道:魔教以火为圣,尊火为神。魔教自从第三十三代教主阳顶天死后,便没了教主。左右光明使者,四大护教法王,五散人,以及金、木、水、火、土五旗掌旗使,谁都觊觎这教主之位,自相争夺残杀,魔教便此中衰。也是正大门派合当兴旺,妖邪数该覆灭,倘若魔数不起内哄,要想挑了这批妖孽,倒是大大的不易呢。」

----节选自《倚天屠龙记》第十七章

第三,光明顶在西域,明教其他势力活动范围在中原武林,距离相当的远!就算他们有心来救,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此次六大门派如若获胜,六大派中谁最有利呢?肯定是昆仑派何太冲!

因为何太冲的昆仑派总舵就在西域昆仑山!可偏偏明教光明顶也在此处,阳顶天武功盖世,明教实力强大自己都惹不起!所以连杨逍夺了坐忘峰安家之时,何太冲连大气都不敢吭!

原文提到:当世武林之中,少林、武当名头最响,昆仑、峨嵋次之,崆峒派又次之。

----节选自《倚天屠龙记》第十章

所以此次六大派一旦得手,江湖扬名立万不说,自己也可以趁机真正成为这昆仑山的主人!便可以大开山门,扩招门徒弟子,假以时日昆仑派必定可以与少林武当齐名!自己昆仑派祖师何足道的心愿也就达成了!

所以昆仑派必定会不顾一切,死守昆仑要道挡住明教外援!

第四,明教隐藏了最为可怕的一代枭雄朱元璋!

朱元璋心狠手辣,机关算尽,借助明教之手替他扫除登基坐殿,称王称霸路上的一切阻力!

就连武功盖世,屠龙在手,民心所向的张无忌都被朱元璋略施小计逼出明教,归隐江湖!

原文如下:

张无忌心中一惊,只见徐达脸上有不忍之色,邓愈显得颇是尴尬,汤和说来得意洋洋,只有朱元璋却丝毫不动声色,恍若没事人一般。张无忌暗想:「这人下手好辣,实是个厉害脚色。」说道:「朱大哥此计虽妙,但从今而后,咱们决不可再行滥杀无辜」】。朱元璋心狠手辣,而且他还有自己的小算盘,在他看来,六大门派和明教总坛的人对耗,可以使明教总坛的实力大大消弱。这样一来,朱元璋在明教之中的地位,也可以趁机提升起来。因此,朱元璋等人也就不愿意去救明教总坛了。

----节选自《倚天屠龙记》第二十五章

汉萧何追韩信闻才勒马,周文王访子牙也得停车!

我是槑烎夶,持续更新,谢谢关注!


总体说来,有以下几个因素。

首先,六大派围攻光明顶,六大派精英尽出,志在必得,带有「千里奔袭,出其不意」之意。明教其他义军未必能反应过来。

其次,明教自从教主阳顶天暴毙,一直处于四分五裂状态,光明顶上地位最高的是光明左使杨逍,但是杨逍年老德薄,教众并不服他管束,各路义军首领当有同感,很有可能见死不救,甚至幸灾乐祸。

第三,六大派属于江湖帮派,可以轻松穿城而过,而明教各路义军属于野战部队,如此声势要想路过城池,会立即遭到当地官军镇压和围剿,根本不可能到达光明顶。

只有和明教休戚与共的天鹰教,在白眉鹰王殷天正的带领下,毅然率众支援。

这也是老鹰王令人敬佩的原因。其他各路义军即使有少量能赶到,也没有殷天正那样的武功和本事,无异于羊入虎口,无济于事。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