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水稻叶片发红的原因很多,如药害、低温、缺少营养元素等。

出现水稻叶尖发红的现象有:

1、发病比较突然,如天气出现急剧变化,在短期内集中发病。

2、发病面积大,如在多个田块的水稻同时发病、发病田块的水稻叶片出现比较高、病株率高。

3、大田移栽后一个星期左右,水稻上部叶片的叶尖发病部位通常为3~5厘米长,下部叶色正常。大多是前期天气不良,水稻根系生长不良,吸收水分、肥分的能力下降,引起的生理性缺钾病变,此症状为水稻赤枯病。

4、发病田块没有及时晒田或田块质量差,很多田块到水稻孕穗期至破口期田间土壤仍然较烂,田间水稻根系生长不良,根黄多、根白少。

5、缺磷也会引起叶片发红。

6、天气平稳也有部分田块新生叶尖仍会出现病害。

合理施用钾肥,增加钾肥施用量;氮、磷、钾合理搭配施用;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晾田,增强土壤通透性,提高根系活力和吸收能力。


梅子觉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离不开主食——大米,因此在农村随处都可以见到种慢稻子的稻田,水稻种植需要一定的技术和经验,不难会直接影响到其产量,比如最近有些农户反应叶片发红,特别是叶尖,那么这是一种病吗?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水稻叶尖发红可以肯定的说是一种病,引起这种病得可能性有以下几种:

1、细菌性褐斑病

水稻叶尖发红有可能是细菌侵蚀造成的,这种病得发病时期一般是在稻子2叶的前后发病,出现比较厉害的是在倒3叶中和剑叶的叶尖部位,如不及时治疗的话会扩散到叶片中。要想预防这种病菌,要在稻子倒3叶抽出的时候,喷洒杀菌剂,在孕穗期和齐穗期各喷洒一次。

2、生理性缺钾

水稻的叶尖发红,还有可能是生理性病害,这种病主要发生在稻子中下部分的叶片中的叶尖上面,表现为稻子整棵变矮小,颜色逐渐变为暗绿色,一般先从老叶逐渐开始,最后尖叶部分逐渐变成赤褐色。要想治疗这种生理性缺钾要及时补充钾肥,或者喷洒磷酸二氢钾,这样才能有效的治疗生理性缺钾病。

以上仅是梅子的个人观点,如表达有误,请老师们在下方留言区留下您的宝贵意见,梅子一定会积极参与讨论。

感谢您的阅读,乡辣梅子将会每天发表自己的一些个人观点,希望我们能一起共同交流和学习,如有喜欢记得点个关注哦,再次感谢您的支持!


白叶枯病


稻稳病


水稻叶片发红的原因大致有两种原因引起的一种是细菌性褐斑病,这种病是细菌侵染引起的,病变多发在倒数第三叶,第二叶或者叶尖上,最明显的特征是水稻红叶尖,叶片边缘有黄色晕纹,逐渐向叶片扩展,形成褐色长条病变,大斑中间灰白,多发生在叶片的叶尖部分

预防细菌性褐斑病要在水稻倒三叶抽出期,孕穗期,齐穗期各喷一次防治细菌的杀菌剂

二种是生理性缺钾,症状是红叶先生在中下部叶片的叶尖上,缺钾的水稻植株矮小,呈暗绿色,先是从老叶开始红叶尖,最后叶片自尖端向下逐渐变赤褐色小斑点,严重时会发展到整个叶片面治疗这种病最有效的防治方法是及时补施钾肥或者磷酸二氢钾


第一高温原因水稻叶子发红是因为它在这一生长阶段的高温天气导致,高温天气下它的叶子蒸腾较强烈,非常容易出现生理性的缺水。还有就是高温时一般都会进行浇水,这时的强灌水会导致根系处于积水状态而缺氧变黑,进而失去活力,使叶片有发红的症状。

浇水:浇水时应该干湿交替,不能一次性过量,每次少量浇水,等田间没有明水时在浇灌,这样反复循环,切记不能有大量积水。 水稻 施肥:发现叶子发红要及时施肥,施肥使选用些含钾的肥料,也可以向叶面喷洒适量的碳酸二氢钾的溶液,这样才能够减轻病症,提高光合作用。

在水稻生长的关键时期拔节孕穗期,有农户发现,水稻叶尖叶片有大面积发红现象。那么这种现象是什么原因,又如何根治呢? 水稻在孕穗期叶子变红的原因 水稻孕穗期叶子变红原因主要因为这一生长阶段并行的高温天气。高温晴热天气下植株叶片蒸腾强烈,极易出现

水稻在孕穗期叶子变红的原因

  水稻孕穗期叶子变红原因主要因为这一生长阶段并行的高温天气。高温晴热天气下植株叶片蒸腾强烈,极易出现生理性缺水。另外,高温情况下,强灌水会使水稻根系长时间处于淹水的厌氧土壤环境里,根系因缺氧而变黄变黑,最终失去活力。于是植株养分吸收产生了障碍,最终导致生理性缺钾,叶片发黄发红或枯褐色就是其症状。

  水稻在孕穗期叶子变红的防治方法

  1、水分管理。应干湿交替,每次只灌浅水,田间不见明水后再及时灌入浅水,反复循环操作即可。

  2、及时追施一些含钾肥料,如叶面喷施浓度为0.2-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或浓度为0.5%的硝酸钾溶液,以减轻病症达到延缓功能叶寿命、提高叶片光合效率、促进籽粒灌浆结实的目的。

  此外,水稻进入孕穗至破口抽穗期,生产上对发病田块重点应加强管理,采取湿润灌溉的方法保根、护根。对前期搁田不良、目前田土仍然较软甚至很烂的田块,仍然要坚持软搁田,即使水稻处于抽穗扬花期,只要田间不出现大的裂缝,都可以不上水;需要进水治虫时,宜灌薄层水,保水3天左右排水露田。


出现水稻叶尖发红、红黄的现象,其发生有以下特点:

一是发病比较突然,在短期内集中发生。大多在天气条件出现急剧变化时突然发病。

二是发病面积大、病株率高。在一个地方,有多个田块的水稻几乎在同一时间发病,发病田块出现症状的水稻叶片比例高。

三是症状大致一致。一般在水稻上部叶片的叶尖发病,病部通常3~5厘米长,长的可达病叶的一半,病部以下叶色正常。病部通常有暗褐色、黑色小点。从寄送来的病株看,病叶没有稻瘟病、胡麻叶斑病等常见水稻病害的症状,可以初步诊断为缺钾等因素引起的生理性病变。

四是不同田块差异大,发病田块水稻根系大多生长不良。发病田块通常没有能够及时搁田或搁田质量较差,很多田块到水稻孕穗期(有明显的穗苞)至破口期田间土壤仍然较烂,田间水稻根系生长不良,黄根多、白根少,甚至有很多黑根。五是天气平稳后,病害通常会停止发展,新抽生的叶片不再表现症状,但也有部分田块新生叶叶尖仍然出现病症。

根据上述发病特点,综合各方面因素看,近期各地大面积水稻叶尖发红、发黄,主要是生理性病变,主要原因是在前期不良的天气条件下,水稻根系生长不良,吸收水分、肥分的能力下降,出现生理性缺钾等症状。

7月底8月初,江苏各地水稻已陆续进入拔节长穗期,低温阴雨寡照使水稻脱水搁田困难,水稻根系缺氧,不利于根系生长和下扎;无效分蘖增多,高峰苗数高于上年同期;群体干物质积累速度下降,水稻生育进程延缓,生育期较上年同期推迟3~4天。连续阴雨还影响了穗肥的正常施用,肥料流失也较严重,降低了穗肥的施用效果。田间郁闭度大,还使水稻纹枯病和稻瘟病发生加重。

搁田困难的田块,一方面水稻群体大、营养生长旺盛,对钾素的需求量大;另一方面,水稻根系生长不良,吸收钾肥的能力下降,即使田间土壤中有较多的钾素养分,水稻也不能吸收,并因生理性缺钾出现叶尖发黄、发红等症状。另外,搁田困难的田块,通常肥料正常施用也会受到影响,肥料流失也较严重,钾肥施用量少、流失多,会导致土壤缺钾,进而水稻出现缺钾症状。

8月底9月初全省出现低于15℃的低温天气,会使水稻根系吸收能力下降(温度低于15℃时水稻根系活力极弱),容易引起生理性缺素症状。

处理措施

上述各地大面积出现的水稻叶尖发红、发黄现象,在往年水稻生长过程中也常有发生。安徽省曾有一农户的300亩杂交稻发生过类似情况,发病后10天左右,经检查病苗,病株主茎已拔长3个节间,下部叶片叶尖上有缺钾引起的病斑,而新抽生的叶片基本正常,因而建议加强栽培管理,促进根系生长,对重病田适当喷施钾肥。半个月后农户反映,稻苗全部恢复生长,新叶长出后下部病叶被掩盖。期间仅喷施了一次磷酸二氢钾。

水稻进入孕穗至破口抽穗期,生产上对发病田块重点应加强管理,采取湿润灌溉的方法保根、护根。对前期搁田不良、目前田土仍然较软甚至很烂的田块,仍然要坚持软搁田,即使水稻处于抽穗扬花期,只要田间不出现大的裂缝,都可以不上水;需要进水治虫时,宜灌薄层水,保水3天左右排水露田。另外,上述发病田块一般来说水稻根系生长都不是太好,在灌浆中后期遇低温时容易发生生理性青枯现象,目前更应加强养根护根,并注意在北方冷空气南下出现低温天气时灌深水护苗,天气稳定后再排水露田。

目前对发病较轻的田块,一般不需要采取其他的措施,水稻生长能逐渐恢复,对最终产量影响不大。发病重的田块,适当喷施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有利于病株恢复。钾肥施用量少,或者肥料流失多的田块,可能存在土壤缺钾的情况,对这部分田块应适当增施钾肥,一般可以每亩施氯化钾5~10公斤。

注意事项

1、稻田喷施敌百虫、丙溴磷、毒死蜱、三唑磷、辛硫磷等有机磷农药,在用药量过大、施用浓度过高时可能对水稻产生药害,在叶片上出现褐色小斑点,特别是在高温期用弥雾机施药时药害更容易发生。

2、水稻叶尖发黄可能由缺钾引起,喷施尿素等氮素肥料会加重缺钾症状。如果稻叶健康部位没有因缺氮引起的落黄现象,不要喷施尿素。如果稻叶健康部位有落黄现象,可以将尿素与磷酸二氢钾混合喷雾,每50公斤水用尿素500克、磷酸二氢钾100~150克。

3、稻田喷施磷酸二氢钾浓度不能过大,否则可能对稻苗产生伤害,一般按0.2%~0.3%的浓度喷雾。

4、出现叶尖发红、发黄症状的水稻品种。种植该品种时应加强肥水管理,避免田间长期积水、沤根。


赤枯病,水稻根系不好,或是偏施氮肥多,影响了水稻对钾的吸引,建议打磷二加芸苔素,一亩3块钱搞定。小毛病,没啥事,一打就过来。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