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照其实算是个挺有争议的人物。

诛刘瑾,平安化王、宁王叛乱,大败蒙古王子伯颜,算是维护了国内整个大环境的相对稳定。朝政上没有老爹勤勉,但不至于一无是处。

史书上说他沉迷于豹房,疏于朝政,纵容宦官和佞臣。得承认,宦官专权确实是导致明朝衰弱的一大原因。但最后能诛杀刘瑾,也算是知错能改。

从小接受皇家礼教与知识熏陶,当作继承人培养的朱厚照,治国理政的才能是有的。但他随心所欲,不受拘束的,爱玩乐的性格以及想改变文强武若弱的局面,提高武官地位的想法成为他执政路上的干扰因素。

身居高位,需修身、束己,文治武功兼修,懂得帝王权衡之术,这恰是他所欠缺的。

最起码他不是个昏君。


关于这个,个人之前曾写过关于正德和雍正两位皇帝的推文,下面再度修改引用,希望能引起大家的共鸣。

从传统的儒家思维来看,正德皇帝是离经叛道的,肯定算不上是一位称职的皇帝。但抛开正史的评价,我们再去看正德皇帝,就会发现,他也绝非昏君,而是一个很有个性很有主见的变革型皇帝!

事实上,正德和雍正一样,都是被后世过度丑化的。虽知道,明清两代,乃是我国野史小说发展最为繁荣的时期,涌现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作品。

而这些文人骚客以历史为主题创作的野史小说,里面添加了作者大量主观臆造的内容,严重的歪曲了事实,从而很容易导致我们后人对历史人物的原型有了错误的评价和认识。而其中受害最深的历史人物,莫过于正德和雍正两位皇帝了!

首先是明武宗朱厚照;

他就是我国史上最有名的「顽童」皇帝,后世史书对他的评价,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差评。说他贪图享乐、荒淫无耻、沉迷酒色、荒废朝政,甚至将其刻画成一副地痞流氓的形象。

稍微总结了一下,后世文人评击正德皇帝,无非基于这三点:1、重用宦官,残害忠良;2、修建豹房,沉迷女色;3、自封将军,耽乐嬉游。

然而,这些「罪状」虽然都有部分的历史事实作为依据,但更多的却是文人们的添盐加醋。 比如:正德皇帝重用刘瑾等奸宦,确实是一大污点。但事实上,正德皇帝绝非真的不辩忠奸。他同时也重用杨廷和等名臣,主持朝政,改革弊政。此外,对于反对和批评他的一些大臣,正德皇帝也都不加以追责。

像拒绝为他打开城门的宣府御史张钦,正德皇帝不仅不予责罚,反而下旨称赞他「勤恳忠勉」;还有处处和他针锋相对,讥讽他为宋徽宗的扬州知府蒋瑶,他都只是一笑而过,而蒋瑶后来还官升至陕西参政。

至于后面两点,就黑得更离谱了。比如:豹房;的确,正德皇帝修建豹房这件事是不假的。但事实上,明朝是我国历史上帝王豢养动物最鼎盛的时期,京城内建有虎城、象房、豹房、鹁鸽房、鹿场、鹰房等多处饲养动物的场所。既然其他皇帝都有建,又为何偏偏只批评正德皇帝一人?再说,清朝皇帝花几代人时间,耗费大量金银修建了圆明园,为什么就没人说他们昏庸呢?

更离谱的是,那些文人骚客甚至写他强抢民女,写他大肆搜掠良家妇女以充「幸御」,有时竟达「十车」之多。还流传出《游龙戏凤》这样的风流戏目…… 这些内容的真实性如何,稍微用脑分析下就知道,明显是夸大其词的!

接著说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

真实的雍正,其实是一名勤政爱民的好皇帝。然而在文人的笔下,他却变成一个冷血无情的「冷面王」。

后世文人批评他大兴文字狱,残害读书人。但其实,雍正大搞文字狱,实际上是为了打击那些反对改革的大臣的无奈之举罢了。 然而,这些文人却一方面用藏头诗的方式,对雍正暗潮热讽;一方面又写大量的野史小说,中伤抹黑,甚至妖魔化雍正。写他篡改遗照,迫害手足,组建血滴子等等。

民间广为流传的雍正修改康熙遗诏正是这些文人的杰作。他们在野史小说上,写雍正在遗诏中「改十为于」,硬是把传位十四子,改为传位于四子。但事实上,在古代正式书文中,一般用「于」,而不是用「于」。他们甚至把雍正的死因「改编」小说,让民间流传著,雍正是被吕留良之孙女吕四娘所刺杀的传说。

而实情是,雍正在位期间一直「以勤先天下」,他很显然是操劳致死的。然而,对于这位为国操劳致死的皇帝,那些文人骚客却毫无怜悯之心,而是能黑就黑,甚至是为黑而黑,通过野史小说让雍正在民间名声狼藉。可见这些文人之狠毒!

而如果我们撇开这些抹黑的野史,重新来审视正德和雍正两位皇帝在位期间的举措,我们就会发现,他们不失为利国利民的守成之君!

接著继续说说正德皇帝;

正德这位年轻敢为的皇帝,在位期间还是敢于突破固有制度的束缚,推行变革的。其实,正德有两大造福于百姓、有利于国家的举措。一是实行江南赋税改革,任用重臣杨廷和,主持赋税调整,改变了自朱元璋起江南赋税过重的局面。从正德八年起,在江南各地全面推行的赋税改革。改革不仅减轻了江南当地百姓的负担,而且仅用了两年时间,便还清了江南地区自弘治晚期以来,拖欠朝廷累积达十年余之久的赋税,改善了弘治年间的财政困局。

二是开展沿海「市舶司」改革,进一步强化市舶司的收税职能。这项改革打开了解除海禁的第一步,实现了明朝外贸收入的增长,拓宽了明政府的税源。 一个被刻意埋没的事实是,正德在位十五年间,明政府实际财政收入,其实要远高于其父皇十八年的「弘治中兴」时代!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雍正皇帝;

雍正在位时间被正德还短一些,但其功绩却更大。雍正年间推行的三大改革,对后世中国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1、推行官绅一体当差纳粮,废除官僚集团特权,缓解帝国的财政压力和百姓的负担;

2、推行摊丁入亩政策,直接取消了人头税,全都按照土地多寡来收税,打击了富人的利益,减轻穷人负担,有效平衡了社会的贫富差距;

3、开豁贱籍,削弱人身依附关系;前两项改革可以说是从经济上促进社会公平,而这项则是从法律上推动了社会公平。这项改革彻底废除了过去残留于社会的类似于奴隶制度的条规,从而保障了底层人民的利益,给了他们重获新生的机会。同时,进一步释放了社会劳动力。

雍正一系列改革的推行,极大的充实了清王朝的国库。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康熙末年,国库存银仅剩区区几百万两;而到雍正死时,清王朝的国库,存银已高达近6000万两之多。

而且,乾隆年间的太平盛世和人口暴增,无不得益于雍正摊丁入亩和开豁贱籍两项政策的落实。如果不是雍正打下的扎实基础,估计这大清的国库,早就被乾隆爷给败光了!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正德和雍正两位皇帝,会遭到文人如此不公正的评价呢?

其实,归根到底无非就是利益问题。正德和雍正两位皇帝,虽然身处的时代和推行的政令都不同。但他们都是希望通过改革,来突破当时固有体制的束缚,在一定程度上达到让利于民的目的,实现国家的图治。但这就触动到那些官绅阶层的既得利益。

于是,他们便会联手来抵制改革,甚至对皇帝横加诋毁。 而那时的普通老百姓,文化水平是相当低下的,但崇儒的思想却是根深蒂固。因而,他们很容易就被这些官绅阶层所误导,站到这些官绅的阵营里面,不仅使正德和雍正的改革举步维艰,还让两人在民间名声昏暗。

古代的官绅阶级,表明上饱读圣贤书,处处标榜儒家的忠君爱国思想。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心底里所认同的其实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个道理。

因此,当自身的既得利益受损,什么视君入父,什么忠君爱国,都不过是屁话而已! 封建时代的读书人前赴后继考取功名,不仅只是为了登入庙堂,光耀门楣,实现自己的抱负;更多的是希望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和物质条件。其实说白了,就是升官发财!

因此,如果皇帝的改革触动到他们的既得利益,他们就会披著忠臣的外衣,端出一大堆的儒家治国经典,处处引经据典的来反对皇帝的改革。这时,如果皇帝杀他们,就会落得个残害忠良的骂名;如果不惩治他们,他们则会得寸进尺,进一步逼迫君上,甚至抹黑丑化皇帝......


明武宗朱厚照1、朱厚照建豹房就是荒淫吗?第一个就是贪玩。而且玩起来经常不顾国政,不见大臣。把宫廷改装成民间街坊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这一点一直以来都是大臣上书劝谏的对象。认为朱厚照身为大明皇帝居然和市井之徒一般学习讨价还价,这样做有失帝王体面,而且玩物丧志。第二就是贪淫。这仿佛是千古一来所有昏君的共性。只要是被定义为「昏君」的皇帝,无一例外都要加上这一条。这一点朱厚照仿佛抵赖不掉。他不但荒淫,还变著法的来这一套,他在皇城西北贵族豢养虎豹猛兽的地方建造了「豹房」,把那里变成了自己淫乐的「基地」。关于这一点,后人把他形容得跟商纣王似的,把「豹房」描述成一个充满酒池肉林的所在。他还在这里眷养各种猛兽,虎豹熊罴麋鹿鹰雕可谓无所不有。「玩物丧志」这四个字被人们认为让朱厚照在这个地方表现地淋漓尽致。那么我们不访反问一句:那又怎么样呢?我们不妨来做一下对比。历史上荒淫的君主不在少数,商纣王荒淫,于是他亡国了。隋炀帝也被认为荒淫,他也亡国了。但是朱厚照却在豹房内把国家大事处理得井井有条,就连《明史》都说「国之大事悉决于此」,也就是说豹房俨然成了朱厚照继紫禁城之外的另一座行政中心和军事指挥所。他虽然不出豹房一步,却能把明朝这16年间的军国大事无一例外地握在手里。这些光明之处难道掩盖不了荒淫二字的黑暗?再者,人们对于「荒淫」的理解或者评判,到底是基于一种什么样的标准呢?乾隆皇帝是明君,他难道不荒淫吗?据统计乾隆皇帝有名有姓的嫔妃数目高达40多个,而这仅仅只是凤毛麟角。他老人家天天可都是要翻牌子的。每年因为选秀而进宫的少女不计其数。有的少女从豆蔻年华选进宫,一直到两鬓斑白到老死都没能见到乾隆一面。难道乾隆睡过的女人比朱厚照要少?恐怕不可能吧。既然大家在「荒淫」这个问题上表现的都差不多,那干嘛非要在朱厚照脸上在另扣一个屎盆子呢?其实说到底,一个皇帝三宫六院都是平常不过之事。是不是「荒淫」就在于这个皇帝对整个国家的统治做出了多少的贡献,是把国家治理的乱糟糟还是井然有序。做得好了,国家稳定,那么「荒淫」就变成了「风流」。就像乾隆人们称他为风流天子一样。做的不好了,那你自然就是昏君,就是荒淫了。明武宗朱厚照2、天子守国门,朱厚照武功建树不次于成祖朱棣朱厚照在位16年,可以说文治武功是除本朝太祖朱元璋和成祖朱棣之外的第三人。他的庙号是武宗,就是因为他在位时期非凡的武功建树。他亲自平定了三次藩王内乱,还亲自率兵常驻边关重镇宣府,并且亲临战阵,与蒙古来犯的5万骑兵激战,取得了应州大捷。这一战,是朱厚照武功建树的最高峰,也是他人生当中最为辉煌的时刻。宣府是居庸关外抵御北元军队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当年太祖和成祖都曾从此出关横扫北元蒙古骑兵,把他们赶到漠北。后来历代皇帝为了防止蒙古的势力复辟南下,都在宣府重镇建立重重防塞,连接大同、宁武、京师,意在打造一条千里防线,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再次入侵。正德十二年(1517年),朱厚照下令西巡宣府,并且建立「镇国府」。他还自封为「镇国公」,给自己加了一个头衔「威武大将军」,和士兵同住同眠。历史上能够屈尊和士兵混迹在一起同甘共苦的大将也不少,比如汉朝的飞将军李广,宋朝的著名抗击英雄岳飞等等。他们都有爱惜士兵的好名声。但是摒弃皇帝的身份而降尊把自己封为大将军,以大将军身份混迹于士兵行列的,除了明朝的正德皇帝朱厚照,历史上可谓绝无仅有。这位皇帝从来不因为自己是皇帝就高高在上,他对待每一个普通的人,哪怕只是一名士兵,都依照自己洒脱率然的性格。

昏君呗,只是现在各种洗白,无非是想表达自己独特的逆反的心态罢了,,,最起码他任用奸佞,淫乱不堪,最最重要的是在其位不谋其政,只是他在位的时候明朝还很强盛,没有酿成更大的祸乱而已,正德淫乱无子,后果是嘉靖一开始就对朝臣不满,尤其是吏部,并且开始重用礼部大员,内阁开始受到足够的重视,阁首倾轧开始,发展到后来就是由吏部内阁铨选权而来的党争,一直到万历末年,对明朝官制影响深远,当然了,这都扯远了。。。总而言之,正德昏君无疑,最起码不算明君,即使放在奇葩皇帝众多的明朝也是极品了。


有个小爱好,大事不糊涂,把国家交给能干的人去打理,聪明人。明君!


一个皇帝要成为史书记载的好皇帝,要做到三点,活的久,干到死,继承人平稳交接。正德帝活的短,豹房的花边新闻就出来了。死后无嗣大侄子嘉靖不爽他,好名声纯粹别想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