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有意思,作为学过几天语言学的人,值得和大家探讨一下。

我们说「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现代社会我们即便身在大都市,依然能听到各种口音的普通话,还有闽南语,粤语,客家话,东北话,山西话,藏语,回语等等,当然还有世界各国的不同语言。但我们绝大多数人基本实现普通话或者英语的无障碍交流,即使不会说普通话,也至少能够听懂,能够说出一些辞汇。那么在古代社会怎么样呢?

古代也有大量全国同样教材

我们知道从有了科举考试,除了四书五经外,其实还有个识字的启蒙教材。秦代以前有《史籀篇》,秦帝国《仓颉篇》《爰历篇》和《博学篇》,汉代有司马相如的《凡将篇》、史游的《急就章》等。南朝时期,周兴嗣编撰了《千字文》,人们把它和宋以后的《三字经》《百家姓》合称为「三百千」或「蒙学三种」,成为我国古代识字课本的经典。这些标准教材全国通用,可以从发蒙一直高中。

有全国通用教材,就意味著,天下读书人不仅认的字相同,看的内容相同,更意味著对字的读音也是相同的,即使带著口音,但主体上不会说错,彼此之间连蒙带猜也是能够懂的。

百官上朝能发言的不多,大部分时候还写了奏折呈报

百官 上朝,皇帝听政,虽然能够有资格上朝的人,不同时代都有那么一大批。但这一大批人基本上都是品级比较高,素养比较高的,皇帝的语言,或者说是官话,京话什么的,他们都会刻意的去学习靠拢。他们要从一个小官做到这个高位上,早就练成了老油条,能说皇帝听得懂的话,是基本素养,不然就别混了。

更重要的是,朝堂之上不会给每个人都有机会侃侃而谈,大部分都是出席一下,上上政治课,真正常常有机会发言的都是那些省部级以上,到国级副国级的人在谈论政和决策,其他的干部都是最多附和下,给点意见,或者说话的机会都没有,直接只是执行,这样也就是消解了语言的障碍问题。

最后,重要内容都会确保严谨,会反复核实

国事无小事,帝王之事无小事。没听清楚的可以问,可以再说,再解释嘛,实在不行就先写下来或者事后呈报吧。皇帝也没那么完全的不近人情的刻板的,不会因为你方言太重就杀头的,放心吧。

所以,最后回到问题,专门的方言翻译官是不需要的,但如果来了外国使节,那就得准备了


我们都知道秦始皇统一了文字,但在语言上没有统一,也就是说没有制定一种官方语言。但是到了汉代,隋朝、唐朝及之后。人们约定俗成的把天子所在的城市的语言作为官话来看待。在朝中上班的大臣们,来自四面八方,各个地方的人都有,自然说话必定南腔北调,五花八门。比如寇准就是说山西口音,问题就在这了,满朝文武大臣,操著不同地方的语言,和京城的皇帝讨论问题,制定国家大事,没有统一的语言,到时候是不是皇帝听不明白?

从电视和电影方面来看,没发现有语言翻译官这个官职,历史资料也没发现有这方面的记载。后来我恍然大悟了,就说现在吧,咱们的官方语言是接近北京地方口音的标准语,但到了北京的地方官们都会说不标准的标准语,比如,云南的官员到了北京也得说类似北京的标准语,山西的也同样如此。由此推断,过去的百官上朝也是说天子所在的城市的语言。否则别的大臣会笑话,也就是说,地方官们都会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地方语言。作为有知识有文化的百官做到这一点其实并不难。所以百官上朝没有翻译官。

(文/秉烛读春秋,??点赞点关注。)


小编,问这问题前,你是否弄清「文字」、「语言」、「言语」、「方言」这些基本的《语言学》概念,它们的定义、联系和区别是什么?问题本身是个错误问题,你叫别人怎么回答?


百官上朝没有翻译官,但是朝廷有官话,大家都尽量模仿官话讲,彼此就能听得懂了。所以因此才有俗话: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海南人说官话。


这是个伪命题。在英国,英语也分伦敦音,牛津音,那是否英国也没统一语言呢?

在日本,日语也分关东腔,关西腔,京都腔,那日本也没统一语言呢?

文字统一就是语言统一了。口音是多变的,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的发音都不同。也正因为如此以发音为基础的拼音文字的创造新语言的成本低,造成欧洲的分裂,造成历史的断裂。最近哈萨克又更换了字母,如此简单。我骄傲汉语


语言不统一,你从哪里知道的?现在网路喷子这么多,说话不从脑子里过?

语言,分为语音和文字,都具有表意的作用。

秦始皇统一了语言中的文字,基本上可以说是统一了语言。因为中国的语言是用同样的文字,却发不同的音。也就是方言的音。

在同一历史时期,文字具有相对稳定的发音。历史上都有正音,也就是都城是哪里的,就发哪里的音。而且古代有专门的语言学,对形音意都有专门的研究。要当官,先得读书,要读书起码《说文解字》这类的工具书要懂吧?不然你还读什么圣贤书?

我们所处的历史时期就是明清以及民国、共和国。北京长期作为国都(全国政治中心),北京话深入人心,流传也广。把北京话加以修改,再吸收其他方言特色,基本就全国都能听懂了。

从普通话推广的力度和效果,可以说,秦始皇做到了文字的统一,共和国要做到语音的统一。这也是相当多语言学家和民俗人担心的事情,方言在逐渐消失。这也是没办法的事,粤语再强势出了两广没人懂。普通话就是有优势。


每个地方都是有自己的方言,但是文字是统一的,那么官话自然也就是统一的,因为同一个文字的发音几乎是相同的,所以不需要翻译官,直接使用官话就可以了,类似于现在的普通话为官方语言一样的。如果不是普通话,那么各地的方言,也还是各自说各自的。


我说点我的理解,语言在这里我把他分为文字和读音。那么文字在秦始皇「书同文」的时候基本就是统一了的,各朝各代基本都有统一的文字,这个人政治能决定的。

但是读音我觉得是由地理环境决定的,这个由现在各地的方言不同大概可以看出,更有一个直接证据是以前各族迁徙,隔一段时间后两个同族不同地(分别了几十年或者几百年)的人的读音基本都有差别。可能有的人会说是当地人的影响,但我觉得确实是有,但不全是。比如古代的湖广填四川,据说四川的本地人并没有多少了,所以应该当地人的影响不算很大吧。但是现在四川人和湖广人的读音差别就挺大的。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