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从1898年流浪国外开始,先从天津塘沽南下逃亡到香港,辗转到日本、美国、欧洲。

第二、康有为曾四渡太平洋,九涉大西洋,八经印度洋,泛舟北冰洋七日,先后经过英、法、意、加拿大、希腊、埃及、巴西、墨西哥、新加坡、印度等30多个国家。

第三、1904年到达瑞典买下一个小岛,中国式豪华装修,堪称土豪。

第四、直到1914年辛亥革命后回国,死于1927年,所以小康同学去过的地方估计多的只能是大概,细节应该无从考证。


据说是30多个国家!1898年戊戌变法被迫中止,其中六君子死于非命,而康有为则溜之大吉。因为人脉关系,他带著光绪帝的保命诏书去了日本。和大家想像中的苟延残喘不同,他在日本的生活很好,好友对他招待非常热情。当然,他这样逍遥自在,慈禧自然不乐意。所以她给日本政府施压,交出康有为。日本虽然不怕她,但到底不想闹得太僵,便把康有为给轰了出去。无奈之下,康有为也只能离开日本,开始了对各国的游历生活!有才的人,去哪里都不会过得太差。康有为前前后后去了许多个国家,包括英法美等。在这些国家,他一点都不像个逃犯,还做起了地产的生意,他先后在伦敦、巴黎等地最热闹的地方买了房,最后还去瑞士买下了一个岛屿,自己成了岛主。过著逍遥的生活!


康有为效「耐苦不死之神农遍尝百草,四渡太平洋,九涉大西洋,八经印度洋,泛舟北冰洋七日,先后游历英、法、意、日、美、加拿大、墨西哥、新加坡、印度、越南、缅甸、巴西、埃及等42个国家和地区。。


康有为曾四度太平洋,九涉大西洋,八经印度洋,泛舟北冰洋七日,先后到过,英,法,意,美,日,加拿大,墨西哥,新加坡,越南,缅甸,巴西,埃及,印度,等42个国家


16年间,康有为效「耐苦不死之神农遍尝百草,四渡太平洋,九涉大西洋,八经印度洋,泛舟北冰洋七日,先后游历英、法、意、日、美、加拿大、墨西哥、新加坡、印度、越南、缅甸、巴西、埃及等42个国家和地区!


康有为前前后后去了许多个国家,包括英法美等。在这些国家,他一点都不像个逃犯,还做起了地产的声音。他先后在伦敦、巴黎等地最热闹的地方买了房,最后还去瑞士买下了一个岛屿,自己成了岛主。


去过30几个国家,都是流亡,但是过得还是很舒服!


身为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戊戌变法」的领导人康有为,却也有另一桩出名大事:他流亡海外的十六年里,那惊掉多少围观群众眼球的奢靡生活。

所谓「住豪华酒店」「吃大餐」的描述,在康有为当时的海外生活里,只是个起步价。人家「流亡」这一路,单豪华地产都买了一票。还在瑞典干脆买了个小岛,当时取名叫「北海草堂」,现在被当地人称为「康有为岛」,年年给瑞典旅游业火热创收。

晚年的康有为,还曾刻印炫耀一番:「三周大地,游遍四洲,经三十一国,行六十万里。」他在旅途里写的相关游记,今天还是研究西方近代社会的宝贵资料,当然字里行间,满是烧钱。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作为一个变法失败的流亡者,逃到国外的康有为,却仿佛一夜暴富,过起了土豪生活。第一个原因,就因为康有为手里,有一棵十分管用的「摇钱树」——光绪皇帝载湉。

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逃亡海外,光绪皇帝也被慈禧太后软禁,二人相隔万里,怎么还能做得了摇钱树?人家康有为有办法呢——离得远又如何?照样拿来打感情牌。

比如康有为流亡到加拿大时,正是戊戌变法失败的次年,闻讯赶来见康有为的加拿大华侨,竟一口气聚集了数千人。看著这些背井离乡却依然担忧国家命运的同胞,康有为立刻拿光绪皇帝扯起了话题,先说光绪皇帝在皇宫里过得苦,苦到「索鸡粥不得」,听得现场的同胞们也心疼不已,各个泪流满面。接著康有为又话锋一转,鼓励华侨们「愿齐心发奋救中国否」。果然激得大家群情激奋,纷纷掏腰包捐钱。

于是,流亡海外的最初几个月里,康有为就这样举办了多次演说活动,每次都把光绪皇帝搬出来「卖惨」,现场效果也十分震撼,基本都能「卖」的盆满钵满。不过康有为也明白,「卖惨」也不是长久之计。既然光绪皇帝这棵「摇钱树」这么好使,那不妨把他升升级,变成一个长期「提款机」:保皇会!

保皇会,是流亡海外的康有为,成立的一个著名的「保皇组织」,当然这个组织的全称,今天就相对低调了:保救大清皇帝公司。

而从运作看,康有为的这家「保皇会」,确实也更像「公司」:所有的入会者,都要先交两块钱会费。「保皇会」名下的产业也十分丰富,包括了矿山商店报社书店等多个门类。那为什么大家都心甘情愿给他交钱?实在是康有为的话说的太漂亮:「若海外五百万人,扯算计之,每人能以烟酒之余,人捐美洲银五圆……则中国立可救矣!」你们把血汗钱交给我,我还给你们一个强大的中国。在这十六年间,康有为的流亡生活却活得有滋有味,山珍海味、妻妾成群,更是七赴法国,八游英国,十一次出入德国,还游历了义大利、荷兰、比利时、西班牙、希腊等42个国家。


1898年9月21日凌晨,慈禧太后宣布「临朝听政」,光绪皇帝被软禁,戊戌六君子被杀,康有为携仆人李唐于9月20日天未明时离京,从天津塘沽南下逃亡香港后辗转日本、美国、欧洲。为获得国际支持,他曾游历列国,会见欧洲各国君主。1898年至1913年的16年间,康有为四渡太平洋,九涉大西洋,八经印度洋,泛舟北冰洋七日,先后游历美国、英国、法国、义大利、加拿大、希腊、埃及、巴西、墨西哥、日本、新加坡、印度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1904年,康有为在瑞典买下了一个小岛,并在岛上搭建了中国式的园林建筑「北海草堂」。据考证,康有为花了2.8万克朗买下,又花了7999克朗进行修缮。「房屋虽非广大,但约可供十人居住,而且家具及装饰极其豪华,似乎颇为富裕。」

1907年,49岁的康有为在美国西部,结识了17岁的美国华侨何旃理。何不仅通晓四国文字,且熟悉中国文化,能歌善舞,听了康有为的演讲后迷恋上他。康有为当时已娶了原配夫人张云珠、二太太梁随觉,但何旃理不顾父母反对,嫁给了康有为。

辛亥革命后,康有为于1913年回国,至此一直留在国内,直到1927年逝世。


康有为效「耐苦不死之神农遍尝百草,四渡太平洋,九涉大西洋,八经印度洋,泛舟北冰洋七日,先后游历英、法、意、日、美、加拿大、墨西哥、新加坡、印度、越南、缅甸、巴西、埃及等42个国家和地区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