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是「第一杀手」,我国每年有26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每12秒就有1人被心血管疾病夺去生命。其中,每年约70万人死于冠心病。

这组数据或许会让人心惊。那什么是冠心病?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供应心脏的动脉——冠状动脉发生硬化后血管腔变窄或堵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引起患者胸痛、胸闷,严重可死亡。

其中,冠心病的类型分为心绞痛、心肌梗死、猝死三种。

心绞痛常由体力劳动或情绪激动(如愤怒、焦急、过度兴奋)所诱发,临床表现为胸痛、胸闷、心前区压迫感,持续时间约3-5分钟,是冠心病比较轻的类型。

与心绞痛相比,心肌梗死疼痛更剧烈,并伴有出汗、恐惧感、濒死感,持续时间长,可达数小时或数天。

猝死,则是冠心病的急性发作,短时间内,心脏可停止跳动而死亡。

心肌梗死有多疼?

可以说,心肌梗死是一种非常痛苦的疾病,最常见最典型的症状,就是剧烈而持久疼痛,是一种压榨、紧缩样的疼痛。

胸痛超过20分钟是心肌梗死最强烈的信号。 有时疼痛时间可能达数小时或数天,即便含化硝酸甘油也不能缓解。同时,病人还常伴有面色苍白、虚弱、冷汗恶心、呕吐等症状。

要注意的是,最典型疼痛部位是胸骨后和心前区。疼痛可波及剑突下或上腹部,这时容易被误诊为胃痛。不典型的疼痛部位还有右胸、下颌、牙齿、颈部、臂膀、背部和腹部也会随之疼痛,颈部和背部易被误认为骨关节痛。

不管什么部位出现剧烈持久的病痛都要引起重视。不同的人心梗发作的情况不同,一般分三种:出现明显症状,到医院就诊;发病急骤,未及至医院就诊就已死于院外;无明显自觉症状,或症状很轻未引起患者注意,未到医院就诊。

心肌梗塞后,时间就是生命。

侯耀文去世当天中午出现症状,晚上才叫急救,拖延了6个小时,错过了最佳救治时机。心梗是一种十分凶险的致命性急症,发作后数小时即可导致死亡。心肌梗塞发作时2—6小时内尤其是1小时内死亡率最高,有50%的病人是在被送到医院之前已经死亡。

也就是说,心肌梗塞发病后,救治越早,生存机会就越大。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延误治疗是其存活率低的关键因素。多数病人在症状发作后长达2小时或更长时间并未就诊,相当大的一部分病人等到12小时或更长的时间方才就诊。

那心肌梗塞能否提前发现?可以的!

就算是突发的心肌梗塞,很多也都是有先兆出现的,有的可提前至3-4周以前,也可发生在心肌梗塞的前一天,有的发作次数不止一次。

打个比方,生活中不少人觉得自己身体很好,可大清早起来以后觉得胸口不舒服,一两分钟就好了,然后在上班骑车或者挤公共汽车又胸口一阵难受,但是又好了;或是跟人家聊天看电视突然心脏不舒服了,疼痛一会儿又过去了。 如果以前从来没有发生过,今天第一次发生,要警惕,这很可能就是心梗。心肌梗塞先兆表现有乏力、胸部不适,活动时心悸、气急、烦躁、心绞痛等,大家要重视这些先兆,及早就医,就能争取更多的时间,及时治愈。

很多急性心梗发作都有诱发因素,那常见的诱因有哪些?

1.身心过劳、过度的体力劳动和长时间脑力活动,都可能使心脏负担明显加重,就容易造成心肌缺血,严重时会导致心肌梗塞;

2.情绪激动:很多心梗与激动、紧张、愤怒等情绪变化有关,在情绪激动情况下可使血压升高,引起左脏负荷明显加重,心肌供血不足,从而诱发心梗;

3.暴饮暴食:通常节假日急性心梗的发病率较高,通常都是与暴饮暴食有关。因为进食过量高脂肪食物后,血脂浓度突然上升,使血粘稠度增加,容易形成血栓,引起心梗。此外,节假日过量烟酒,会导致血管痉挛,也可增加心梗突发的危险;

4.便秘:便秘是中老年人常见病,但其危害性未得到足够重视。临床上,因便秘时用力屏气而招致心肌梗死的老年人并不少见,现也成为再发心肌梗塞的一个常见原因;

5.寒冷:寒冷特别是温度骤然降低,可诱发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如原有冠心病或高血压者,容易促发急性心梗。所以,冬季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

抽烟、喝酒、肥胖等因素也是导致冠心病的高危因素。能吃能喝、大口吃肉大口喝酒、身体肥胖的人要特别当心冠心病的发生。

心梗急救:一静二快三含药

心梗是急症,发现心梗后,立即采取急救措施,不正确的搬运和处理病人,往往会加重病情,甚至引发死亡等严重后果,所以要掌握正确的处理方法。

把握一个原则即一静二快三含药。

一静就是立即就地卧床,并保持安静,绝对禁止来回走动或乱加搬动,避免精神过度紧张,必要时可酌量服用安定镇静药。

二快则是迅速拨打急救电话,争取在病人心肌发生坏死之前(一般约2—6小时)到达医院。

三是立即舌下含服一片(0.5毫克)硝酸甘油,或者速效救心丸、麝香保心丸、苏合香丸或苏冰滴丸,并嚼服300毫克阿司匹林。

若病人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四肢发冷、脉搏细弱、血压下降,这是休克症状,可饮独参汤或针刺人中、合谷和涌泉穴。要注意的是,别随意搬动病人或陪同病人步行到医院就诊,因为病人任何身体活动都有可能促发死亡。

大象心健康,打造心脏健康领域服务平台,提供心脏康复前沿资讯传播,心脏康复健康教育,心脏康复一对一的咨询服务,欢迎大家关注!转载请说明出入!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