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桧绝不会想到他会遗臭万年,在他看来,自己辛苦促成宋金议和,让百姓免受刀光之灾的功臣,他杀岳飞 不仅仅为了争权夺利 ,也是朝廷大局考虑的。

南宋初年,朝廷形成两派势力。一种是以秦桧为代表的主和派,也叫投降派,力主南北分治。一种是以岳飞、韩世忠为代表的主战派,他们主张收复中原,直捣黄龙,报仇雪恨,迎回二帝。

而做为最高决策者赵构,从内心说,只愿意偏安江南,平平安安做自己的小皇帝。如主战派所言,直捣黄龙,迎回二帝,他这个皇帝还能坐稳吗!因此,在岳飞取得郾城大姐,抗金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他用十二道金牌把岳飞调回,免去岳飞的军权。让岳飞发出了「十年之功,废于一旦」的无限感慨。

做为文官之首的秦桧,早于赵构沆瀣一气,此刻,他揣摩透了皇帝的意思,便诬告岳飞谋反。于是,赵构一道圣旨,便把岳飞父子抓紧大理寺。韩世忠听说后,质问秦桧,有什么证据证明岳飞谋反!秦桧被问的哑口无言。就强词夺理说:眼下虽然没有抓到岳飞谋反的证据,但莫须有总能说过去吧!韩世忠愤愤的说:莫须有三个字岂能服天下之人!

把岳飞逮捕后,秦桧一方面令人对岳飞严刑审讯,一方面向金朝抛去求和的橄榄枝。金朝回复是:先杀岳飞,再谈议和。一心求和的秦桧听到金国和谈的条件,就动用各种酷刑逼岳飞就范。岳飞在狱中被折磨的求生不成,求死不得,据说,一个小小狱卒的一声呵斥,就能让一个驰骋疆场的岳飞浑身发抖。最后,秦桧不知通过何种卑劣的手段,拿到岳飞的供罪书。赵构一看罪证确凿,就用一杯毒酒赐死岳飞,也有人说,岳飞是活活被狱卒用拳脚击打而死。

岳飞被害后,宋与金达成屈辱「绍兴和议」。除了每年向金进贡大量钱财外,宋朝皇帝还的称呼金朝皇帝为叔叔,这是一个赤裸裸的「丧权辱国」的条约,是一个民族永远抹不去的耻辱。

如今,将近1000年过去,岳飞做为民族英雄受到后人的崇敬。秦桧沦落奸臣卖国贼,被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正所谓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秦桧夫妇等五大奸臣的已经在岳王庙跪了几百年,并且会永远的跪下去,这是秦桧生前做梦没想到的结果。如今,有一小撮别有用心的人,寻找种种借口,想让秦桧站起来重新「做人」,这纯属痴心妄想,岳飞的后人不答应,13亿中国人更不会答应。


秦桧根本不会料到,因为他自始至终,就是一个醉心于权柄的奸臣。

害死岳飞是千古第一大罪,这没什么好说的,后来还给岳飞扣上要起事谋反的帽子,韩世忠一怒之下跑去质问秦桧。

结果您猜怎么著?

秦桧最让人气愤的,就是明明实打实的诬陷,却端起一副不要脸的姿态,如此回答韩世忠:

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

这句话的意思很明确,我审了岳飞和他儿子岳云这么久,到头来还是没能审出什么证据,至于罪名嘛,那要不就说个莫须有?

这不明摆著就是不要脸吗?

「我就想给他个莫须有的罪名,怎么了?」

韩世忠听到这句话,当场就发飙大怒,歇斯底里的问秦桧:

「莫须有何以服天下?!!!」

可见一个毫不知廉耻的奸臣,敢给一世英名的岳飞随便定罪「莫须有」的奸臣,你觉得他会在乎后人对他的评价吗?

秦桧一生都在为了自己的权柄而卖国求荣,不惜割地赔款极力促成宋金议和,就连宋朝军民都不惜以死而战,他却只是为了一时的权倾朝野而腆著脸认金国人当爹,就这种奴才,汉奸之祖,你觉得他会在意自己是否遗臭万年吗?

不会的。

这种两面三刀,视忠臣良将于眼中钉,每天睁眼闭眼只想著自己的利益,不顾大宋百姓死活的流氓宰相,活该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让无数后人狠狠唾弃。

遗臭万年吗?

要我说,他应得的。

秦宰相,您就在岳王墓前,好生跪著吧。

——————

后续补充:刚看见有个人给我评论了,结果点开评论提醒,啥字儿也没有,看样是说的太难听被系统自动删了,我再翻翻这人以前的回答,一口一句说中国人都是「贱奴老百姓」,还说秦桧是奸臣都是野史里传的,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真尼玛笑死我了。

就喜欢看你们这种给秦桧洗白的人狗急跳脚的模样,你们放心,有我在这写回答一天,这秦桧就永远不可能被你们洗白,因为他跪了几百年了,往后呐,还得再跪上一千年,一万年,活活儿把你们这些给他洗白的都气死,哈哈哈哈哈!


秦桧是个聪明人,他知道主持冤杀岳飞的后果,但他为了宰相之位私欲熏心,代皇帝受过。其实真正想杀岳飞的是宋高宗赵构。

当初高宗准备构陷岳飞时,秦桧是极力反对的,他认为岳飞是一个极有个性的军事将领。虽然屡屡抗旨不尊,关键时刻还撂过挑子,但这些都是性格暴烈所致,可是,自古至今那个猛将不暴烈?一只唯唯诺诺的绵羊能成猛将吗?而阵前杀将更是不祥啊。

高宗却死活不听秦桧的劝告,秦桧无奈,便警告高宗,毫无根据的杀害岳飞,是会承担历史骂名的。

高宗点头道:「我知道」然后用期盼的眼神看著秦桧……

秦桧垂泪道:「好吧,我明白皇上的意思,既然你执意如此,这些恶事就由我来做,这千古骂名也由我来替你承担吧。」

正因为秦桧也不愿杀死岳飞,所以当韩世忠问秦桧:岳飞何罪时?秦桧含含糊糊的回答:「莫须有。」

其实以秦桧的智商,想给岳飞编出些大逆不道的罪名,简直太容易了,鸡蛋里都能挑出骨头,何况岳飞并非完人。他之所以用这种无赖的话语搪塞韩世忠,只是要给后世破解岳飞冤案留下一丝线索。

岳飞冤案直到宋孝宗执政时才予以平反。


历史上有句话是:不能名流青史,那就遗臭万年,秦桧正是这样一个人,自己做的事情后果非常清楚,而秦桧却义无反顾去做了。

起源于东北的女真族在短时间内先后灭辽、灭宋,不能说是女真人太厉害,而是宋、辽统治者太愚蠢。

宋辽幸运之处在于还都有残部重新立国,辽国贵族耶律大石跑到中亚重建辽国,宋朝皇族赵构南下重建宋朝。

女真人始终将赵构作为必须除掉的目标,为此,女真人几次南下,如果不是多亏了岳飞等人拚死抵抗,赵构恐怕也会到五国城与他那老子团聚。

女真人奈何不了赵构,就选择和谈。

靖康之变,宋朝皇族、官吏百姓大量被俘虏到东北,秦桧就在其中,秦桧因缘际会回归南宋,由此开启汉奸之路。

秦桧巴结赵构,陷害忠良,阻止北伐,明著帮助赵构,暗地为女真人服务,同时也是为自己谋取利益。

对赵构来说,秦桧是忠臣。秦桧甘愿代替赵构向女真人跪拜接受诏书,坚持不懈倡议和谈,让赵构不在漂泊流浪,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岳飞,替赵构背黑锅……

秦桧得到的是荣华富贵,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只有背靠赵构,才能得到一切,这一世只要享受了,哪里会管的著身后事。

历史上如同秦桧一类人多如牛毛,这些人心里从来就没有国家民族,只有一己之私,骨子里就是非颠倒,以祸国殃民为荣,所以秦桧明知道会遗臭万年,也会不遗余力去做。


秦桧作为一个进士及第的文人,他的父亲曾做过玉山县及静江府古县的县令,也算是小官宦之家;但他早年做过私塾的先生,薪酬微薄、清贫度日;这样境遇的人一定也是想光宗耀祖、出人投地、流芳千古,必定是没有料到自己会遗臭万年!

因为在前期秦桧对于金军的进犯的态度在《宋史》卷473中有记载:「靖康元年,金兵攻汴京,遣使求三镇,桧上兵机四事:一言金人要请无厌,乞止许燕山一路;二言金人狙诈,守御不可缓;三乞集百官详议,择其当者载之誓书;四乞馆金使于外,不可令入门及引上殿。」他的意思是宋要加强守备、将金使安置城外、最多割燕山一路之地,但是当时宋钦宗未予答复。靖康元年,汴京失守,宋钦宗奉表投降;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年)四月,金军驱掳宋徽宗赵佶、宋钦宗赵桓北上,把张叔夜、何栗、孙傅、秦桧、司马朴、陈过庭等都一并押往北方,其他人都守节不屈,只有秦桧屈从于金的威逼利诱,成为了金的走狗;还有一个原因是秦桧之妻王氏一族的很多人,包括岳父王仲山,都降金求荣。最后在金的帮助下,他返回宋朝,并且东山再起,绍兴八年(1138年)三月,秦桧被任命为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二次拜相。秦桧在朝中权倾朝野、独揽大权,一直主张议和。也就有了和抗金民族将领岳飞之间的将相之争、忠奸之分。秦桧用莫须有的罪名杀害民族英雄岳飞,贬逐忠臣良将,兴文字狱,力主和议,坚持投降,实行向金称臣纳币政策,成为南宋高宗一朝有名的奸相;秦桧祸国殃民、卖国求荣,无论他怎么权倾朝野、粉饰太平,最终只能是遗臭万年让后人唾骂。


当今,岳飞一身戍装的塑像端坐在大殿中央,塑像上方悬挂的匾额上刻著岳飞亲笔写的.《还我河山》,四个大字,使人肃然起敬。在岳飞墓门对面,还放著用生铁浇铸的秦桧,王氏反剪双手的跪像,有副对联写道: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幸铸佞臣》。表达了人民对民族英雄的景仰和对卖国贼秦桧的憎恨!!秦桧在地下有知他会怎想?无面目对子孙后代的最下一代世世代代!遭世人唾骂:卖国贼!杀害忠良!。让我们把时光倒回到北宋时期,他利用自己的权利,地位,勾结金朝,陷害忠良,正式干起卖国求荣的勾当。他唆使高宗连发12道金牌紧急招回在抗金战场上取得节节胜利的岳飞,本来被岳飞收复的河南许多州县再次沦陷。奸臣当道,忠良报国无门,百姓遭殃,秦桧借机派特使向金国求和,签订了屈辱的《绍兴和议》。岳飞满腔忠义,热爱自己的祖国和人民,对金兵恨之入骨,《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抒发了他抗金报国的壮志。因此兀术派使者送密信给秦桧,要秦桧除掉岳飞。卖国贼秦桧接到金朝主子的密信后,就跟他的老婆王氏于密室中谋划,设计陷害岳飞。秦桧先唆使他的同党向朝廷上了一道奏章,污蔑岳飞骄傲自大,捏造了岳飞在金兵进功淮西的时候,拥兵不救,放弃阵地等许多罪名。岳飞意识到秦桧跟自己过不去,而朝政由秦桧把持,高宗昏庸,自己无处辩驳,就主动要求辞去枢密副的职务,高宗马上批准。秦桧还不肯善罢甘休,他知道大将张俊原是岳飞的上司,见岳飞立了大功心生妒忌,对岳飞不满,就勾结张俊,唆使岳家军的部将王贵,壬俊诬告另一个部将张宪想占据襄阳,发动兵变,帮助岳飞夺回兵权,还诬告岳飞的儿子岳云曾经写信给张宪,秘密策划这件事。秦桧根据壬贵,王俊两个奸徒的诬告,先把张宪抓起来送进大理寺大狱,用尽酷刑,严刑拷打,张宪宁死不招!秦桧又奏请高宗下令逮捕岳飞,岳云,到大理寺受审。岳飞胸怀坦荡地说:上有天,下有地,会证明我是无罪的。当岳飞看到张宪被拷打得遍体鳞伤,浑身是血,不成人样时。心里又难过,又气愤。审问岳飞的人拿出壬贵,王俊的诬告状,放在岳飞面前,厉声问:为什么要谋反?岳飞说:我没有什么对不起国家的地方。你们掌管国法的人,可不能诬陷忠良啊!秦桧又派御史中丞何铸审问,岳飞一句话也不回答他扯开上衣,露出脊梁让何铸看,只见岳飞背上深深地刺著《精忠报国》四个大字,何铸大惊,不敢再审,就把岳飞押回监狱,他又看了一遍案卷,觉得说岳飞谋反确实没有证据,只好向秦桧照实回报。秦桧认为何铸同情岳飞,不再让他审问。秦桧一心要置岳飞死地,就叫人罗织罪状,反复拷问岳飞等三人,用尽酷刑,硬说岳云写信给张宪,布黄夺军谋反计划,逼岳飞写供词,岳飞在纸上只写下八个大字:天日昭昭!天曰昭昭!凡大胆上奏替岳飞伸冤的,都遭秦桧陷害。秦桧的老婆比他还狠毒,她冷笑地说:要知道缚虎容易放虎难啊!秦桧听了王氏的话,马上亲手写了一个纸条,秘密派人送到监狱。公元1142年一月的一个夜里,这位年仅39岁的民族英雄岳飞在风波亭被害,和他一起被害的还有岳云和张宪………。当今的秦桧后人想推翻这段历史,历史就是历史,一条毛巾红色的你不能说它是白色,推翻历史全中国人民都不答应!


他想到了,自然是料到自己死后必将遗臭万年。史书知道吧,人家大奸臣秦桧直接让儿子监国史、让孙子修实录,都做到这个份上了,要说他没料到身后名,可能吗?根本不可能嘛!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料到还会做坏事呢?用篡改历史书这种掩耳盗铃的手法终究是属于自欺欺人罢了。其实答案很简单——秦桧在卖国给他带来的巨大现实利益下,根本不会考虑到所谓的「遗臭万年」问题。众所周知,秦桧在南宋朝廷内属于主和派,奉行割地、称臣、纳贡的议和政策。第二次拜相期间,他极力贬斥抗金将士,阻止恢复;同时结纳私党,斥逐异己,屡兴大狱,那么,这一系列卖国行为可以带给秦桧什么呢?

秦桧前后执政十九年,历封秦、魏二国公、高宗赏赐秦桧府第且对其家眷都加封官职,将亲笔题写的「一德格天」匾额赐给秦桧、为秦桧建家庙、高宗赐秦桧祭器,帝王赐将相祭器即始于秦桧、高宗命人为秦桧制画像,并亲自做赞、高宗允许其乘轿上朝、免朝拜礼。秦桧病逝后,追赠申王,谥忠献。

大家都看到了,生前荣华富贵,死后哀荣备至,秦桧虽然料到会遗臭万年,但秦桧在卖国给他带来的巨大现实利益下,根本不会考虑到所谓的「遗臭万年」问题。


遗臭万年还是流芳千古对死去的人实际上没有意义,因为人一死万事皆空,人世间的一切与死去的人没有任何关系。

孔子在几千年的封建时代被誉为圣人,但是在民国时代也被打倒孔家店而被作为反面人物批判,现代七十年代更被作为孔老二罪恶的一生而一度被彻底否定,因此所谓盖棺定论并不一定必然。

秦桧作为十九年的南宋宰相,对自己参与杀害抗金名将岳飞而被作为替罪羊遗臭万年应该还是有预感的,宋高宗赵构虽然是杀害岳飞的罪魁祸首,但作为南宋一百五十多年江山的开国皇帝,没有人敢彻底否定赵构,其他参与陷害岳飞的张俊杨沂中万俟卨等人影响力又远不如秦桧,只能由权力仅次于赵构的秦桧来承担杀害岳飞的骂名。

秦桧虽然感到自己有可能被后世当做杀害岳飞的罪魁祸首而觉得有些冤枉,因为秦桧曾经为岳飞父子向赵构求情,要求只杀张宪一人,而且在岳飞遇害以后尽力保住岳飞家属生命。但岳飞遇害秦桧也难辞其咎,因为赵构决策杀岳飞以后,秦桧张俊万俟卨等参与了陷害岳飞的案件,杨沂中引诱逮捕并监斩岳飞。尤其是秦桧的妻子王夫人劝秦桧不要放虎归山,对岳飞遇害起到了落井下石的作用。

但比起死后的评价,秦桧像三国演义电视剧评价曹操那样「担当了生前事,何计身后评。」只要活著的时候能够享受权倾天下荣华富贵美女如云,能够让南宋和平安定经济繁荣,减少战争对宋金两国广大人民的伤害,死后就是遗臭万年也无足轻重了。


作为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秦桧肯定预料到自己死后不会留下什么好名声。

之所以会选择当卖国贼,原因很简单,只有与金国议和,秦桧才能保证大权绝对在握。

「若得水田三百亩,这番不做猢狲王」这是秦桧早年在当教书先生时所作的诗,可以说体现了他谋取权力的内心欲望。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大军压境,秦桧建议不应对金兵太过怯懦,对于金国要求的「割三镇」,秦桧认为绝不可行,至多只可割燕山一路。

很多人会把这时的秦桧当作主战派,以为他也想「精忠报国」流芳百世,其实不然,因为当时金兵南下,朝中一片议和之声,但谁都没想过大宋其实熬不过今年了。在这样的氛围中,秦桧一句「主战」之言使其标新立异,毫无治国才能的徽宗必会任用之。

后来事实证明,秦桧确实得到皇帝的注意,只不过干的是割地使,出乎他的意料罢了。

随著汴京城破,秦桧被掳至北境,因文笔出色被金宗室完颜昌相中。后秦桧重回宋廷,此时的高宗早已吓破了胆,毫无恢复故土之意,秦桧准确地摸透了高宗的心理,一意主推对金议和之事,当时南宋在韩世忠、岳飞、吴璘等人的带领下,多次挫败金军,陆续收复唐州、邓州、商州和秦州等地,一时间陕西、河南震动,岳飞甚至打出了「直捣黄龙府」的口号。

金国内部连续作战失利的正是秦桧故主完颜昌,他在与完颜宗弼的斗争中处于下风,也流露了与宋议和,从何巩固自身地位的意图。秦桧不愧是人精,他清楚地认识到,如果他主战,胜算暂时不说,战争提升最大的一定是武将,而秦桧是文官,按照宋朝以文制武的传统,秦桧肯定见不得武将爬到自己头上。

再者,他深谙高宗偏安一方的心理,也明白迎回徽、钦二帝的尴尬,于是他选择恬不知耻的议和,只有议和,才能保证他在朝中一人之上、万人之下的地位,继续做他的百官之首,位极人臣。同时,议和也是最保险的,无论战胜与否,秦桧都会处于权力的最高峰,在宋代「刑不上大夫」,就是卖主求荣,又不会千刀万剐,何乐而不为?

随著完颜昌在内斗中失利,强硬的完颜宗弼继续伐宋,金兵又重新占领了陕西、河南之地,秦桧获悉金国要求「必先杀岳飞,方可议和」,由此极力主推此事,这个举动不过是秦桧利己主义的集大成,杀岳飞,可以警示所有可能挑战自己威望之人,巩固自身权力,还可以达到自己长期主推的议和目的,一举两得,秦桧当然为之。

不得不说,秦桧太会算计自己的利益,他知道主战是有风险的,一旦战事不利,朝廷很可能拿自己的人头求和,他不要自己的人头被拿来议和,他要做名副其实、自私到齐的秦桧。后来的权相韩侂胄力推开禧北伐,结果失败,自己的人头就被拿去向金国求和。包括秦桧的曾孙秦巨,他倒是个汉子,嘉定十四年(1221年)在蕲州抗金战死,封义烈侯。

只求功名利禄的秦桧,怎么会在乎自己的名声呢?在良心道德方面,他连自己的曾孙都不如!


遗臭万年的不应该是秦桧,应该是赵构吧!

大家有必要把所有的罪过都安在秦桧身上吗?该给秦桧翻案,他只是带人受过,罪魁祸首是宋高宗赵构!

说一千道一万,秦桧只是宋朝一臣子,他在为皇帝说话,做事,不管是秦桧主和,还是谋害岳飞,如果不是赵构在后面支持他,他怎么可能做到,所以把责任推给秦桧一个人,这是不明智的,也是违背历史规律的,更是违背事实的。

想想当时的皇帝宋高宗赵构,在政治上没有什么建树,在军事上也没有什么过人之处,更是碌碌无为,贪图富贵,腐败不堪,只是在书法绘画上值得一提而已。

不过我也不是为秦桧翻案,只是觉得大家要实事求是的看待这一件事情,不要把所有罪责都推给秦桧,他只是一个执行者,发号施令的还是宋高宗赵构!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