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常人看来,迎娶公主,成为皇帝的女婿,绝对是大多数人梦寐以求的愿望,也是他们踏上仕途升迁「快车道」的捷径。然而从史实来看,历朝历代的驸马们能够一生幸福者很少,而婚姻不幸或落得凄惨结局者却比比皆是。在这些「苦命者」当中,唐太宗的女婿韦正矩便是典型代表。

韦正矩出身显贵,世代为三辅冠族,其父韦庆嗣曾做过李建成的太子家令,封彭城郡公。韦正矩以父荫入仕,凭借著显贵的家世,很快便谋得一个奉冕大夫的职位,官品为从五品上。当然,这远不是韦正矩仕宦的终点,仅仅在数年之后他便得到命运的垂青,一夜间竟然连升七级,而给他带来好运之人,正是唐太宗的爱女新城公主。

新城公主是唐太宗的幼女,生母为长孙皇后。从出生的那刻起,公主便得到父母和哥哥、姐姐们的百般呵护,堪称皇室中最幸福的公主。新城公主成人后,下嫁表舅长孙诠(长孙皇后的堂弟),夫妻二人琴瑟相和、感情和睦,甜蜜的不得了。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公主的亲舅舅长孙无忌因为得罪了武则天,被后者诬陷有「谋反」意图,唐高宗慑于武氏的淫威,竟然将舅舅罢官、流放。

长孙无忌倒台后,家族也随之跟著倒霉,驸马长孙诠被远流到巂州,不久便被武则天派来的使者杀死,时在显庆四年(659年)。长孙诠遇害后,公主因为痛恨武则天,转而对哥哥也恼恨起来,任凭唐高宗再怎样安慰都没用。不仅如此,公主因为怀念丈夫,每日里郁郁寡欢、以泪洗面,并且从此不再梳妆打扮。

唐高宗不忍心看到妹妹日渐消沉,为了能帮助她走出丧夫之痛,便在世家大族子弟中进行筛选,希望能再帮她找个好人家。最终,唐高宗在异母妹东阳公主(唐太宗第九女)的推荐下,决定将新城公主嫁给韦正矩。唐高宗为了能让妹妹高兴起来,便大力提拔韦正矩的官职,将他由奉冕大夫直接晋升为殿中监(从三品)。韦正矩一次性被连升七级,真可谓平步青云。

对于这桩婚事,新城公主的心中虽然很抵触,但碍于皇命难违,却也只能委身下嫁。不过,公主虽然过了韦家的门,却一直未能从丧夫之痛中走出来,对前夫长孙诠总是念念难忘,终日以泪洗面。这样的日子日复一日,就算是韦正矩脾气再好,终究也有难以容忍的时候。渐渐地,夫妻二人口角便多了起来,而这种情况,只能让新城公主更加忧郁。

新城公主与韦正矩关系不睦的消息传到宫中,此时已染病在身的唐高宗甚是忧虑,为此曾多次申斥韦正矩,要他善待公主。面对兄妹二人的联合「挤兑」,韦正矩真好比「哑巴吃黄连」,一肚子的冤屈没法跟其他人倾诉,每日里只能借酒浇愁。渐渐地,韦正矩性情变得愈发躁狂,坊间甚至有流言称他曾动手打过公主。

龙朔三年(663年)三月,新城公主暴卒,终年才30岁,消息传到宫中后,唐高宗无比惊愕、悲痛。由于公主死得很突然、蹊跷,在加上坊间流言称公主死前曾遭到驸马的毒打,所以唐高宗在暴怒中做出决定,将韦正矩处决,并将其家族成员全部流放。不仅如此,唐高宗还迁怒于「媒人」东阳公主,将其流放到集州。

事后,唐高宗因为悔恨自己拆散妹妹与长孙诠的完美婚姻,便抱著补偿的心理,下诏以皇后之礼将她葬于昭陵旁边(「更嫁韦正矩,为奉冕大夫,遇主不以礼。俄而主暴薨,高宗诏三司杂治,正矩不能辩,伏诛。以皇后礼葬昭陵旁。」见《新唐书·卷九十六》),这在整个唐朝都是独一无二的殊礼。

然而韦正矩害死公主一案疑点重重,因为作为唐高宗最为疼爱的妹妹,新城公主背后有皇帝做「靠山」,韦正矩除非是疯了,否则他不敢对公主下毒手。再者说来,韦正矩只是反感公主对前夫念念不忘,此外再没有其他怨恨妻子之处,远到不了要将她杀死的程度。更何况,韦正矩是热衷功名之徒,他的殿中监位子就是靠著娶公主得来的,并且还想著封侯拜相,又怎么会因小忿杀妻、自毁前途?

正因如此,有关部门事后重审此案,最终得出韦正矩并未杀害公主的结论。面对著确凿的证据和难以推翻的结论,唐高宗此时深感懊悔,悔不该急吼吼地处死妹夫。为了弥补自己的过错,唐高宗下令赦免韦正矩的家人,追赠他官爵,并允许其与新城公主合葬(关于新城公主、韦正矩合葬的碑文见《京兆金石录》)。

虽然韦正矩最终沉冤得雪,但经此一事,唐朝人对于迎娶公主一事忌惮颇深,以至于民间谚语有「娶妇得公主,平地买官府」之说,比喻公主骄悍跋扈,往往让家中不得安宁。这种情况在中晚唐时更加明显,以至于唐宣宗为了招状元郑颢为驸马,在后者婉拒的情况下,特派宰相白敏中对他进行威胁恐吓,才迫使后者不得不听命,此事在历史上也算是一则奇闻了。

史料来源:《旧唐书》、《新唐书》、《京兆金石录》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