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徽州地区改名为地级黄山市,徽州行署同时改为黄山市政府。继1934年婺源县改隶江西省后,属县绩溪县改隶宣城地区。传承了近800年的徽州就此解体,徽州这个名字在中国地图上彻底消失了……

01

徽州一名的由来

徽州最早是叫歙州,后来为何会改名?这事儿要从宋徽宗统治时期一个叫方腊的人说起。

此人豪爽仗义,在乡间很有号召力。当时正值各级官吏贪墨成风,欺压百姓,为了满足统治者的穷奢极欲,朝廷对百姓不断课加重税,百姓仅靠农桑活命,税赋之高已经超出了他们的承受力,此般压榨,百姓几乎是无法活命了。

既然活不下去,横竖都是死,倒不如反了,说不定还能博一条活路。正是在这样的想法下,宣和二年十月初九(1120年10月),方腊组织群众,在歙县七贤村揭竿而起,百姓正苦于官吏掠夺勒索,果然到处响应。不旬日,聚众数万,很快攻占了江南六州52县,影响极大。

宣和三年(1121年),这场浩浩荡荡的起义,随著方腊的被俘而宣告失败。平镇方腊起义后,朝廷改歙州为徽州,徽州得名始此。下辖歙县、黟县、休宁、祁门、绩溪、婺源六县,治所在歙县。

02

前世不修 生在徽州

十三四岁 往外一丢

这是一首流传于徽州民间的歌谣,细细品味,总能听出丝丝的苦涩与无奈。与我们现在看来徽州的山清水秀不同,古徽州人生下来就要面对贫瘠与闭塞。

徽州境内山多田少,有「八分半山一分水,半分农田和庄园」之称。群峰竖立,高峰陡绝,开发艰难。即使勉力垦辟,种上农作物,收成也很难保障。随著战乱、天灾……这片土地用它广阔的胸怀,接纳了大量从北方南下的避难者,他们拂去尘土,在这里建造起新的家园。

人口众多,山多地少,徽州人已经无法养活自己的子孙,穷困的生存环境迫使徽州人走出家门。男孩子到了13、4岁就要外出寻觅谋生之路,从学徒小工做起,徽州人凭借著自己的聪慧与勤恳逐渐形成了横跨明清三百余年的「徽商」群体。全盛时期的徽商,经商从政比比皆是,在等级森严的古代社会,红顶商人的称号应该也是对徽商成绩的最大肯定。徽商的繁盛也让徽派建筑到处生根发芽。

清末民初,徽商渐趋衰落。时至今日,徽商已成为了历史长河中一掬细沙。我们只能从留下来的徽商大宅院,徽州故居、马头墙来窥探当年盛极一时的徽商。

03

分久必合 合久必分

当生活归于平静,徽州人才有时间来慢慢欣赏这片土地的独特风光。在他们眼中,这片土地不再是穷山恶水。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灵动了起来。似一幅流动山水画卷的新安江百里画廊,重峦叠嶂的黄山,一石插天拔地而起的齐云山……徽州人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岁月静好。

然而平静的日子没有持续太久。中国有句古话叫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同样也应验在了徽州身上。

1934年婺源改隶江西。1987年11月,在几经调整之后,国务院发出批复:撤销徽州地区、屯溪市和县级黄山市,与原徽州地区合并组建地级黄山市,将黄山山名取代了徽州地名,与此同时,将徽州「一府六县」之一的绩溪划给了宣城管辖,从此,传承了近800年的徽州彻底解体。

04

原来我们是老乡

历史的车轮依旧滚滚向前,在过去的时间里,徽州作为一个地理名称曾经的人、物和故事已经渐行渐远,而那些深藏于民间的历史文化记忆依旧栩栩如生。

这天,两个刚认识的年轻人在咖啡厅里见面。

「你好,我是江西婺源人」

「你好,我是安徽绩溪人」

「我们是老乡,都是徽州人」

「徽州人?」

「说来话长,这事还得从一个叫方腊的人说起」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