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哲学大会成了「奇葩大会」?扒一扒鄙视链底层的「民哲」?

mp.weixin.qq.com图标


与「民科」一样,「民哲」是没有出路的。毛开民哲之先河,其实哲学必然立足于历史积累,所谓「哲学即是哲学史」。不深谙希腊、康德、黑格尔、存在主义、现象学之源流,不敢治西哲;不深谙儒道、理学、心学,不敢治中哲。西哲重在逻辑之严密、体系之完备,未严密完备,不敢轻易著书立说;中哲重在心悟体证,身体力行,未闻道体道,不敢轻易著书立说。亘古至今,道不变,性不变,理不变,心不变,故意标新立异就是邪说。

世间多名利,荒野有遗贤。

谁都可以去追求真理,只是有的人路上少崎岖,也不会走向海市蜃楼。

不提方式,现象是好的。有这样的人,证明同样会有年轻一代去追求哲学、科学,而他们接受的是学校正规的教育。这种教育被大多数正统路子的人认可。

民间哲学家,可能是为了名声,为了利益,为了造福大众,但更可能是为了认可,为了兴趣。

民哲也好,正统也好,都各有利弊。

同行评审,可以很好的筛选真正的有价值的东西。但也可能成为一部分人打压异己,垄断学术,谋取名利的手段。

规范术语,可以促进行业间的交流进步。但也有可能制约学术的发展或提高了学术不必要的门槛。

有的学术确实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不断进步。但是有的学术,还有其他的土壤没有踏足,第一层阶梯还未发现,谁都可以提出恰合的猜想与新鲜理论。或者在第二层,第三层走其他的路。还有的学术,不是在前进,而是在反溯,在回归简单,回归本初。

这次大会是民哲谋求认可与影响力的一个渠道。要做的是规范渠道,而不是堵塞渠道。让可能存在的天才,一个走自己路的机会。


作者认为这些民间哲学家大多数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对哲学持有激情,但因为教育和社会原因而没有得到系统的哲学教育,才因此出丑而得到嘲笑。但是他们的热情是真的,对智慧的爱也是真诚的,这使得他们是一群「特别」的哲学家。

学院派哲学和广义哲学的争论也在这里,哲学是什么?是哪些人做出的贡献?就哲学史看来,哲学家可以是磨镜片的一般工作人,也可以是大学教授,也可以是某些闲的没事做的人。但他们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爱智慧,哪怕像尼采那样疯了,像叔本华那样无人问津,甚至像苏格拉底那样死去。他们的确都是「哲学家」,但在这个时代,他们那种独立于现存哲学体系的哲学是过时的。专业化的哲学似乎已经离开了人们,没有多少人看得懂那些论文和专著。但是人们的精神是无法离开哲学而合理的建立起来的,每个人都有价值观、道德观、世界观和人生观,那些不想混混噩噩、麻木生存的人都追求真正的自由,于是人们不得不作为哲学家去审视自己的精神世界,不得不思考人生意义,除非你认为义务的思想品德教育和成长环境就足以使得你是一个独立的真正的人。哲学从未离去,因为人的精神从未被剥离,因为人不是物品更不是奴隶。思想是使得人为人的根本原因。那哲学的专业化是为什么呢?是为了人类的发展,当哲学作为一个学科分工时表明这种哲学是一整个人类社会文明为自我的「知识树分支」,有专门的语言和方法,就像科学那样。而不再是个人的精神的学问,专业哲学家不再是心灵导师,不是苏格拉底那种「助产士」,也不再是笛卡尔、尼采那样爱智慧追求真理的思想家,他们绝不是纯粹的为自己而真诚的做哲学,而是社会分工的哲学学者,是一群谈到人生意义而内心毫无波澜的专家。

其实这二者不是同一个意义,将他们放在一起必然会引起「笑话和混乱」。可惜专业化的哲学学者们不愿意承认他们是在像科学家那样工作(因为科学界不承认他们),也不愿意让出作为人类文明传统的哲学领域(因为那样他们就找不到自己的定位了),更不会给出合理的人们在这个时代下如何生活的指导。几千年前人们的困惑也是今天我们的困惑,即人生如何度过、什么样的价值和道德值得遵守、社会公共生活持以什么样的原则。或许他们也给不出合理的答案,还恐惧著神学、怀疑、虚无、社会主义等「可怕的」真相。好一些的如萨特存在主义说的那样:人生没有意义,需要去创造意义。然而随著哲学越加专业化,这种远离人群的趋势越加明显。

关键是一个人格健全的现代文明人在精神上如何建立起来,在这个过程中深入「主体」的哲学其实是核心而不是知识教育(客体)的附属品。正如这次哲学大会主题的「学以成人」,学什么?知识不足以使得人成为人,不然计算机就是最伟大的人。

或许这是文化原因,因为中国传统是没有西方那种理性哲学的,民间哲学家的出现是因为西方文明理想传统深入中国民间,参差不齐、泥沙俱下不是可笑的,这需要去沉淀。关键是这就是我国民间真正的哲学水平,最尴尬的是他们自己。但至少他们敢说啊!这些荒诞正是他们疑问的反映,而西方早已走过了这个时代。

这里还有实用哲学和学术哲学之分,就像政治那样,现实之中的政治不可能像学术政治那么理想和抽象,现实中的哲学就包括「心灵鸡汤、成功学、三观塑造」这些低水平的观点,然而这些正是广大人民心中的真正的哲学。哲学史和历史那样,人们只能「以史为鉴,面对现在,面向将来」,过去犯的错现在甚至将来也会犯,历史不仅仅属于历史学家,哲学史也绝不仅仅属于哲学学者。哲学问题是现实的人的问题,而不是学术问题。

关键是哲学学者是否有真才实学?这决定了他们是否是哲学家而不是哲学史家。像哈弗大学著名哲学教授桑德尔那样的才是真正的哲学家,是面对现实的现代哲学的开创者,能够对现实的问题「公正如何是好」做出令人信服的解释和建议。哲学的学术性探讨只是「工具」而不是目的,其真正的成果不应该是「科学性的论文」而是思想相对完善的人。教育是哲学的现实主题,包括自我反思和帮助他人的教育,哲学研究也应当为这服务。自从康德把哲学作为科学的科学以来,专业哲学就向著学科方向发展了,而隔行如隔山,专业哲学越来越让人看不懂了。

哲学学者的一个问题就是:我和你谈现实,你却和我谈历史。那些人到底从伟大哲学家以及哲学史那里学到了什么?还是只能照搬他人的话?在他们那里哲学只是知识而不是智慧。哲学史提出的问题太多,但没有一个问题是完美解决了的,其中关于人生意义那个或许是最接近解决的,那就是宗教信仰之外存在主义的「没有意义,没有标准,只能创造意义」。

真正的哲学不可能成为分工学科,除非一般人被剥夺了智慧和思想,除非人类成为绝对分工而权威化的蚁群。食物是每个人都要自己去吃的和品尝,美食家绝不可能代替。况且哲学智慧那么美,凝聚了作为人最大的可能和希望。

哲学家就是有智慧并且爱智慧的一般人,是最朴实而真诚的教给人们智慧的心灵导师,他们说的话不是真理而是想法和意见。哲学本身不是专业学科,但有专业学科的部分。哲学家们不一定是对的,但其哲学一定是有某种深刻道理的。不需要进行专业哲学训练就可以做哲学,至于被不被他人承认就要看人们自身的学习哲学的目的了。

或许哲学大会应该分为大众哲学会议和学术哲学会议,前者以通俗和普遍可理解的哲学(包括提问、辩论、讨论深刻的这个时代的哲学问题和关注与其它学科、各种领域鱼娱乐、现代生活等人们身边的哲学)为主,不求得出什么结果,但求人们能够做几天真正的思辨的哲学家。后者以学术化论文演讲和专业人士讨论为主,希望得出什么结果和进步。

大多数人对哲学是充满热情的,但专业哲学真的不是人们所喜欢的,关键是人们也难以理解这样专业的哲学。哲学家不是专家,但是专业哲学学者是专家。


谢邀。还真不知道这次哲学大会还能有这么个玩意出来呢,哈哈哈哈。

个人认为这篇文章挺客观的,描述了这一现象,除此以外就没有了,其实写这篇文章的人自己也没弄明白何谓「民哲」,何谓「学院哲学」。

对了,其实我对这个分类也是反对的,什么学院哲学?什么民间哲学?扯淡的。。。文中所说的「在古希腊时代,柏拉图将哲学看作是「一种对于死亡的冥想与准备」,蒙田的论文则指出「哲学是学习如何死亡」。就此而言,哲学是一种精神生活。如同石勇指出的那样,所有的哲学家一开始其实都是「民哲」:苏格拉底是,柏拉图是,孔子也是,老子更是。即便到了近代,学术体制已经成熟,像笛卡尔、休谟这样的大哲学家,在身份上仍然是「民哲」,比如休谟,他绞尽脑汁也没弄到大学的道德哲学教授职位。」基本是在胡说八道了,哦~在学校里做哲学就叫学院哲学?不在学校里就叫民间哲学啊?哈哈哈哈。。。那人家叔本华在学校里开哲学课,就三个人听,是不是也算正统学院哲学呢?

讲点正经的,其实看看文中所说的民哲的观点,大多大同小异,就是把哲学和玄学等同了,学术点说就是「把哲学和神秘主义深刻的联系在了一起」。这是很蛋疼的,因为我们现在所说的哲学,一般是指「西方哲学」,这很重要,因为这是我们这里所没有的东西。不是说中国没有哲学,而是说中国没有出现过西方哲学的思考逻辑方式。

首先,哲学是什么?简单地说,哲学是对形而上学的一次思考,就是在探寻变动的世界背后不变的本源的一门学科。我们的世界花开花落,人生老病死,一切都在变化,似乎不可把握。然而,这样的世界无疑是不能为我们人类所接受的,因为它意味著我们只能被动的随波逐流,而无法去认识世界。那么,能不能有不变的可以把握的规律呢?这就是最早哲学家们的思考,我们中国的先哲们将它总结为「道」,并且认为「道」不可言说,不可认识,只能感知。

这样的哲学观直接导致了我们一直以来的一种直觉主义的观念,就是注重「悟」,感觉来了,你就悟道了,就懂了。一切现实的方法都是不靠谱的,唯有努力的去悟,才能认识这个道。

但是西方不同,它们认为通过数学和几何的推演,可以去认识这个「道」。因为,几何规律时恒定不变的,比如「等边三角形每个角都是60度」。这个规律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可能改变。同理,西方的语言也存在著恒定不变的逻辑,比如「this is book」。这句话你想表达出它的意思,这能这么说,没有第二条路了。所以,西方的先哲们就把这种逻辑看做是「道」,而这种逻辑的来源于人的理性推理能力。(当然,这里不是说西方就没有出现过直觉主义,中国就没有理性推演,只是主流的来看,大概如此。)

这是西方哲学发生的基本概况,也是西方哲学绵延几千年的基本思路。也就是说,研究西方哲学,首先要进入它们的思维模式去,通俗的说就是学会他们的哲学语言,按照西方的思维方式来考虑哲学。这样的不同逻辑下,即使西方哲学的著作翻译过来,很多词语的意思也是完全不同的,这才真的是哲学难的地方。

比如「自然」这个词,英语是nature,它还有个意思是「本性」。这就很好的体现了西方哲学的思路,当一个西方人看到nature,想到自然界,也立马想到本质。而我们呢,由于不存在一个词同时表达了「自然」和「本性」,所以很难准确被读者理解。甚至就是单纯的自然,恐怕也与人家心目中的自然不同,「以无为体,以无为用,自然为体,因缘为用。此皆无也」我们的自然,来源于这句话,这种思维深深地印刻在我们心中,这个肯定是西方人所不具备的。

因此,哲学,他也就是一门专业性的学科,有他自己独立的一套学科模式,学科语言。想学习哲学,首先要学习这套语言。

我看来,所谓的民哲,大多就是在用中国的这种直觉主义去生套西方哲学,这是很搞笑的。因为首先连理解的工具都错了,还谈什么哲学呢?这张图真的是深刻说明了这种中国的哲学观硬套西方哲学的可怕,还有就是看了真的想笑啊啊啊啊啊、、、

另外,在聊一聊我的一些看法吧。学习哲学也有七八年了,马上读博,可是也就这两年才真的想通。为什么去学西方哲学呢?作为一个中国人,即使你受过系统的西方哲学教育,你在现实中也用不来,因为它与传统中国的逻辑不兼容,这样的人大众是不能接受的。

我以为,中西方哲学,根本是没法对比的两样东西,所以我很反感那些论证中西哲学优劣的人。思考方式都不一样,还能对比出高低?但这不意味著,我们可以找到他们的相同点以及不同点,互相取长补短。前文说了,中国哲学重视体验,西方哲学重视逻辑,在过往的发展中,他们都体现出辉煌,也都暴露了很多问题,甚至带来灾难。而我们这代人何其幸运,可以兼而学之,让自己变得更好。西方哲学可以有填补中国哲学不足的地方,反之也一样,这正是我喜欢学习哲学的原因。而要让他真的能为中国哲学的发展助力,首先应该要认真地去理解它,认识它吧~进入它的逻辑里,一点点的去学习,而不是像这里说的「民哲」这样,读一些西方哲学的译本,想当然的去理解,然后想出了一些成果,很高兴的想去诉说,想去分享,但是又不被正经的学哲学的接受。(当然没法接受啦!!!方法都错了,怎么接受嘛!!!都不是那套东西了!!)这种不接受,又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讲清楚的,所以很多时候就很尴尬了。面对这些挑战书啦什么的,连回复都不知道怎么回复。

我们中国的传统哲学逻辑有一个后果就是显得哲学很深奥,总有种玄乎的感觉。(我这几年不知被当做神仙多少回了,也不知被期待著说出多少真理了。。。心累)其实完全就不是那么一回事,哲学没有那么道理,也没用那么感悟,他就是一门学科,和物理,化学,生物,历史一样,也是做研究,你说你找个物理学家,非要说我从万有引力定律里看出了人的渺小,人家会怎么想。。。。。。。。

所以,这里所谓的民哲,首先要做的,还是真的去理解西方哲学吧~~~~~~顺便在贴一张这个图表示我内心的无奈。。。这特么是在干嘛。。。。。


危害不大,只是让不少人空耗精力,浪费生命,比较可惜。有那种构建宏大理论体系的雄心,何不老老实实读几本哲学经典原著?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很多学院派,忙于课题、论文、职称……学而不思;而民哲又往往空构「体系」,而疏于基本学习。各有偏废,此中国现代哲学之不昌也。


我就是经常被称之为「民哲」和「民科」的这么一个人。是50年代的人60多岁了,受全民学哲学的影响,符合文章写的「民哲」的基本条件。但是我不认为我是在白费脑子,相反,我认为我研究的方向应该是未来哲学发展的方向。这一句话可能会让别人进一步认定我是「民哲」了。我简单阐述一下我的道理吧!

上高中的时候,正赶上毛主席号召学习马列原著,政治课文里面就有共产党宣言,矛盾论,语文课里面就有卡尔.马克思。课余时间还看见许多小册子,还搞来马恩选集,列宁选集一篇一篇地看。

78年高考进入河南中医学院接触到了中国哲学,感觉到了中国哲学的深奥。毕业后84年春节期间在北京西三环师范学院参加了钱学森团队组织的人体特异功能的测试活动。张宝胜随时随地表现出来的意念致动震撼了我。确信了中国哲学宇宙观和元气论的正确性。由此开始了运用系统科学理论发掘中国哲学精髓的研究方向。从2004年开始在光明网上写作《宏观物理学基本原理》。2012年在《市场经济信息导报》上面连载。2014年在美国微出版,亚马逊网上销售。2016年在北京团结出版社正式出版,改名为《系统逻辑思维》。

我赞成霍金先生对现代哲学的评价:在科学进入相对论量子力学描述的物质世界的时候,哲学落伍了,被留在了牛顿三定律描述的物质世界里,蜷缩在语言逻辑范畴内。而中国哲学认识的物质世界比科学研究还要深入一个层次,还不能达到被主流文化接受条件。科学独自奋战在有形和无形世界的交错地带。随著科学研究进一步的深入,中国哲学的宇宙观物质观很快就会进入主流文化。以往的哲学科学思想都将按照中国哲学的宇宙观进行一个全面的调整。

今天看到有一位研究量子科学的科学家预言:未来人们旅游不用坐飞机了,就像拍电报一样把人传送到任意一个地方。这不就是人体意念致动特异现象的科学再现吗?其实在实现此之前,人们还会认识一种新的能量形式并将之直接输入人体而减少粮食消耗。为什么现在的科学家想不到呢?因为现在的科学理论限制了他的想像力。用中国哲学才能有这个预见

我很自信。因为我背后是中国文化的大智慧,是新出现的系统科学思想与中国哲学结合在一起的新思想。我是一位民科,但是我研究的是未来的新哲学。在网上购买《系统逻辑思维》的网友曾评价是:百年经典,值得一读。让我对自己的付出深感欣慰!


哲学就是哲学,没有国界,也没有方位,更不存在官方与民间的区别。

哲学是对世界的总的认识,这种认识要全面总结人类仅有的全部认识成果,并在此基础上,还需深入社会和人生,深入实际观察才能获得新的认识,新的观点。

哲学家不但要有新认识,新观点,还要将自己的认识和观点通过论述方式表达出来,才能获得他人的认可,进而获得社会的认可,所以,不存在民间和官方的区别,只在于认识的正确,观点的真理。


说实话,目前国内大部分科系里做哲学的连学科方法都不懂,和民哲的区别就是有无学位有无体制内工作而已。


与恶龙缠斗过久,自身亦成为恶龙;凝视深渊过久,深渊将回以凝视。

民哲和官哲都面临一样的情境。哲学何尝不是恶龙和深渊,哲学都要反噬人。民哲和官哲的互怼完全没有任何意义。

玩哲学是不可剥夺的人权。但是,哲学却有权剥夺人玩哲学的权力。

哲学不是待宰的羔羊!相反,我们人类是待宰的羔羊!


我就是民哲

所以我知道自己的想法却是错误的

不过很有趣不是吗?

形而下的东西,科学已经说尽了

难道还不允许我幻想一下 形而上的东西吗?

不过我清醒的认识到哲学的界限

哲学应该是形而上的,所以 无法区分真假

所以不要尝试强迫别人相信你

因为本来就没把握,这就是真理


很多年前,当刀郎风、汪国真风、快男快女风席卷全国的时候,圈内很多人都跳了出来,指责这种审美的低俗。于是,就像当初的一哄而起,人们又一哄而散,只剩下满地的鸡毛和艺术家们在象牙塔内的自叹自怜。其实,审美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他从来就是从最原始、最简单、最幼稚成长起来的,当大众从过去的被审美而变得可以主动审美的时候,我们却以艺术的名义,对他们实施封杀。于是大众的审美就再也没有成长起来。民哲、民科现在面临著同样的局面,虽然他们缺乏最起码的理论素养,虽然他们幼稚得可笑,但毕竟他们已经开始用自己头脑思考问题,这本身就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而且在大众中,他们目前是离科学、离哲学走的最近的一部分人,我们还要把他们推出去吗?难道,那些经过系统训练的学人,这时不应该积极与他们展开对话,在保持他们的这份热情的同时,教给他们最基本的规则,主动把他们拉回到科学哲学的道路上吗?难道你们的使命不正是这样的吗?一个民族的理性需要一个成长的时期,请耐心等待,也请细心保护,因为这是我们唯一看得到的希望。

文章的观点很好懂,一是说民哲很奇葩,二是说民哲情有可原,三是民间哲学与学院哲学的对立反映了哲学界自身存在著有待解决的问题(即哲学要不要大众化?如果要,又该如何大众化?)。

我个人认为,「民哲」现象的存在与我们没有对所谓「民间哲学家」的概念进行清楚的界定有关:

首先,什么是哲学?或者说,什么才能称得上「哲学」?自己在工作之余萌生出一套对人生和宇宙的新想法,就算是「哲学」吗?

其次,什么是学家,或者说,什么人才能称得上「某学家」?自己搞出来一套新理论,就能叫这一领域的「学家」了?

在我看来,当哲学成为「哲学」的时候,它已经是一门学科,或一个学科门类,是学科就有自己的谱系,基本的共识和方法,学科的代表作, 乃至于本学科的刊物和学会。例如物理学,物理学内部有不同派别,观点不一,像对光的性质的看法,过去就有粒子说、波说和波粒二象说,但不管看法如何不同,各派别都遵守物理学的基本方法:观察实验和理性推导,没有人会诉诸神灵寻求启示,否则他从神启获得的对光性质的看法只能是他个人对物理的认识,而不能称作「物理学」。哲学同理。一旦成为学科,就必然有规范性,不是所有对人生和宇宙的看法都能称之为「哲学」,不符合学科规范的最多叫做「哲思」,或「思考」、「思想」。我们可以说,张三很有思想,但不一定说张三很懂哲学

再说到学家。能称为某学科「学家」的,一定是要获得学科共同体成员认可的,自封的学家不算真的学家。实际上,就算是比「学家」第一等级的「学者」,也不能自封,也是要满足一定规范和标准,获得学科内部认可的。如果自己凭空搞一套东西就能成「学家」,那么学术就太容易了。对一领域的知识有思考、有见解的人,我们通常可以称为「研究者」「爱好者」,但谨慎称「学家」。

做完了这两点界定,其实「民哲」的问题就非常清晰了:这不是两种哲学家之间的矛盾,而是哲学家与「哲学爱好者」或「民间思想者」之间的矛盾。就好像医学知识不普及导致民间各种「神医」涌现一样,「神医」们尽管宣称他们的偏方能达到医学疗效,但我们是不承认他们的东西是「医学」的(当然,「神医」发明偏方主要是为了骗钱,但民哲们的活动是非功利性的,这点不能相比)。

如果有人说我的回答是「专业霸权」,是完全站在学科专业的标准上看待民哲,那么我想说,你干脆回到两千五百年前生活吧!那个年代里学科没有严格标准,你只要思想新颖就有可能成为百家中的一家。但是在现在,你得承认我们已经是一个高度专业化、规范化的社会,各个学科都形成了自己的专业体系,而且各个学科也只有在自己的专业体系内才能获得发展。回避这一点,不承认这一点,就是一厢情愿的自我欺骗。


谢邀。

我就是【民哲】,我了解哲学史,我创建了一个哲学体系《全知论》,这应该是一部最【奇葩】的哲学,读到它你如何评价?

哲学:即所知道的情况总结。

对此,几乎人人可为。


哲学需要逻辑学支撑,还有大格局,能做到的都不是所谓民哲的小人物


请教:

人在先&>斯宾诺莎&

人在先&>黑格尔&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