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蘑菇又称毒蕈。在我国发现有100多种毒蕈,能致死的达20余种。毒蕈的成分十分复杂,一种毒蕈一可以含有几种毒素,一种毒素又可以存在于数种毒覃之中,毒蕈中毒全国各地均有发生,且多发生在高温多雨的夏秋季节。

毒蕈中毒在临床上有4型:胃肠炎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和肝炎型。常可导致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

(二)精神神经型引起此型的毒草主要有毒蝇伞、红网牛肝菌、毒红菇、豹斑毒伞、光盖伞属、假黑伞属、桔黄裸伞、细网牛肝菌等。毒性物质有毒蝇碱、蟾蜍素、光盖伞素、毒伞毒素、毒伞溶血素等。毒蝇碱是致精神兴奋的主要毒素,还含有乙醯胆碱,刺激副交感神经,出现副交感神经兴奋症状;蟾蜍素有明显的对色的幻觉作用。光盖伞毒可引起视觉、听觉和味觉紊乱,人格变态,并有交感神经兴奋作用。桔黄裸伞和细网牛肝中分离出的毒素也是幻觉诱发剂,引起幻觉、共济失调、幻视。这类毒素进入后,发病的潜伏期1-6小时,除有胃肠道症状外,出现毒蕈碱样症状:出汗、流涎、流泪、心动过缓、瞳孔缩小等。少数病情严重者出现头昏、谵妄、幻觉,甚至被迫害妄想,以致发生自杀或杀人行为,或类似精神分裂症表现。

(三)中毒性肝炎型主要毒蕈有白毒伞、毒伞、磷柄白毒伞等。主要毒素有两大类:毒肽和毒伞肽,共11种化学结构,为环肽类中分子物质,耐热、耐干燥,不为一般烹调所破坏。毒肽主要作用于肝细胞内质网,发生作用快,大剂量摄入1-2小时内可致死亡。

四)中毒性溶血型主要毒蕈有鹿花蕈、纹缘毒伞。所含毒素有马鞍酸、鹿花蕈素、毒伞溶血素等。它们除有破坏红细胞的作用外还可使肌肉溶解,偶有致中毒性心肌炎。病人中毒后1-2天内出现进行性贫血、黄疸加深,伴血红蛋白尿。严重溶血或伴肌肉溶解,可引起继发性肝脏损害、急性肾功能衰竭,死亡。某些毒素尚可引起继发性血小板减少,出现出血倾向。

预防:虽毒蕈与无毒蕈在外观上有差异,如毒蕈一般色彩鲜艳,有疵、斑、沟裂、生泡流浆、蕈环、蕈托或奇异状、气味恶劣、不生蛆、不长虫。但有部分毒蕈与可食蕈外观极相似,所以不应随便采摘、食用有毒的野生蘑菇。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