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特烈二世是欧洲开明专制和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在他统治时期,文化艺术得到赞助和支持,其本人也在政治、经济、哲学、法律和音乐等诸多领域都颇有建树,他大规模发展军力、扩张领土,使普鲁士国力迅速提升,取得欧洲大国的地位。

腓特烈二世拥有祖父遗留下来的精良军队和充足国库,本人对战争也不是生手,当年在波兰王位继承战争期间,腓特烈就曾赴当时欧洲第一名将欧根亲王身边见习军事。

他推行了农业改革,军事改革、教育改革、法律改革,实施排水工程,废除了刑讯还建立了廉洁高效的公务员制度。他的名言是「我是这个国家的第一公仆。」他对法律的发展贡献良多。

另外,当时普鲁士的人民可以通过上书或求见的方式向国王求助。腓特烈二世在他的准则「国王是国家的第一公仆」下竭力避免封建制度的流弊。对此他对自己手下的官员非常不信任,他深深感到等级观念会作祟。奉行「人人平等」的原则,这是他当政时期的特色。

普鲁士是欧洲第一个享有有限出版自由的君主国家。

在腓特烈二世统治时期,普鲁士兴建了数以百计的学校。乡村学校的师资素质良莠不齐,而且偏低。这些学校只能培养出一些有读写能力缺陷的军官。但是这种举措为日后德意志的复兴奠定了重要基础,因为之后的很多年,普鲁士的识字率均为全欧最高甚至远超英国

为了征到足够兵员,普鲁士王室不择手段,募兵官把活动范围扩展到德意志其他各邦去,实际上就是一种有组织的强夺人力。作为当时德意志各邦国中最强大的军队,很多有雄心有抱负的外邦青年还是被吸引到普军来服役,其中就包括沙恩霍斯特这样的一代名将。并且通过这种在各邦国间征兵的方式,使一盘散沙的德意志民族加强了内部联系,普鲁士军队也变成了名副其实的整合民族力量的纽带。

腓特烈二世极力要求军队具有铁的纪律和高度机动的能力,把「严明军纪」上升到了「军魂」的高度。他训练的骑兵能保持整齐的队形长距离宾士,并在冲锋后迅速重新编队,普军很快成为欧洲效率最高的军队。恩格斯后来评价,腓特烈二世的军事组织「是当时最好的,其余所有的欧洲政府都热心地效仿它」。当时腓特烈二世著重培养军官的忠诚服从精神和军人荣誉感,并通过他们和严厉的军法来控制整个军队。对士兵的训练更是异常严格,皮鞭加棍棒的野蛮军法充斥整个军队。

腓特烈二世刚即位时,普鲁士军队的武器装备不能自给,必须花费大量资金从国外进口。为摆脱这种受制于人的不利局面,他在登基第二年便著手发展军事工业,对其免税并给予补贴。在官方扶持下,普鲁士军工生产连创佳绩,除数量增长外,武器性能也有了很大提高。

腓特烈二世的技术革新往往与战术改革相配套。他在提高滑膛枪射击速度的同时,对步兵作战编队也进行了相应调整。根据古希腊的楔形阵,结合自己军队的火器性能,他发明了斜行战斗序列。腓特烈二世高度重视各兵种的协同作战能力,并且首创了骑炮兵,让骑兵装备轻型火炮,将骑兵的高度机动与炮兵的强大火力完美结合在一起。军制改革方面,腓特烈二世在位期间所设立的侍官总署与先前已存在的军需总监部一起,共同奠定了后来总参谋部制度的基础。除完善指挥体制外,腓特烈二世还将普鲁士的军事传统进一步发扬光大,真正确立了全民皆兵的国防动员体系。当时曾有人这样描述普鲁士:对其他国家来说,是国家拥有一个军队;对普鲁士而言,则是军队拥有一个国家。

腓特烈二世对军事后勤投以极大关注。为保障战时庞大的物资供应,他打破单纯依赖兵站进行补给的传统模式,改之以新型的复合保障制度。具体做法是:由单兵携带可供自身消耗3天的口粮,团属补给车队携带本部8天的面包定量,而最高一级的军补给车队则为全军携带一个月的食品供应量。同时,又在柏林等交通枢纽设置仓库,预先将大量战备物资储存在内。由此,普军形成了一套严密高效、机动灵活的后勤保障体系,为频繁的王朝战争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资支持。

腓特烈二世信奉「强权即公理」,在其铁腕统治下,普鲁士的国力迅速上升,在很短时间内便跃居欧洲强国之列。在此基础上,腓特烈二世不断进行对外战争,扩张领土。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