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民先生的《中国印刷史》一书,引证了历史上各种文献和书家记载,他说,天宝十年(751年)为大食战败的唐朝士兵,被俘虏至撒马尔罕,被俘士兵中有造纸工匠,他们把造纸技术告诉阿拉伯人,阿拉伯人才学会造纸。

阿拉伯学者比鲁尼(973—1048年)在《印度志》中记载:「造纸始于中国……中国战俘把造纸法输入撒马尔罕,从此,许多地方都造起纸来,以满足当时的需要。」自撒马尔罕兴办了纸场以后,纸张便十分畅销,故呼罗珊总督叶海亚便倡议利用来自撒马尔罕的中国人在巴格达再建一个纸场。稍后,巴格达、大马士革、埃及和摩洛哥相继开始造纸。至10世纪,埃及纸草纸完全被淘汰。

1150年在阿拉伯人统治下的西班牙开设了第一个造纸厂。后来法国在13世纪、德国在14世纪、英国在15世纪末、美国在17世纪末先后造纸。直到18世纪末,欧洲各国造纸时浸料与撩取,完全用手工,同中国的老法子并无二样。中国造纸术向世界各地传播,对人类思想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天工开物》中的造纸术


一个多世纪前,奥地利地质学家和探险家费迪南德·冯·里希索芬(1833-1905)发明了「丝绸之路」一词,指公元前3世纪至15世纪欧洲之间的陆路贸易路线。

丝绸是在周代后期(公元前1050-256年)与西方进行贸易的,是沿途交易的众多商品之一,早在商代(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50年左右),玉石就从中亚运到中国,地中海地区的玻璃器皿在秦朝(公元前221-206年)被运到了中国。丝绸之路上的中国商人,在9世纪把精美的中国陶瓷带到了阿巴斯德王朝统治伊拉克,伊斯兰的釉下彩瓷器和伊朗优质的的钴料被带到了中国,促进了中国青花的瓷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然而,在这个贸易体系中,最重要的产品是纸,这种无处不在的材料,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远远超过丝绸、玉石或玻璃。从某种角度来说,中国的丝绸之路,实际上更是纸张和造纸术的传播之路。

一、 唐朝和阿拉伯战争中,唐军战俘中工匠把造纸术带到了阿拉伯

自唐朝开元年间始,一直到公元751年,急剧扩张的阿拉伯帝国不断侵袭唐朝领土,先后与唐朝爆发了四次大规模军事冲突。其中,第四次战争被称为怛罗斯之战。

当时,唐朝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率领唐军控制了塔里木地区、伊犁河流域和伊塞克湖地区等大片区域。天宝九年(750年), 高仙芝以石国「无番臣礼」为由,带兵征伐石国(现在的乌兹别克共和国首都塔什干市)。他先是接受了石国的投降,随后又掳走石国国王及其部众,格杀老人与小孩,搜取财物。天宝十年(751年)正月,高仙芝入朝,将被俘的几位国王献于玄宗面前,高仙芝被授予右羽林大将军,并将石国国王斩首。侥幸逃脱的石国王子遂向黑衣大食(阿拉伯阿拔斯王朝)求救。高仙芝先发制人,主动进攻大食。高仙芝率领大唐联军长途奔袭,深入七百余里,最后在怛罗斯与大食军队遭遇。

大食国军队

战争一开始,久经沙场,被称为常胜将军的高仙芝就犯了兵家大忌,他远离据点,在很难保证给养的情况下,冒进了千余里。在《旧唐书·李嗣业传》中,李嗣业说高仙芝是「深入胡地,后绝援兵。」

在战斗的关键时刻,相随唐军远征的葛逻禄部落反叛,和大食军队联手攻击唐军。唐军「背腹受敌,乃大乱,争相奔走」,大食军队乘势追杀,唐军惨败,数万军队只剩下数干人,2万余人成了阿拉伯穆斯林军队的俘虏,高仙芝靠了众将士的奋力拚杀,方冲开一条血路,得以脱身。

由于这场战争,中国文明通过两万名战俘,迅速向西传播,直至欧洲国家。当然,阿拉伯国家以及西方国家的文明也通过各种方式传到了中国。在向西方传播的中国文明中,造纸术无疑是最有影响的。东方学家季羡林先生在《中印文化关系史论文集》一书中指出:「中国造纸术的西传和这次战争有关,」「据阿拉伯方面的记载,在被俘的中国士兵里面有造纸工人,」他们「把自己的技术传给阿拉伯人」,并通过阿拉伯人,将造纸术传遍全世界。

二、 从中东的巴格达开始的造纸术西行路线图

中国造纸术东西向传播路线图

阿拉伯人利用当地盛产的亚麻和丰富的水源,要求中国懂造纸的战俘传授技术。阿拉伯学者毕鲁尼(B iruni,973—1048)曾在一本书中写道:「造纸始于中国……中国战俘把造纸法输入撒马尔罕城,从那以后许多地方都干起了造纸,以满足当时的需要。」于是,「撒马尔罕纸」风行一时,受到使用者的欢迎。这是中国造纸术西传的亮点之一,致使阿拉伯人惊喜地发现了一桩额外的战利品。

随著大食国的势力不断扩大,到了793年阿拉伯人在「报达」城(即巴格达B ag hdad,今伊拉克首都)建起了一家造纸工场。紧接著,把「国都」从巴格达迁移到「大马色」(作坊之意),它就是中东地区的大马士革城(Dimash q,今叙利亚境内),又开办了另一家造纸工场,专门生产了一种供政府书写公文之用的高级纸。同时还向欧洲出口,它曾—度是被欧洲人啧啧称赞的「大马士革纸」。

公元900年,中国造纸术传到开罗,应该说是走上了传播的一个拐点。从此以后,分成两条路线传播,一条是经过摩洛哥再渡海于1150年到欧洲的西班牙;另一条是通过地中海进入西西里岛于1276年传至义大利,再转传到欧洲内陆各地。

古代欧洲造纸作坊

公元1150年,造纸术来到了欧洲大陆的第一站,西班牙的沙提伐。的从751年算起,阿拉伯人封锁、垄断造纸技术的时间长达约四百年,这种做法虽然为他们带来丰厚的利润。但是,与此同时又拖延了中国造纸术向西传播的时间。直到1150年中国造纸术传入欧洲后,形势才大为改观。从西班牙很快地传到了法国,又延伸到德国,具体的时间表如下:1189年传入法国,1363年传入比利时,1491年传入德国,1494年传入英国,1575年传入墨西哥,1567年在莫斯科(M oscow)郊区卡尼诺(K anino)建起了一家造纸工场。他们聘用德国人员来办事,沿用欧洲的手工造纸法。1698年俄国人又把造纸术传到挪威。1690年美国的一位印刷厂厂长聘请了荷兰造纸专家来到美国费城(P hiladelph ia),兴建了一家造纸工场。其后,由于社会用纸量日益增加,造纸原料供应困难,因此引起各方面人士的关注。甚至惊动了美国首任总统华盛顿(G . W ash ing ton,1732—1799),他抽出时间到纽约长岛造纸工场视察,还亲手抄了一张纸,以表重视。这张由总统抄造的手工纸,至今还保存在纽约博物馆里。

爱尔兰圣三一学院图书馆,这里有大约20万册世界最古老的书籍

从公元751年怛罗斯之战开始,到近代造纸机器的发明,在这一千多年,亚洲、欧洲、北美各国所使用的造纸方法,就其基本工艺原理来说,一直沿用了中国造纸术,无数的事实都充分地说明了欧洲造纸的源头在中国,这是公认的、无庸置疑的。中国造纸术西传的影响是,证明了科学是互通的、技术的进步和扩大,既为全世界人民带来福祉,也是中华民族为人类社会所做出的重大贡献。


唐朝中期,唐帝国与阿拉伯帝国简称大食过程中战败,其中的俘虏有懂得造纸术的人,由此传向了亚洲以及欧洲


唐朝时期与阿拉伯帝国展开的战争中,我国工匠被俘虏,工匠为求生被迫将造纸术传授与阿拉伯人。造纸术因此传到了中东;又是同样的原因,造纸术又传入了西方国家。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