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怀疑,李光地这个人是百分百真实存在的,官拜文渊阁大学士、吏部尚书,也算位极人臣。不过跟电视剧《康熙王朝》的描绘相差十万八千里,李光地不像电视剧描写是一个政客,而是一个典型的文人。历史上真实的李光地如果一定要说主要成就的话,其实基本就在于学问,他著作颇多,对程朱理学很有研究,著有包括《历像要义》《四书解》《性理精义》《朱子全书》等书。他对易学研究尤其深入。除康熙的《御纂周易折中》由他主编外,其个人著述还有《刷易通论》、《周易观彖》、《周易观彖大旨》、《象数拾遗》等。另外,他在三藩之乱时被困福建,拒绝耿精忠劝降,还暗送密折通知朝廷平叛,受到朝廷嘉奖。

来说说历史上李光地跟电视剧的不同吧。首先,电视剧说他在母丧丁忧期间与妓女苟且,被索额图抓住把柄。其实不然,李光地还算一个孝子,曾经为母亲生病不顾仕途,多次请假回家,甚至还因为这个被贬官。原因是一次回家探望母亲的病情,未回京城正遇孝庄太皇太后去世,结果被言官弹劾他故意拖延时日,不及时赶回京城拜谒太皇太后灵柩。后来母亲去世,李光地被夺情起复,但还是请假回家治丧。

第二,再说说电视剧中他和蓝齐儿的感情纠葛。这个当然子虚乌有了,满汉不通婚,康熙怎么可能会有把自己女儿嫁给汉臣的心思呢?蓝齐儿这个人物也是完全虚构的。

第三,电视剧中他亲赴福建前线,在收复台湾战役中立下大功。这个也是胡说了很多。李光地确实是福建人,倒也确实为收复台湾做了一定贡献,那就是举荐施琅平台。除此以外他早年父丧在家丁忧时曾招募乡勇通报消息抵挡过台湾军队。但此后他一直在京城,收复台湾时没去过福建前线。

第四,电视剧中李光地后来黑化,报复弹劾明珠索额图。实际上这个真没有。他在明珠寿宴上念弹劾奏折这段是别人的事迹。那个人叫郭琇,是个靠弹劾人上位的言官。此人不止弹劾明珠,还曾弹劾治河名臣靳辅治河不力,导致靳辅去职入狱,后虽释放,却使康熙的治河事业严重耽误,属于清官误国的典型。而李光地呢,他不仅不是言官,不会去弹劾别人,自己也像靳辅一样,因为治河被弹劾过,不过康熙没有听信言官处罚他。

最后说说李光地被贬台澎知县。这个最搞笑了,电视剧编剧地理盲。康熙收复台湾后,设立台湾府,下辖十几个县,后来到了光绪年间台湾设省。电视剧中居然台湾加上澎湖才是一个县……历史上李光地善终,直到77岁去世时还是位极人臣,官拜文渊阁大学士。死后追授太子太傅,亲王吊唁。康熙对李光地是极其恩宠。对他为官清廉、学问渊博颇多赞赏。


李光地是福建安溪人,生于公元1642年,明崇祯十五年。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李光地乡试中举,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会试中二甲第二名,被选为常馆庶吉士,康熙十一年,授翰林院编修。康熙十二年,李光地请假回家。

康熙十三年,靖南王耿精忠造反,占据福建泉州,耿精忠派人招安,李光地拒绝。康熙十四年,李光地写下密折,藏于暗丸中,派人送往京城,康熙帝看了之后,大为感动,令兵部录其为领兵大臣。

康熙十六年,朝廷收复泉州,下令提拔李光地为侍读学士,李光地刚走到福州,他的父亲刚好去世,只能回家奔丧。

康熙十七年,同安蔡寅部打著反清复明的旗号,率一万人攻打安溪,李光地招募乡勇一百余人固守,拉哈达表其功,李光地升翰林学士,后官至永州总兵。

康熙十九年,李光地返回北京,康熙任其为内阁学士,李光地推荐了施琅,康熙采纳了,施琅后来收复了台湾。

康熙二十五年,李光地被授予翰林院掌院学士,负责指导庶吉士。

康熙二十七年,李光地被康熙降为布政使,后又提拔为兵部右侍郎。

康熙三十六年,李光地授工部左侍部,兼顺天督学。

康熙三十七年,李光地升任直隶巡抚,后提拔为吏部尚书。

康熙四十四年,李光地被提拔为文渊阁大学士,相当于宰相。

康熙四十九年,李光地多次上表要退休回家,康熙对李光地很是眷恋,一直没有批准,他跟李光地说:以前的那些老臣,都走了,也就你一个人,如果我也老了,你不要走可以吗?

康熙五十五年,李光地病逝,享年七十七岁,谥号文贞。雍正年,加太子太傅,祀贤良祠。

李光地(1642年-1718年)字晋卿,号厚庵,别号榕村,福建泉州安溪湖头人。1642年出生于福建泉州安溪县祥华乡祥华村,清康熙九年(1670年)中进士,进翰林,累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他为官期间,政绩显著,贡献巨大,康熙帝曾三次授予御匾,表彰其功。清朝著名的清官、理学名臣,也是有争议却又深得康熙帝信任的人物。同时代的学者尊称为「安溪先生」,或「安溪李相国」。1681年李保荐施琅领军,结束明郑;为官期间,政绩显著,贡献巨大,康熙帝曾三次授予御匾,表彰其功。明末以来,战争频仍,民族矛盾尖锐,朝政腐败,水利失修,水患频繁。至康熙亲政,把「三藩」、河务和漕运列为首先办理的大事。

李光地生平著作丰富,主要有《周易通论》四卷、《周易观象》十二卷、《诗所》八卷、《大学古本说》一卷、《中庸章段》一卷、《中庸余论》一卷、《读论语札记》二卷、《读孟子杂记》二卷、《古乐经传》五卷、《阴符经注》一卷、《参同契章句》一卷、《注解正蒙》二卷、《朱子礼纂》五卷、《榕村语录》三十卷、《榕村文集》四十卷、《榕村别集》五卷。

李光地一生,辅弼帝业,清勤谨慎, 始终如一,其光辉业绩,不胜枚举。「三藩之乱」发生后,国家处于分烈日裂的严重关头,李光地派人冒险上京,进献蜡丸密疏,献策平定耿精忠在福建的叛乱。他以全家生命力荐施琅专征平台,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清兵入关后,大片膏腴之地被八旗贵圈占作牧马场。原来在这片土地上耕作的农民,或被迫为奴,或投充旗人庄园为其耕种,或被赶到贫瘠之地勉强为生康为生。

李光地为政席仁,他义设常平仓,荒年赈济饥民;减免赋税,废除自秦以来的「十家连坐法」和「凌尺」、「灭族」等酷刑,拯救了因《南山集》案被株连入狱的文学家方苞。江南知府陈鹏是一位清官,康熙帝南巡时,江南总督阿山乘机向陈鹏要求供奉、馈赠,增收百姓地丁银,以讨好皇上。陈鹏不理,被阿山罢官投狱 ,以「大不敬」罪,以拟判死刑。李光地为陈奏辩伸冤,开鹏终获得 康熙帝赦免,被召入英武殿编书。康熙帝与李光地「情虽君臣,义同朋友」。

李光地近半个世纪的政治生涯,均在康熙帝执政时期。他病逝时,康熙帝深为震悼,谕朝臣曰:「知之(李光地)最真,无有如朕者;知朕,变无过于光地者。「三赐御匾」,便是李光地光辉一生最高的概括。其死后被谥「文贞」,加赠太子太傅,并列清初一氏名宦,诚非过誉。


李光地实有其人,他的的形象比《康熙王朝》中更清廉正直。

康熙年间人,字晋卿,号厚庵。先后任职过翰林编修、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等职。康熙平定三番,收复台湾都有李光地的一份功劳。另外李光地还著书,出名的有《历像要义》、《四书解》、《性理精义》、《朱子全书》等。


历史上是李光地这个人的。现在好多播放历史的电视剧和小说都是胡编乱造,并不是根据真实的历史加以艺术加工,变成一些不知真相的年轻人以为是真的史实,这是很大的误导,危害到下一代人对史实的认知而闹笑话,这些编剧和作者为了收视率和取哄而混淆黑白是极端错误。希望大家要认清小说及电视剧与真正史实是二码事,不能混为一谈。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