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赞干布是靠武力最终迫使唐太宗送出公主,因为军事上吐蕃一路高唱凯歌,唐朝根本没有还手的能力。不得不靠送女人和财物换和平。

文成公主的一生相当不幸,她在遥远的番邦生活了40年,却守了31年的寡,文成公主入藏多年,无子无宠,地位平庸,平日如丫鬟般伺候松赞干布的饮食起居,根本没什么地位。有的人甚至说,文成公主根本就没和松赞干布同过房。松赞干布要唐朝送女人,是为了得到唐朝送的钱财。因为对嫁去公主,不仅要给大量陪嫁财物,以后每年还要送去大量财物。这才是松赞干布要唐朝送女人的真实目的。

在松赞干布去世前的9年中,文成公主的婚姻也绝不幸福,年事已高的松赞干布共有6个有名分的女人,还有无数没有名分的,又能顾及文成公主多少?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9年,却只有3年产生交集,大部分的时间被冷落遗忘,显然谈不上受宠。

虽然文成公主当时的陪嫁异常丰厚,不仅有大量财物,还有大批工匠,给吐蕃引入了先进的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但据敦煌文书的记载来看,吐蕃人把这些视作唐朝畏惧吐蕃兵威前来乞和的贡物,由此也能看出唐太宗曾用女人、财物换和平是不争的事实。

此外,松赞干布不惜为来自尼泊尔的尺尊公主耗费巨资修建大昭寺,将尺尊公主带来的释迦牟尼8岁等身像供奉其中;来自大唐的文成公主虽然带著佛家至宝,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松赞干布却只为她修了一座规模远逊的小昭寺来安置,二人地位的差距由此可见一斑。后来金城公主(文成和金城都只是宗女,不是皇帝的真女儿,是为了和亲而给的公主头衔。)入藏为吐蕃国主正妻,才将两座佛像互换,一直持续至今。但赤尊公主的实际地位还是在文成之上,比如,比如她们和松赞干布的塑像位置,是赤尊在左,文成在右。


松赞干布是吐蕃的英雄,他统一了西藏,是藏族人们心中的神话,而其与文成公主的联姻更是为藏汉两地的文化交流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近些年来,有关于松赞干布的两个妻子,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在吐蕃地位高低问题的争论一直屡见不鲜,很多人都说来自泥婆罗(尼泊尔)的尺尊公主比大唐送去和亲的文成公主地位要高,说尺尊公主才是松赞干布的正妻,可真的如此吗?

事实上,尺尊公主是一个连是否存在都充满争议的人物。

在吐蕃的史料,敦煌文献以及汉史中都没有松赞干布迎娶尺尊公主的记载,甚至于尼泊尔本国的原始史料中都没有这位公主的记录。后来佛教密教的产生,才在一些神话传说中有了松赞干布娶尺尊公主这件事情,如后世的《柱间史》,《西藏王臣记》等书中就记载了尺尊公主。然而这些书成书时离松赞干布时期十分遥远,二是此类书中记载了许多荒谬的事情和神话故事,可信度并不高。

而说文成公主地位不如尺尊公主的,无非就是以下几个理由:

  1. 松赞干布是为了迎娶尺尊公主修建的红日宫殿(布达拉宫),在文成公主进藏时,红日宫殿已经修好了。所以说布达拉宫是为尺尊公主修建而不是文成公主修建,松赞干布更加重视尺尊公主。
  2. 松赞干布为尺尊公主建大昭寺,为文成公主建小昭寺,大昭寺听名字就比小昭寺厉害,所以松赞干布更喜欢尺尊公主。
  3. 尺尊公主先进藏所以地位要高,文成公主后入藏所以是小老婆。

其实仔细推敲起来,这些理由都是站不住脚的。

文成公主是松赞干布两次求亲才娶回来的大唐公主,贞观十年时,松赞干布派遣使者前往大唐请求两国和亲,可当时的吐蕃不愿意向大唐称臣,所以当时的唐太宗拒绝了。

两年后,松赞干布率兵进攻吐谷浑,在八月攻打到了松州,大唐派侯君集率兵迎战,让先锋牛进达先行,牛进达到达松州后派兵夜袭了吐蕃军队,斩首了数千人。吐蕃军队被偷袭受创后,松赞干布才退的兵。在松州之战四年后,松赞干布再次派遣使者前往大唐上书愿意称臣并请求迎娶公主,至此唐太宗才选取了宗室之女前去吐蕃和亲。

当时的唐朝一直都有和突厥,吐谷浑等周边政权通婚,大唐作为天朝大国,派去突厥,吐谷浑这些边境小国和亲的公主其实都是下嫁。松州之战刚吃了败战但是却能和大唐联姻,这让松赞干布非常的高兴。在文成公主进藏和亲时,松赞干布还特意亲自从都城逻些(今拉萨)前往柏海(今青海玛多县)迎接公主入藏。

事实上,在文成公主入藏之前的公元631年,松赞干布就已经迁都拉萨并开始在红山上建立红日宫殿,这座宫殿就是布达拉宫的前身。

关于松赞干布为了迎娶文成公主而修建布达拉宫并不十分可信,松赞干布于公元631年迁都拉萨修建宫殿,而其第一次向大唐请求和亲时是贞观十年,也就是公元636年。

虽然说松赞干布不是为了文成公主修建的布达拉宫,但是也绝对不是为了尺尊公主修建的红日宫。

作为一名君王,松赞干布绝不会为了一个女人做出如此重大的事情,虽然太史公说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烽火戏诸侯,可烽火戏诸侯是假的,而迁都这样重大的事情并不是儿女私情能随意左右的。

松赞干布其家族悉补野家族发源于雅砻地区,早先的藏区分布著大小十多个政权,而悉补野家族因为连续出了几个英明的君主,所以迅速的打败了藏地其他的势力。到松赞干布时期,悉补野家族的疆域已经跨过了雅鲁藏布江,基本上统一了吐蕃。

此前,吐蕃的宫殿都是在扎西次日山上的雍布拉康。而松赞干布时期,因为疆域已经跨过雅鲁藏布江,这座在大山上的王城已经是不利于君主对于领土的全面管辖,所以松赞干布有了迁都的想法。

(雍布拉康)

迁都对于任何国家来说都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这一决议肯定会受到一部分利益受损之人的强烈反对,所以需要一个说服力十足的理由。松赞干布看中了雅鲁藏布江北的拉萨红山脚下一块叫做「吉雪沃塘」(吉曲河下游的肥沃坝子)的地方,这块地方据说悉补野家族的先祖拉托托日年赞在此修炼过,在那时就已经有了红山会成为吐蕃新王都的说法。

而在《玛尼宝训》中记载:在松赞干布带领众臣去红山脚下查看时,远处的红山正巧被一道光环所笼罩,这一奇特的现象被当场的苯教大师解释为天神眷顾赞普,让他在红山修建新宫殿。从现代科学来看,当时的天降光环很有可能是彩虹。

「化身松赞干布想到:『现今对此雪域王国我将完成教化之事……』得见拉托托日年赞所居之吉雪地区修行。于是,将各种供物以车迎送,并连同眷属臣工人一同前往……并建宫室居之。」

天神的神谕给了松赞干布一个完美的借口,所以松赞干布回去后丝毫就决定迁都,并且在红山山巅上修建红日宫殿。

松赞干布选择迁都于红山脚下的「吉雪沃塘」是出于各方面的考量,经过深思熟虑的。在当时的吐蕃版图,红山正位于正中心,方便对边境的管辖;而红山四面环山,山中间有盆地,盆地中吉曲河(拉萨河)穿插而过,有山有水,如此易守难攻的的优越地理位置对于一个新王都来说是十分合格的。

在大藏经《丹珠尔目录》中也记载了修建红日宫的缘由:「为发现先祖之基业,乃建红日宫。」

松赞干布根本就不是为了尺尊公主而修建的红日宫,又何来松赞干布更重视尺尊公主,文成公主地位较低一说。

关于大小昭寺名称反应两位公主受宠程度高低这一说法也是没有的事。

大昭寺和小昭寺是现在的叫法,这两个寺庙最初的名字是「逻婆朱囊寺」(幻显寺)和「嘎西朱寺」(四喜幻化寺)。

传说尺尊公主带来的嫁妆里有一尊释迦牟尼八岁等身像,而文成公主的嫁妆是一尊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松赞干布为此修建了大小昭寺放置两尊佛祖等身像。而大昭寺放的是尺尊公主陪嫁的释迦牟尼八岁等身像,小昭寺放置的是文成公主陪嫁的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现在的大昭寺供奉的是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是因为后来调换的结果。

两座寺庙有了大小之分大概是在于大昭寺每年藏族新年进行的拉萨传昭大法会。明朝永乐七年(1409年)时,藏传佛教的宗喀巴大师创立了祈愿大法会,规模更大的大昭寺成为了法会的举办地点,大昭寺的名字也是来源于此,可这时候文成公主已经去世一千多年了。

据传,大小昭寺佛像互换是因为唐朝军队攻打吐蕃,藏人为了保护佛像不被破坏,才将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藏于大昭寺内,战乱过去后,便直接将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供奉于大昭寺内。

据藏地史料《新红史》中所记载:

在此王之时,唐军抵达吐蕃,红山焚于火。尊者释迎牟尼佛像被藏匿于大昭寺,未得到。

这里的王指的是松赞干布的孙子,吐蕃第三十四代赞普芒松芒赞。松赞干布是吐蕃的第三十三代赞普,而他的儿子英年早逝,所以松赞干布去世后直接由孙子芒松芒赞继位。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芒松芒赞在位时,大唐军队曾经攻打到吐蕃,红山宫都被战火所焚。于是有人将释迦牟尼佛像藏身于大昭寺内,这样才让唐军没有得到佛像。

吐蕃在松赞干布时期,因为文成公主的和亲,和大唐保持了二十多年友好的边境同盟关系,这时候的吐蕃向大唐称臣。可芒松芒赞继位成赞普后,吐蕃和大唐的关系变得恶化,双方经常为了边境领土之争而发生冲突。

而芒松芒赞担任赞普的时间是公元650年到公元676年,期间吐蕃和唐朝多次发生冲突,这些冲突基本上都是为了争夺青海和乌海地区。公元670年,唐朝出动五万军队支持吐谷浑,而吐蕃出动二十万军队迎战,于是唐朝军队大败,吐蕃稳固的控制了青海西部,而唐朝长期控制著安西北庭河西陇右。在边境领土之争上两国可谓是旗鼓相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所以说《新红史》中所说的唐军占领红山,还火烧红山宫殿的举动,在国力颇为强盛的芒松芒赞时期恐怕难以达成。

事实上唐朝史料中并没有任何记载唐朝军队攻打红山的记录,而唐朝三征高句丽,侯君集出兵吐蕃都是有记载的,不可能如此重大胜利的事件漏掉没有记载。

作为胜利方的大唐却在唐史中没有任何关于这一场冲突的记载,仅凭《新红史》中一段没有日期记载的话似乎难以佐证唐朝军队攻占了红山。而唐朝军队攻占红山都是一件难以下定论的事,更何谈因为火烧红山宫殿为了保护佛像不被毁而藏匿佛像所导致佛像互换呢?

所以说大小昭寺更不能体现文成公主和尺尊公主地位之分。

说尺尊公主先入藏就是正妻的人其实太过以己度人了,事实上藏族地区没有所谓的正妻,平妻之分。关于大昭寺内的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和尺尊公主三人的塑身,尺尊公主在松赞干布的右边所以地位要尊贵一些也是如此,藏族并没有明确的右为尊的观念。

文成公主在吐蕃的地位是非常高的,许多吐蕃书籍,史料都有都有关于文成公主的记载。

《贤者喜宴》中记载:「松赞干布登临欢庆的宝座,为文成公主加冕,封作王后。」

《敦煌吐蕃历史文书》中记载:「赞蒙文成公主由噶尔·东赞域松迎至吐蕃之地。」「及羊年(683年)……冬,祭祀赞蒙文成公主。」在吐蕃,称为赞蒙并且享有祭祀是王后才有的待遇。

大昭寺前的《甥舅会盟碑》碑文中有一段「当其创立大唐之二十三年,王统方一传,圣神赞普弃宗弄赞(松赞干布)与唐主太宗文武圣皇帝和叶社稷如一,于贞观之岁,迎娶文成公主至赞普牙帐。」

正是因为文成公主在吐蕃的地位不低,所以才会留下这么多的记载。就像唐太宗的妃嫔,妃子徐惠虽然没有子嗣,但是因为向太宗谏言所以被写进了《旧唐书》后妃传;而唐太宗的儿子李恽的生母王氏,虽然替太宗育有一子,但是却只有姓氏,没有封号,没记载出生地,生卒也不详。

不管地位高低如何,文成公主都称不上幸福的女人。16岁的女子因为皇帝陛下的一声令下就必须背井离乡,前去数千里外完全陌生的地方,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两国交好的重要使命。

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共同生活九年,而且没有生育一儿一女,在和以前接触的文化教育完全不同的地方独自孀居了三十年,想来是十分孤独的。

而文成公主在藏区做出的杰出贡献使得藏区人们永远记住了她,在藏族人们的心里,文成公主是神圣的,并不是一句简单的地位高低就能概括。


这个问题问得好。

一直以来,文成公主和尺尊公主谁的地位更高,总有一些争论。下面我试著从七个方面来为大家梳理一下,看看哪一位公主才是吐蕃最有地位的女人。

一、从娘家的背景来看

不管是王公贵族还是平民百姓,娶进来的媳妇地位有多高,和她的娘家势力有著必然的关联,这是亘古不破的真理。

唐朝和亲吐蕃,是在唐朝打赢了两国之间的战争,而且唐朝正处在贞观之治极盛时期的和亲,是靠实力实现和平之后的上邦大国对小邦的和亲。

文成公主的父亲是江夏郡王李道宗,和唐太宗李世民是堂兄弟。文成公主虽然不是皇帝的女儿,但地位仍然是十分尊贵的。尺尊公主只是小国尼婆罗的公主,尼婆罗只是一个位于尼泊尔的吐蕃属国,松赞干布只是为了加强与泥婆罗的关系才娶来尺尊公主。相比之下,大唐和泥婆罗谁轻谁重,不言而喻。

二、从迎娶的难易程度来看

按照《唐书》记载,唐贞观八年,松赞干布第一次派使节前往长安觐见唐太宗李世民。使节在长安了解到,突厥、回纥、吐谷浑的国王都与大唐联姻,这让松赞干布也有了迎娶唐朝公主的想法。

公元636年(贞观十年),吐蕃使节又一次出使唐朝,向唐朝提出「尚公主」的请求,被李世拒绝。

(吐蕃接亲)

两年后,吐蕃联合象雄大举进攻吐谷浑。吐蕃史书《世系明鉴》记载:「赞普致书唐主曰:『若不许嫁公主,当亲提五万兵,夺尔唐国,杀尔,夺取公主』」。

面对吐蕃的挑衅,唐军必然做出反击。据《资治通鉴》记载:「 (八月)壬寅,以吏部尚书侯君集为当弥道行军大总管,督步骑五万击之" 。

在这次战争中,唐军让吐蕃吃到了苦头。唐军在主力部队还未到位的情况下,仅仅是先锋部队就取得了斩首千余级的胜利,压倒了吐蕃,致使吐蕃退兵并遣使谢罪。

(唐与吐蕃之战)

大唐禀著「打一拳又给个萝卜」的方针,为了维护西部国境的安定,将文成公主嫁到吐蕃,这是胜利者的一种姿态,是以上对下的一种恩宠。所以《敦煌吐蕃历史文书》上记载:"赞蒙文成公主由噶尔.东赞域松迎至吐蕃之地。"

而松赞干布娶尺尊公主这一事件,史书记载很少,仅有一些吐蕃小说如《西藏的观世音》之类野史上有记载,甚至有些学者一直对历史上有无尺尊公主这一人物都有争议,所以说在迎娶的难易程度上,文成公主大大超过了尺尊公主。

(尺尊公主)

在吐蕃《大事纪年》以及吐蕃碑文等等这些吐蕃原始史料的记载里,都有松赞干布娶文成公主,却都没有松赞干布娶尺尊公主。说明吐蕃根本没有重视尺尊公主,也证明尺尊公主地位必然低于文成公主。

三、从两位公主在西藏的待遇来看

松赞干布在迎娶文成公主后,曾给李世民上过一封答谢表,里面说:「陛下平定四方,日月所照,并臣治之。高丽恃远,弗率于礼,天子自将度辽,隳城陷阵,指日凯旋,虽雁飞于天,无是之速。夫鹅犹雁也,臣谨冶黄金为鹅以献 」。

根据《旧唐书》《新唐书》等记载,文成公主进藏后,吐蕃松赞干布特意为她筑造城堡、建立宫室。

(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

《旧唐书》记载:「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令礼部尚书、江夏郡王道宗主婚,持节送公主于吐蕃。弄赞率其部兵次柏海,亲迎于河源。见道宗,执子婿之礼甚恭。既而叹大国服饰礼仪之美,俯仰有愧沮之色。」

公主进藏后,松赞干布说:「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当为公主筑一城,以夸示后代 。」遂筑城邑,立栋宇以居处焉。

(雍布拉康——文成公主行宫)

而关于松赞干布为尺尊公主专门修筑红山宫一事,疑点甚多。《西藏王统记》记载:「赤尊公主自作念言。藏王……即能修建一大城堡。定于阳木羊年为新城堡奠基。」这座宫殿就是红山宫。

可是吐蕃的《丹珠尔目录》上,关于修建红山宫的用途是这样说的:「为发展先祖之基业,乃建红山宫。」按照这个说法,红山宫根本不是为迎娶尺尊公主修建的。

如果《丹珠尔目录》记载是真实的,那么文成公主有专门为她修的宫殿,尺尊公主却没有,两人地位谁高谁低,一目了然。

四、进藏时间先后并不能决定地位

文成公主入藏时间确实晚于尺尊公主,这一点毫无疑问。但这一点不能证明两位公主之间的地位。

当时的西藏是没有长妻、平妻之说,根据《大事纪年》的说法,吐蕃赞普的妻子中,得到蒙赞这个封号,并且去世后享有祭祀待遇的仅有文成公主一人。

《敦煌吐蕃历史文书》记载,文成公主入藏后,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一直在一起生活,直到三年后松赞干布去世。

在这一时期,吐蕃历史文献、吐蕃碑文以及王统记、贤者喜宴等吐蕃资料中,都有对文成公主的记载,确并没有出现尺尊公主的名字。如果尺尊公主是松赞干布的王后(蒙赞),绝对不可能一处也不出现记载。所以我们不能认为谁先嫁到吐蕃,谁就是老大。

五、大小昭寺之争

文成公主为了镇伏「恶道之门」,在绕木齐建小昭寺安置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这事不假。

大昭寺建造的目的是为了供奉尺尊公主从加德满都带来的释迦牟尼8岁等身像。有人就据此认为大昭寺高于小昭寺,所以尺尊公主地位高。

(大昭寺)

在此我要说一句,小昭寺在西藏被称为「惹冒切寺」,大昭寺称为「祖拉康寺」,大昭小昭是汉人的称呼,怎能证明两位公主的地位?

按照史书记载,文成公主将从大唐带去的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留在小昭寺,吐蕃人为了防止觉神像被抢走,将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转移到了大昭寺隐藏,直到后来金城公主将其取出供奉在大昭寺。可见吐蕃对文成公主带去的佛像的重视。而尺尊公主带去的释迦牟尼八岁等身像,也被金城公主转移到小昭寺。

关于调换佛像的事,历来争论很多,也有学者认为,文成公主带去的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根本没有调换,是一直放置在大昭寺,而尺尊公主带去的释迦牟尼八岁等身像,也是一直放在小昭寺的。

(小昭寺)

不管此事真相如何,现在大昭寺内供奉的是文成公主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而小昭寺供奉的是尺尊公主从尼泊尔带去的8岁等身像。

调换佛像是西藏的一种传说,还有许多更加离奇的传说,在此不一一例举了。

六、松赞、文成、尺尊三人塑像的排列方式不是证明地位的标准

虽然一般情况下,松赞、文成、尺尊三人塑像的排列方式是松赞居中,文成公主在左,尺尊公主在右,但这并不能说明什么。

西藏历史上并没有「以右为尊」的规定,就是讲究座次排列的中原地区,「尚左」或者「尚右」也是互相调换的。在不同的年代有著不同的规定。

七、从后世纪念来看

西藏地区的人民都知道西安有尊曾开口讲话的绿度母菩萨,在藏人心中,文成公主就是绿度母菩萨的化身。直到现在,藏人世世代代把文成公主视为菩萨,把她供奉在寺院中,万民敬仰,受持香火。

(绿度母菩萨)

另外一位尺尊公主就没有这样的待遇。

其实说了这么多,还不如我举个例子。西藏的《贤者喜宴》记载:「松赞干布登临欢庆的宝座,为文成公主加冕、封作王后」。

所以,文成公主和尺尊公主在西藏的地位谁更高些,读者们应该有了答案了。

参考资料: 《旧唐书》、《贤者喜宴》、《敦煌吐蕃历史文书》、《资治通鉴》、《西藏王统记》

歪眼小史工作室出品

作者:冯生


很多藏传佛教的寺庙里面供奉了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尺尊公主并列的雕像,她们两个分坐松赞干布的两旁,应该是并列的关系,非要分出高低层次没有必要。

出现在寺庙里文成公主和尺尊公主应该都是神化的人物,既然是并列关系就没所谓高低,若果把佛教传说人物分高低明显不是佛系群众了,这是把自己的意志强行加入神化人物,毫无意义可言,再者说,好多神化人物有些是虚构的,不要当真。(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雕像)

真实历史中的的尺尊公主存在吗?

根据海外藏学家和国内学者研究,在尼泊尔文献、中国敦煌出土的文献、吐蕃(西藏)文献、唐朝时期记载的吐蕃文献中根本没有记载尺尊公主这个人物,不管海外藏学家以及中国的学者普遍认为尺尊公主这个人是虚构的,假如和文成公主齐名史书文献中一定有记载,哪怕是只言片语,不过没有一点记载。最起码当时尺尊公主这个人在当时的影响力非常小。(尺尊公主雕像,她在藏传佛教地位比文成公主要高)

反而在吐蕃灭亡的100多年后,北宋时期藏传佛教典籍中才出现了尺尊公主这个人物(传说人物),关于她的故事也非常离奇,此时距松赞干布去世已经300多年了。尼泊尔是吐蕃的藩属国,尺尊公主嫁给松赞干布这样荣耀的事情尼泊尔史书里面没有记载,大家可以想一想为什么了。(西藏布达拉宫照)

佛教系统典籍,尤其是个别佛教密宗派别有自己的一套理论,它们自成一体,文成公主和尺尊公主被神化是宗教内部的事,作为佛系人,我觉得最好不要评论宗教神话的人物。

相传文成公主和尺尊公主是观世音菩萨流下两滴眼泪的化身,来为西藏人民解除灾难的。

在吐蕃,文成公主的地位远高于尼泊尔尺尊公主(尼婆罗尺尊公主)的地位。

文成公主是吐蕃松赞干布的女人里地位最高的,其地位高于松赞干布的其他女人。文成公主是吐蕃松赞干布的王后、正妻。

一方面,双方都是与吐蕃政治联姻,文成公主背后的唐朝远强于尼婆罗尺尊公主背后的尼婆罗。这决定了在当时的吐蕃,文成公主的地位高于尼婆罗尺尊公主。


文成公主与尼泊尔尺尊公主都因政治联姻远嫁吐蕃,二人都带有母国特殊的政治使命,巩固加强母国与吐蕃的友邻关系,二位杰出女性不负母国重托,尤其为吐蕃的繁荣昌盛作出杰出的贡献。吐蕃佛教对二位的评价不分轩轾、同等尊荣,各派学者有说文成公主高于尺尊公主的,也有人坚持尺尊公主高于文成公主的,各持己见、莫衷一是。今天追忆历史、缅记二位杰出女性,本著对前人的尊重,对历史的珍视,不应推已否彼,且算一家之言吧!毕竟未入正史,我也看了很多不错的答案,更有甚者直接复制百度上的内容,粘贴就完,人云亦云,荒唐可笑。

个人浅析:唐朝之盛始于太宗,戬灭暴随、荡消割据,威震突厥,惟吐蕃寻衅,一战即胜,乘胜而进、虽可夺关盈地,但吐蕃偏远,路径隘峻,粮草运之不易,气候异恶,将士不适,民风颟憨,统之不易,得之且如鸡胁。松赞干部俯首称臣,太宗慨然应允,松赞干部要依附大唐,对大唐公主自然礼爱有加,文成公主带入吐蕃的大唐先进文化促进吐蕃发展,稳定松赞干部对土蕃的统织,对于这个鼎力帮助自已的优秀女人,松赞干部岂有不爱,对于这位带来祥和,带来繁荣的公主,吐蕃人民岂有不敬呢?

再看尺尊公主,她母国与吐蕃是蕃属关系,是依附吐蕃的,她是母国为求吐蕃庇护,讨好松赞干部的联姻,一附属小国能对宗主国的发展有多大作用不言而喻,尺尊公主也不可能像文成公主一样为吐蕃带进有益于发展强大的文化及农业技术,即使她美慧娴淑讨松赞干部喜爱,松赞干部也不可能为她升冕,也不可能给尺尊公主高于文成公主的政治荣誉。


松赞干布是吐蕃王朝第33任赞普,实际上是吐蕃王朝立国之君。在位期间(629—650年),迁都逻些(今西藏拉萨),平定吐蕃内乱,降服羊同,统一西藏,正式建立吐蕃王国。松赞干布是西藏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其后代也一直是地方上的土司,如我们以前介绍的土司杨复兴,他娶的内蒙古达王女儿,岳母也就是达王妻子,是载涛的女儿韫慧。这么说来爱新觉罗家族也与松赞干布后代有联姻关系。具体可看我们1月12日文章《涛贝勒的外孙女婿藏族土司杨复兴》

唐太宗的地位跟松赞干布类似,虽说唐朝开国是他老爸,但他发兵变夺了权,唐朝的很多基业是他开的。

松赞干布和唐太宗这两个男人都很有作为,但为了两国不同利益,也就有战争和博弈。松赞干布建立的吐蕃很强大,读过历史的都知道,吐蕃厉害的时候曾几次占领了唐朝首都长安,当然那些是后话。就说松赞干布,开始和平求婚,唐太宗不答应。最后是松赞干布靠武力最终迫使唐太宗同意送出公主,因为军事上吐蕃一路高唱凯歌,唐朝根本没有还手的能力。中原皇帝的特点就是男人战场上打不过,就派上女人。也就是历史上用送女人和财物换和平,美其名曰和亲。

文成公主的一生相当不幸,她在遥远的番邦生活了40年,却守了31年的寡,文成公主入藏多年,无子无宠,地位平庸,平日如丫鬟般伺候松赞干布的饮食起居,根本没什么地位。有的人甚至说,文成公主根本就没和松赞干布同过房。松赞干布要唐朝送女人,是为了得到唐朝送的钱财。因为对嫁去公主,不仅要给大量陪嫁财物,以后每年还要送去大量财物。这才是松赞干布要唐朝送女人的真实目的。

松赞干布是617年出生,文成公主是625年出生,从年龄说就差8岁,也算合适。那么松赞干布求婚要娶文成公主,是为了真挚爱情吗?松赞干布就从来没见过文成公主,哪来的爱情?松赞干布要求唐太宗给个公主,之前并不知道有个文成公主。而这文成公主,历史上也根本没记载她父母是谁,也没记载祖籍、出生地,甚至连名字的没有,只是说宗女。是否真的宗女也不好说。唐太宗也是肯定不愿意把和自己有亲近血缘关系的女人给过去。

松赞干布也不缺女人,不算文成公主,他至少有名分的女人就5个,他根本不是为了要个女人。他的要求和其他北方民族要女人一样,说白了就是唐朝变相赔偿财物。因为说和亲,一是嫁的时候要带大量的财物。二是结婚后,每年还有给大量的财富。所以松赞干布才不在意你是真公主还是假公主,他要的就是这些经济利益。

在松赞干布去世前的9年中,文成公主的婚姻也绝不幸福,年事已高的松赞干布共有6个有名分的女人,还有无数没有名分的,又能顾及文成公主多少?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9年,却只有3年产生交集,大部分的时间被冷落遗忘,显然谈不上受宠。松赞干布身体不是太好,所以不近女色,留的子嗣很少,跟文成公主更是没有子嗣,甚至有的还对各种史料去分析松赞干布的时间安排,推测他跟文成公主可能都很少同房。

文成公主当时的陪嫁异常丰厚,不仅有大量财物,还有大批工匠,给吐蕃引入了先进的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但不要高估和亲带去的工匠与技术的作用,即使没有和亲带去,吐蕃也能从中亚、南亚等地输入工匠与技术。唐、、吐蕃都曾通过中亚获取其他文明的成果。据敦煌文书的记载来看,吐蕃人把这些视作唐朝畏惧吐蕃兵威前来乞和的贡物,由此也能看出唐太宗曾用女人、财物换和平是不争的事实。

此外,松赞干布不惜为来自尼泊尔的尺尊公主耗费巨资修建大昭寺,将尺尊公主带来的8岁等身像供奉其中;来自大唐的文成公主虽然带著佛家至宝,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松赞干布却只为她修了一座规模远逊的寺来安置,二人地位的差距由此可见一斑。而且松赞干布对尺尊公主感情很深,建立很多庙来纪念。最有名的建在山洞的扎叶巴寺,而且是扩建了几次。

后来金城公主(文成和金城都只是宗女,不是皇帝的真女儿,是为了和亲而给的公主头衔。)入藏为吐蕃国主正妻,才将两座佛像互换,一直持续至今。但赤尊公主的实际地位还是在文成之上,比如,比如她们和松赞干布的塑像位置,是赤尊在左,文成在右。


神秘的吐蕃帝国

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在当代,已经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在我国古代史上,青藏高原曾长期保持著神秘、不为人知的状态——对于隋唐之前的中原王朝来说,青藏高原是一种十分陌生的存在。

直到唐代初年,吐蕃和唐朝,才有了频繁而全面的接触。

唐朝初年,吐蕃大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久闻中原繁华、大唐强盛的松赞干布派遣使臣向唐太宗请婚——请求唐太宗能将宗室之女嫁给松赞干布。

起初太宗皇帝对松赞干布的请求嗤之以鼻,果断拒绝了松赞干布的请求。这让松赞干布恼恨不已,决心给大唐点颜色看看。于是吐蕃开始骚扰唐蕃边境,和唐军发生冲突。起初唐朝和吐蕃双方各有胜负,但很快,双方意识到了各自的不足——吐蕃地广人稀、民少国穷,能做到的,仅仅是骚扰唐朝边境,无力灭亡唐朝,而大唐也忌惮青藏高原的高海拔,无力对吐蕃进行毁灭性打击。

于是双方展开和谈,唐太宗也同意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为此,还有名画《步辇图》描绘吐蕃使臣向唐太宗请婚的场景。

吐蕃的文化

不论从宗教角度还是从医学角度,我们都能看到吐蕃文化和医学的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西藏的文化和医学,是在本土的基础上,融合了中原元素和印度元素。比如:藏传佛教中,除了吸纳了来自印度的佛教教义,还吸纳了中原的阴阳五行学说;而藏医角度上,藏医的医学理论,也在吸纳了古印度医学的「四大因素」(古印度哲学认为,地水火风组成世间万物,称之为四大,而四大也是影响人健康的因素之一)的同时,还吸收了中医的五行理论。

因此,对松赞干布来说,鼎盛的大唐是他所要请婚的对象,而古印度也是自己所要请婚的对象。

不过,古印度的历史上,常年处于诸侯割据、各自为政的局面,因此,早在松赞干布有资本和大唐讨价还价之前,松赞干布就已经娶了古代泥婆罗国(今尼泊尔境内)的尺尊公主为妻。

按照先来后到的看法,似乎文成公主是给松赞干布做了妾?

文成公主的地位

事实上,认为文成公主做了松赞干布的王妃(妾)的人,实际上是陷入了一种误区:那就是套用中原的伦理来套在吐蕃朝廷身上。

在古代吐蕃,并没有严格的妻妾等级制度,此外,在西藏,自古以来都有大量祭祀文成公主的庙宇,而关于尺尊公主的,即便是历史记录,也是在很晚的一些西藏神话典籍里面有过记录,因此,尺尊公主有很大的嫌疑,是虚构、杜撰出来的人物,从这点来说,尺尊公主不能和文成公主相提并论;

此外,泥婆罗是吐蕃的附属国,尺尊公主的父亲泥婆罗国王,属于吐蕃赞普的臣子,而文成公主背后的大唐,即便不是吐蕃的宗主国,也是和吐蕃对等的帝国,唐朝的公主,当然要比泥婆罗的公主地位高;

而且,唐中宗李显在位期间,吐蕃赞普尺带珠丹曾派人出使唐朝向唐中宗请婚,称大唐皇帝为「舅舅」(后世喀喇汗王朝的可汗在给宋朝皇帝国书的时候,也依照唐朝、吐蕃的关系,冒认自己为吐蕃的亲戚,将大宋皇帝称之为「汉家阿舅大皇帝」)从这点来说,不难看出文成公主在吐蕃的影响力,而这,也是文成公主在吐蕃地位的佐证之一。


文成公主是唐朝的公主,而尺尊公主是尼罗河的公主,她们身为公主都远嫁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促进了自己国家与吐蕃国之间的友好交流。喜欢去吐蕃(即西藏)旅游的很多朋友,可能都知道在那边的很多寺庙里都摆放著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和尺尊公主的雕像,大家都看到二位公主坐在松赞干布的左右,不由纷纷思索起来,到底哪一个公主地位更加高呢?

传闻一,文成公主的地位更加高

据传闻,唐朝的文成公主在吐蕃是地位最高的,因为只有她一个人才是松赞干布的正室,这种地位相当于我们当时母仪天下的皇后级别之类的。不仅仅如此,文成公主还被藏族人民认定为是绿度母的化身,备受他们的敬重与爱戴。

根据史书记载,松赞干布极其喜欢文成公主。他不仅封她为王后,还为她修建了中外闻名的布达拉宫。古往今来,和亲的公主何其多,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够像她这样,被记载在史书上流芳百世,名垂千古。

况且,文成公主背后代表的是繁荣富强的唐朝,而尺尊公主则是代表尼罗河,即使尼罗河当时再强大,恐也难跟盛唐平分秋色,尺尊公主也自然难以跟文成公主平起平坐。

传闻二,尺尊公主地位更加高

这里有一个小道消息是这样的:文成公主入藏后受松赞干布冷落,地位也一落千丈,不如风光出嫁时那么体面,她的悲惨生活也不仅仅是如此。她一人异地他乡,人生地不熟,语言也有沟通障碍,最可恨的是,她平时还受到尼罗河的尺尊公主的打压,最后只能靠著装疯卖傻来苟且过日子。

因为她和松赞干布成亲多年仍一无所出,没有一儿半女,所以很多人也信了这种消息。

传闻三,尺尊公主是虚构出来的人物

正史中并没有记载尺尊公主的来历和身份,也没有尺尊公主远赴吐蕃嫁给松赞干布的事实。究竟尼罗河的历史上有没有尺尊公主这一个人都是个未知数,也许她像我们神话中的花果山美猴王孙悟空一样,仅仅是传说的人物而已,只存在于人们的意识里,而不是历史的长河里。

有没有尺尊公主这个人都不确定,更别说她和文成公主一起争夺松赞干布的宠爱了。只是布达拉宫是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爱情的结晶,这是无可厚非的,所以笔者更愿意相信文成公主才是真正被松赞干布宠爱的那个女人。

总结:历史真真假假,传言虚虚实实,文成公主也逝世了很久,到底谁的地位更加崇高尊贵,其实没有多大的研究意义。然而,值得肯定的是,文成公主是个曾经为大唐的和平做出过巨大贡献的知名女人,因此,她才能够一直被记载在历史书上,被大家讴歌赞美至今。

至于尺尊公主的话,笔者也不想多谈,如果确有其人,说明她也跟文成公主一样伟大,都为自己的国家的安定做出过一定的牺牲。


个人觉得还是文成公主地位更高一些!泥婆罗作为当时吐蕃的藩属国相当于是臣子,一个臣子国的公主嫁给了主君并且如果是正妻的话那得是多么荣耀的事情?作为可以拿的出手炫耀的大事情为什么在尼泊尔的史料中都查不到?而且作为一名正妻,一国的王后在本国史料中也没有任何记载也是很奇怪,最起码的尊重都没有,这像是一国王后的待遇?中国历史上各朝各代哪怕是被废弃的皇后也有一点简单的记载吧?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