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可·波罗,即Marco Polo,生于1254年,现代学者基本上认为他是出生在威尼斯共和国,所以算是威尼斯人。这个威尼斯共和国建立于697年,本身是欧洲在罗马帝国衰亡之中逃到这个地方的人建立的一个城市小国用来避难的,1797年被法国拿破仑攻占,到了19世纪义大利统一的时候就成了义大利的一部分,所以历史上的威尼斯人都成了义大利人,马可波罗也就因此而成了义大利人。我们现代的历史叙事,大部分都是如此,比方说我是山东人,山东省号称齐鲁大地,就是以春秋战国时代的齐国和鲁国为名的,然后到今天我们竟然也可以骄傲地说孔子是我的山东老乡,其实孔夫子在世的时候是鲁国人。所以我们把马可波罗说成是义大利人,要是马可波罗现在从地下出来,是要跟我们算账的吧?

马可波罗是什么时候逝世的不可考,大约是1324年这一年,年龄在70岁左右,逝世在威尼斯共和国。马可波罗是1271年到1295年期间从威尼斯和他的叔叔们出发去中国并最终回到威尼斯的,一共用了24年多的时间,在元朝停留了大约17年多。从元朝回国后不久,参加了一场威尼斯与热那亚的战争,然后被俘,关在一个监狱里,闲来无事,他就把自己的经历告诉「同窗」好友,这位狱友认为马可波罗如果说不是疯了的话,起码也是有想像力的,于是他就提笔把马可波罗说的故事给记了下来。这就是现在我们从《马可波罗游记》中所看到的那种口吻,经常出现比如「下面我给你讲讲XXXX的故事」等等的文风,原因就是它起初就是给人讲的故事。

他的《马可波罗游记》更是畅销不衰的,好像只要谈世界史,就要谈到马可波罗的经历,毕竟很少有人能够在那个时代做出如此伟大的旅行。

马可波罗之所以青史留名,在于他是第一个把自己到中国去的见闻和亲身经历仔仔细细地以游记体的方式写下来,特别是他在长达24年的时间内不仅抵达了中国的首都大都、成了蒙古大汗身边的红人、参观过物阜民丰美女如云的中国江南、还有漂亮可人的印度,这使他的游记对当时代的欧洲人而言充满了异域风情,更是犹如描绘了一个神话天国一般富裕且富强有序的地方,而那个地方,恰恰是生产让整个欧洲为之仰慕的丝绸、瓷器和茶叶的地方。这一切,都让听过他的故事的人,由一开始的怀疑,到后来的迷恋,最后不少人踏上了前往中国和印度的脚步,但是后来很多人到达的地方却不是我们的中国和印度,而是美洲大陆。

最后,我们都知道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七七事变,在中国叫做卢沟桥事变,卢沟桥的名字,在英文里并不是Lugou Bridge,而是Marco Polo Bridge,所以七七事变也以Marco Polo Bridge Incident(直译就是「马可波罗桥事变」)的名字出现在英文世界里。卢沟桥翻译为马可波罗桥的主要原因在于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里描述了出了北京后见到一座美丽的多孔石桥,按照位置判断,这所桥就是卢沟晓月的卢沟桥。

以上。


马可·波罗,13世纪义大利的旅行家和商人。17岁时跟随父亲和叔叔,沿陆上丝绸之路前来东方,经两河流域、伊朗高原、帕米尔高原,历时四年,在1275年到达元朝大都(今北京)。他在中国游历了17年,并曾担任了元朝官员,访问当时中国的许多地方,到过云南和东南沿海地区。 1289年波斯国王阿鲁浑的元妃去世,阿鲁浑派出三位专使来元廷求婚。忽必烈选定阔阔真为元室公主,马可波罗趁机向忽必烈大汗请求参与护送任务,在完成使命后,他们可以并顺路归国。 1292年春,马可波罗随三使者护送阔阔真公主从泉州起航出海到波斯成婚。1295年马可波罗一家回到义大利。 回义大利后,马可·波罗在一次海战中被俘,在狱中他口述了大量有关中国的故事,其狱友鲁斯蒂谦写下著名的《马可·波罗游记》。 《马可·波罗游记》记述了他在东方最富有的国家——中国的见闻,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热烈向往,对以后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同时也是研究我国元朝历史和地理的重要史籍。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