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云梦泽是最美的地理标志,是如诗如画的梦境,是许多中国人心中魂牵梦萦的一个「名字」,尤其是热爱江河湖泊的人。

看看今天的俄罗斯,坐拥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贝加尔湖,多少让人艳羡。而我们曾经也有这样一个浩渺无垠、波憾荆楚湖湘的庞大水系区域。

云梦泽的地理演变,是诠释「沧海桑田」的最佳注解。曾经在中国的中南部,或者说江南道,拥有一个碧波万顷、浩瀚无边的巨大水泽湖国,它常年云蒸霞蔚,人在其中,如行在天上云间,古人谓之曰「云梦泽」。


古代诗文对云梦泽的记载还有很多,如宋玉的《神女赋》曰:「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浦,使玉赋高唐之事。」

「山随平野尽,月涌大江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云梦南州,武昌东岸,昔游应记。」——苏轼·《水龙吟》

「薄烟如梦雨如尘,霜景晴来却胜春。」——崔橹·《题云梦亭》

云梦泽在第四纪地壳下沉时形成巨大洼地,发育成内陆湖盆。长江、汉水上游带来的泥沙不断沉积,湖盆变成内陆三角洲,湖面不断分割、解体和缩小,演变成江汉平原。成为千里湖沼之国。

虽然我们今天见到的写云梦泽的诗词是唐宋时人所作,但其实云梦泽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已缩小一半,唐宋时已解体为星罗棋布的小湖群。

今天的云梦泽,在长江以北的湖北地区,分解成了星罗棋布的小湖,如「洪湖」也是从小湖而来,只不过在清朝扩展变大了而已。

而长江以南,古云梦泽仍留有它昔日的风采,八百里洞庭湖的浩瀚水面,宛如一颗远古遗留的明珠。

南北朝时,云梦泽主体向东南部推移,范围仅余近两百公里,不及先秦之半了。它冲积的平原形成「首尾七百里」的夏州。

至唐、宋时,云梦泽已大多填淤成陆,志书已不见大浐湖的记载。北宋初期,在今监利县东北六十里设置玉沙县,历史上著名的云梦泽基本上消失,大面积的湖泊水体已为星罗棋布的湖沼洲滩所代替。

北宋末年,金兵入侵中原,北方难民纷纷南逃到云梦泽躲避战乱,围垸垦荒。至南宋皇佑年间,云梦泽南沿长江,北抵东荆河已筑围堤数百里,屯田营田。后来随著蒙古军队的大举南侵,大批难民频频迁入围垦,加速了云梦泽的消逝。

宋庆历八年(1048)和金明昌五年(1194),黄河先后两次大决口,也使人口大量南迁,更加速了云梦泽的消亡,导致其不复存在。

云梦泽,也因此永远留在了我们的想像中。



其实,地理地形的改变一直在进行中,既有大自然的伟力,也有人类的干涉。

人类的几千年,不过是沧海一瞬。

不仅是云梦泽的消亡,古往今来多少王国毁灭,多少城市荒芜,多少宫阙化为飞灰。

古楼兰王国,曾经随著汉朝丝绸之路的兴起而繁盛一时,现在也不过是一片风沙。还有古高昌国,命运也是一样。

秦帝国的阿旁宫,「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何其壮观雄伟?

当年的长安,有八水绕长安的美景,文人可以玩曲水流觞的游戏,如今又是怎样一番景象?


云梦并非指岳阳。据史料记载,云梦泽所在区域非常广阔,大致在今天的湖北省东部大别山以西,至宜昌、宜都以东、随州、钟祥以南、长江以北的一大片区域。当时的楚国人,把那片如海洋一般的大面积水域,叫做「云梦泽」。云蒸霞蔚、如梦如幻、千里泽国。当时,长江以南也保持著浩瀚的水面,称之为洞庭湖,不过,洞庭湖在古时候也被统称作云梦。

云梦泽这片区域中有山林、河流、湖泊、沼泽等各种地理形态。汉江、长江穿行其中,由于古云梦泽地区地势低下,水流流速缓慢,江水携带的大量泥沙于积于此,导致整个长江以北河道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云梦泽由连绵不断的湖泊和沼泽所组成。长江、汉江流到这一广阔区域时,呈现漫流状态,江湖不分,随季节的不同,水位自然消长。夏季洪水来临时,整个云梦泽区域完全是一片泽国,全盛时,其蓄水面总面积达26000平方公里,成为长江和汉江洪水的自然调蓄场所。

到唐朝之后,云梦泽区域多年接纳长江和汉江大量江水带来的泥沙,使其不断向东西两端发展,形成广袤的江汉平原,随著平原的形成,土地也大量被开恳。云梦泽主体被日益压缩。虽然彼时孟浩然写下名篇「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但那时长江以北的云梦泽已退化成为沼泽,并被新发展的三角洲平原所不断取代,早已不复秦汉时期浩如海洋的气势。

明、清两代以来,江汉平原已因泥沙的长期淤填被分割成数量众多的较小的湖沼,湖北被称为千湖之省,正是古云梦泽被分割、解体而残留的遗迹。由于河流堆积作用的加强,内陆三角洲的逐渐扩大,以及围湖垦殖的普遍进行,云梦泽随自然发展趋势走向淤塞并消亡,到目前,仅留存于史料记载之上。

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云梦以其奇特美好的意境给人以丰厚的联想。《战国策·宋卫》记载,齐攻宋,宋使臧子索救于荆。墨子在回话时谈到了云梦,说「荆有云梦,犀兕麋鹿盈之。」司马相如在《子虚赋》中写道:「臣闻楚有七泽,尝见其一,未观其他也。臣之所见,盖特其小小者耳,名曰云梦。云梦者,方九百里,其间有山焉。」

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也写下「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千古绝句。鬼谷子屯兵云梦山,众剑客集会云梦宫,好像也与「云梦」休戚相关。

不过值得咱们考虑的是,关于云梦,向来都有不同说法。以为江汉平原湖泊许多,「云梦泽」仅仅特指其间几个同一历史时期江汉平原往往有不止一个云梦泽异地并存,但其间只要一个最著称。而不一起期,最有名的那个云梦泽,又常不在一个当地。

《唐诗鉴赏辞典》中记载:「云梦:水泽名。古代云梦二泽,长江之南为梦泽,长江之北为云泽,后淤积为陆地,并称为云梦泽,约为今洞庭湖北岸一带。」

云梦泽的称号最早见于《左传》,《左传·宣公四年》记载:「初,若敖取于郧。」《吕氏春秋》有云:「何为九薮?吴之具区,楚之云梦,秦之华阳,晋之大陆,梁之圃田,宋之孟渚,齐之海隔,赵之巨鹿,燕之大昭。」《左传》有时称它为「云」有时称它为「梦」。《楚辞》有时称它为「梦」,有时称「云梦」。《战国策》、《吕氏春秋》、《淮南子》都称它为「云梦」。而《尚书》中称:「荆及衡阳惟荆州:江、汉朝宗于海,九江孔殷。沱、潜既道,云土、梦作 。」

对云梦的说法许多:有的说本有两处大泽,一处名「云」,一处叫「梦」,由于它们间隔很近,故合称「云梦」;有人说原是一处大泽,简称「云」或「梦」,全称则为「云梦」。还有人以为云梦是县名,在湖北省中部偏东,汉代安陆县地,在西魏时,曾设置云梦县。

风闻李白读了《子虚赋》,仰慕云梦的风光,就隐居在安陆(今湖北安陆县北)。由此可见,唐代诗人李白也以为云梦泽在安陆县。

《汉书·地舆志·南郡华容》云:「云梦泽在南荆州薮。夏水首受江,东入沔,行五百里。」能够看出其时以为它的规模并不大,也不包含洞庭湖。但是晋代今后的经学家将古云梦泽的规模越说越大,一般都把洞庭湖包含在内。后来云梦泽逐步干枯,成为现在这个容貌。

为什么云梦泽会发生地名不固定、地址不明确、规模不必定的状况呢?可能与汉代司马相如所作的《子虚赋》有关。《子虚赋》云:「臣闻楚有七泽,尝见其一,未观其他也。臣之所见,盖特其小小者,名曰云梦。云梦者,方九百里」;「其东则有蕙圃:蘅兰芷若,芎䓖菖莆」;「其南则有平原广泽:登降陁靡,案衍坛曼,缘以大江,限以巫山」;「其西则有涌泉清池:激水推移,外发芙蓉菱华,内隐巨石白沙」;「其间则有神龟蛟鼍,瑇瑁鳖鼋」;「其北则有阴林:其树梗楠豫章,桂椒木兰」。《子虚赋》将云梦泽描绘成规模极端广阔、物资反常丰厚的巨湖大泽。此赋深受汉武帝的欣赏,汉武帝读了《子虚赋》后说:「朕独不得与此人一起哉!」后来他召见司马相如,并因而赐给他一个官职。从此,云梦泽横跨长江南北、包括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的说法,就广泛撒播了,直至今日还有巨大的影响。

那时,洞庭湖开端强大,云梦泽缩得很小,它们在长江的一南一北彼长此消,松滋河、虎渡河、藕池河、调弦河这些新的河流,还没有呈现,它们最晚的要两千年后才构成。我从江汉平原的荆州、江陵、公安、监利、仙桃走过,这个有千湖之称的区域就是云梦泽的中心了,水波已在天空作了飘动的云影,云梦泽只能从一个个小湖泊去猜想了。古人「悲伤云梦泽,岁岁作桑田」的慨叹,在我也是如此切肤的感触。

这是一片多么奥秘而又变化多端的水域。司马迁《史记?本纪第二?夏》写到大禹治水时,全国被划作神州,其间的第六州荆州当指这片土地。那时的云梦泽分为云、梦两大湖。洞庭湖不过是一块沉降中的平原。按司马迁所记,荆州坐落荆山到衡山的南面。这儿属长江、汉水流域,有许多的河流湖泊,是一个水的国际、鸟的国际。沱水、涔水是大的支流,与汉水相通。云泽、梦泽是巨大的湖。大禹让沱水、涔水如汉水游荡不已的河流有了自己固定的河道。

多少人多少年的斗争,沱水、涔水引导好了;云泽、梦泽也管理好了。大禹定下荆州的土质为下中,即第八等。赋税却定为上下,即第三等。进贡的物品琳琅满目,有茸毛、旄牛尾、象牙、皮革、三色铜,以及椿木、柘木、桧木、柏木,还有粗细磨石,可做箭头的砮石、丹砂,特别是可做箭杆的竹子箘簬和楛木,这是汉水邻近三个诸侯国进贡的最有名的特产。此外,还有装在匣子里的包裹著的供祭祀时滤酒用的青茅,用竹筐盛著的五颜六色布帛,以及穿珠子用的丝带。那时,如此多的参天古木,乃至还有大象、巨龟。九江出产的巨龟也被用来进贡。不知道这么大的龟是吃仍是用于祭祀?从后来中国人关于龟的情绪,极有可能是把它当作神物,进行祭祀。进贡的水路经由长江、沱水、涔水、汉水,要转行一段陆路,然后再进入黄河流域的洛水,转入南河……

青云梦悠悠。今日云梦,虽为百里小县,但历史悠久,方位重要,与楚国的兴衰、衍变患难与共。正是由于如此,它才孕育了光辉灿烂的楚文化,所以说云梦是楚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更是长江流域一颗永久的珍宝。新的起色和闪闪的星斗,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那是五千年的标志文字,那是未来人们注视的眼睛。


云梦大泽是先秦时期的一个地名,大体在当时的楚国北部,现在的湖北、湖南和江西一部。今天看不到云梦大泽了,因为两千多年来的地质运动让云梦大泽消失了。

云梦泽又称云梦大泽,中国湖北省江汉平原上的古代湖泊群的总称。南以长江为界。先秦时这一湖群的范围周长约450公里。后因长江和汉水带来的泥沙不断沉积,汉江三角洲不断伸展,云梦泽范围逐渐减小。魏晋南北朝时期已缩小一半,唐宋时解体为星罗棋布的小湖群。此后有的小湖逐渐淤平,有的则有扩展,洪湖就是在清中叶以后迅速扩展成的大湖。

"云梦"一词从广义说,它是包括山地、丘陵、平原和湖泊等多种地貌形态在内的范围广阔的春秋、战国时期楚王的狩猎区。而"云梦泽"则是其中局限于江汉平原以湖沼地貌为主的一部分。由于先秦著作记述云梦多以其泽薮为主,汉、晋以来的注疏家也就望文生义,将云梦狩猎区与云梦泽混为一谈,并一直为后世所沿袭。当时江汉平原有大泽,水雾缭绕,犹如天上的云一样,人们置身其中,如比在天界,如同做梦一般,因此叫这片大泽为云梦泽!


云梦泽的北面是以孝感安陆县为分界线,『安陆『为安全的陆地,诗圣李白就是在这儿长大并成家立业的,其实可以从李白许多与『水』相关的诗中可见端倪。安陆县相邻南面就是现在的孝感市云梦县,云梦县的名字就是得由于云梦泽!古代的楚国故里就是以云梦泽为中心,四周的高势地方都是杂草丛生的灌木丘陵,楚人为了生存,一方面在云梦泽捕鱼为食,另一方面必须在周围灌木丘陵开荒种地加大给养,因此十分辛劳,便有『披荆斩棘』这个成语,也有『』荆楚大地『』这个名词概念。云梦泽的南面分界就到了湖南岳阳洞庭湖一带了!所以现在湖南、湖北本来过去就是一家人,都属楚国!由于这带的地理状况因素,这儿的人特别能吃苦且较蛮悍、刚直!屈原就是一个例子;新民主革命时期这儿的英烈也多,如蔡和森、向警予、恽代英、肖楚女、林祥谦、邓中夏、夏明翰、陈谭秋、闻一多等等,而且这儿走出了党的一大代表湖北五人、湖南三人以及开国元帅、将军五百多人也是很好的例子!因为生存和发展,他们必须披荆斩棘!另外,这儿的人又特别聪明,因为这地方人的主食中以鱼类占比非常大。而现代医学理论证明,鱼中有非常丰富的卵磷脂,它是人体脑神经细胞的最主要组成成份,所以这带的人狡猾机灵智商高是有生物学基础的!这点可以从以前全国统一高考的录取分数和人数就可以证明!因为楚国人既勤劳蛮悍,又聪明机灵,而且有一种『老子不服周』(这也武汉人现在的口头禅。老子就是楚国人,其思想不服周朝奴役)的气慨!由此也有一句俚语:楚有三人,必亡秦矣!总之,地域环境决定经济、生计丛,并决定民俗、民风等地域文化,这也是『水』的灵性,此乃谓上善若水也!


关于云梦泽,又称云梦大泽为历史上最大之淡水湖泊,方园约4??万平方公里,先秦为楚王狩猎区o武汉东的大别山麓和幕阜山麓。周围山林叠萃丶川泽浩渺,烟霞云绕,如梦似幻o洞庭湖属于古泽南部一角,水国浩瀚丶气蒸云涌,所以文人骚客:平生睡足处,云梦泽南洲。杜牧好睡0春生云梦泽,水溢洞庭湖丶贾至观春水。楚??章华台丶遥望云梦泽,苏颋思古o楚王云梦泽丶汉帝长阳宫,李世民帝王之气不同凡响0只??孟浩然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为我们美丽的岳阳做了1??幅流传千古的金字招牌。也是我们最美的名片啊一一白雪阳春


"气蒸云梦泽"中的"云梦"并非岳阳,也不是湖北省孝感市的"云梦县",它是古代的一个大泽,它的面积非常大,大概囊括了今天的汉江平原,湖庭湖区和鄂东鄂北的部分地区(前面有人介绍得很具体,我就不单赘述了)。但还是一点大家都没有说明白,其实云梦泽是两个地理概念,是云泽和梦泽的合称,以长江为界,北为云泽,南为梦泽。最后再介绍一个与云梦泽有关的地名-----安陆(隶属湖北孝感),它的得名原因中有一种解释是:位于云梦泽之北,是一块安全的陆地。


应该是今天长江北岸的湖北云梦县,据说云梦县是云梦泽干涸后才成为能耕耘的云梦县。


这里一般指湖南洞庭湖水乡与长江的洪湖连片地区,湖北有云梦一地名。典出诗经。岳阳有云梦宾馆,和汇泽大厦。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