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甫和李辅国,都是唐朝「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要对「他们哪一位更奸佞凶狠」下个判断,还是先来了解一下他们辉煌的历史吧。

一、李林甫

李林甫是唐玄宗时期的宰相,在位时间长达十九年,是玄宗时期任职最长的宰相。

一位贤能的宰相,是社稷的大幸。然而李林甫不是!他在他长长的宰相生涯中,硬是让唐朝从盛世的高点,开启了它的自由落体模式。

李林甫的能量真的有这么大吗?是的!

他凭借卓越的「读心术」,总能读出玄宗「微表情」背后的潜台词,用甜甜的嘴巴,哄得皇帝开心,彻底傍上了玄宗这棵大树,从而为自己独揽话语权,找到了强烈的支撑。

前朝直言纳谏蔚然成风,在本朝,李林甫是不允许这种情况发生的!他在朝堂上,先以「立仗马」暗喻纳谏之士,再将不识时务者清理,生生把朝堂变成了他的「一言堂」。

李林甫的文才不怎样,所以他很惶恐有才能的人,会夺走他的舞台。

同朝幕僚中,凡是有可能危及他的权力,如李适之、卢徇、严挺之等,都先后被他清除了。不过,被他清除的那些人,一般都是自己钻进他设的局中的,他们不知道他是「口蜜腹剑」的鼻主!

对于民间的那些知识分子,李林甫根本就不让他们有机会进朝廷,以「野无遗贤」来糊弄皇上,杜绝了有识之士为国家建功立业的通道。

更可笑的是,他为了防止在边疆的将士「出将入相」,他竟建议玄宗多用胡人做将士。安禄山,这个大字不识的胡儿,就是在这一背景下,蹦到了大唐的舞台上。

二、李辅国

与李林甫的奸佞相比,李辅国有过之而无不及。

四十岁前的李辅国,默默无闻,只是侍奉太子李亨的一位宦官。多说乱世出「英雄」,李辅国这位奸佞英雄,就是在「安史之乱」期间,走到了大唐的前台。

随著乱军所向披靡,逼近长安,玄宗令太子殿后安抚百姓,自己仓皇出逃。李辅国知道,这是一个自己大放异彩的绝佳机会,何不乘机怂恿太子登基。作为太子心腹的自己凭此可以登堂入室,否则作为宦官的自己哪一天有出头之日。

他以国家大义「激励」太子,希望太子能救社稷和黎民于水深火热之中。他更以「国家不可一日无主」为由,规劝太子登基。李亨感动于李辅国为他李家天下的「尽心尽力」,一登上皇位,就把军政大权全部交由了李辅国,后来还封他为宰相,为唐朝历史上第一位宦官宰相!

一位有理想抱负的人,登上权力巅峰,可能会为天下苍生大展拳脚。可是,如果你指望,一位心理阴暗,被压抑了几十年的宦官,一遭土鸡变凤凰,会为黎民百姓鞠躬尽瘁,就有点异想天开了!

掌握军政大权的李辅国,权倾朝野,把肃宗变成了傀儡。国家的一切,都由他李辅国说了算。他打压一切异己分子,对朝野为所欲为,把个李家江山玩弄于股掌之间。

肃宗想去看一眼重病的父亲玄宗,李辅国不同意,可怜的皇帝啊!

李辅国知道肃宗病入膏肓了,为防止权力落入张皇后手中,当著病危的肃宗,击杀了他的皇后,拥立太子李豫为帝即唐代宗。

他自信他同样能在代宗的朝堂上纵横驰骋。然而,这一次他失算了。年轻的皇帝,表面上尊他为「尚父」,暗地里却派人割下了他的头颅,扔进了厕所。

对于历史人物,评价的角度不同,往往得出不同的结论。对于「二李」,我以为他们是一丘之貉,都是唐朝的掘墓人!


李林甫是唐玄宗后期宰相以口密腹剑闻名后世,李辅国是唐肃宗和唐代宗时宦后,也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宦官宰相,他欺臣害臣不把皇帝放在眼里,最后落个身首异处下场。一,李林甫(683一753)是唐朝宗室地位显赫,在唐玄宗时当过十九年宰相大权独揽,阻塞言路反贤材导致朝纲混乱。唐朝是一个充满自信的朝代,武将地位比较高。凡是在边疆建功立业的大将,往往会被调到中央,甚至位居承相。历史上,军神李靖,裴行俭和郭子仪等都是出将入相的人物。李林甫害怕这些将领日后入朝和自已争夺相位,忽悠唐玄宗提拨比较听话的胡人为将领,导致安禄山等胡将全力过大。李林甫嘴甜心狠以口密腹剑闻名后世,安禄山每次见到李林甫笑咪咪的样子都会紧张的出一身冷汗。李林甫不死,安绿山不敢造反。李林甫死后家产被抄,子孙流放。李林甫是导致安史之乱的罪魁祸首历史的罪人。二,李辅国是一个太监,在四十岁之前是名不见经传的,安史之乱后才有机会登上历史舞台。叛军攻占洛阳打到长安时,唐玄宗领著一大家子逃往四川。太子李享决定留守安扶百姓抗击叛军。这时李辅国以大义劝说太子李享率军抵抗叛军。为了安抚军心和民心,李辅国劝李享登基称帝。公元756年,太子李享在灵武称帝,即唐肃宗,遥尊远在四川的唐玄宗为太上皇。唐肃宗性格比较软弱,以复长安以后一切军国大事均由李辅国裁决。加封开府仪同三司,郕国公,后来李辅国成为历史上少有的宦官宰相。李辅国为控制百官设侦察机构。地方官员都出自他的门下。唐玄宗回到长安以后,李辅国假传圣旨,没收了唐玄宗三百匹良马,把唐玄宗宠爱的高力士发配边远地区,把亲军大将陈玄礼退休,把唐玄宗迁至内宫,只留下十个老弱太监伺候左右,想当年威风八面的大唐皇帝竞落得如此地步。后来,李辅国又杀了威望较高的建宁王。李辅国权顷朝野一手遮天不把刚继位的唐代宗放在眼里。他对唐代宗李豫说:「大家但内果坐,外事叫老奴处置。」唐代宗看李辅国成为大患便决定除掉他,唐代宗尊称李辅国为尚父,封司空兼中书令,逐渐把禁军兵权收回,罢免了李辅国一切职务,又派人把李辅国刺杀,把他的人头割下扔到厕所里,给他雕个人头安葬。要想其灭亡,必让其张狂。这是权臣,奸臣的共同下场。


李林甫任职宰相,勾结酷吏,排挤政敌,让自己的权利达到了巅峰。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李林甫改变唐朝大臣「出将入相」的惯例,让安禄山等胡人将领长期担任边疆的节度使,为安史之乱的爆发提供了历史条件。

李辅国在安史之乱的过程中,靠著唐肃宗的信任,把持朝中权利,在唐肃宗的病榻前抓捕张皇后,拥立唐代宗,为宦官干预唐朝皇帝的废立开了先河。

李辅国在专权时蔑视皇权,加速了自己的倒台,而李林甫在专权时尊重皇权,他是在皇权允许的范围内使用自己的权利,因此能够独霸朝堂二十年,比李辅国要高明的多。综上所述,李林甫要比李辅国更奸诈。


李林甫是奸相权臣贪官祸乱了唐朝开皇盛世,但李辅国更奸诈凶残狠毒还欺君谋逆不轨,软禁唐玄宗、与唐肃宗皇后张氏狼狈为奸内欺君外害民乱朝纲、还诬陷唐肃宗三子建宁王李琰谋反致其蒙冤丧命、诬陷大将陈玄礼和太监高力士致使他二人死于流放途中,李辅国罪恶都己大过李林甫。


当然是李林甫,口腹蜜剑这句成语就是形容他的。连扬国忠对他都恐惧万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