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很多事情,在当时发生时并没有看出结果,但在几百年后,再回头看却有很多遗憾与惊喜。宋朝自从赵匡胤建立后,一直到南宋灭亡,此王朝仅仅为了一个燕云十六州,耗费了一个北宋。后人说宋朝格局太小,难道统一中华,仅仅拿下燕云十六州就完事了?所以宋朝很多战争虽然取胜了,却为王朝最后灭亡埋下隐患。

愚蠢做法?宋太宗将千年古城夷为平地,为北宋灭亡埋下隐患

皇帝遗憾

北宋刚建立时,与北宋并立的很多割据小王朝,都被北宋一一收拾掉。因为北宋采取的先南后北的战略,此战略在当时来说是无奈之举。因为如果先北后南,就要面对北方的强大势力辽国。这是宋朝选择先南后北战略的原因。先解决容易的,再解决难的,这是人之常情。但赵匡胤到死有两个人生遗憾:一是燕云十六州未能夺回,二是未能灭掉北汉。

北汉小王朝,是在后汉基础上建立的。951年,后汉隐帝因为猜疑郭威,想派刺客杀掉郭威。但刺客与郭威是好友,从来没想过当皇帝郭威被迫起兵。不久攻入都城,汉隐帝被杀,郭威在后汉的基础上建立后周。而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弟弟刘崇以河东十二州为基础,复建北汉。

北汉自建立后,深知夹在后周与辽国之间生存很难,只有结交辽国,才能与后周对抗。于是北汉向辽国称叔皇帝。而后周与北汉战争多年,北汉借助辽国的势力,反而能生存下来。到北宋时,赵匡胤继续与北汉相斗,依旧没拿下这个盘踞在北方的小国。北汉顽强的抗争了二十多年。

愚蠢做法?宋太宗将千年古城夷为平地,为北宋灭亡埋下隐患

胜利之战

赵匡胤驾崩后,赵光义继位,他继续哥哥未完成的事业,当然要继续攻打北汉。

978年,宋太宗迫使陈洪进“纳土”、吴越“归地”后,实力大增。赵光义当时兵锋很强,他决定灭了北汉。为了灭北汉,赵光义采取扫清外围,阻挡住辽国援军,最后再取晋阳。为此他做了长达近一年的战争准备。

愚蠢做法?宋太宗将千年古城夷为平地,为北宋灭亡埋下隐患

979年,赵光义派潘美率崔彦进、李汉琼、曹翰、刘遇等人率军攻取太原,命郭进在太原北边阻击辽军,孟玄莆驻守镇州,阻击东面增援辽军。赵光义则率领人马牵制幽州的辽军。北汉末帝刘继元一看宋军这架势,赶紧向辽国求援。辽国派耶律沙援救北汉,但他遇到了郭进,最后辽军大败。宋军乘胜攻下北汉几座城池,辽国一看宋军很强大,再没有派援兵支援北汉。

北汉踞守太原城后,赵光义决定引汾水灌城,刘继元及守城的将士早就没了斗志,刘继元最后投降。赵光义还算仁义并没有杀死刘继元,而是继续让刘继元主持太原政务。

愚蠢做法?宋太宗将千年古城夷为平地,为北宋灭亡埋下隐患

毁掉古城

赵光义灭了北汉时,面对北汉的都城晋阳赵光义很上火,他决定毁掉此城。晋阳城自公元前公元前497年在史书开始,曾为赵国的都城,秦朝是被太原郡管辖,汉朝初期是代国的都城,后来归并州管辖。西晋是为国都,后为前秦的国都,北魏到北齐时,晋阳是行政中心和国都。隋朝归太原郡调皮鬼,唐初又复归幷州。前晋、后唐、后晋、后汉都作为北部都城。在赵光义的指挥下,宋军随即毁掉了这座古城。

愚蠢做法?宋太宗将千年古城夷为平地,为北宋灭亡埋下隐患

为什么赵光义要毁掉晋阳城呢?

一是发泄怨气。

晋阳地势险要,城高池深,易守不易攻,而且晋阳人彪悍不易臣服。且“盛则后服,衰则先叛”,后周与北宋两个皇帝都没灭掉北汉,就因为这座城池。所以赵光义毁城方式,证明自己的功业。

愚蠢做法?宋太宗将千年古城夷为平地,为北宋灭亡埋下隐患

二是因有龙脉与王气。

据史料记载,赵光义认为晋阳历代就是都城,而且还是割据势力盘踞要地。这样龙兴之地不利于宋朝稳定,因此必须毁掉其王气。赵光义以开封星宿不合为由,先是火烧晋阳,没逃出的百姓都被烧死,而削平晋阳北部一个山头,古称“拔龙角”,并放汾水、晋水灌晋阳城,禁止任何人在此居住。从此一座千年古城消失了。

留下隐患

宋朝虽然灭掉了北汉,而且夷平了北汉都城晋阳,但却留下隐患。因为赵光义把晋阳城毁掉后,把当地人东迁,此地人口就减少了。而晋阳城及北汉的位置很重要,此地处于辽国西南部,在西夏的东边。正是北宋防止两个北方游牧部落所建王朝的天然屏障。而赵光义把百姓迁走了,而此地本来不发达,现在毁城迁民后,此地更加调零。

愚蠢做法?宋太宗将千年古城夷为平地,为北宋灭亡埋下隐患

一个地区只靠军队来把守,没有百姓种地纳粮,就没有稳定的后勤供应,这显然不符合常理。如果遇到辽国和西夏的骚扰,宋朝只能从中原一带向晋阳支援。既耕时费力,也失去了应有的防御作用。

赵光义以“王气”为由毁掉一座城,当时看并不是什么大事。但后来北宋被西夏欺负,正是因为原北汉位置没有了屏障。此后金国灭北宋,此地依然没有起到防范支撑作用。

如果赵光义有“天子守国门”的气概,把晋阳作为都城,或许又是另外一个宋史。

明朝时在晋阳城旧址的西南处,建立了太原县,据了解,目前是太原市晋源区所在地。但北汉时的千年古城早已经很难复原。

欢迎各位看官批评指正,图片来源网络,版要归原作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