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的严冬给拿破仑和希特勒都造成了困难。但真正让拿破仑和希特勒溃败的原因,是严冬造成后勤补给的困难。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句老掉牙的军事常识,却点名了军事后勤的重要性。没有了后勤保障,百万大军可以一夕溃散,赵括的40万大军可以被坑杀。

拿破仑攻占莫斯科后,遭遇了严寒。而俄国人在周围坚壁清野,法国人找不到食物,占了一座空城。

从法国到莫斯科的补给线太长,拿破仑无法得到有效的后勤补给,只好逃走。

希特勒在1941年冬打到莫斯科附近。因为秋雨泥泞和冬季严寒,造成德国补给困难。其实在德国攻势最凶猛的11月,莫斯科气候虽然冷,但只有-24摄氏度,但还是在德国人的可承受范围。苏联进行了顽强抵抗,在11月底,双方进入了僵持状态。

所以说,莫斯科的严寒阻止了德军的进攻是不恰当的。

甚至莫斯科的1941年要比1940年更温暖。

在苏联红军在莫斯科附近进行大反击后,气温才急剧下降,1942年1月温度下降到-41度。这时温度才对节节败退的德国雪上加霜,德军损失了50万军队。

一直到1942年2月份,德军进行反击,围歼多支红军部队,苏联被迫在莫斯科再次转入防御。

德国的溃败也是因为后勤补给困难,没有足够的御寒衣物和燃料、武器御寒物资,导致大量德军用坦克柴油取暖。

首先,成吉思汗并没有攻占莫斯科。1238年初,窝阔台的拔都西征大军攻占了莫斯科。

当时的莫斯科仅仅是弗拉基米尔大公的一个小城市,并不是首都。弗拉基米尔大公派自己的儿子带领12个援军去守卫莫斯科。

当时还没有统一的俄罗斯,只有几十个大公,相互殴打,然后幸灾乐祸。最后被蒙古人逐一收拾。

莫斯科的建筑大都是木材建造,连城墙也是木板钉成的。

蒙古人到了之后,围攻五天就占领了莫斯科。蒙古人用火箭把莫斯科城墙和房屋全点著了,莫斯科人只好投降。

蒙古人的后勤在当时达到了顶峰状态,一个骑兵有三匹马,利用干酪和肉干,蒙古骑兵在没有外来后勤补给情况下可以坚持30天左右。

所以蒙古人从计划攻打莫斯科到攻下,花了不到10天时间。蒙古的后勤力量可以很轻松的支持围攻莫斯科。

而当时,南宋的骑兵自己只能携带10天的干粮和军事装备,没有外来后勤补给只能坚持10天。

本人是沂蓝书院赵月光,主要研究宋史和近现代史,继承章太炎学派唯识史观学说。本文为原创,如果觉得有点意思,敬请点一下关注并点赞。

谢谢邀请。确实,拿破仑和希特勒兵败莫斯科都跟天气有很大关系,但是蒙古军基本不受影响单位拿下了莫斯科公国 这里的原因很有意思。

俄罗斯的天气确实是天然的屏障,但是蒙古人生活在蒙古高原,蒙古高原同样天气寒冷 气候恶劣,在如此环境中成长的蒙古人非常适应寒冷天气,所以蒙古军队在冬季征战是没问题的,而且成吉思汗去世后,他的子孙发起的好几次西征,也都是冬季出兵,同样取得了辉煌战果。

有意思的是,蒙古人不怕冷,但是怕热。蒙古军征讨花剌子模时,继任的新苏丹扎兰丁不敌蒙古军就逃到了印度,为了根除后患,成吉思汗派军队入侵印度追杀扎兰丁,但这支蒙古军到达印度后军事上自然没什么问题,但是受不了印度炎热的天气,最后无功而返,扎兰丁也因此逃过一劫。

同样,忽必烈扫平南宋,建立大元帝国后,对南方各省的有效统治力度就不及北方,因为南方太热,从小生活在北方的蒙古人很难适应这种天气,因此大元帝国对南方更多的只是横征暴敛和掠夺,并没有完善的进行行政管理,这也是朱元璋为什么活不下去会起兵造反的原因,因为元朝对百姓的盘剥实在是太厉害了。


对历史进行假想推演,无非就是想当然嘛。这里也聊聊自己的看法:首先不同时代不可同日而语。尽管拿破仑和希特勒都把败战归因于极端寒冷的天气,拿破仑走进几乎被焚毁的莫斯科欲哭无泪,希特勒兵临城下也没拿下莫斯科,元首台词是:妈的莫斯科的天气实在是太糟糕了……我们都知道蒙古人曾经奴役毛子长达250年,虽然蒙古人生活的地域也十分严寒,耐寒民族到莫斯科也不好过,蒙古人难道比欧罗巴人牛逼?从人种上说没那么大差别,南方人多穿点衣服不也可以去莫斯科滑冰嘛……这里就要说说历史背景了,蒙古人大举扩张,横扫欧亚大陆,无非靠铁骑利箭加上大汗的雄威。当时的俄罗斯是四分五裂的有好几十个公国,最能成事也就是莫斯科公国了,但国土面积和人口都无法与与别国相提并论,资源也奇缺,我们知道后来的俄罗斯是在1848后经过彼得大帝全盘西化改革,不断扩张,吞并邻国形成的,期间大量的不平等条约强加他国,包括大清国。但蒙古人奴役下的俄罗斯主要也就指莫斯科公国,还不及中国一个省大,人口也不多,自然容易对付了嘛!再说拿破仑和希特勒,他们对付的俄罗斯已经是个几经改革进化了俄罗斯大帝国了,地缘辽阔,人口众多,而且完全欧洲化了的国家,其综合实践岂可小觑,主要还是对手强大了,天气又不利,所以败北。此外,俄罗斯人进行的是反侵略的正义的战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必然取胜!侵略者无论人杰枭雄拿破仑抑或纳粹恶魔希特勒,终将被正义联盟消灭,天道如此,何况天助俄罗斯,让其自取灭亡!


首先成吉思汗时代的俄罗斯还是一个分裂成若干小国的状态。在1236年,成吉思汗的继承者窝阔台,出动了大军穿越咸海和乌拉尔山脉,进入到俄罗斯的欧洲部分。

这是一次长子出征,云集了,拨都,贵由,海都等等权势人物。那时的莫斯科,还只是一个隶属于诺夫哥罗德公国的一个边境小城。蒙古军队在1238年冬季火烧莫斯科的时候,并没有遇到什么困难。蒙古人最困难的是用了很长时间,在密布森林的莫斯科周边地区开辟出一条道路。

然后将回回炮运输到城墙下,随后轰击5天以后,莫斯科就失守了。那时,俄罗斯分为诺夫哥罗德公国,里亚占公国,弗拉基米尔公国,切尔尼克夫公国,俄罗斯的欧洲部分,分裂成一个个小诸侯割据势力。

也就是说,俄罗斯根本无法发挥出自己在打败拿破仑和希特勒时期的优势。就是集中起所有力量,动员起一切可以动员起来的力量。此时的,俄罗斯四分五裂,蒙古入侵以后,各个俄罗斯诸侯国不仅不互相支援,还互相拆台。

甚至直接加入蒙古军队,去抢夺其他诸侯国的土地,人口和财物等战利品。莫斯科大公就是在蒙古人的扶持下,靠兼并其他俄罗斯封建割据势力,发展起来的。随后,蒙古人在俄罗斯建立起庞大的金帐汗国,同时与俄罗斯南部的游牧人群互相融合,最终演变成为鞑靼族。


十三世纪的时候,还没有俄罗斯

,周围几十个公国,当时只是以莫斯科为中心的小公国,由伊凡家族统治,蒙古帝国先后灭掉金,西夏,南宋,乃蛮部,花刺子模国等,很就杀到今天俄罗斯,蒙古人来到这里,设立金帐统治这里,伊凡家族取得了代替蒙古人征积的权利,利用蒙古贵族,教会,金钱逐渐扩张成莫斯科公国,取得了弗拉基米尔的称号,每年,弗拉基米尔大公也就昱伊凡家族站在金帐外,战战兢兢,很多收税官,因为工作做的不好被蒙古大汗处死,1480年,伊凡三世以弱小的兵力,不战而胜二十万蒙古军队,此时的很多蒙古人与成吉思汗那个时酶战斗力和胆略相差甚远!

到拿破仑时代,沙俄地盘相当大,西起波罗的海,东至西伯利亚,拿破仑来没时,沙俄国内上下一心,坚壁清野,子不给法军留粗粮食根柴,在茫茫雪原被沙俄军民不断骚扰,杀的落荒而逃,逃回法国!


拿破仑希特勒兵败莫斯科确实有很大原因是因为俄国严寒的天气,但是说成吉思汗嬴了俄罗斯的则要好好了解下历史了。

因为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从来就没有踏入俄罗斯人的土地,实际上征服俄罗斯的并不是成吉思汗而是他的孙子拔都,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拔都成功征服了俄罗斯而后来的拿破仑希特勒却败下阵来了呢?个人认为其中原因主要有这么三点。

首先第一点就是拔都征服的是一个四分五裂还没成型的俄罗斯而拿破仑和希特勒面临的是一个强盛的俄罗斯。

当拔都率领15万蒙古大军开始第二次蒙古西征经过俄罗斯的时候,当时的俄罗斯之母基辅罗斯早已经四分五裂了根本无力对抗这支强大的蒙古大军,实际上在拔都之前成吉思汗的部将速不台就已经在迦勒迦河战役中重创了俄罗斯联军,以当时蒙古人远比俄罗斯人先进的装备和强大的战力来看就算当时基辅罗斯没有分裂也绝不是对手。

而到了拿破仑和希特勒时期俄罗斯早已经发展成为了一个非常强大的帝国,不仅人口上远多于拿破仑的法国和希特勒的德国而且在武器装备和战斗力也差不了太多,当时入侵的法军和德军相比俄军和苏军并没有之前蒙古大军对俄罗斯联军那种压倒性的优势,这就给了俄国和苏联战胜拿破仑和希特勒的机会了。

然后第二点就是蒙古高原和俄罗斯气候差不多而法国和德国则更温暖因此蒙古人比法国人和德国人更适用俄国严寒的气候。

其实蒙古高原的气候比俄罗斯的东欧地区要恶劣的多冬天更加严寒,因此当蒙古大军到达而俄罗斯时根本就不畏其寒冷的天气和因此导致的泥泞的道路,所以俄罗斯恶劣的天气自然也就无法阻挡蒙古大军征服的脚步了。

而法国和德国受到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冬天气候明显要比大陆性气候的俄罗斯温暖,因此光是俄罗斯寒冷的天气和泥泞的道路就已经要了不少法国人和德国人的命了,而有天气加成的俄罗斯人自然如鱼得水战力大增最终击败了入侵者。

最后第三点就是蒙古大军对后勤的依赖非常少可以以战养战而法国和德国则严重依赖后勤补给支持战争的继续。

蒙古大军基本上每个人都有两到三匹马它们不仅是战争的工具也是食物的来源,因此蒙古人可以持续作战基不需要太多的后勤补给在极端环境下依然可以生存下去,超凡的忍耐力也是当时蒙古人战力强大的一大原因。

而拿破仑的法国和希特勒的德国旗下的近现代部队却非常依赖后勤的补给,如果没有食物和武器弹药根本就无法持续作战,而俄罗斯泥泞的道路和坚壁清野的政策又让他们糟糕的后勤雪山加霜,所以拿破仑和希特勒的惨败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俄罗斯恶劣的天气造成的补给困难。


谁说希特勒和拿破仑是败于天气的?他们真正失败的原因是后勤,后勤!

1812年的远征,在苏沃洛夫指挥下,俄罗斯对长驱直入的法军采取彻底的坚壁清野政策。法军无法在当地收集粮秣,军队给养依靠千里转运。炮皇陛下早就觉察不对了,但是想跑已经来不及了。

而1940年的德军是一支更加依赖后勤的军队,武器弹药、冬装全靠后方运,但是却没太听说过德军缺粮(后来被围得水泄不通的保卢斯除外)。对战争周期的错误判断导致德军油料、冬装、弹药全都跟不上,这才是主因。而且莫斯科战役德军算是主动撤退的,苏军战果并没有多么辉煌,并且在第二年开春即被各种反杀,损失远超1940年(二战史经常自动忽略)。

只有蒙古大军是真正在自己身处的年代战略性解决了后勤问题。蒙古马和蒙古牧民的耐受性使得一人三马的蒙古骑兵可以长途奔袭、千里转战。大远征对于术赤和拔都来说简直是家常便饭,毛子就算再坚壁清野都没用,蒙古人靠著马奶和肉干都能熬死你。另外,此时的俄罗斯是一盘散沙,远没有后来双头鹰帝国的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几个大公之间互相不鸟,甚至拆台,守自家窝倒是英勇的一逼,但是抱定对友军见死不救的态度,使得蒙古人轻易就各个击破。

总之,不会因为降个温本身对部队造成毁灭性打击,真正的原因还是后勤跟不上,所谓庙算,算的就是部队数量、弹药补给、穿衣吃饭。


当时,蒙古攻占莫斯科,是手到擒来之事。

蒙古已经是高度集权的国家,蒙古骑兵军团向东向征金国,向南征服西夏所向披靡。1236年,蒙古发动第二次西征,用三年时间就征服了俄罗斯。

当时,俄罗斯还是十几个公国组成的松散体,如同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尔虞我诈,并没有形成合力。当蒙古外敌入侵涂炭邻国,他们不懂得唇寒齿亡道理,袖手旁观,甚至幸灾乐祸。

其中最强的是弗拉基米尔公国,它的首都是弗拉基米尔,莫斯科只是它的一座重要商业城市。

蒙古大军为何能攻下莫斯科?取决于三个原因

第一,寒冷不是蒙古人的敌人。蒙古人在蒙古高原的冰天雪地里长大,冬季坚硬的冷冻冰原,正适合他们的骑兵快速前进。

第二,弗拉基米尔公国最高统治者尤里二世战略判断失误,他认为这些蒙古草原强盗就是来打劫财物的,短期不能得手会快速离去。他下令将马匹转移到北方,将粮食柴草存储城内,自己离开首都避祸。根本就没有做好同仇敌忾、焦土抗战准备。对保卫莫斯科,则派小儿子弗拉基米尔临时沿途招兵买马去保卫。事实证明,这群乌合之众根本无法抵抗凶悍的蒙古骑兵。

三,当时莫斯科只是一座新兴商业城市,满眼木板房屋。蒙古兵用抛石机猛砸,用弓弩火箭猛烧,莫斯科陷入火海,俄罗斯人溃不成军,仅坚持了5天就一败涂地。剩下的事就是蒙古人进入,肆意抢劫财物,强奸妇女,再屠城。就这么简单。

后来(1283年),弗拉基米尔分裂出莫斯科大公国,并逐渐摆脱蒙古金帐汗国统治,征服了其它公国,莫斯科成为了统一俄罗斯的首都,具备了宽广的战略防御纵深。而且,俄罗斯冬季严寒恶劣气候也成了生活在温暖中南欧日耳曼人、法兰西人的敌人,才使后来的拿破仑、希特勒进攻莫斯科铩羽而归。这是后话。


首先,非常感谢悟空官方的邀请!


题主对拿破仑远征莫斯科还是有一些误解的。

拿破仑不是因为莫斯科的天气而战败,1812年6月24日拿破仑率领60万大军远征沙俄,开启了俄法战争。

当时正是夏季,一开始法军进展顺利,到当年的9月7日法军已经接近莫斯科郊区。今天是9月10日,我刚才查了一下莫斯科天气,温度11-23度,未来几天和这差不多,不过周三有小雨。

可以说,这个温度非常适合两国军人作战,法军并不会因为天气的原因有所损失。

那么,拿破仑为什么还失败了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拿破仑估计是地理没学好,或者他所征服的国家里,没有像俄国这么庞大的。他也没有想到俄国人能够不惜一切代价和自己决战!

开战之初,当拿破仑的率领大军进入俄国的时候,俄国人就已经做好了两败俱伤的准备,他们焚毁城镇乡村,哪怕倾家荡产也不把一片完整的瓦片,一粒粮食留给侵略者。同时,英勇的俄国人民组成游击队不断袭击法军后勤,导致拿破仑的后勤压力越来越大,关键是俄国太大了,要是别的国家早被拿破仑打穿好几次了,可是俄国的土地似乎永远没有尽头,所以等打到莫斯科城下的时候法军已经成了强弩之末。本以为庞大的莫斯科会成为自己的补给来源,没想到俄国人火烧莫斯科,给拿破仑留下了一片废墟。

在当时,虽然秋高气爽草长莺飞,但法国人并不觉得有多浪漫。因为,紧接著饥饿就蔓延整个军队,无数人饥饿而死。同时,法军士气跌入冰点。坏消息不断传来,就在拿破仑进入废弃的莫斯科时,俄军主力绕道法军背后,切断了法军与大后方的联系。拿破仑只有两个选择,继续前进占领俄国其他大城市,迅速后退打通后方交通线。显然后者更保险一些,于是拿破仑率领大军回撤。

可是,孤军深入的法军像安全撤回谈何容易,整个俄国已经变成一片波涛汹涌的大海,法军就是海中的扁舟,随时都有覆灭的危险。一路上,俄军频频向法军攻击,本来就士气低落的法军根本无暇反击,只想安全逃出这个危险的地方。到11月底,法军终于撤出俄国,原本60万的远征军只剩下6万人。

所以,拿破仑根本不是因为天气才输的,应该说拿破仑太小瞧俄国和俄国人了,而他也因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希特勒失败的原因和拿破仑差不多。

在攻打俄国之前,希特勒46天结束法国战役,36天结束波兰战役,兵不血刃吞并奥地利。所以希特勒认为对付俄国4个月足矣。从希特勒以往的战绩看,也不能说他小看俄国。毕竟在他看来,征服俄国的难度相当于征服2.6个法国这么大。要知道当时法国可是拥有400万军队,号称欧洲第一陆军强国的。

按照希特勒的计划,6月22日开战,10月22日收工。可是,显然和拿破仑一样,希特勒小看了俄国和俄国人。开战之后3天,俄国就开始进行全国总动员。虽然前线损失军队数以百万,但成功迟缓了德军前进速度,因此俄国人有机会募集军队和实施焦土抗战!

在德军前方,俄国人有条不紊的摧毁自己的家园,每一座房屋,每一条公路,甚至是每一块农田都不会留给德国人。所以,德军只能艰难的前进,同时严重依赖于大后方的物资供应。他们想不到的是,在莫斯科已经云集了数百万大军正在准备与德军血战,而整个莫斯科也被建设成了一座防御森严的要塞。同时,全国各地的俄军还在源源不断赶来。最终,和拿破仑一样,德军也在莫斯科战败。

蒙古人打到莫斯科的时候,那时候还没有俄国

13世纪,现在的俄国还不是一个大一统的强国,顶多算是一个地理名词。因为他是由无数个公国组成,所以失去了国土纵深。其中,莫斯科公国虽然实力较强,但也难以和数万蒙古大军战斗。

而当莫斯科公国崛起,逐渐统一俄罗斯后,蒙古人的好日子就到头了。154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领导俄罗斯各公国摆脱了蒙古人的统治,并开始逐步吞并金帐汗国!

从此以后,蒙古人逐渐沦为俄国人的附庸!


先纠正一下,是成吉思汗的孙子拔都攻下的莫斯科。然后,再分析战场上胜败的原因。

拔都西征时,蒙古人已经建立起庞大的蒙古帝国,为维护统治和继续征服掠夺新的土地,组建了一支久经沙场,武器精良且能征善战的强大军队。

此时的莫斯科,只是个小公国,兵力微弱,装备落后,缺乏战争经验。在拔都西征大军的眼中,只是小菜一碟。至于莫斯天气原因,其实对蒙古人更有利。因为蒙古人的生活环境更艰苦更寒冷,是比俄罗斯人更适应严寒天气的。

后来,拿破仑和希特勒在莫斯科的两次征战,有很大的相似之处。都是在几乎全部控制欧洲大陆之后,集中全部力量进攻俄罗斯。而俄罗斯此时也是拥有数千万平方公里的庞大帝国。

拿破仑和希特勒事先都做了精心的准备,在军队素质、装备、兵力规模都远超俄军的情况下,发起战争的。初期,都大胜俄军,最后都在严寒的冰天雪地中铩羽而归。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

1,对俄罗斯的冬天的严寒程度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做好相应的准备。比如,由于缺乏衣服和食物,法国人和德国人都曾经在莫斯科城下忍饥挨冻。法国人和德国人的装备,也都因为不适应严寒而出问题。

2,俄罗斯有庞大的国土面积,拥有足够的战略纵深。法国人和德国人在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打到莫斯科与俄军决战时,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师老兵疲。后勤由于路途遥远而跟不上,严重的影响了战斗力。

另外,由于法国人和德国人生活在经济更发达,气候更温暖的地方。很难适应莫斯科城下的艰苦和严寒,在物资缺乏的情况下出现了大量的伤病甚至死亡,士气上大受影响。俄军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取胜,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拿破仑大军和希特勒大军。

可见,蒙古人之所以取胜,是凭借自己的强大和吃苦耐劳的良好素质战胜了俄罗斯人。到了近代,俄罗斯之所以取胜,是俄罗斯的天地之威帮助俄罗斯人战胜了法国人和德国人。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