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邀请。我们读关于西汉的中国史书,张骞出使西域,的确是值得铭记的重大历史事件。我的家乡,喀什,就有张骞塑像,还有张骞公园。在不少史书中,我们都会读到:张骞凿空西域。似乎张骞出使西域之前,中西之间是完全隔绝的。其实,我们研究历史,要尽可能多地阅读各方面的文献资料,以期接近历史真相。我国著名学者何新就认为,中国和西方世界的往来与互动影响,时间上远比我们想像得要早得多,而且非常频繁,恐怕夏商周三代即已如此了。他甚至认为,佛教其实早在秦汉之际即已传入中国。(何新认为《史记》「秦始皇本纪」记始皇33年,用事于西戎,「禁不得祠,明星出西方」。所谓「禁不得」,语颇难解。其实「不得」一语古音通于「浮屠」,似即佛陀入华的初名。此虽孤证,但可备一说。)司马迁的《史记》中,曾提到,从我国云南到印度,存在一条非常古老的商道。这条通道,可能比中土到西域之间的那条丝绸之路,更早开通。汉唐之后,因为种种原因,陆上丝绸之路衰落了。海上丝绸之路,宋明两代,曾无比繁荣。现在正在实施的「一带一路」大战略,不仅是要实现中华复兴,而且是全世界走向大同的必由之路。


汉武帝时期的张骞,通过两次艰辛跋涉,开辟了影响至今的——丝绸之路,本文将从军事、文化、农业、经济展开叙述!

大汉骑兵的宝驹

众所周知,西汉从汉高祖的白登之围到汉武帝的反击之前,对匈奴一直都是采取的和亲策略,其中汉朝缺乏优秀的战马是重要的原因,尤其是经过文景之治的汉朝表现更加突出!为了一雪前耻打败匈奴,寻找战马就成了当务之急。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一个名叫「暴利长」的敦煌囚徒,向汉武帝进献了一匹汗血宝马,随之爱不释手的汉武帝呼之为「天马」,并作歌曰:「太一贡兮天马下,沾赤汗兮沫流赭,驰容与兮。骋容与兮跇万里,今安匹兮龙为友。」世上的好东西,想得到总是不容易,汗血宝马也是如此。

公元前104年,车令为帅,带黄金千两和金马一匹,前去西域大宛换取汗血宝马,结果是损兵折将大败而归。直到3年后,利用大宛政变之机,才得到公马数十匹母马3000匹。因为汗血宝马的速度可达1000米/67S,50℃高温每日只需饮水一次,更由于血管较薄流汗时有奇异的汗血现象,汉军才得以发动漠北之战等痛击匈奴的战役,一举解除了数十年的匈奴威胁!

东西齐奏音乐会

在今天的湖北省博物馆珍藏著一套乐器——曾侯乙编钟,它是先秦时期诸侯国君日常所用的物品。

宴会,祭祀等场合都要用到编钟,数百年来只有它孤单的身影,但张骞通西域之后,它迎来了它的小伙伴——胡琴等西域乐器。从此它和它的小伙伴们丰富了汉人们的文化生活!

百姓餐桌靠它撑

今天随处可见的葡萄、核桃、石榴、蚕豆等水果,对汉朝人民来说就是进口水果,而且因为丝绸之路未通还吃不上!随著丝绸之路的开通,这些水果沿著张骞的足迹纷至沓来,而汉朝的铁器与丝绸也络绎不绝流向西方,就连罗马的凯撒大帝都以穿丝绸做的衣服为荣!不仅如此,畜牧业也得以蓬勃发展,因为产量高饲口好的苜蓿,也在此时传到了汉朝。

中华喜迎新成员

随著与西域诸国的联手讨伐,曾经不可一世的匈奴也走向了穷途末路,最后远遁欧洲。经过数十年的和睦相处,西域诸国也与汉朝的心更近了。在公元前60年,汉朝在西域设立了西域都护府,其职责为保土安民协调西域诸国的矛盾!

如果没有张骞通西域,则上面的东西会晚数百年,才能传到中国,新疆的归属也会成为今天的国际纠纷,因此我们要感谢张骞的冒险精神,以他为榜样贡献我们的力量,使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首先,你这就是当前在批判的历史虚无主义的一种表现,如果……会……。

众所周知的一句话是历史没有如果。

如果研究历史靠「如果谁怎样,那么会怎样」,那么注定是悲剧的。因为万事万物都可以如果。

你要问如果张骞没有出使西域会怎样,我能不能反过来问你,如果没有大汉王朝会怎样呢?或者问你,出使西域的不是张骞,而是卫青,或者是李广会怎样呢?

同样,我还可以问你,如果出使西域的不止张骞,汉朝皇帝派了一百人去出使西域,会怎样呢?难道学习研究历史就是靠这种胡乱假设来吗?

我们学习历史,应该学的是,张骞当时已经去了,他做了什么?有什么作用?对今天有什么启示?而不是问假如没去,因为假如张骞没去,可能王二刘三李四的就去了啊。

就算当时没去,那过几年再派其他人去不一样吗?

问假如张骞没去有意义吗?没有。


实际上如果张骞当年没有出使西域,对中国的政治,文化,文化,军事,农业影响都没有达到决定性作用。但是对之后整个中亚以及世界历史的影响,却存在著至关重要的节点。

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我们需要知道的是,早在张骞发现丝绸之路之前的2000年前,从地中海沿岸过中亚再到中国就有通商道路,而且不仅仅只有一条(另外还有两条是走南亚次大陆过缅甸雨林进入中国,此处不展开)。

所以说,并不是没有张骞就没有从西方到东方的通商道路。既然如此那么问题又来了,为什么张骞在历史上的评价能够这么高呢?因为是他首次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的概念是19世纪末德国地质学家所提出的)提升到官方级别。他的贡献在于确定把当时从西安到甘肃,新疆(西域诸国)再过中亚,西亚直至地中海以及广大的欧洲陆地这条线连接起来,整条路线的传播源、传播路径、目的地变的清晰可见,所以司马迁评价其为"凿空"。

在这之后的事大家都知道了,中国古代王朝经由"丝绸之路"源源不断向全世界输出中国商品,瓷器,丝绸,茶叶等。但是我们还需要知道的是,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习惯于自给自足的国家,同时对外经贸(古代)依赖度非常低。所以有没有张骞,对古中国来说真的影响不大。反而是元封六年汉武帝为保"丝绸之路"畅通,跟乌孙和亲击败匈奴,最终迫使"匈奴西迁"这件事还真改变了整个中亚和南亚次大陆的历史进程。

而真正对中国历史产生影响的实际上是明清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清朝道光年间是中国最为富裕的时代,没有之一,也是古代中国经济第一次见识到对外贸易的厉害之处,那就是—卖茶叶。根据统计,当时茶叶一年的出口额就可以占到国库15%的数目。要知道虽然自宋代开始我们就大卖瓷器和丝绸,但是对整个国家来说并不在乎,无非是富了私人商贾。但是清朝的茶叶却使得中国真正走向世界顶级富国行列。

可惜,富也茶叶,衰也茶叶。为了获得更多的茶叶,打开清朝通商之门,英国人发动"鸦片战争",也使得中华民族进入一段永久的黑暗记忆。扯远了。总之,张骞贡献很大,这个贡献很大还是对现在的历史意义来说。


至多是个自给自养的农业国家。


张什么去过喀什???????


如果没有张謇,也会有王謇、李謇等人完成这一伟大任务。所以,题主你多虑了


这么早的历史都家有户晓,小学课本都学边,过。你这空去整实人象不象,是鬼吗


题大手累(这至少要5页纸写题干),先关注。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