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琮投降后,刘表麾下7大猛将,有6位归降刘曹,只有他选择孙权

鸟择良木而栖 ,贤臣择名主而仕。在群雄逐鹿的东汉末年,各路诸侯也是纷纷崛起。刘表作为官封的荆州牧,虽割据一方,但无雄才大略。诸葛亮一句「其主不能守」,就已经给他盖棺论定了。不过,刘表手下还是有不少风云人物的,光猛将就有7位之多。那刘琮投降后,刘表麾下的7大猛将都去了哪里呢?有6位归降刘曹,只有他选择孙权。

这7人,在刘表手下,一直属于默默无闻的状态,但随著新主的出现,他们也在三国的历史上,发出了属于自己的光和热。

首先是,投靠刘备的魏延、霍峻和黄忠,这三位猛将。黄忠自然不必多说,花甲之年,尚能与关羽大战数十回合,而不落败,其战斗力可见一斑。位列蜀汉「五虎上将」,他算是这三人中最幸运的一位。定军山一战,一举斩杀夏侯渊,成为即廉颇之后,最为「老当益壮」的典范!只有曹魏的文聘能与之匹敌。

魏延,蜀汉后期的顶梁柱,其地位不亚于赵云、关羽。起初,诸葛亮对他并不信任,还曾劝诫刘备,一定要小心提防魏延。好在,刘备善于识人,对魏延十分器重。入川时,担任先锋;汉中大战,拿下汉中这一益州门户,这都是魏延对刘备的回馈。任命汉中太守时,连张飞都没有胜出,而是由魏延出任,法正辅助。可见刘备对他的信任。

霍峻,荆州望族,归顺刘备后,曾创下数百人,抵御敌军数万人进攻一年的军事记录。他也因此也被称为裨将军。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儿子霍弋,也同样是一位猛将。在刘禅投降后,他率领南中六郡归降,并在不久后,平定交阯、日南、九真三郡,功封列侯。可谓是虎父无犬子的表率!

然后是,归降曹操的文聘、蔡瑁和张允三人。

文聘,刘表大将,跟随刘琮归降曹操后,深受器重。归降前,替刘表镇守荆州北部;归降后,替曹操驻守江夏。与黄忠相同的是,晚年的文聘,曾多次击退关羽、孙权等人,竟没有一点「拳怕少壮」的感觉。总的来说,归降后的文聘,为曹魏的南方稳定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也因此被封为后将军,拜新野侯。

蔡瑁和张允,则是名震天下的荆州水师提督。值得一提的是,蔡瑁是刘表的小舅子,在荆州可谓是话语权十足。投降曹操后,由于出色的水战经验,以及在当地有不小的权威,所以,依旧掌管水军。他们在史料中没有留下过多的痕迹,反而在《三国演义》中,中了周瑜的「离间计」,被曹操所杀。若非如此,恐怕也不会有火烧赤壁了。

刘琮投降后,刘表麾下的7大猛将,有6位归降刘曹,只有他选择孙权。此人正是「东吴第一猛将」,甘宁。甘宁,土匪出身,外号「锦帆贼」。投靠刘表后,不得重用,只得转投黄祖,但又因为出身,依旧没能受到重用。不忿之下,来到孙权麾下,才得以施展才华。鲁肃和关羽对峙时,他曾和关羽大战三百回合,而不落下风;与曹操争夺合肥的时候,他曾多次救主于危难,更以百骑劫营名震天下,成为「东吴第一猛将」。

陈寿在修撰《三国志》时,将他归为「江表之虎臣」。刘表麾下7大猛将,有6位归降刘曹,只有他选择孙权,但他却是最厉害的一位(个人战力不高,统帅能力极强)。可见,「刘备三顾茅庐」是多么重要,否则,只会错失甘宁这样的虎将军。

参考文献:《三国志》《襄阳耆旧记》


1.文聘、蔡瑁、张允三位大将投降了曹操。文聘曾镇守荆州北门,被委以如此重任可见其不是等闲之辈,后因刘琮降曹,不得不追随旧主,不负所托的立了不少的功劳。蔡瑁和张允是水军将领,后被周瑜施反间计借曹操之手诛杀。

2.大将魏延、黄忠本在长沙太守韩玄帐下效力,后因关羽攻打长沙,韩玄待人狡诈刻薄不得人心,两位大将便一同归于刘备。大将霍峻于刘表病逝后就投降了刘备,他曾以百人敌刘璋万人相持一年,实力非同一般。

3.大将甘宁在刘表手下并没有受到重用,而是遇到了孙权他的才能才得以发挥的,对抗关羽,夜袭曹营,立了不少的战功,因此孙权才会夸说:「「孟德有张辽,孤有甘兴霸,足相敌也」。


1.魏延

魏延字文长,义阳人也。(荆州新野一带)以部曲随先主入蜀,数有战功,迁牙门将军。

正史中三国志没有关于魏延具体投靠刘备的情节记载。

三国演义中主要情节为,刘琮闻玄德至,惧而不出。蔡瑁、张允径来敌楼上,叱军士乱箭射下。城外百姓,皆望敌楼而哭。城中忽有一将,引数百人径上城楼,大喝:「蔡瑁、张允卖国之贼!刘使君乃仁德之人,今为救民而来投,何得相拒!」众视其人,身长八尺,面如重枣;乃义阳人也,姓魏,名延,字文长。当下魏延轮刀砍死守门将士,开了城门,放下吊桥,大叫:「刘皇叔快领兵入城,共杀卖国之贼!」

结果刘备非要装大义,不进城扭头撤退,把魏延给坑了,魏延只好向南也跑路。

刘备在赤壁之战后全面进攻荆南四郡,魏延在长沙太守韩玄麾下担任裨将军。好兄弟黄忠要被砍了,魏延突然带兵出现,劫法场救黄忠 杀韩玄。魏延开门投降,诸葛亮偏要进谗言说他有反骨。

三国演义把魏延黑成翔,诸葛死后留锦囊让马岱除掉魏延。不过正史上事实是诸葛亮死后,魏延也压根没想反 ,只是为人高傲自信,魏延能力还是有的,刘备在时魏延便守卫蜀汉的北大门汉中独挡一面。魏延在蜀汉军中只服诸葛丞相,诸葛很清楚自己死后他谁也不服,最后的指令仅仅是「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使自发。」魏延不听命令就别鸟他,随他去吧。结果魏延听到命令果然不服气,不仅不服气还要搞出点大事。「丞相虽亡,吾自见在。府亲官属便可将丧还葬,吾自当率诸军击贼,云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邪?且魏延何人,当为杨仪所部勒,作断后将乎!」魏延武夫,压根看不起杨仪这种文吏,抢先南归烧断阁道,两人互相上表对方谋反,朝臣肯定都偏向同是文人的杨仪。魏延违背丞相遗令理亏在先,所部人马全部倒戈,自己也被马岱所杀。

2.黄忠

黄忠字汉升,南阳人也。荆州牧刘表以为作中郎将,与表从子磐共守长沙攸县。

及曹公克荆州,假行裨将军,仍就故任,统属长沙太守韩玄。先主南定诸郡,忠遂委质,随从入蜀。

黄忠在刘表手下只是中层将领,表现不突出,曹操只是让他代理副将军,辅助地方军事。刘备攻打荆南四郡时候黄忠投靠刘备。攻打刘璋时候黄忠先登陷阵,勇冠三军,成为了上将。人生巅峰还是在定军山斩首夏侯渊,任命为后将军,与关羽同位。仅仅一年后就病故。

3.蔡瑁

蔡瑁,出身南郡襄阳县有力豪族蔡氏。姐姐嫁给了政治伙伴刘表,即蔡夫人,投降的小儿子刘琮生母。年轻时还和曹操是好朋友。他的出身和交际,在那个汉末乱世完全处于不败之地。历任荆州大郡的太守,深得刘表信任重要。

曹丞相打过来的时候,蔡瑁联合荆州的另一个豪强出身的蒯越,极力忽悠刘琮投降。蔡氏

蒯氏与刘表实质上也只不过是个政治合作伙伴关系而已,地方豪强无非是为自己的利益,荆州换个主子而已,难道还真为个小屁孩少主,和军事巅峰的曹丞相鱼死网破?

投降升官封侯,不亦乐乎,与曹丞相追忆少年往事。

4.张允

刘表的外甥,其母刘氏,是刘表的姊妹,所以也与蔡瑁有姻亲之谊。也是刘琮的支持者。

正史上投降后边没有记载,演义中与蔡瑁一同为周瑜反间计被曹丞相所错杀。

5.文聘

文聘字仲业,南阳宛人也,为刘表大将,使御北方。

刘琮决定投降时,文聘迟迟晚去,因为是荆州大奖,为曹操重用,授予军队,追击刘备。

赤壁之战后一直担任江夏太守,不停的骚扰攻击已经掌管荆州的关羽。并且挫败孙权,之后坐镇江夏数十年,抑制防御东吴。

6. 霍峻

霍峻字仲邈,南郡枝江人也。兄笃,于乡里合部曲数百人。笃卒,荆州牧刘表令峻摄其众。

表卒,峻率众归先主,先主以峻为中郎将。

霍峻也随刘备入蜀,作战勇猛,余生便一直担任梓潼太守。

刘表手下没有七大猛将吧,其实严格来讲,只有文聘一个谈的上猛的。

魏延黄忠霍峻在刘表手下都只是中层下层将领,投靠刘备后才有了人生。蔡瑁张允也没打过经典战役,官职靠出身。提问是刘琮投降后的猛将,长为江夏太守的黄祖击杀孙坚单挑江东十几年,称的上很猛,不过之后被孙权击败杀死。甘宁也是当之无愧的猛将,不过刘表无能不会驭才,甘宁也只好投靠东吴。刘表其他手下也只是文人如蒯越蒯良。


蔡瑁,张允,文聘三人投了曹操。前二人成了水军头领,后东吴反间计,曹操杀死二人。文聘一直跟随曹魏,履立战功,后被封侯。

黄忠,魏延,霍峻投降了刘备。黄忠在定军山战斗中斩杀了曹魏大将夏侯渊,立下大功,被封为大将军。魏延几十年征战,立下大功,后来内斗中被斩杀,可惜!霍峻入川立下大功,可惜年仅四十去世。

甘宁则归顺孙权,在赤壁之战里,跟随周瑜击败曹操。在后来的逍遥津大战中,领数百骑冲击曹操大营,无一伤亡,令曹营胆寒。

可惜刘表没有大志,不然这七员大将,加上智谋之士,几十万大军,当可纵横天下。


刘琮投降曹操后刘表手下的七大猛将,蔡瑁,张允,文聘跟随刘琮投降了曹操。黄忠,魏延,霍峻投奔了刘备,后来为刘备打下蜀汉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甘宁投奔了孙权,在东吴方面一直是数一数二的猛将。

其中,投降曹操的三大猛将中,文聘后来表现的非常的出色,一直受到曹操父子的重用。曹操由于非常信任文聘,所以一直让他镇守江夏。在这之后几十年,无论是吴国还是蜀国,发动了数10次战役,都没能够攻下江夏。而且文聘在战斗的过程中先后击败关羽,孙权等,可谓是威名远扬。后来曹丕即位后,他被封为后将军。而蔡瑁,张允投降曹操之后,事迹比较少,史书上记载不详。三国演义里说到他们被周瑜用反间计所杀,并不是真实的史实。

投奔刘备的三人中,黄忠和魏延的名声可谓是如雷贯耳,他们的事迹大家可谓是众所周知。黄忠和魏延跟随刘备一起入川,攻打刘璋。后来在汉中战役中,黄忠和魏延又履立战功,尤其是黄忠在阵前斩杀曹魏大将夏侯渊,更是奠定了这一战役的胜利。在汉中战役结束后,刘备就按功劳大小,封黄忠为后将军,魏延为汉中太守,可见他们对刘备集团的重要性。

霍峻虽然名气不够大,但是他在刘备进攻夺取四川的过程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镇守葭萌关一役中,刘璋派兵上万人进攻,而他只有数百人,却坚守一年,为刘备成功夺取西川,立下了首功。

投奔东吴的甘宁也是为保卫孙权的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首先跟随孙权攻破黄祖,赤壁之战后又随周瑜攻打曹仁,夺取了夷陵。在孙权攻打合肥的时候,甘宁身先士卒,首先突破皖城。在逍遥津一战中,又保护孙权死里逃生。最后在刘备进攻东吴的夷陵之战中,甘宁身亡。

总之,在三国演义里面刘表虽然表现不怎么出色,但他手下也有不少的人才,光这7员大将,就足以让各方瞩目。由于三国鼎立,他们各自投奔东西,分属不同阵营,在各自集团内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刘表(142年-208年),字景升,山阳郡高平县(今山东微山)人。东汉末年宗室、西汉鲁恭王刘余之后,汉末群雄之一。

东汉末年,刘表被任命为镇南将军、荆州牧、封成武侯。在荆州期间,刘表恩威并施,开立学堂,善待百姓,招募谋士,成为一代军阀。

刘表远交袁绍,近结张绣,收留刘备,势力范围数千里,有十余万兵马,一生称雄荆州。

刘表曾杀孙坚,又曾抵抗曹操,而刘表在荆州屹立不倒,是因为麾下拥有精兵猛将。后世把他手下的强将,按后来功绩分为七大猛将。分别为:黄忠、李严、甘宁、文聘、蔡瑁、霍峻、黄祖。其中黄忠、李严、霍峻去了蜀汉;甘宁去了东吴;蔡瑁和文聘去了曹魏;黄祖死了。

一、黄忠

黄忠(147-220年),字汉升,南阳郡南阳(今河南南阳)人。黄忠跟随刘表时,任职中郎将。

因和刘备意气相投,209年归顺刘备。黄忠参与了攻取益州刘璋的战役,219年,黄忠一生的巅峰,就是定军山一战了,以高龄之身斩杀曹操麾下大将夏侯渊,加封后将军,赐关内侯。

次年,黄忠病逝。

二、李严

李严,后改名李平,字正方,南阳人。李严年轻时为郡中专职吏员,行事能干,荆州牧刘表让他到郡中各县任职。

在跟随刘备后,李严得到了不断提拔,曾担任中都护、骠骑将军等官职。等到刘备白帝托孤时,李严和诸葛亮一起成为托孤大臣。

公元231年,蜀军北伐时,李严延误押运粮草,为推卸责任而阻挠诸葛亮的北伐,使诸葛亮不得不退兵,因而获罪,被废为平民,迁徙到梓潼郡。

三、甘宁

甘宁,字兴霸,巴郡临江人。

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曾率八百健儿投荆州刘表,因出身,末受重用。后又转投江夏太守黄祖麾下,还是未受重用。

建安十三年(208年),甘宁率部投奔孙权,孙权真心的接纳了他,自此之后,甘宁为东吴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

破黄祖据楚关,攻曹仁取夷陵,镇益阳拒关羽,守西陵获朱光,率骑袭曹营,战功赫赫,可以说是后来东吴的第一勇将。

四、文聘

文聘,字仲业,南阳宛人,荆州刘表的大将。刘表死后,刘表之子刘琮投降曹操,文聘这位猛将也投入到曹魏的阵营中。

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在跟随曹操后,文聘多次带兵拦住了关羽的军队,又击退东吴大军,成为曹操倚为屏障的大将之一,威名远播,后又多次征讨,封后将军,新野侯。

五、蔡瑁

蔡瑁,字德珪,襄阳人。蔡氏为襄阳大族,刘表的后妻就是蔡瑁的亲姐姐。

在东汉末年,刘表可以坐稳荆州牧的位置,离不开蔡瑁所在家族的支持。

208年,曹操挥军入荆州,蔡瑁与蒯越共同投靠曹操,后在曹操麾下办事,历任从事中郎、司马长水校尉,封爵为汉阳亭侯。

六、霍峻

霍峻,字仲邈,南郡枝江(今湖北枝江)人。

他的哥哥霍笃,曾在乡里召集家族武装几百人。霍笃死后,荆州牧刘表命令霍峻统领这支队伍。

在刘表去世后,霍峻跟随刘备征战。因为攻打益州中立下战功,于是刘备分广汉为梓潼郡,任霍峻为梓潼太守、裨将军。

七、黄祖

黄祖,东汉末年,在刘表麾下任江夏太守。

黄祖在与长沙太守孙坚交战时,其部下将孙坚射死,因此与江东孙氏家族结仇。

虽然史料记载,对抗江东的战事上,黄祖几乎都呈现下风,又屡战屡败,但仰赖刘表的守土防御战略,江夏领土从未落入过孙家之手,而仅有军民被虏走的记载。

此外,黄祖军还有射杀凌操、徐琨的小胜。

在建安十三年(208年),黄祖与孙权的交战中败北,被杀。


「荣耀历史」用心为你解答历史


东汉末年汉灵帝时期,为了镇压各地的黄巾起义,在全国各州设州牧,掌管一州的军政大权,派遣宗室子弟等出任,大家熟知的有益州牧刘焉、荆州牧刘表等。随著中央政府式微,群雄并起,攻城略地自称州牧,如冀州牧袁绍,豫州牧曹操等。

从公元190年刘表单骑入荆州,到208年病逝,刘表治理荆州近20年,取得了不俗的成果。

不一般的刘表

《三国演义》里的刘表给我们的印象就是一个胸无大志,懦弱不堪,昏庸不明,废长立幼的老人,用兵数十万,麾下一批猛将,却守著荆州一片小天空,任由世外群雄征伐,最后只是为曹操做了嫁妆。

其实,真正的刘表是一个数一数二的能臣。公元190年,荆州刺史被孙坚所杀,朝廷委任刘表为荆州牧,此时刘表面临的是什么状况呢?荆州治下南阳被袁术占领,直接阻隔了刘表上任的道路,长沙等地也被民兵或者匪徒占领。于是刘表隐匿姓名,单枪匹马来到宜城,依靠蒯氏兄弟以及蔡瑁的帮助,最后取得了整个荆州。

治理荆州期间,刘表赶走了袁术,击杀了孙坚,还有意进攻益州和交州。在乱世之中,荆州成了世外桃源,所以中原大地躲避战乱的名士就纷纷隐居在荆州,诸葛亮就是最好的代表。

荆州巅峰时期拥兵十数万,是当时首屈一指的势力,但是刘表平生的志愿是守住荆州,并没有争霸天下的雄心,所以白白丧失了巨大的战略优势,等到曹操已经强大起来的时候,刘表已经垂垂老矣,不再是对手,小儿子刘琮更是被曹操吓破了胆,把刘表的全部心血拱手送给曹操。

刘表麾下七大猛将

经营荆州数十年间,刘表帐下也聚集了较多猛将,其中比较知名的有七人,按照后来他们的归宿,分为曹操阵营、刘备阵营、孙权阵营。

7人之中3人进入曹操阵营,分别是蔡瑁、张允和文聘。

蔡瑁、张允是刘表的主要将领,也是荆州水师的统帅,早年颇受刘表重用,刘表还娶了蔡瑁的妹妹蔡夫人,生了小儿子刘琮,也是在蔡瑁的运作下,刘表才立小儿子刘琮为继任者。刘表死后,曹操南下,蔡瑁、张允和刘琮一起将荆州送给了曹操,归降曹操之后并不像《三国演义》中那样被周瑜反间计杀害,但是也见不到其他的记载。

倒是曹丕有一句评语提到了二人:

佞邪秽政,爱恶败俗,国有此二事,欲不危亡,不可得也。何进灭于吴匡、张璋,袁绍亡于审配、郭图,刘表昏于蔡瑁、张允。

匡、璋、配、图、瑁、允之徒,固未足多怪,以后监前,无不烹菹夷灭,为百世戮试。

曹丕认为刘表的灭亡是因为蔡瑁、张允二人佞邪秽政,爱恶败俗,应该将二人烹菹夷灭,为百世戮试,足见两人在曹魏阵营并不受看重,甚至日子过得比较苦。

文聘则比蔡瑁、张允强很多了,也是有能耐之人。一开始不愿意归降于曹操,后被曹操感动,为其效力,镇守江夏。赤壁之战失利后,江夏就是曹操与孙刘阵营的最前线,文聘多次击退关羽的进攻,牢牢守住江夏让关羽无法前进半步,后来还抵挡住了孙权方向的进攻,成为曹魏南面的钢铁长城,受到了曹魏皇帝的礼遇,封为新野侯。

7人之中有3人归于刘备,分别是黄忠、魏延、霍峻

黄忠在刘表帐下地位并不高,而且一直在长沙任职,刘备取得长沙之后归降,才开始崭露头。跟随刘备入川,一路摧古拉朽,最后与刘备大军合围成都,可谓是立下汗马功劳。他人生的顶峰是在汉中争夺战中定军山一役斩杀曹魏大将夏侯渊,直接改变了汉中之战的走势,奠定了最后的胜利。斩杀夏侯渊如此高级别的将领,可是关羽、张飞都没有做到过的。汉中之战后黄忠被封为后将军,关内侯,与关羽平级。

魏延其实并不能算刘表的大将,因为此时的他只是一个小人物,史书都没有太多记载。他的辉煌也是开始于刘备入川。特别是诸葛亮时期,魏延作为此时蜀国第一名将,多次跟随诸葛亮北伐,贡献子午谷奇谋并未被采用。诸葛亮死后,本以为可以大展拳脚的魏延却死于内部权力斗争,最后被杨仪、马岱等人夷灭三族。

霍峻同样是在入川作战中登上历史舞台,他被很多人推崇为三国第一守城大将。刘备入川作战后,蒹葭城成为其重要据点,大后方。刘璋乘刘备出征在外,命一万大军进攻蒹葭城,此时蒹葭城内只有霍峻和几百守军。如果蒹葭城失守,那么刘备的大军在蜀地就成了无本之木,覆灭只是时间问题,所以霍峻严防死守,依靠这几百人足足守了1年多时间,刘璋军队眼看无法攻破撤军途中还被霍峻掏了一下,损失一名大将。为此刘备平定巴蜀之后也是极力表彰霍峻之功。

可见跟随刘备的3人都不是平庸之辈,都在史书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7人当中只有1人跟随了孙权,他就是甘宁

甘宁,甘兴霸,也许是孙权帐下武力值最高的猛将了,他并不是刘表死后才归顺孙权的,而是因为在刘表帐下无法得到重用,便投靠了孙权。

甘定原来是一名水匪,想要谋个出身,便投军到刘表,发现刘表并无大志也不重视军事后便想投靠孙权,但是因为道路不通,只得暂时在刘表部下江夏太守黄祖帐下效力。

仍然得不到重用的甘宁最终还是投入了孙权的怀抱,开始大放异彩。

甘宁投靠孙权之后,第一个建议就是要孙权进攻荆州,他认为刘表无远大志向,接班人又不行,荆州迟早成为一块大家争食的肥肉,为何东吴现在不开始准备呢?他的意见得到孙权、鲁肃等强硬派的赞同。随后孙权两次讨伐黄祖,最终俘虏黄祖,为其父孙坚报仇。

随后东吴的每场大战甘宁都有参与,立下赫赫战功,特别是濡须口之战,甘宁率领一百多人夜袭曹军大营,将曹军搅得一夜睡不好觉,甘宁等人全身而退,孙权非常高兴,认为甘宁就是他的「张辽」,《三国志》中也称他为「江表之虎臣」。


如果把刘表换成刘备,或者孙权,占据荆州八郡,又有十数万军队,还有大量战将人才,图谋天下可能只是分分钟的事情,可惜刘表操劳了一辈子,徒为别人做了嫁妆。


刘琮等荆州统治者决定率部投降。刘琮投降后,刘表麾下的七名武将也就各投新主,这七人此时虽不闻名于世,但在不久以后却名震天下。

1。魏延,字文长,义阳平氏(今河南桐柏县)人,是蜀汉中后期武力最强的将领,虽未进入「五虎上将」行列,但在蜀汉政权的地位丝毫不亚于赵云、黄忠等人,其所出「子午谷奇谋」因未被诸葛亮采纳一直令世人惋惜。刘琮投降曹操后,魏延转投刘备,

2。霍峻,字仲邈,南郡枝江(今湖北枝江)人。霍峻出身荆州望族,早年间曾随兄长霍笃召集数百乡勇投奔刘表。霍笃死后,霍峻继承兄长部曲,刘表死后,霍峻遂追随刘琦投奔刘备。

3。黄忠,字汉升,南阳郡南阳(今河南南阳)人,蜀汉「五虎上将」之一,官拜后将军,赐关内侯。长沙之战时,黄忠年近花甲,但仍能与当时武力最强的关羽大战数十回合而不败,定军山一役更是阵斩曹魏上将夏侯渊,名震天下,这些足以证明黄忠武艺超群。凭借赫赫功绩,黄忠也成为「老当益壮」的代表性人物。

4。文聘,字仲业,南阳宛(今河南南阳)人,为刘表麾下大将,一直深受刘表信任,负责驻守荆州北部地区,除防御曹操率军南下外,还要负责监视新野刘备动向。文聘追随刘琮投降曹操后,曹操对这位昔日荆州上将颇为重用,

5。蔡瑁,生卒年不详),字德珪,襄阳蔡州(今湖北襄阳)人。,由于他是除掌管荆州水师外,还是刘表后妻蔡氏之弟,所以是荆州名副其实的实权派,位高权重。正是在他的拥立之下,刘琮才能继位为荆州牧,同样是在他的劝说之下,刘琮才会主动将荆州献出。投奔曹操,

6。张允,刘表部将,与蔡瑁一起统领水军。投奔曹操,

7。甘宁,武力超群,早年出身土匪,外号「锦帆贼」,后投奔刘表,刘表为人不喜征战,甘宁无奈只得转投江夏太守黄祖,谁知黄祖嫌弃其出身,并未委以重任,甘宁一怒之下便跨江转投孙权。在孙权手下,甘宁得到重用,


黄忠,魏延,李延,霍峻去了刘备那里,甘宁去了孙权那里。文聘,蔡瑁去了曹操那里。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