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杨氏

杨氏始祖--杨佰侨

《潮汕姓氏》 潮汕杨氏可谓是人文荟萃,代出名贤,载誉于潮。


两个发样地

杨姓主要来源有二支: (1)周康王封唐叔虞次子姬杼为杨侯(今山西洪洞县东南),始以杨为氏。至第6代杨康,随周宣王北征,阵亡无后。宣王幼子尚父继封杨侯,后被晋国兼并,子孙以原国名为氏。(2)唐叔虞长子燮文由唐侯改封为晋侯,至公元前678年晋武公统一晋国而灭杨国,将杨国古地(今山东喜写)封于幼子伯桥,伯桥的曾孙叔向为晋国大臣,更封于杨(今山西洪洞),他的儿子食我,遂以杨为氏。后杨食我被晋顷公所丢,封地被瓜分,子孙逃往华阴(今陕西)隐居200多年,后裔矢山再起,显赫于世,是当代杨姓群体的中坚骨干。郡望:弘农,天水郡。宋代为全国第7位大姓,约210万人;当今列为第6位大姓,占总人口3.08%,约4000万人。

入潮路线多

杨氏于西晋末年进入福建避难,现在是福建的主要姓氏之一。潮汕杨氏是杨时的后代,宋时自福建迁入,起初创居于海阳县龙溪都(今之庵埠镇)。据《庵埠杨氏族谱》记载:“祖自宋时创居于此。”“先祖博士公其初来自于闽,创居揭邑溪都。开孟仲两宗,孙枝蕃衍……先后迁居潮阳、海阳、澄海、揭阳、惠来等县。杨钟岳、杨昌时、杨鲁均是其后代。

潮汕有另一支杨氏,乃是由客属杨氏演变而来。据戴耀的《杨氏家谱序》记载,杨氏唐末入闽后定居漳州,于宋末再移居大埔百侯。至明代,贡生杨一廉移居海阳东津,遂由客属杨氏同化为潮属杨氏,这一支也同样是世代书香,是为海阳望族,与定居海阳仙乐的杨昌时、杨钟岳一派互为伯仲。仅被翁辉东收录入《潮州世家略表》者即有7入。

杨绘,揭阳流传有句俗语:“未有揭阳城,先有槎桥乡” (揭阳城系指南宋绍兴十年(1140)建置于榕城的揭阳县城)。 据原揭阳县仙桥镇槎桥乡《杨氏族谱》记:“槎桥乡创于北宋熙宁七年(1074)”。至今已有925年。杨氏子孙蕃衍潮汕及海内外,杨氏始祖杨绘,生于北宋仁宗明道元年(1032),卒北宋徽宗政和六年(1116)。其祖籍四川省绵竹县,系名臣杨震之后代。他自幼聪颖好学,26岁中戊戌科进士,累任开封府推官,翰林院院士、司谏、御史中丞、中顺大夫。及至神宗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参议政事,议行新法。杨绘却极力反对。先后多次上疏,言及新法的弊端,奏请恢复旧法,触怒皇上,遭贬谪、流放。 杨绘携带家属,乘舳舻直下岭南。心系国运兴衰的杨绘心情异常紊乱,夜里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旅途的劳累把杨绘带入梦乡。恍惚间,似乎有一人对他说:“你不必担心,此次去岭南,舳舻搁浅滩,横木挡船前,系发达宝地,可创乡立籍矣!”杨绘一觉惊醒,遂命船伕从韩江进入榕江,再入仙桥河。船伕便说船底浅滩,横木挡船头,不能前进。杨绘紧急执灯上前,见后心中有数“天助我矣!”天亮之时,即上岸详察周围地盘,高兴地说:“此乃双凤含珠之地!”便在此择吉日筑宅定居,取名为东洋(后来易名为槎桥)。杨氏家族在此繁衍蕃殖。一代名臣最后归宿于槎桥乡。享年80有4葬于仙桥山前钱岗山。

杨博士,南宋年间由漳入潮,创居海阳龙溪(今庵埠),至明初部分裔孙移居东津(今意溪)。稍后,杨一廉之先祖迁居大埔百侯,明嘉靖年间(1522-1566)部分裔孙移居饶平县苏湾都(今澄海),传至杨昌时之父,生四子,移居外莆都,分别定居冠山、东湖、外埔、仙居村。清光绪年间海阳县铁铺许西陇部分杨氏迁来东湖村认归同宗。

杨正实,关西(函谷关或潼关以西)人,任江浙行省广信路正议大夫(正三品),元大德年间(1298-1307)游潮阳,之山水秀丽,选择兴仁乡青洋山(今普宁南径)定居。他的第4代孙杨大五分居贵屿南安(今潮阳贵屿镇),裔孙再分衍揭阳、海阳仙乐、惠来、陆丰杨厝寨等地。

杨某,莆田人,于元代由莆田迁入潮阳新兴乡洋内(今陈店镇)创基,至明万历年间(1573-1619)裔孙分创内新村;随后孙又播衍普宁、惠来、揭阳等地。

杨清泉,于明朝初年由福建迁入潮阳峡山都英才里(今和平镇英西港)开创基业。

杨莲池,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由福建平和县下河乡迁入潮阳贵山都石壁村(今谷饶镇)开创杨族。

杨元斋,于明末由大埔县百侯迁居潮阳峡山都港头杨厝巷,裔孙分创贵山都大坑(今谷饶镇)。

杨进源、旺源兄弟于明末由梅县半径移居潮阳县城东门外;杨福治于明末由半径移居海门北门。

杨云岫,唐代进士,谏议大夫,出任潮阳郡太守。后唐开运(944)到梅县开基,为梅县杨氏始祖之一。至明代战乱,杨云岫的22世孙杨作霖由其孀守的母亲李氏携带,从梅县西郊迁入揭阳霖田都梅子角(今揭西县内)定居。传至第7代杨础臣,选择今揭西灰寨镇歧阳建村。后来他的长子坦昭、二子史昭、三子宇昭各创村立寨,四子秀昭迁往广西另创基业。歧阳村文化积淀深厚,有座古庙鹅龙寺,有朱元璋钦赐的“鹅龙寺”门匾及“圣旨牌”等实物。“杨氏宗祠”墙面上,有清代杨德谦在“戊午大地震”后写成的《地震记》,是潮汕不可多得的研究文物。

杨氏是潮汕大姓之一,总人口约36.45万人。其中汕头金平、龙湖、濠江区约3万人;潮阳区1.6万多人,聚居贵屿、海门、谷饶、分布棉城、金玉、西胪等镇;潮南区8000多人,分布陈店、井都、两英、胪岗等镇;澄海区1万多人,分布澄城、上华、东里、外砂等镇;南澳3500多人;揭阳市区约1.8万人;揭东约4.5万人,分布云路、登岗、锡场、炮台等镇;揭西约45万多人,分布棉湖、凤江、灰寨、南山等镇;普宁约8万人,聚居军埠、占陇、流沙、南溪、遍布各镇;惠来1.6万多人,分布惠城、隆江、葵潭等镇;潮州湘桥区约0.8万人;潮安6万多人,聚居庵埠、彩塘、枫溪、浮洋,遍布各镇;饶平约2.5万人,聚居所城、浮滨、黄冈、分布各乡镇。

入潮九百多年 历代人才荟萃

杨梦得(1568-1645),潮阳贵屿人,明代任通州(今江苏南通)同知,后升襄阳府(今湘北)右长史,所到之任,奉职严谨,政绩显著,且获廉洁声誉。辞官回乡后,捐资建筑贵屿堡;如遇饥荒,发赈救灾,倾力救助灾民,深得乡民好评。死后入祀邑忠义孝弟祠。

杨应试,海阳上莆都(今潮安彩塘)仙乐村人。明隆庆三年, (1569)海瑞升任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十府。此时;杨应试也升任海瑞管辖下的松江府(今上海市松江)通判。时值朝廷首辅(宰相)徐阶退休回原籍松江居住,大量兼并土地,其弟弟和儿子依仗权势,横行乡里。杨应试不畏权贵,坚决抑制。并且认真执行海瑞的改革措施,尽力减轻百姓负担,得到海瑞的支持信任和赞扬。隆庆四年(1570)朝中奸臣在徐阶和江南豪族支持下,设计诬陷海瑞,海瑞被罢官。杨应试非常气愤,便以母老乞归养,辞官回乡。他为官清正的品格,在家乡人民中世代传颂。

杨钟岳,号大山,出生于澄海苏湾都,后移居海阳仙乐(今潮安彩塘),清代进士。康熙年间任户部主事,派往通州、凤阳监督财税,章法严密,使奸猾的官吏无孔可钻。后升任福建提督学政,善于选拔贤能,赵恭毅等名流皆出其门下。巡抚见他才能卓越,举荐朝廷,康熙帝下旨升杨钟岳为参议。他才华横溢,留下诸多诗文,潮阳东岩金顶寺留有他的诗文石刻。著有《搴华堂文集》。

现代杨姓人物有杨石魂、杨德秀等曾经护送周恩来、叶挺、聂荣臻等领导撤离潮汕到陆丰乘船,后安全抵港,为革命作出了特殊贡献。当代有全国战斗英雄杨松坚,气象专家、中共十三大代表杨淑瑞,我国驻泰国原大使杨实干,运动健将杨三生等一批。

在泰国、澳大利亚有潮籍侨领杨海泉、杨奕豪、杨汉勇;法国石油专家、博士杨学隆等。

潮汕杨氏可谓是人文荟萃,代出名贤,英才接踵,载誉于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