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说这个问题,个人曾经解答过。

大致说在「假设」的情况下,这两军对垒,刨除人数的比例,其它各个方面,不论是亚历山大还是马其顿、波斯、罗马。。。不能与战国时期的军队对比(或许欧洲能赢,但是赢的概率很小)。

战国时期尤其是秦,基本上可以说它可以做到「草木皆兵」一点不为过。

况且它在兵役管理,土地使用,人员造册甚至包括工商仕农各个方面都有著细化的监督管理,在加之战国时期的军事家,谋略家,纵横家。。。辈出,不论是理论还是实战,在后来都堪称经典,以至于到现在不单单是国人,连国外也一直研究甚至用做军事教程使用。

以上是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


先说结论,如果当年亚历山大能够跨过西域,穿越沙漠,击败挡路的匈奴人进入华夏文明圈,那么等待他们肯定有来无回的彻底失败。

亚历山大是欧洲人的第一个地跨亚欧非的大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的建立者,他被西方人尊为亚历山大大帝。

亚历山大帝国

亚历山大崛起与马其顿,横扫希腊,攻灭波斯,建立包括东南欧、北非埃及以及西亚、中亚一直到阿富汗地区的大帝国。

而在亚历山大大帝风头正劲的时代,从他的帝国东部领土跨越西域之后就是我们华夏文明,当时华夏文明正处在战国中期。与亚历山大大帝同时战国人物有:

1.秦国的秦惠文王,他是《芈月传》中芈月的老公,他是秦国商鞅变法后第二代君主,他虽然亲自处死了商鞅,却继续贯彻商鞅的变法。他也是第一代秦王。他在位期间秦国将商鞅变法的成果转化为战斗力,他攻占巴蜀之地,夺取楚国的汉中地区,真正奠定了秦国成为最强国家的基础。

秦惠文王嬴驷

2.赵国的赵武灵王,他是赵国的第一代王,是胡服骑射的倡导者,他建立了战国时期第一支成建制的骑兵部队,他攻灭了中山国,将赵国国力推向高峰。

3.魏国是魏惠王在位期间,此时的魏国国力也处在顶峰,是有名的战国小霸王,此时的魏国曾屡破强秦,破邯郸,几乎统一三晋。

4.齐国是齐威王在位期间,齐威王在位期间,齐国国力强大,齐国军队以田忌为将领,孙膑为军师,在马陵之战和桂陵之战先后两次彻底击败强大的魏国,终结了魏国的强国地位。

齐魏之间围魏救赵的桂陵之战

试想此时的华夏虽然处于分裂状态,但是他们共主的周天子还在,一旦遭遇到强大希腊人亚历山大帝国的野蛮入侵,那么他们一定会团结起来对抗外敌,而有著如此强悍人物的战国时代,势必让亚历山大有来无回。


马其顿是其他的希腊城邦口中的野蛮人,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马其顿人既对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兵战术有所了解,又精通希腊城邦的结阵重步兵,并且结合两者的优势开发出复合型战术,这种新型战术非常考验骑兵将领对战局的把握,这也使亚历山大大帝的胜利都充满了传奇色彩,让人感觉在战事胶著时产生奇迹大翻盘。

马其顿东征的动机除了消灭波斯帝国这个宿敌,就是获取东方的财富和奴隶,击败波斯帝国之后,去往东方的门户打开,亚历山大深知以武立国的马其顿帝国,必须将胜利进行下去 ,一旦失去能征善战的军队文化上并不出众的马其顿必将迅速分裂。

综上所述,马其顿越过高原来到中国之时,正是其最虚弱的时刻,战国诸侯个个不是软柿子,一旦以抵御蛮夷的名义组成联军,数量上远不是远道而来的马其顿军可以应付的,其次文化上中原文明丝毫不弱于希腊城邦,那种文明上的输出也不可能影响到中原的精英阶层。即便攻陷若干城池,也难以成为马其顿的立足点。最后以当时中国兵家的水平,经过几次接触交锋,亚历山大再想上演奇迹大翻盘基本不可能了,接下来的消耗战以战国各国的国力,都不是这远道而来的军队所能应付的,失败这是时间问题,甚至还刺激了中国队探索世界的野心,反推希腊也未可知。


马其顿东征是公元前334年,中国处于战国七雄时期,秦国刚刚经历商鞅变法,秦惠文王继位。马其顿是方阵队形,秦国骑兵不分伯仲。

一、战国时期骑兵步兵能力强悍

战国时期有赵边骑,魏武卒,秦锐士,齐技击等这些精锐部队。

二、马其顿军队战斗力下降

加上马其顿大军长时间战争,兵力疲乏,再加上印度的炎热、暴雨和疾病,他们一些感染疾病。军队的战斗力下降。

三、战国七雄以逸待劳的优势

如果要和华夏文明一战,要翻越帕米尔高原,进入中华腹地,战争的拉锯线太长,士兵的补给线跟不上

四、战国七雄,战争对手太多

战国七雄连年征战,做好了战争准备,动员能力强,马其顿要歼灭七个国家有点力不从心。

所以综合来看,马其顿要战胜同一时期的华夏文明有一定的难度,胜算不大,极易失败。


不预设条件的情况下,以双方以兵阵对抗,结果就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打不过,当时的中国很乱,正是因为乱,各诸侯国都有很强的战斗力,把周边野蛮凶悍的蛮夷掉著打,别说远途劳顿的马其顿兵了。另一个来说,长途远涉,他能来多少兵马,来了,只能等死。再说,中国在当时,权谋,智谋,兵法,远远高出他们。


历史没有假设,只有必然。


个人觉得肯定是打不过的!不管人数还是战法!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