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世界只存在于理想当中,王莽兄的理想很美好,但现实却很骨感,客观的社会历史条件也达不到大同世界的要求。

首先,历史自然有其发展的客观规律,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要不然也不会在葫芦谷留下诸葛亮让人心碎的背影。王莽再逆天也不过得个篡汉的骂名,最后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

其次,改革不符合统治阶段各集团的政治利益和诉求,失去了各大政治联盟和财团的支持,王莽兄实际上失去了继续统治的基础。

再次,改革进一步激化了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给广大下层百姓带来巨大的干扰,已换民心,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显然,当时的广大人民群众思想觉悟并不高,他们不在乎谁做皇帝,不在乎什么崇高的理想、远大的抱负,在乎的只是能吃得上一顿饱饭,日子能有个盼头。

加上「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底下官吏对改革阳奉阴违,改革难以施行,朝令夕改,让老百姓不知所措,一如王安石变法。

最后,天凤四年(公元17年)全国发生蝗灾、旱灾,饥荒四起,各地农民没了饭吃,纷纷造反,成为压在「新」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人祸加上天灾,形势再难挽回。

至此,天时地利人和皆失,失败只是时间问题,即使刘秀不出,也会有李秀、王秀,刘秀只不过是加速了王莽兄的败亡时间而已。

至于王莽的结局,其实也不算惨淡,相信他改革之前就已经想好了,毕竟他「篡」了汉,建立了「新」,也推行了他理想中的政策,结果不外乎成功和失败两途,「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如是而已,虽九死其尤未悔。

即使他事败身死,最后还遗体「捐赠」了一把,舌头被老百姓拿著吃了,脑袋也像爱因斯坦一样被汉王朝珍藏在皇宫中研究了二百多年,至死也不忘造福全人类,这又是何等的崇高境地。为了自己的理想而献身,这是很多人穷尽一生也达不到的境地,何来惨淡一说。庸俗,已经限制了我们的想像力!

他的人生也没有什么值得遗憾的了,毕竟,他来过,征服了,留下了属于自己独特的印记,穿越千年的独有的一道痕迹。虽然如惊鸿一瞥,但却永远点亮长空。


想知道这些就要想知道王莽的理想的国家是什么?王莽希望的国家是周公定理时的时代,距离王莽的新朝已经过了一千多年,现在有句话怎么说来著?理想要与现实想匹配,何况差了一千多年。王莽当时的思想就跟民国时的袁世凯想称帝一样虚无缥缈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