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为佛教地区的新疆的初步伊斯兰化——与北宋同时期的喀喇汗朝

千年佛国于阗王国,西域大国

原为佛教地区的新疆的初步伊斯兰化——与北宋同时期的喀喇汗朝

喀喇汗朝吞并于阗王国之后的形势

原为佛教地区的新疆的初步伊斯兰化——与北宋同时期的喀喇汗朝

喀喇汗朝的军队攻城

常听戏曲小说里说,杨门女将十二寡妇征西,这个西,是哪里呢?确认了一下,是西夏,在宋人的视野里,西是西夏,南是安南,宋人的视野,也就这样了。但是,实际上,十一世纪的亚洲,比宋人的视野要广泛得多,当时亚洲的主要国家,包括:宋帝国、辽帝国、日本帝国、王氏高丽王国、安南王国、大理王国、吴哥王朝、南印度的朱罗王朝、苏门答腊的室利佛逝王国、西夏帝国、甘州回鹘、高昌王国、于阗王国、喀喇汗朝东汗国、喀喇汗朝西汗国、加兹尼王朝、塞尔柱帝国,等等。

宋,加上西夏、安南,只相当于唐的本土地区的大部分,宋人的视野有限,远不如唐人。

实际上,十一世纪时,向西的方向,远远不止西夏帝国。在西夏以西,是高昌王国,也就是西州回鹘,统治今新疆东部;于阗王国,统治今新疆南部。

再往西,是喀喇汗朝,统治今新疆西部,以及中亚。

喀喇汗朝的来龙去脉是这样的,回鹘汗国于840年灭亡以后,余众分为四部,其中,逃往最西边的一部分,在中亚建立了喀喇汗朝。喀喇汗朝一直延续到蒙古崛起的1212年,最后被几乎与蒙古帝国同时崛起的花喇子模王国所灭,立国近三个世纪。

早在八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击败唐帝国,夺取了中亚,将伊斯兰教带到了中亚,使得中亚各邦伊斯兰化,这个过程,此后一直向周围扩散。阿拉伯帝国是延续近十个世纪的包括今新疆在内的亚洲中部的伊斯兰化进程的始作俑者。

阿拉伯帝国征服中亚并使其伊斯兰化的近一个世纪以后,西迁中亚的回鹘,很快就变成了穆斯林,之后,与他们的漠北游牧民族祖先相比,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气质,由漠北回鹘变为西域的维吾尔,信仰变了,血缘也变了,与吐火罗人混血,由黄种人变为黄白混血。

改变信仰的具体过程,是这样的:

喀喇汗朝的创始人为毗伽阙·卡第尔汗,867年,卡第尔汗去世,他的两个儿子,继承其位。

长子巴兹尔,驻八喇沙衮(今吉尔吉斯共和国托克马克),称阿尔斯兰喀喇汗(即狮子喀喇汗);次子奥古恰克,驻塔拉斯(今哈萨克共和国江布尔),称博格拉喀喇汗(即公驼喀喇汗)。

长子巴兹尔去世后,次子奥古恰克,按照回鹘风俗,继承了寡嫂,也继承了其领地。

奥古恰克与中亚东伊朗人的萨曼王朝交战,失利,遂南下,迁都疏勒(今新疆喀什噶尔)。

为了大家有清晰的时间座标,这里提一下,907年,军阀朱温结束唐帝国,建立后梁帝国,中国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且说长兄巴兹尔之子萨图克,立志要从叔父手里夺回政权,于是,934年,他起兵与奥古恰克交战,攻杀了奥古恰克,即位为喀喇汗,是为萨图克汗。

萨图克想干掉叔父,并非易事,怎么干掉呢?当年阿拉伯帝国入侵中亚,带去了伊斯兰教,历经一百多年的发展,现在势力已经很强大了,萨图克明白,要想干掉强大的叔父,必须投靠更强大的伊斯兰教,于是,他皈依伊斯兰教,成为一个穆斯林。

奥古恰克是萨满教徒,萨图克的复仇,果然得到了穆斯林信徒们的强大支持,他在河中地区伊斯兰教圣战者的支持下,打败并杀死其异教徒叔父奥古恰克、夺取了政权。

此后,在身为穆斯林的萨图克汗的统治下,喀喇汗朝,不再是回鹘了,而是逐步变为伊斯兰国家,所有回鹘旧俗,完全废止。在此之前,回鹘人世世代代信奉萨满教、摩尼教、佛教,而萨图克夺位之后,立即宣布伊斯兰教为国教,并且按照伊斯兰国家模式,建立了伊斯兰的教法统治,创建了官僚队伍与管理机构,设立了宗教法庭,宗教领袖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享有重要地位,宗教学者队伍日益扩大,寺院经济大量发展。

在内政上,萨图克汗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完全改变了旧回鹘国家的性质,他采取了几项措施,第一,放弃传统的贵族世袭官制,采用军功授官方法;第二,取消将汗朝领土作为家族财产分封的做法;第三,废除由旧贵族主导的地方政治,改为由喀喇汗派出的机构与官僚,由汗室与中央进行统一管理。

他在喀什噶尔宣布的改革措施,为驻八拉沙衮的顽固派贵族所反对,萨图克立即对顽固派用兵,打败了顽固派贵族集团,一统汗朝。

955年,萨图克去世,其长子穆萨继位,驻南边的喀什噶尔,次子苏来曼,驻北边的八拉沙衮。在穆斯林教士的帮助下,穆萨彻底实现了汗朝的伊斯兰化。960年,亦即宋帝国建立那一年,穆萨又一次宣布伊斯兰教为国教,几十万突厥人入教。

穆萨继续大力推行伊斯兰教法统治,在全国各地普遍设立宗教法庭,建立清真寺、经文学校和麻扎,今喀什的喀喇汗朝的经学院的遗址还为当地人所共知。

喀喇汗朝是历史上首个伊斯兰化的突厥民族政权。

971年,穆萨汗去世,其两个儿子继位,穆萨的长子阿里驻南边的喀什噶尔,次子哈桑驻北边的八喇沙衮,其后代形成阿里系与哈桑系。

此时的喀喇汗朝经过几十年的经营,实力大为增强,而西边的萨曼王朝由于统治阶级争权夺利而逐渐趋于削弱,在此有利条件下,阿里·阿尔斯兰汗与哈桑·博格拉汗,兄弟二人,率领十几万人的庞大军队,进军河中地区,喀喇汗军队所向披靡,于992年攻陷萨曼王朝都城布哈拉。

此后,喀喇汗朝又开始对东边的佛教王国于阗发起了圣战,于阗王国位于喀喇汗朝以东,是当时一个较为强大的佛教国家。喀喇汗朝对于阗王国用兵,以圣战为号召,得到了中亚穆斯林的大力支援。而于阗王国则得到高昌回鹘、甘州回鹘、河西归义军等势力的支援。

战争初期,于阗方面占据优势,双方在今喀什、英吉沙、莎车三地之间展开激战。于阗国王尉迟输罗(即李从德)率军进占喀什噶尔地区的数座城池,取得大胜,战利品中除妇孺金帛外,还有大象等战利品。此后,在993年、998年,于阗军趁喀喇汗军队主力进攻萨曼王朝之机,两次大举围攻其都城喀什噶尔。虽然这两场战役最终以于阗军惨败告终,但他们于998年在英吉沙附近击毙了阿里·阿尔斯兰汗。

之后,阿里·阿尔斯兰汗长子继位为阿赫马德·阿里斯兰汗,他继续征服河中地区的事业。999年,他联合今阿富汗境内的另一突厥王朝——加兹尼王朝的君主马赫穆德,共灭萨曼王朝,俘虏其君主马利克二世,从此喀喇汗朝据有阿姆河以北的中亚主要地区。

喀喇汗朝在东西两个方向都有显赫战绩,在消灭了西方的萨曼王朝之后,喀喇汗朝对东方的异教徒佛教国家于阗王国立即继续用兵,999年,哈桑·博格拉汗之子优素福·卡第尔汗,率领喀喇汗军队主力,以及布哈拉的四位伊玛目率领的从加兹尼、花喇子模、巴格达等地招募而来的穆斯林志愿兵,在当年年底一举攻克于阗城,迫使于阗国王率领残余部队退至昆仑山区。

1006年,优素福·卡第尔汗攻灭于阗王国,喀喇汗-于阗战争历时几十年。于阗王国是吐火罗人国家,从前232年到1006年,立国一千二百多年。

喀喇汗朝在东西两个方向都大为扩张,达到极盛。

之后,喀喇汗朝镇压了萨曼王族阿布·易卜拉欣·伊斯玛仪领导的反抗运动;又两次越过阿姆河,进攻突厥加兹尼王朝,但以失败告终。最终,双方以阿姆河为界,平分了萨曼王朝原有的疆域。

攻灭于阗王国之后不久,喀喇汗朝又向自己以前的同族兄弟——高昌回鹘发动进攻,因为,高昌王国也是信奉佛教的,在身为穆斯林的喀喇汗朝看来,属于必须消灭的异教徒。

喀喇汗军队数次击败高昌回鹘,但此时的佛教国家高昌回鹘也拥有强大的国力,并且是辽帝国的盟邦,面对喀喇汗军队的进攻,高昌回鹘在组织武力抵抗的同时,也在策动游牧民族夹击,最终击退了喀喇汗朝的进攻。

此时的喀喇汗朝,成为当时与辽帝国不相上下的世界性帝国之一。汗朝的疆域,东起阿克苏地区的库车,西至咸海,南到阿姆河、喷赤河、喀喇昆仑山与昆仑山脉,北抵巴尔喀什湖、伊犁河河谷与七河流域的草原。汗朝拥有以重骑兵为主的强大军队,既有中央汗庭的“古拉”近卫军,又有地方“伊克塔”军事地主组成的封建骑兵。汗朝在七河流域与伊犁河河谷,兴建了大批新兴城市,大批突厥语民族由游牧转入定居,经济文化非常发达。

经过一百多年的政治演变,喀喇王朝桃花石汗族的两系已完全形成,即长支阿里系和幼支哈桑系。起初,汗朝的统治权控制在阿里系手中,但优素福·卡第尔汗占领喀什噶尔后,汗朝的统治权转到哈桑系手中。1041年,易卜拉欣用武力夺取布哈拉,于是阿里系控制了河中地区,而哈桑系只控制了汗朝东部。易卜拉欣自称桃花石·博格拉·喀喇汗,完全独立自主,不承认东部喀喇汗为宗主,于是形成了喀喇汗朝的西汗国和东汗国。

也就是说,自1041年起,喀喇汗朝正式分为两个汗国,西汗国为阿里系后裔,领有河中地区及费尔干纳西部,以撒马尔罕、布哈拉为都城;东汗国为哈桑系后裔,领有塔拉斯、白水城、石城、费尔干纳东部、七河流域和喀什噶尔,以八喇沙衮为政治、经济都城,以喀什噶尔为宗教、文化都城。

1089年,新崛起的塞尔柱帝国攻下布哈拉,西汗国成为塞尔柱帝国的附属国。

1124年,辽帝国被金帝国攻灭,贵族耶律大石率领一些部众,越过阿尔泰山,逃亡至天山以西的叶密立(今新疆额敏),开始发展自己的势力。

1134年,东汗国同葛逻禄、康里发生冲突,请求耶律大石出兵支援。耶律大石趁机发动政变,占领八拉沙衮,作为自己的都城,建立喀喇契丹帝国,东汗国成为喀喇契丹帝国的附属国,其辖地只有南边的喀什噶尔、阿克苏与和田地区。

1141年九月,塞尔柱帝国与喀喇契丹帝国,这新崛起的两大强国,在撒马尔罕以北的卡特万草原上进行了历史上著名的会战,争夺中亚霸主之位,会战结果,塞尔柱帝国惨败,退出中亚,西汗国于是成为喀喇契丹帝国的附属国。亦即,喀喇汗朝两汗国,皆成为喀喇契丹帝国的附属国。以耶律大石为首的喀喇契丹帝国成为中亚霸主。

半个多世纪之后,1206年,蒙古汗国建立于漠北草原,喀喇契丹帝国政局不稳,喀喇汗朝东汗国末代喀喇汗穆罕默德汗三世,被喀喇契丹人召到八拉沙衮加以囚禁,以防生变。1211年,乃蛮王子屈出律推翻了喀喇契丹末代皇帝耶律直鲁古的统治,放穆罕默德汗回喀什噶尔,但是喀什噶尔贵族们并不欢迎穆罕默德汗,当他入城时将他刺杀于城门中,东汗国灭亡。

当年喀喇契丹人击败塞尔柱人之后,塞尔柱人退出中亚,西汗国也成为喀喇契丹帝国的附属国。喀喇契丹帝国封易卜拉欣为桃花石汗,作为附庸。此后西汗国汗位更替频繁,至末代喀喇汗奥斯曼速丹在位时,汗权已经十分衰弱了。1206年,布哈拉城爆发了手工业者桑贾尔领导的反对宗教封建主的市民起义,给教团势力以沉重打击。

原本臣属于喀喇契丹帝国的花喇子模王国穆罕默德,早已对河中地区虎视耽耽,一直在寻找时机。他认为桑贾尔起义是征服这一地区的最好时机,于是率领庞大军队直取布哈拉。穆罕默德很快攻下了布哈拉,残酷地镇压了这次人民起义。

不过,喀喇契丹帝国不满意花喇子模王国野心勃勃的擅自行动,出兵打败了花喇子模。

但是此时,乃蛮王子屈出律起兵骚扰各地,喀喇契丹皇帝耶律直鲁古遂不得不从撒马尔罕撤兵,返回东部,对付屈出律。花喇子模国王穆罕默德利用这一时机,再次率军进入河中地区,进军撒马尔罕。1212年,河中人民不满花喇子模王国的剥削压迫,举行起义,奥斯曼汗支持这一行动。穆罕默德率军镇压,攻破撒马尔罕城,杀奥斯曼汗,西汗国灭亡。花喇子模王国以撒马尔罕为新都,国势达到极盛。

但是,花喇子模王国也没能高兴太久,1219年,几乎与花喇子模同时崛起、但更胜一筹的蒙古,发动西征,1220年,攻陷花喇子模王国都城撒马尔罕。花喇子模国王穆罕默德,逃到里海中的一个岛上,去世。1231年,末代国王扎兰丁被杀,花喇子模王国灭亡。

喀喇汗朝结束了,但它已经深刻地改变了历史。在喀喇汗朝时期,大批突厥游牧民转为定居,加快了中亚土著吐火罗民族突厥化的进程;同时,由于喀喇汗朝定伊斯兰教为国教,广大中亚居民在宗教、习尚等方面伊斯兰化了。

特别是,喀喇汗朝以喀什噶尔为都城,使得今新疆西部伊斯兰化,并且,喀喇汗朝还征服了佛教国家于阗王国,使得今新疆南部也伊斯兰化了。总之,喀喇汗朝,使得今新疆地区出现了第一次伊斯兰化,由原来的佛教地区,向伊斯兰教地区转化。自公元前一世纪,佛教就由克什米尔传入今新疆地区,此后一千多年,佛教在今新疆地区盛极一时,各类佛洞、佛寺,遍布天山南北。到了十世纪,喀喇汗朝出现,改变了一千多年的历史,改变了新疆宗教信仰的历史走向。

不过,相对于后世来说,喀喇汗朝也有温和的时候,现存许多材料反映,喀喇汗朝虽然是突厥民族首个穆斯林政权,但喀喇汗朝有时也自认是中国的王朝,在铸造的钱币上,常有“桃花石·布格拉汗”、“秦之王”及“秦与东方之王”等称号。“桃花石”和“秦”都是当时中亚地区对中国的称呼。在喀喇汗朝学者马赫穆德所著《突厥语大词典》及中世纪阿拉伯、波斯的文献中,经常把喀喇汗朝与宋、契丹并列,认为桃花石,亦即中国,是由这三部分组成的。

桃花石,亦即拓跋氏,即南北朝时期北魏帝国鲜卑拓跋氏。正如后来蒙古人、俄国人把中国称为契丹一样,突厥人把中国称为拓跋。

喀喇汗朝时期,中亚的社会经济普遍发展,手工业和建筑业有很大进步。

喀喇汗朝统治中亚,不再实行分封,而是实行中央集权。取消分封制,这在中亚历史上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进步,它改变了天山地区以及中亚地区千百年来分裂割据的局面,有效地保证了中央集权,所以喀喇汗朝,除东西喀喇汗分家之外,还未见有地方政权独立、封建领土混战的记载,这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生产的发展。

喀喇汗朝,对远方的宋帝国、辽帝国,保持友好关系,对于附近的佛教国家高昌王国,却关系紧张,屡有冲突,在这个穆斯林国家强大的时候,一直想以“圣战”使得天山南北全部伊斯兰化。

实际上,就天山南北来说,早在西汉时期,就已经归于中国版图,汉帝国在那里设置了西域都护府,后来几经分分合合,风雨沧桑。至于回纥,则是公元840年以后才来到这里的,比汉人晚了近九百年。

另外,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中创立最晚的,由阿拉伯人穆罕默德于公元622年创立,与唐建立几乎同时,而西汉设立西域都护府是在公元前60年,伊斯兰教的出现比西域都护府的建立,晚了近七百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