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跟袁术比,有一个弱点四个优点。

弱点就是出身,袁绍是庶出的,甚至有人说是丫环生的,那地位当然不如嫡出的袁术。但是,袁绍在这一点上,并没有吃什么亏。为什么呢?

因为袁绍已经过继给了伯父袁成,成为袁成的嗣子。这样一来,他也成为一房的嫡长子,自然从名份上跟袁术平起平坐了。所以,当时也没有人嘲笑袁绍的嫡子的身份,只有公孙瓒这个家伙,听了袁术两句话,以为捡到了宝,把袁绍庶出的事情写到檄书里,但根本起不到什么宣传作用。

这勉强算是一个弱点。但袁绍跟袁术比,还有四个优点。

第一个优点就是有钱。

袁绍过继给袁成,袁成就去世了,这意味著什么啊,袁成存的钱全部被袁绍给继承了,在经济上袁绍就要自由多了。而且行动也更方便。不像袁术,没成年还要靠零花钱过日子,交朋友自然不如袁绍阔绰。这一点很重要,你要结交天下名士,那不是光靠一张嘴和四世三公的招牌就可以的,是要花钱的啊,你要养士,那也得有钱吧。这一点,袁术不如袁绍。

所以,袁绍用这些钱招揽了大批人,这些人都以跟袁绍混为荣,而不愿意跟著袁术。

第二点,袁绍的老婆比袁术的强。

袁术的老婆有不少,但没有一个有来头的,唯一一个有详细记载的叫冯夫人,也不是什么大家世,是袁术在城楼上看到人家漂亮,就把人家娶过来了。在门阀的东汉,靠颜值娶老婆,这简直就是置自己的前途于不顾啊。

而且,这个冯氏据说还是冯方的女儿,而冯方则是宦官曹节的女婿。这怎么娶到太监门下了?

而袁绍就不同了,他娶的是李膺的女儿。李膺是什么人啊,东汉的士人领袖。时人把能够得到李膺的一顿饭,一杯酒就称为登龙门。袁绍当了他的女婿,自然就成为了士人领袖的接班人。

第三点,袁绍会炒作,他很会经营自己的形象,他曾经回老家奔丧,一大帮子人,开著一队车,可到了汝南老家外边,他马上驱走随从,一个人单车回去了,为什么呢?因为这里有许子将啊,是当时最红的人物杂志主编,人家搞月旦评,要是听到袁绍有奢华的行为,当然要加以批判,所以袁绍很注意这一点。也说明他很注重经营自己的人设。而袁术就不行,他行为乖张,大概仗著家世雄厚,行为放荡。经常骑著马在大街上跟鬼一样狂奔,人称路中悍鬼。

第四点:袁绍的能力还是强于袁术的。虽然他比不上曹操,但跟袁术比起来,他们之间又差了一个曹操的差距了。

至少袁绍还不敢贸然称帝,袁术就是一个二龙湖青年,脑子一热,什么事都敢干。

因为这四点,所以袁绍成为了士人领袖,而袁术只能看著干著急啊。


袁绍与袁术是同父异母弟弟,但袁术是嫡子,而袁绍是庶子。他们有个伯父名叫袁成,死得早,父亲袁逢便把袁绍过继给袁成家。这么一来,袁绍与袁术便成了堂兄弟。袁术虽然是嫡出,但是后来袁绍反而混得比袁术好,成为关东盟主,许多人才都去投奔他,这又是为什么呢?

第一,袁绍年轻时就赢得好名声

袁绍年轻时,思想深受清流党人的影响,乃是一名进步青年。后来以宦官为首的势力掀起「党锢之狱」,党人领袖窦武、陈蕃、李膺等人相续被杀,没死的党人也被剥夺政治权利。在这种白色恐怖的政治环境下,袁绍仍然暗地里与党人相往来。

当时清流党有一个重要人物,称为何颙,在「党锢之狱」大兴时,被宦官集团所追杀,只得隐姓埋名,藏匿于汝南一地。袁绍对何颙十分仰慕,他冒著巨大的政治风险,在非常时期不断地帮助何颙。何颙经常潜入洛阳城内,与袁绍一起商量援救其他党人的计划。在两人的努力下,使得许多党人在党锢恐怖时代得以保全性命。

作为豪门公子,袁绍身上有豪侠之气,他礼贤下士,广交朋友,不论对方富贵或贫贱,一视同仁。他是一个颇有魅力的人,史书称他「有姿貌威容」,加上其显赫的家族背景,故而宾客士人,「莫不争赴其庭」。

袁术也是进步青年,年轻时以侠气而闻名,与一帮京城公子哥们飞鹰走狗。年龄稍长后,受到时代清流党人思潮的影响,比较注重名节。但是总的来说,他的名望与袁绍是不能相比的。

第二、在铲除宦官一事上,袁绍发挥重要作用

熟悉东汉史的人都知道,宦官之祸是东汉最大的毒瘤。在铲除宦官一事上,袁绍是最坚决的。

汉灵帝死后,大将军何进掌权,袁绍力主诛杀宦官。然而,由于何进优柔寡断,以致于自己反被宦官所杀。关键时刻,袁绍当机立断,宣布首都戒严,同时派袁术、卢植率部攻打皇宫。

在这场铲除宦官的行动里,袁术也是积极的。他率一支军队杀向皇宫,当时宫门紧闭,袁术下令放火烧门,大门被焚毁后,士兵们一拥而入。

袁绍也亲率一支军队,进攻北宫,在朱雀门遭遇大宦官赵忠,袁绍拔出佩刀,将其一刀两断。袁绍下令,在整个皇宫范围内,搜捕宦官。只要是太监,不论老少,格杀勿论。可是宦官也不太好认,脑门上也没写著字,最后大家想了一个简单的办法,看到没胡子的男人就杀。袁绍大开杀戒,毒害东汉政坛百余年的宦官集团被彻底铲除。

在铲除宦一事上,袁绍起到主导作用,袁术只是辅助作用。

第三,在董卓乱政之前,袁绍的官职比袁术大

在汉灵帝时期成立西园八营时,袁绍就是中军校尉,在八名校尉中排名第二,仅次于上军校尉蹇硕。汉灵帝死后,大将军何进把袁绍提拔为司隶校尉。很多人对司隶校尉这个官职不太熟悉,实际上这是东汉最有权力的一个职位,比三公都有实权。因此,在铲除宦官的行动中,袁绍是直接指挥袁术。

董卓入洛后,袁绍斗不过他,便解了司隶校尉的印绶,挂在洛阳东门,逃到冀州去了。后来董卓为了拉拢他,以朝廷名义授袁绍勃海太守。当时袁术尚在洛阳,董卓为拉拢他,授他后将军,袁术也逃了,逃到南阳,但他比较鬼,把后将军的大印也带走了。

第四,袁绍成为关东义军的盟主

袁术是袁家的嫡子,袁绍是庶子,这只是袁家的事。出了袁家,谁管你是嫡子庶子呢?论声望、论才干、论影响力,袁术都远远不如袁绍。不仅如此,袁术逃跑的方向是南阳,而反董义军的主要力量是在关东,因此,关东群雄肯定不会拥袁术为盟主。

为什么关东义军会拥袁绍为盟主?原因很简单,除了袁绍,没有谁有资格。首先,袁绍是一直是军政核心人物,从西营中军校尉到司隶校尉,属于中央领导核心人物,凭「司隶校尉」这个金字招牌,大家都得拥他;其次,袁绍是干过大事的。把为祸人间百余年的宦官集团铲除了,这是何等伟大的功勋,要知道之前多少名臣要搞垮宦官,却都宦官给整死了。

关东义军起事后,袁绍被推选为盟主,自封为「车骑将军」,领袖东方群雄。在汉代,「车骑将军」是非常设的官职,位比三公,权力与大将军相当,只是大将军一般由外戚担任。后来袁绍一直用车骑将军这个头衔,又据有四州之地,各路人才前来投奔,也就所理当然了。


只有一个原因:性格不同:袁绍好名 袁术好侠 和二人的能力无关

袁绍好名爱养士

《后汉书 袁绍传》:

「绍有姿貌威容,爱士养名。」既累世台司,宾客所归,加倾心折节,莫不争赴其庭,士无贵贱,与之抗礼,辎??柴毂,填接街陌。内官皆恶之。中常侍赵忠言于省内曰:「袁本初坐作声价,好养死士,不知此儿终欲何作。」」

中常侍赵忠就认为袁绍好名养士、又不出任官职——想要谋反么?

袁绍的生父袁逢是个老实敦厚的读书人:

《后汉书 袁安传》:「逢字周阳,以累世三公子,宽厚笃信,著称于时。」

袁绍生母是个婢女,出身低微,后被过继给伯父袁成,成为了袁成的嫡子,才有出头之日。袁成是一个善于交际、名声满天下的人:

《英雄记》「成字文开,壮健有部分,贵戚权豪自大将军梁冀以下皆与结好,言无不从。故京师为作谚曰:"事不谐,问文开。」

袁绍之所以有很多士子投奔的现象,和嗣父袁成、袁绍父子二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爱士好名,可以说是袁绍的家传和追求。

袁术好侠折节

上面说了,袁术父亲袁逢是个老实做学问的读书人。而袁术和他完全不同,是一静一动:

「少以侠气闻,数与诸公子飞鹰走狗,后颇折节。」

袁术的招抚能力不如袁绍——就连从小玩到大的老友都不肯投靠他。原本是袁术好友的陈珪,在袁术好言邀请加盟自己时,被断然拒绝:

「以为足下当戮力同心,匡翼汉室,而阴谋不轨,以身试祸,岂不痛哉!若迷而知反,尚可以免。吾备旧知,故陈至情,虽逆于耳,骨肉之惠也。欲吾营私阿附,有犯死不能也。」

袁术不听劝告执意过早称帝也是其性格使然。当然袁术称帝后,碰巧淮南发生大旱灾,实力大损,无力自保,也是运气不好。

综述

一个爱士好名、一个好侠折节,士人自然是投奔袁绍多些。当然袁术手下士人也有,如阎象、张范、张承等,但毕竟不多。面对士人纷纷投奔袁绍,袁术大骂:

「群竖不吾从,而从吾家奴乎」

袁绍爱士好名但无袁术的决断,袁术好侠折节但名声恶劣,如果二人性格能够结合,或者袁术能够成功北上辅佐袁绍,必定能够和曹操、孙权、刘备进行四国之战。

每天原创,给你有价值的观点!

随手关注,你的支持才是动力!


袁绍袁术这哥俩同样的渣,还互相都看不上,袁术看不上袁绍,是因为袁绍是庶出,小老婆生的,在袁术的心里觉得,他们袁家四世三公,该出个皇帝了,而小老婆生的袁绍自然是没资格,要当皇帝当然得由他这个嫡出的袁术来当。

年轻的袁绍光环太强

袁绍年轻时被光环笼罩,光环太过耀眼,所以没被感觉到渣。袁绍从小就过继给了伯父袁成,成为袁成的嗣子。这样一来,他也成为袁氏的嫡长子。其地位其实只在袁术之上,不再其之下。

曹操和袁绍从小一块玩大的,可以说曹操对他这位发小的性格了如指掌。曹操对袁绍有两段评价,可以说是入木三分。

1、「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这段话是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时,曹操说的:袁绍表面威严却胆小怕事,喜欢谋划却不果断;想要干大事却爱惜生命,看到小的利益就忘记了自己的使命(忘了初心),非真正的英雄。

2、「吾知绍之为人,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划不明,将骄而众令不一,土地虽广,粮食虽丰,适足以为我奉也。」这段是袁绍率河北大军前来讨伐曹操时,曹操说的。

我知袁绍为人,志向远大却缺少智谋,表面威严却胆小怕事,忌讳别人的才智,而自己又没有什么威望,军队虽多却组织不严密,将领骄横却无整齐划一的指挥,土地虽广,粮食虽多,但那都是给我准备的礼物呀。

袁术称帝

袁绍生得英俊威武,甚得袁逢、袁隗喜爱。凭借世家之资,年少为郎出仕,不到二十岁已出任濮阳县长,有清正能干的名声。

而袁术和袁绍不同,「有侠气」,说得好听就是有行侠仗义的气节,说得不好听就是有匪气,这点「侠气」最大的作用是,后来割据一方的袁术轻而易举地就招降了许多黄巾贼、黑山贼、白波贼。

袁绍就不屑与出身有严重问题的人为伍,所以袁绍与当时主流价值观相同,颇得士大夫之心。所以一流人才都去投奔袁绍,包括郭嘉当年也投在袁绍帐下。

袁术察觉出天下动荡的局势,带著自己的手下逃离了长安,奔逃到当时东汉人口最多的南阳郡,等待著时局的转变。袁术最强大的时候治下的总计有800万人口之多,而后期的刘备、诸葛亮据有蜀川、汉中,人口都不到鼎盛时期袁术治下人口的十分之一。

袁术于建安二年(197年)在寿春称帝,建号仲氏,置公卿,祠南北郊。袁术称帝后,生活上奢侈荒淫,挥霍无度。后宫妻妾有数百人,皆穿罗绮丽装,精美的食品应有尽有,而他军队士兵都处于饥寒交迫的状态。在他的腐败统治下,江淮一带民不聊生,许多地方断绝人烟,饥荒之中甚至出现人吃人的现象。而袁术临死前想叫厨师给他做条鱼都不可得。

我是喜欢聊三国的「天下会会天下」,欢迎关注!


谢邀。

四世三公,是袁氏一脉最耀眼的一个标签之一。什么是四世三公呢?说的是在袁术、袁绍之前,袁家就有上下连续四代人,都位居三公,可谓是显赫至极。

袁家的四世三公,说的是袁安在汉章帝时期担任大司徒,他的儿子袁敞担任了大司空,孙子袁汤担任了太尉、曾孙袁逢担任大司空,袁隗担任太傅。四代人,每代人都坐上这日子,家族是显赫至极,这在中国的历史上,都是罕见的。

说起三国,就绝对绕不开袁术袁绍这对兄弟。袁术袁公路是袁逢嫡次子,袁绍袁本初呢则是袁逢的长子。这两人的出身不同,也就导致了两人从小就互看不上眼,互别苗头,后来在三国争霸过程中,可谓是各领一军各成霸业。

袁术作为嫡子,可谓名更正,在董卓入洛阳时便封为后将军,而后与孙坚合作解救洛阳,更是作为十八路诸侯之一共讨董卓。袁术最大的成就,更是在获得玉玺后,自立为帝,年号仲式,这也是三国期间第一位称帝的霸主。

袁绍虽为庶出,但能力是强压袁术一头,早年人中军校尉、司隶校尉,便斩杀宦官匡扶汉室,而后参加关东联军讨伐董卓,并推选为十八路诸侯盟主。在战火纷争的年代,袁绍占据冀州、青州、并州,大败公孙瓒,统一河北,成为三国时期闪耀的新星。

至于题主所说的,大家投袁绍而不投袁术,其实也是特殊时期的无奈之举。假如是在太平盛世,那么无疑不会如此这般,又假如袁术能力更胜一筹,也不会如此这般。乱世需英雄,只有真正有能力的人,才值得大家投奔,才能带领大家走向成功。三国如此,现在如此,未来也是如此,提升自我能力才是不变的王道。

欢迎移步本人头条号,品茗论三国,享受不一样的三国故事。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汉末历史,其实就是曹操、孙权和刘备三个统治集团所记述的。因为袁术一系,已完全丧失了话语权。在这种背景下,袁术自然只能以一个丑角的形象出现在历史上。

不知道我们大家注意到没有,在整个讨伐董卓的战争中,只有两个人是以正面形象出现的,那就是曹操、孙坚,其它人都是反面形象出现的。总而言之,只有这两个人积极讨伐董卓,其它人都是想借机发国难财。

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非常简单,那就是曹操、孙坚两系取得了话语权。如果袁绍、袁术取得了话语权,讨伐董卓的战争,肯定就是另一个样子。因为袁绍、袁术取得了话语权,那肯定是他们两个人最积极讨伐董卓,其它人都是借机发国难财。事实上,无论谁取得了话语权也会这样说的。

其实,袁术和袁绍起家都比较早,所以他们的权力核心都坐满了一流人才。但因为袁术和袁绍的失败,这些人的地位,常常被人低估。而之所以袁绍看起来要比袁术好一些,只是因为袁绍曾经和曹操打得难舍难分,更是一度压制曹操,所以等到曹操一系掌握话语权后,自然不能过分抹黑袁绍和他的手下。

因为,如果把袁绍和他的手下都写成是战五渣,那英明神武的曹操还被人家打得差点崩溃,那曹操和他集体的这些文臣武将,又算个什么东西呢?在这种背景下,史书上就自然需要稍微把袁绍写好一些,总而言之,袁绍也算是个人物,只是在军事谋略、用人决事上面,远逊于曹操而已。

至于袁绍手下的人,肯定也不能全部黑成无名之辈,至少要区别对待。那些曾经跟著袁绍混,后来转投曹操,还功成名就的人,比如张辽、张郃等,自然要大笔书写重点突出;那些曾经反对过袁绍的人,比如田丰、沮授、许攸等,起码也得歌颂表扬一番;至于那些甘心当袁绍走狗的人,比如颜良、文丑、郭图、审配、淳于琼之辈,自然就是名不副实的庸才,甚至是奸邪小人。

这样一来,我们再看历史时,自然会觉得袁绍阵营里,原本也是人才济济,只不过因为袁绍心胸狭窄不会用人,又总喜欢听奸邪小人的建议,所以导致有能力的人要么被逼走,要么被他所杀,最后他自己也因此而败亡。

至于袁术,为什么被黑得一无是处,而且他手下的人,集体变成打酱油,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孙坚孙策一系,是脱胎于袁术。虽然史书上关于孙策和袁术的关系,一直都是遮遮掩掩,但如果我们抛开云遮雾罩的历史细节,只看那些比较确切的基本史实,自然就会发现,无论孙坚,还是孙策,其实都是袁术的小弟。

尤其是孙策,更明显是在袁术的支持下翻盘,随后通过背叛袁术的方式才发家。其实,在孙权死后,孙策后来可以翻盘成功,本身就是袁术支持他的结果。否则,孙策不要说与别人竞争,就是与他舅舅吴景、堂哥孙贲相比,也没有足够的竞争优势。

事实上,在袁术入主扬州后,一直非常重用孙策;结果呢,孙策翅膀硬了,于是就背叛了袁术;再后呢?扬州变成了孙策的地盘。在这种背景下,孙权就必须得丑化、淡化袁术的历史地位。否则,孙坚孙策一系的历史地位就会受到挑战。

事实上,当时的袁术手下,肯定也是人材荟萃,只是后来让孙策逆袭翻盘,所以历史上留下名字的人,大都是孙坚孙策一系的人了;袁术手下的其它人,都只能在历史书的字缝中偶尔看到。

这就好比公孙瓒,作为一世之雄,与袁绍打得几年才决出胜负,但是因为公孙瓒早早被淘汰出局,所以公孙瓒有哪些知名的小弟呢?除了半道离开并修成正果的赵云,我们还知道谁呢?

袁术失败了,所以袁术的小弟,除了后来背叛袁术而修成正果的孙坚、吴景、孙贲、孙策等人,我们自然也不知道还有谁。也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后世人才看袁术时,才会觉得他手下的人才远远不如袁绍,就更不用说和曹操、孙权和刘备比。


。。。题主看三国读三国读的还挺用心的。

那么为什么一流的人才都去投奔袁绍而不是袁术呢?

首先就是一个身份问题,那就是袁绍过继给了袁成,成了嫡长子。也就是袁绍是袁家未来的家主。所以按理来说袁家的所有资源都应该让袁绍来继承。也就是袁家的门生,袁家的故吏要报答袁家的恩情都是给袁绍的。

第二个,古代人对相是非常看重的,认为可以决定一个人的盛衰气运。特别是三国时更是有人像许靖两兄弟专门对人进行评定,极为出名。

而袁绍这人宽厚大方,长的仪表堂堂,气宇非凡,一看就像是英明神武的样子。

而袁术这人据说是尖嘴猴腮,为人尖酸刻薄,也就是说气质不佳。用看相的人的话来说就是,望之不似人主。

第三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那就是双方的实力对比。我以前就说过袁绍占据的是冀州,冀州地广人多,实力雄厚,名将谋士辈出。这是争夺天下最好的地盘,汉光武帝刘秀就是靠著冀州的兵马起家。

而袁术占据的寿春虽然也很富裕,但是偏安一隅,周围荆州和徐州都挟持著他的领地,令他无法伸展。而那些一流的谋士都是有心参与到这天下的大局中的,自然是时刻的关注著各个诸侯的动静和变化的。

要知道争夺天下,失败了可是要掉脑袋的游戏,所以要选自然也要选胜算看起来更大的。

如果是你,你会选择哪一个呢?自然是雄心勃勃的袁绍。而不是贪婪暴戾的袁术了。


这一点,那大家都是进入了一个误区,认为袁术手底下没有任何的人可以用,平时袁术手底下真的没人吗?有,比如说周瑜或者是鲁肃等等之流的人,那么曾经的主子不就是袁术。

袁术手底下并不是没有人,他和他哥哥袁绍相比呢?事实上,他手底下人才在前期还是能够让他称霸一方的,关键问题是这个人做了一件糊涂事,最后导致他手底下的人才死活不认他这个前任主子。

称帝!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廖化这个人粘过高寿以后才会当了一次先锋官,一方面可能是蜀国用人才的制度上面确实有所欠缺,但另一个方面,这个人曾经是黄巾贼,就已经注定了这个人的未来的中点不高,当然,比起这些黄巾军更加令人痛恨的就是那些谋朝篡位的人。

袁术就是天下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只不过她吃的不是螃蟹,是一条蜈蚣,结果本身你是大汉王朝四世三公,而且是嫡子,可以说拥有第一继承权,但现如今你干了这么一件荒唐事,大汉王朝不承认,袁家也不承认你,天下老百姓更是对你恨之入骨,谁还愿意宣称自己曾经在袁术手底下当过差?

即便是元素再怎么混账,四世三公原先的底子还在依靠著这个底子,袁术还是支撑了将近很长一段时间,要知道殴打他的课是三国时期的全明星阵容,曹操,孙策,刘备再加一个吕布,这种攻击之下能够保全自己土地这么长时间也证明原宿手底下是有人的,(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只不过袁术的快速陨落,导致他手里面所谓的扬州班底最终默默无闻,就好像董卓一样,由于董卓死的太快,导致西凉兵团的军事才能没有完全体现出来就快速陨落 即便是一个没有多少军队的张济也可以打的刘表瑟瑟发抖,你要是把李傕,郭汜那10万西凉铁剂拉到中原地区溜溜?

所以说袁术完全就是因为自己的愚蠢,葬送了自己手底下人才的命运,以此同时也玷污了自己的名声。

相比较而言,袁绍就没干那么多蠢事儿,他虽然呗给曹操了,但是呗得并不冤枉。曹操本身就是仁杰,再加上袁绍手底下的人才大部分都吸收进入了曹操的麾下,在曹操麾下建功立业,那当然袁绍手底下都是一流人才,袁术手底下都不是人才,这种谬论就诞生了。


一、不同的成长环境带来的个人魅力的差异。

袁绍是庶子,因为身份的关系从小对自己要求比较严格,长大以后素有贤名。三国志记载:「绍有姿貌威容,能折节下士,士多附之」。意思就是说袁绍相貌出众,不看重自己的身份,能够礼贤下士。而反观袁术,典型的被宠坏的纨绔子弟,「少以侠气闻,数与诸公子飞鹰走狗」。平时沉溺于玩乐,而且非常看重身份。当初对仅为区区县令的刘备,他是不屑一顾,羞于同坐的。

二、处事手段卑劣,为人不齿。

黄巾起义后,各路人马纷纷出击镇压,曹操、袁绍都是强力出击,而袁绍竟为了个人利益与其结盟,这在当时与上层建筑格格不入。再者,陈王刘宠没有借粮食给袁术,袁术竟然派刺客去刺杀一个堂堂的王爷。虽然汉室衰微,但在天下士人心中仍有重要的地位,如此肆无忌惮的行事,谁能不忌惮。再加上后来袁术因玉玺在手就悍然称帝,俨然不顾天下正统,谁问谁又会去投奔他呢。


袁术,袁绍哥俩,哈哈,如果能合作,恐怕三国演义不用写了,可正是这哥俩谁也不??谁,还他么打的挺狠,这才有意思啊。嫡出的袁术看不起庶出的袁绍,其实他哥俩身价差不多大,都有几十万大军,属于种子级别选手,可水平差不多都是菜鸟级别,才后来让曹操得了势。袁术最没脑筋的事是称帝,得了个玉玺飘飘然了,以为天命所归,手下精兵良将让他有点底气。可你不想想自己是什么材料,他么的强如狠人董卓都让人干翻了,人家也没称帝啊,结果大家一块先秒了他这个伪帝;兄弟去了,料想袁绍不会留一滴眼泪,晚上睡觉的时候可能做梦还会笑出来??~此时他最牛逼了,不出意外,灭了曹操,再往南灭了刘表,孙权等小势力不费吹灰之力,到时候我老袁家成为这中国第一霸主,我就是皇帝,我要改元洪宪,改中国为中华帝国,我要改名袁世凯,我要反清复明~咦,孙中山不同意?孙中山是谁???~过了过了,接著说曹操。只要灭了他,一切指日可待。

结果大家都知道了,曹操光著脚迎接了许攸,还是堡垒从内部突破啊,许攸一计火烧乌巢,在大战官渡,让做皇帝梦的袁绍同学领了盒饭,黑白无常:快点吃,吃完投胎,孙中山,慈禧刚下去,该你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