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欧洲各国王室都是亲戚,各方关系纵横交错能把人绕晕了。

不过要说荷兰女王威廉明娜和德皇威廉二世之间的亲戚关系就远多了,只是沾点亲戚边。

威廉明娜的母亲和维多利亚女王的一个儿媳妇是姐妹,而威廉二世的母亲是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大公主。他们的关系已经超出了近亲的范畴,可以说没有一点血缘关系;要是跟在一战前夕的欧洲王室其它成员之间的关系比,是最疏远的那种。

第一次世界大战其实是一场大水冲龙王庙的战争,就是一群亲戚之间的撕咬,只不过遭殃的都是老百姓。

交战各方都跟维多利亚女王沾亲带故,很多就是维多利亚女王的晚辈。

别看德国和沙皇俄国打得你死我活的,沙皇尼古拉二世跟德皇威廉二世也是亲戚,是表兄弟关系。

所以说,对当时的欧洲王室来说,最不值钱的就是亲戚。再近的亲戚,在利益面前都轻如鸿毛,他们都能六亲不认。如果要是顾及亲戚情分,那战争还打得起来吗?

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在位的时候,经常去姥姥家走动,不仅去看望姥姥维多利亚,而且也跟大舅爱德华七世也打得火热,舅甥情深。他们也是大表哥乔治五世家的常客,彼此亲热的跟一家人没有区别。因为沙皇皇后从小在英国姥姥家养大,跟表哥们的关系错得了吗?

可后来俄国发生革命,尼古拉二世退位,十月革命后,苏维埃要将沙皇斩草除根,沙皇一家人处境危险、走投无路。

可是英国国王乔治五世,这个沙皇皇后的大表哥却见死不救,最终导致沙皇一家七口惨遭清除。

真应了那句话,富在深山有远亲,穷到街头无人问,世态炎凉。

可是荷兰女王威廉明娜却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叫患难见真情。

1918年,一战结束,德国成为战败国,德皇威廉二世作为一战发起者被协约国定为战犯,尽管他已经退位,但依然被通缉。

威廉二世在朋友帮助下流亡荷兰,协约国马上派人跟荷兰交涉,要求将他引渡并进行审讯,但荷兰女王威廉明娜明确拒绝了。

荷兰不理睬协约国,他们也没有办法。

荷兰女王为什么会拒绝引渡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呢?

因为在一战中,大家都选边站了,但荷兰不想把自己带进战火,它谁也不想得罪,不想卷入任何一方,宣布荷兰中立。

德国皇帝就交代自己的军队不能入侵荷兰,不能为难荷兰。荷兰既然宣布中立,大家就要尊重它。

这要是希特勒当家,可不管你那么多,不管你中立不中立照样要吞并你。可是威廉二世就没有这么做。

因为德国皇帝尊重了荷兰的立场,让荷兰免于战火,免于生灵涂炭。作为荷兰女王,威廉明娜对此自然是铭记在心,要借机报答。所以才顶住协约国的巨大压力,坚定为德皇提供庇护。

此外,威廉明娜女王敢于顶住一战战胜国英法的压力不向它们妥协,跟她的坚毅、勇敢、嫉恶如仇的性格有关。

一战中,威廉明娜女王能维持国家的中立,不随波逐流,可见她是个有胆识的政治家。

二战时,1940年德军入侵荷兰后,她坚决不妥协,不跟纳粹合作。后来威廉明娜流亡国外成立流亡政府继续领导国内人民的打击入侵斗争,直到德国战败。威廉明娜女王回到荷兰收到人民的热烈欢迎,受到人们爱戴。

而那个德皇自从来到荷兰,就在荷兰王室的照顾下过著衣食无忧的生活,在多伦一座小城堡度过余生,直到1941年在多伦去世。


荷兰政府曾发表官方声明称,德皇威廉二世逃亡到荷兰,威廉敏娜女王事先并不知情,她也对这一消息十分吃惊。这当然不是事实,威廉敏娜不但知情,在收留威廉二世并且不把他交给协约国问题上,还是主要推手。

协约国将威廉二世列在战犯名单上,要求荷兰引渡前德皇。威廉敏娜以坚持中立为由,拒绝引渡,并且说服了美国总统和英国国王,最后没有审判德皇威廉二世。但是,为了不引起众怒,也为了避人耳目,威廉敏娜一次也没有见过居住在自己国土上的前德皇。

荷兰女王威廉敏娜,和德皇威廉二世的亲戚关系,其实有点远。她父亲、荷兰国王威廉三世的第一任妻子,和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是表姐妹。而威廉二世,是维多利亚女王的长外孙。如果依著这层关系,她是威廉二世的长辈。

但是,她自己的母亲埃玛公主,又是威廉二世的远房侄女,因此也是威廉敏娜的远房舅舅。所以,威廉敏娜从小就称威廉二世「威利叔叔」。 威廉二世在亲戚中的人缘不怎么样,但唯独与威廉敏娜,关系相当不错。

一战时,荷兰自身的处境其实并不好。虽然宣称中立,但协约国为孤立德国,在封锁德国时连荷兰一并封锁了。荷兰商船被禁行,进口货物也受到严格的限制,因为担心流向德国。可以说,荷兰受德国的牵连,吃亏不小。

威廉敏娜并非像荷兰政府声明中所说的那样,对德皇威廉二世逃往荷兰,毫不知情。事实上,在局势渐为明朗之后,她就咨询过自己的顾问,也和荷兰外交部、德国外交部反复讨论过。并通过自己的渠道,向威廉二世传递出了准确的信息。

一战结束时,德皇威廉二世正在比利时一个小镇上,德军的司令部里。军方正式通知他的是,军队将开回国,但他不能与他们同行,同行也不能保证他的安全。因为此时,德国上下,要求推翻帝制、实行共和的呼声很高,各个城市都爆发了大规模的示威游行。

深知皇位不保,1918年11月9日,威廉二世签署了退位诏书。几天后,他直接从比利时小镇,乘车到了荷兰多伦庄园,战前他在这里购置的地产。从此,他没再回过德国,直到1941年死在这里。他到荷兰不久,就获得政治庇护。

自1920年起,荷兰一直处于引渡威廉二世的压力之中。但是,年轻、意志坚定的荷兰女王威廉敏娜,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这一要求。威廉二世好运气,有这样一个意志坚定、勇敢无畏、还颇有担当的远房亲戚兼荷兰女王。


德皇威廉二世本来还想著把落难中的沙皇夫妇(主要是皇后)从俄国解救出来,毕竟德皇从小就仰慕这个表妹。

不过令他扼腕叹息的是这个表妹和表兄(沙皇夫妇)1918年7月17日就被处决了,更让他始料未及的是不到四个月,在11月9日,他就被推翻了,连个普鲁士国王的头衔也没保住。下图为在荷兰流亡的德皇和家人,日子看起来过得不错。

威廉二世退位后就跑到了荷兰,受到了荷兰女王威廉明娜的庇护,协约国也不好和荷兰撕破脸,最后连对威廉二世的缺席审判也都懒得弄。

对于德皇在荷兰落脚,英法两国首先表示了不满,要求荷兰交出德皇,英国人表示要「hang the Kaiser」。

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凡尔赛会议上主持大局,他明确反对引渡威廉受审,认为这样会使得刚刚平静下来的欧洲局势变得不稳定。

协约国面对的是一个虽然投降但并未战败的德国,德国内部不服气不甘心的大有人在,支持德皇的保皇党人也非常之多,如果强行将威廉二世弄过来审判,搞不好德国会出大乱子,协约国就不太好收拾了。

而相对审判威廉二世皇帝,英法更关心的是如何确定德国的战争赔款、德国该割多少地、该如何削弱德国以限制他的实力等等棘手的问题。

荷兰在一战中是中立国,作为昔日的世界霸主,虽然国力在欧洲沦为二三流,但作为一个在世界范围内还拥有较多殖民地的国家,荷兰还是具备相当的国际影响力,协约国从主观意识上也不愿意和荷兰撕破脸,更何况一战后英法都打的精疲力尽,再啃一块荷兰也未必打得动。

所以,尽管协约国表面上程序性地向荷兰几次提出引渡德皇的要求,在遭到荷兰女王威廉明娜的几次拒绝后,也就不了了之了,甚至都没搞什么缺席审判。

而对于荷兰女王来说,她有足够的底气拒绝协约国的引渡要求,这也符合她一贯的强势个性和说一不二的行事原则。

从亲戚关系角度,威廉明娜是德皇的舅舅的侄女儿,大概就相当于表妹吧,不算太亲,但也算是亲戚,更何况都是一国之君,彼此都有些惺惺相惜的感觉吧。

威廉明娜接受了德皇的避难请求,还给威廉找了个舒适的城堡,城堡坐落在一个美丽安静的荷兰小镇里,在这片小天地里,威廉还是过著养尊处优的生活,直到去世。

威廉二世应该也比较庆幸:当初自己尊重了荷兰的中立国地位,也算给自己的将来留了条后路。而女王投桃报李,为其提供了庇护。

荷兰女王1898年登基,在位50年,后来退位后还当了14年的王太后,特别受荷兰民众拥护,她在位期间见证了2次世界大战、世界经济危机和荷兰诸多殖民地的独立和欧洲的2次大战前后的兴衰.

一战中,女王坚持了国家的中立国地位,保存了国家实力,并在一战后各国经济崩溃的时候,通过卓有成效的投资使得荷兰成为当时欧洲最富的国家之一。

二战时,希特勒侵入荷兰,女王带领政府和王室流亡伦敦,以电台为武器,天天号召人民坚持抵抗,等到她回国的时候,被誉为「抵抗之母」。

威廉二世在紧要关头选择了威廉明娜女王,真是十分幸运,他在荷兰平静地生活到了1940年6月5日去世,此时,纳粹德国刚刚占领荷兰才1个月不到,作为德皇的粉丝,希特勒给他安排了一场庄严的葬礼,虽然德皇的遗言之一是「纳粹不要来参加葬礼」,希特勒没有满足他这个愿望。


女政治家都是不好惹的 荷兰女王在当时最为著名。原因不在于她像英国女王那样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而在于荷兰女王这个女政治家的脾气和秉性非常直接,而且态度十分强硬。在欧洲几乎所有国家的王室都是亲戚,相互联姻,即便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各个参战国无论是同盟国还是敌对国,说白了双方都是亲戚之间的一场家族战争。当然亲戚有近有远,但血缘关系的远近也并不是划分各国政治走向的原因,甚至毫无关联。

德皇威廉二世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他与荷兰女王威廉明娜自然也有亲属关系。但是他们的这个关系在当时欧洲的整个联姻家族来看其实并不算什么,值得说道的亲密的血缘关系。所以简简单单的将荷兰女王为何拒绝战后交出威廉的原因说成是两者有亲情和血缘关系,其实是站不住脚的。归根结底还是利益的关系,当然这种利益是来自双方的承诺。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德国皇帝威廉二世被定为战犯,并要求将其引渡受审,被荷兰女王直接拒绝。原因除了是两者之间的亲情关系之外,也因为两个国家之前的关系处理的较为得当。

基本上做到了双方的相互帮助,威廉是在战争时尊重了荷兰独立的要求。并且在整个战争当中都保证荷兰不被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相对于威廉二世的敌对国家,荷兰确实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因为德皇威廉二世的原因,免受任何战争侵扰,荷兰女王作出回报保护威廉二世就说的通了。而荷兰女王为何敢于能够顶住欧洲各国的压力,拒不交出威廉二世呢?难道是这个女王拥有什么特殊的才能和实力吗?当然这个女王确实有极其强悍的实力。

在1898年正式登记统治荷兰长达50年,并且受到荷兰民众的拥护,见证了整个近代史最硕大的两次世界大战以及金融危机包括荷兰殖民地的独立。说威廉明娜女王是一个极富远见的政治家毫不为过。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中,她通过杰出的外交手段稳住了威廉二世以及西方各国,战后多国两败俱伤的情况之下,荷兰成为当时欧洲最富有的国家之一。不仅国家免遭战争涂炭,而且在战争中如美国一般大发战争财,而且最终也没有参战。

在之后席卷世界的金融危机当中荷兰虽然难以避免,但也是因为这个杰出女王的存在而将损失降到最低,同时在之后希特勒的纳粹德军侵入荷兰以后,荷兰女王随即发表宣言号召大家保持警惕和镇定,并绝不与纳粹合作,随即内阁在女王的带领下建立流亡政府,在二战期间都为反对纳粹尽自己的力量,所以才战争以后被荷兰民众集体拥戴,荷兰女王从来都是有自己的想法,并不会对任何国家和势力做任何妥协。


德皇威廉二世是德意志帝国末代皇帝。德意志著名的铁血宰相俾斯麦就是被他辞退的,而第一次世界大战也是在他的策划下发起的。他生性冲动,喜欢一战到底,所以首创了闪电战的作战计划。就一战带来的灾难性而言,他绝对是个罪人,理应受到制裁,但是他却在荷兰女王威廉明娜的庇护下一直逍遥自在到二战。荷兰女王的这种做法实在令世人不解,下面笔者就来说说她为何要这么做?

一、亲戚关系有点远,知恩图报是重点

首先威廉明娜和威廉二世确实是亲戚,但他们没有任何的血缘关系,充其量就是远房表兄妹。这么说吧,威廉二世母亲的弟媳妇儿就是威廉明娜的阿姨。说得再详细点,威廉二世的母亲是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大公主,而威廉明娜的母亲又和维多利亚女王的儿媳是亲姐妹。如此看来,威廉二世应与英国王室更加亲近才是,然而一战时英国和德意志却是敌对国。而且一战结束后威廉二世也是在以英国为首的协约国的通缉下逃亡至荷兰。

实际上欧洲各国王室均有著千丝万缕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大规模的家庭斗争。回看一战敌对双方国家的领导人,不是表兄弟就是表姐妹,但这层血缘关系在利益面前就显得微不足道。正所谓「富在深山有远亲,穷到街头无人问。」

然而就在威廉二世走投无路的时候,威廉明娜伸出橄榄枝保护了他。荷兰在威廉明娜的领导下没有任何表示,保持中立。而威廉二世作为一战的始作俑者却尊重了荷兰的选择,并没有攻击它。正因此荷兰才得以免于战争,发展经济,在一战后再一次成为欧洲的经济大国。我国古语有云「滴水之恩,定当涌泉相报」,威廉明娜自然对此铭记于心。所以当威廉二世逃到荷兰后,她好生安排;当协约国要求她交人时,她直接拒绝。至于为何她能如此坚决,这就和她的性格有关。

二、荷兰女王强硬的手段和坚毅的性格

被誉为「抵抗之母」的威廉明娜不论是在一战还是二战亦或是战后和平年代都表现出其坚硬的品质。尤其时二战期间德军入侵荷兰后,她向全国发表题为《火红的抗议》宣言,呼吁全荷兰臣民最大限度地保持发自良知的警惕和镇定。不久,她立即带领王室和内阁迁往英格兰,并成立流亡政府。尽管她人在他乡,心里却时刻挂念著祖国的子民。她每日坚持在伦敦发无线电广播,以号召全国人民拿起武器、挺起胸脯,与敌人抗战到底。

虽然威廉二世逃到荷兰发生在二战前,但威廉明娜的性格与能力早已形成。所以一旦她决定帮威廉二世就一定会竭尽所能。而那时的欧洲刚刚从战争中醒来,千疮百孔,实在不敢再挑起一场战役。于是在要求荷兰方交出威廉二世三次均遭到拒绝后就不了了之了。


德皇威廉二世是德意志帝国的最后一任皇帝,他罢免了赫赫有名的铁血宰相脾斯麦,并与奥匈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结成同盟(义大利中途退出),参加了1914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不过,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德国的惨败而告终。战后,奥匈帝国走向瓦解,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被肢解,而德国则发生了驱逐皇帝的革命运动。1918年,德皇威廉二世遭遇政变,被迫退位下台,从此流亡荷兰,至死都没能恢复皇位。所谓「落魄的凤凰不如鸡」!当时,所有欧洲国家都不愿意接纳落魄的德皇威廉二世,只有荷兰女王威廉明娜愿意伸出援手。

其中很大一个原因是因为在一战时期,荷兰是中立国家。作为一战的发起者之一,德皇威廉二世尊重并保持了荷兰的中立国地位,没有入侵荷兰国内。所以,荷兰女王威廉明娜收留退位的德皇威廉二世实际上是出于一种感激。

除此之外,德皇威廉二世和荷兰女王威廉明娜还有一层亲戚关系,只不过这层关系有点远。德皇威廉二世的母亲是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长公主,而荷兰女王威廉明娜的母亲和维多利亚女王的一个儿媳妇是姐妹。

(德意志帝国与奥匈帝国)

1918年11月28日,威廉二世发布退位公告,从此变成了普通居民。随后,他流亡到荷兰隐居,再也没有插手过德国国内的政务。荷兰女王威廉明娜以亲戚关系为由,给威廉二世配置了一座小小的城堡,让他安度余生。在这座城堡内,威廉二世仍能过上皇帝般的富足生活。

20多年后,纳粹领袖希特勒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野心勃勃的希特勒想要利用威廉二世的声望(德国皇室),所以提出想要迎取威廉二世回国居住。不过,狡黠的威廉二世看清楚了希特勒的真实目的,并没有回到德国去。

1940年,希特勒带领强大的纳粹德国入侵荷兰,不费吹灰之力就打败了小国荷兰。威廉明娜女王逃亡到英国去建立了荷兰流亡政府,继续和纳粹抗战。不过,希特勒并没有加害隐居在荷兰的威廉二世。

威廉二世于1941年突发脑栓塞去世,他临终前的遗言是「不想有任何纳粹党人来参加自己的葬礼」。希特勒得知后,还是让纳粹党专门为威廉二世举办了一场豪华的葬礼,以纪念这位曾经的德意志帝国皇帝、日耳曼领袖。


平心而论,用亲戚关系解释略感牵强。

相比其他国家的君主,荷兰女王威廉明娜和德皇威廉二世的亲缘关系并不近~威廉二世的母亲是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长公主,威廉明娜的母亲和维多利亚女王的一个儿媳妇是姐妹。这种亲戚关系,在一战时期的欧洲王室成员中,算是比较远的了。

一战是维多利亚女王孙辈们的战争,欧洲各国王室,甚至敌对的双方都是有血缘关系的亲戚。比如,交战双方沙皇尼古拉二世和德皇威廉二世是表兄弟,两人的曾祖父都是沙皇保罗一世;

而敌对的德英两国君主——威廉二世的姥姥和英国国王乔治五世的奶奶是同一位:「欧洲祖母维多利亚女王」。

此时,即使很亲近的血统,私交甚密,又是协约国一方战友的,也会见死不救。

比如,俄国沙皇尼古拉斯二世的皇后亚历山德拉的妈妈是维多利亚女王的外孙女,也就是说,俄皇后的妈妈和英王的爸爸是亲兄妹;而且,尼古拉二世和乔治五世的妈妈也是亲姐妹,都是欧洲老岳父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九世的女儿。看下图,这两人长得是不是像亲哥俩儿。

俄沙皇尼古拉二世(左),英国国王乔治五世(右)合影尼古拉二世落魄前,这哥俩好的不要不要的,看上图的照片,二位的著装和姿势也透著一股子亲热劲。

尼古拉二世两口子多次举家来英国看姥姥维多利亚,大舅爱德华七世,大表哥乔治五世,都受到了热情接待。毕竟,沙皇两口子和英国王室的血缘近的简直不能再近了,皇后也是从小在英国姥姥家养大的,和表哥们的感情也挺深。

下图,维多利亚女王和她的部分儿孙们。前数第二排,左起一二就是回姥姥家的沙皇夫妇。

没成想,二月革命后,尼古拉二世退位,十月革命后,沙皇一大家子人陷入绝境。大表哥乔治五世国王却断然拒绝其家族前往英国避难的请求,最终沙皇一家七口连同女仆、医生一起魂断叶卡捷琳堡。一战时,各国君主实际上源于一个大家族。欧洲岳母维多利女王有个孙子是英王,有个外孙是德皇,有个外孙女婿是沙皇。

欧洲岳丹麦父克里斯蒂安九世有个外孙是英王,还有个外孙是沙皇。国民表妹亚历山德拉有个表哥是英王,还有个表哥是德皇,自己的老公是沙皇。

沙皇的孩子管英王叫表叔、管德皇叫表舅;德皇的孩子管英王叫表叔、管沙皇叫表姑丈;英王的孩子管沙皇叫表叔、管德皇也叫表叔;貌似没有荷兰王室什么事。

所以,跟上述这些君主间亲密的血统渊源相比,德皇威廉二世同荷兰女王威廉明娜那点亲缘关系真是算不上什么,浅的很。

然而,一战后,《凡尔赛条约》把德皇威廉二世定为战犯,要求将他引渡并进行审讯,被荷兰女王数次直接拒绝了。

究其原因,除了亲戚关系以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德皇在战争初尊重了荷兰中立的要求,女王作为回报,为其提供庇护。

此外,不可忽视的是,威廉明娜女王之所以顶住英法压力,拒不交出威廉二世,更多的取决于她强势的个性和说一不二的行事原则。

下图,威廉明娜女王正装照,一看就是强势不好惹的女人。威廉明娜女王(1880年8月31日-1962年11月28日,出生时她爸爸已经63岁了)1898年9月6日正式登基,统治荷兰长达50年,特别受拥护。在位时见证了荷兰和世界历史的诸多惊天动地的大事:两次世界大战、世界经济危机,荷兰殖民地独立等等。

一战中,威廉明娜女王努力维持国家的中立,保存了国家实力,在战后欧洲各国两败俱伤,经济陷入窘境之时,威廉明娜女王富有远见的投资反而使荷兰成了最富有的国家之一。二战时,1940年德军入侵荷兰后,她向全国发表题为《火红的抗议》宣言,号召人们最大限度地保持警惕和镇定。她表示不会与纳粹合作,随即率王室和内阁流亡,并成立流亡政府。在整个二战期间,女王坚持通过无线电广播(橙色电台),号召全国人民拿起武器,保持旺盛的斗志,直到全国解放。1945年德军撤出荷兰后,她回到祖国,受到热烈欢迎,被誉为「抵抗之母」。

晚年著有回忆录《寂寞但不孤单》,还成了畅销书。甚至,在网游《文明6》中,威廉明娜还担当了荷兰势力的领袖,以表现荷兰的强势。

所以,威廉二世选择了讲义气,说一不二的威廉明娜女王,真是十分幸运。

从1918年11月开始,威廉二世的余生都在荷兰一个小镇的舒适的城堡中渡过。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威廉二世还是被当成皇帝一样伺候。

下图,《The Kaiser"s Last Kiss》剧照,隐居荷兰乡下的军服收藏爱好者,退位德皇威廉二世还保持著老习惯,每天都穿戴整齐的在地图上——「指点江山」。最后,再说说德皇威廉二世。威廉二世是个战争狂人,人民的罪人,一战发动者,这是他的减分项。但德皇也是个「花痴」,自少年时就爱慕表妹——后来的沙皇皇后亚历山德拉。

甚至在沙皇退位,向欧洲亲戚们寻求流亡避难,被拒时,作为一战中的交战的敌人,为了保全心爱的表妹一家人,威廉二世曾表示愿意接受敌国沙皇一家来德国定居,结果哪知道,不久,德国发生了革命,自身都难保了....

此外,威廉二世对纳粹党,希特勒相当的反感,甚至厌恶。有个电影描述的就是这方面的历史,叫做《例外》。

开始,威廉二世对纳粹党和希特勒复兴国家方面大力肯定,甚至拿出了私房钱对希特勒和纳粹党进行支持。

然而,随著局势的发展,威廉二世逐渐改变了对希特勒的立场。

德皇威廉二世得知希特勒开迫害犹太人的行径后,勃然大怒,他骂希特勒是德国的耻辱,还说:「德国发生了如此许耸人听闻的暴行,我为自己身为德国人而感到羞耻!」开始公开唱反调,希特勒和戈培尔想以每年提供经费的方法封口,遭到了威廉二世的毫不犹豫的拒绝。

1940年5月,德军入侵荷兰,庇护他的荷兰女王威廉明娜都宣布流亡,离开了荷兰。此时,高调反对纳粹党的威廉二世可能会面临生命危险。丘吉尔曾主动请威廉二世去英国避难,遭到了威廉的断然拒绝,高傲的德皇不想在早年敌手的护卫下糊口。

1941年6月5日,威廉二世因肺栓塞在荷兰的多伦病逝。临终留下了两条遗嘱:一是葬礼上不许出现任何纳粹相关的标识、或旗帜;另一条是在王朝复辟前他的遗体绝不运回德国。


皇室联姻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在战国时期,各国之间就喜欢联姻,希望以姻亲的关系来维持两个国家的友好。而联姻这项活动,除了在我国比较流行以外,在欧洲也是很流行的。大家也都了解,欧洲有不少的国家,而很多国家都有皇室成员,因而这些国家常常会进行皇室联姻,彼此的关系也就因此而变得复杂。就比如说荷兰女皇和德皇也有一点亲戚关系,只不过他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很淡,可以说是十万八千里的远亲。

这位德皇的母亲只是荷兰女王母亲儿媳妇的姐妹。所以他两人其实并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只是因为皇室关系错综复杂,彼此如果硬要拉扯的话,也能称得上是亲戚。但两人的关系虽然并不是特别亲近,但是当初德皇向她求助的时候,这位女皇真的护下了他。 在二战期间,德国变成了战败国,威廉二世也因此变成了战犯。最后在他朋友的帮助下,他逃跑去了荷兰。之后协约国请求荷兰女王交出这位战犯,但是被她拒绝了。有人想不通,德国作为二战的发起者,可以说是罪孽深重,作为德皇,他更是应该被众人责罚。而荷兰女王作为和他八竿子打不到一起的远亲,为什么却愿意顶住压力保下他,不将他交出去呢? 其实女王这么做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报恩。不可否认,德国在二战期间犯下了不少的罪行,可是这些错误大部分应该归结到希特勒的身上,而不是应该归结于德皇。而且,在二战时期,很多国家都选择站队,可是荷兰却为了不被波及到战火,所以宣布中立。可是希特勒这么疯狂的一个人,他才不会管你是不是中立,只要不是站在他这一方,那么他就要照打不误。可是这个时候是威廉二世站了出来保下荷兰,他认为对方既然是中立,那就没有必要将它牵扯进来,也因此荷兰才免于了战火。因为这件事情,荷兰女王觉得受了威廉二世的恩情。现在对方有难,还逃到了她的国家来,那么不管怎么说,她都一定要保下这个大恩人。 不管德国在当年犯下了多么大的罪行,但是德国对于荷兰的确没有造成过太大威胁。虽然当初纳粹也入侵过荷兰,但是也未给这个国家造成太大的人员伤亡,而这个结果的背后有著威廉二世的努力。所以后来德皇流落荷兰,自然也就到了荷兰报恩的时期。他们不仅没有交出德皇,反而一直让他衣食无忧的在荷兰度过了余生。

表面上来讲,当时的荷兰女皇和威廉二世是表兄妹,两个人关系特别好,所以对方收留了威廉二世,然后让她一直生活在荷兰,当然对于德国来讲,威廉二世是回不去了,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发起者,她只要待在德国,他就会被德国人抓起来,以战争罪犯进行论处,并且当时第一次世大战结束以后,英国和法国的力量不断地渗透到德国,德国此时是危如累卵,威廉二世,如果待在德国反而不安全。此时此刻到了荷兰才能更加安全一些。

当然,这件事情你如果说欧洲搅屎棍,英国没有参与其中,那我是绝对不会相信的。英国人才是真正保住威廉二世的一个主要的棋手!

为什么会这么说呢?我们去看拿破仑,拿破仑和威廉二世的作用有著异曲同工的意思,虽然这两个人一开始的时候呈现出那种不可控的态势,导致英国很头疼,但是英国在这两个人战败以后,或者是被人将要拿过去问罪的时候,选择保护这些人!

德国人并不是说要让他灭亡,而是能够把它最大程度的利用起来,这是英国人的信条!

德国人接下来的作用除了平衡欧洲的主体势力以外,更多的是要对付一个未知的敌人。前苏联。当然,前苏联的这个事情是要交给希特勒的,但是希特勒的崛起确实有些出人力量,如果说我们上一个比较保险一点儿的手段呢?比如说威廉二世,我随便给他德国造一点形式出来,威廉二世只要回国,他就是救世主,就好比当初的拿破仑一样!

啊?一个活著的威廉,而是比一个死的威廉二世能够带来更多的好处,能够减少更多的副作用,所以说,与其让他死了倒还不如让他活在那里,如果德国局势失控,我可以利用威力,而是让他去帮我完成一些我想要完成的事情。

有人会问,荷兰为什么会加入到这其中呢?其实我说一个作战计划,大家就知道了。

第二次说大战的时候,英国人针对法国北部边境马奇诺防线并未延伸至此的尴尬局面,实际上是早有应对的。什么意思?英国远征军和法国北部的部队在德国人驶出右勾拳,(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也就是通过荷兰,比利时进入法国,直接打击法国首都巴黎的时候,在法国北部边境是驻扎著英国远征军和法国北部部队,这一只军团直接出兵拿下荷兰和比利时,帮助他们抵抗德国人的进攻,这样的话,德国人的右勾拳战略将彻底失效,再一次上演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的样子。

作为参与其中的荷兰和比利时,他们没有加入到英国人和法国人所谓的计划之中,你相信吗?

所以说表面上的原因是当时的荷兰女皇和威廉二世是表兄妹,两个人关系特别好深层次的原因就是英国人还想利用威廉二世这一颗棋子。


欧洲王室基本都是有血缘关系的,因为有相互联姻的传统。所以大家都调侃,一战就是一堆亲戚在打架。这个荷兰女王威廉明娜跟威廉二世呢,其实是表兄妹关系。她是威廉二世他舅舅的侄女,所以不是亲表妹啦,不过,带亲就好。她和沙皇尼古拉二世的皇后亚历山德拉好像也是亲姨表呢。而且,威廉明娜的母亲,是德意志瓦尔德克-皮尔蒙特公国的公主,身上还是留著德意志人的血的。自从18世纪荷兰衰落以后,荷兰同普鲁士的关系就一直很密切,所以威廉明娜不交出威廉二世就不奇怪了。

(威廉明娜)

威廉二世,作为欧洲皇室亲戚,跑去投奔其他亲戚貌似行很合情,可是由于他当时站在英国等协约国对立一方,协约国亲戚是投奔不了了,而且他还打了中立国比利时,把自己搞成了战犯,有个威廉明娜收留真的是烧高香了。另一个就悲惨了,就是威廉明娜亲姨表家的,也就是沙皇皇后亚历山德拉,老公下台了,作为协约国一方,只能随老公投奔协约国亲戚了,原本打算去英国,还没动身,跟著老公被软禁接著全家都被枪杀了。

(威廉二世)

威廉二世很幸运有荷兰女王威廉明娜这样的好亲戚。

二战爆发后,威廉明娜,携王室逃往英国,组织流亡政府继续抵抗纳粹,后来得以复国。威廉二世,在纳粹攻入荷兰时虽然收到英国的避难邀请,还是选择了留在荷兰,纳粹对这位自己国家曾经的国王还是礼敬有加的,没有迫害。威廉二世去后,纳粹为他举行了葬礼。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