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想,大多数的人可能和我一样,知悉寒山寺,多半是因为唐朝诗人张继的诗《枫桥夜泊》。不得不说,诗人把自己独自在外的清冷孤寂,用28个字表达得淋漓尽致。寒霜漫天,乌啼声声,渔火点点,枫叶飘摇,钟声寂寥,好一副凄清的水墨画。因之,寒山寺便在心底驻扎了下来,挥之难去。

图片来自网路

我国的名胜古迹,大都会伴随著一个美丽的传说,寒山寺也不例外。就从寺内的两尊石刻—寒山和拾得说起好了。寒山寺的僧人寒山子,与国清寺的僧侣拾得是好友,世人便以他俩为蓝本编写了一个故事:未出家之前,寒山与拾得是好朋友。寒山定了一门亲事,姑娘却与拾得好上了。寒山为了成全拾得,毅然远走姑苏,削发为僧;拾得得知真相,亦舍弃姑娘,寻找寒山的下落,后来追随寒山进入佛门。到底兄弟情深,可惜了那个美丽的姑娘!寒山寺原名「妙利普明塔院」,寒山子改名为「寒山寺」,因张继的诗声名远播,名声大噪。

图片来自网路

关于寒山寺,还有一个故事。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大文豪欧阳修对寒山寺夜半敲钟表示质疑,他认为,张继不过是为了诗词的意境和工整,编撰的钟声罢了。因此,同为著名诗人的范成大还专门去了寒山寺蹲点认证,确定张继并没有胡编乱造。可见古人也是很较真的,眼见为实耳听为虚,非要弄个水落石出不可。

图片来自网路

寒山寺历史悠久,始建于南朝萧梁代天监年间,盛于唐代,1000多年来遭遇了5次火毁,最后在清代光绪年间重建,是中国的十大名寺之一,寺内古迹甚多,环境清幽,值得前往。

图片来自网路


寒山寺(枫桥寺)地处富庶江南苏州(姑苏城)是历代文人雅士赋诗寄情的好地方!

如大家熟知的:

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关于它的传说有很多。

在这里分享一则关于「和合二仙」与寒山寺的故事。

寒山寺始建于梁武帝天监年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初名「妙利普明塔院「,在唐代改名寒山寺,北宋时改名「普明禅院「,南宋年间称枫桥寺,元代始复称寒山寺,沿用至今。

关于寒山寺一名的由来,有很多传说的故事。比如民间传说中的「和合二仙「分不开。寒山和拾得为异性好兄弟,同时喜欢上了一位俊美姑娘,两人都有心成全对方,结果就是哥哥知道了弟弟的心事就出家做了和尚,弟弟也是如此。

没想到弟弟也放弃结婚,找到了哥哥要一起做和尚。两兄弟相见,悲喜交加,哥哥手捧盛放素斋的竹篾盒,弟弟从荷塘里采来一枝多苞大荷花。后因哥哥法名寒山、弟弟法名拾得,寒山手里拿的是「盒「,拾得拿的是「荷「,这便是「和合二仙"的由来!

因而在唐贞观年间,因高僧寒山和拾得来到这里住持,就原来的"枫桥寺"改名"寒山寺"。

以上观点仅作消遣娱乐。


寒山寺不是因山得名,而是因为一位名叫寒山的法师而得名。其原名妙利普明塔院,建于南朝梁代天监年间。『『诗韵、钟声、塔影』』概括了寒山寺的特点。因张继的《枫桥夜泊》传颂于海内外;听钟声可以『『烦恼尽,智慧长,菩提生』』;寒山寺的高僧寒山拾得传说是普贤菩萨和文书菩萨的化身,被称为和合二仙。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