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命十一年,一代枭雄,大清帝国的奠基者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在宁远惨遭失败,在精神与肉体的双重打击下病死在回京的路上,遗恨而终。由于是突发病情,努尔哈赤并没有留下传位诏书,当时有实力和资格的汗位继承人有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济尔哈朗、阿济格、多铎、多尔衮。为何皇太极得以袭承汗位,是众望所归还是以势逼人呢?

代善,位列四大贝勒之首,自从老大褚英被处死后,代善是最有资格继承汗位的,努尔哈赤也曾说过去世后汗位由代善继承,而且手中掌握正红、镶红两旗,代善的实力最为强大,最有可能争取到汗位,因为代善系统的人丁最多,执政贝勒最多,其他贝勒难以与他抗衡。可是因为虐待儿子又和自己的继母眉来眼,被废黜大贝勒的太子名份后声望一落千丈,自知无力制服自己的几个弟弟不得不转而支持皇太极。

阿敏,他只是努尔哈赤的侄子,照理说是不能继承汗位的,但他身为镶蓝旗旗主,又在建立后金国过程中南征北战,屡建功勋,后金国的建立,他也起了很大的作用,而且他的弟弟斋桑古和济尔哈朗,也是统兵辖民的「执政贝勒」,势力也不容小觑,而且此人素有割据地区自为国主的想法。想继承汗位难度太大,努尔哈赤的儿子们肯定不同意,也由此转向支持皇太极。

莽古尔泰,手中握有正蓝旗,同母之弟德格类也是有权有势的「执政贝勒」,但是生性鲁莽,爱生事端,加之因为生母被努尔哈赤休了后被他杀了而在政治上受到严重影响,这般禽兽般的行为使得莽古尔泰在后金国的地位、影响大为降低。以至于在推举汗位继承人时竟无人提名于他。

济尔哈朗,是努尔哈赤的亲侄子,从小就生活在宫中,由努尔哈赤加以抚养,所以他与皇子们关系很好,尤其是与皇太极的关系更是非同一般。自知继承无望,转而支持与自己关系最好的皇太极。

阿济格、多尔衮、多铎,其生母阿巴亥深受夫君宠爱,被册封为后金国大福晋,阿济格年方十六岁就成为了后金八大贝勒中的一员,正白旗旗主。弟多尔衮拥有十五牛录,多铎也是镶白旗旗主。所以阿济格兄弟三人拥有二旗,母亲阿巴亥又是后金国母,所以这个集团也颇有威力。但他们最大的弱点就是三人年龄太小,既没有军功也没有威望,又因代善因阿巴亥被废除大贝勒不支持他们,势单力薄所以继承无望。

皇太极,本身就智勇双全,机警聪睿,而且善用权术,手握正白旗兵权,最重要的是他功勋卓著,在国内拥有很高的威望,身后有岳托、济尔哈朗、斋桑古、德格类等贝勒,以及赫舍里·额尔德尼巴克什、都堂乌尔古岱等八旗高级官将追随,所以在争执不下时代善听信儿子的劝说向大贝勒阿敏、莽古尔泰及贝勒阿巴泰、德格类、济尔哈朗、阿济格、多尔衮、多铎、杜度、硕托、豪格等提议拥立四贝勒皇太极为大汗。

皇太极之所以能够继承汗位,主要是自身实力雄厚,再加上各方争执不下妥协的结果。


先要明确一点,皇太极继位后金大汗,并不是努尔哈赤所立,努尔哈赤在宁远前线战败,郁郁而终,此时并没有确定继位人,皇太极的汗位是通过八旗议会推举出来的。

当时的后金,除了努尔哈赤,权利主要集中在四大贝勒手中。

四大贝勒是大贝勒代善(两红旗),二贝勒阿敏(镶蓝旗),三贝勒莽古尔泰(正蓝旗),四贝勒皇太极(两白旗),这四大贝勒几乎掌管了除两黄旗外的八旗全部人马(两黄旗旗主努尔哈赤安排大妃阿巴亥的三个儿子,阿济格、多尔衮、多铎掌管)。大贝勒代善因为遭人设计与大妃阿巴亥有著不清不楚的关系而被努尔哈赤所训斥,随之失去了继位资格;二贝勒阿敏是努尔哈赤之弟舒尔哈齐的次子,并不是努尔哈赤所生,所以也没有继位资格;三贝勒莽古尔泰因为亲手杀了自己的母亲,不仅不被努尔哈赤所喜欢,在继位问题上更是收到了全体满洲贵族的反对,所以也没有继位资格;四贝勒皇太极,年龄在四大贝勒里面是最小,但是自身的文治武功也非常的突出,在满洲贵族中具有颇高的声望,并且,皇太极继位的时候,还不是「南面独坐」,而是由四大贝勒共同议政,所以,当时的皇太极继位得到满洲贵族高层的普遍支持,特别是其中实力最强的两红旗旗主代善,全力支持皇太极。

当时与皇太极存在竞争的,主要是大妃阿巴亥的三个儿子,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特别是多尔衮和多铎,因为努尔哈赤的喜爱,掌握著两黄旗的势力,并且有大妃阿巴亥的庇护,一度处于非常有利的位置。但是,四大贝勒一直坚持要阿巴亥殉葬,并且由莽古尔泰直接勒死了大妃,使得当时只有十几岁的多尔衮和多铎瞬间失去了依靠,同时也丧失了争夺汗位的政治基础,而皇太极也没有就此赶尽杀绝,而是继续由三兄弟执掌两黄旗,后黄白对调,改为执掌两白旗。

至此,皇太极经过满洲贵族议会的推举,登上了汗位,改元天聪,在相继除掉莽古尔泰和阿敏,代善退出后,皇太极「南面独坐」,开始独掌大权,并于1636年在盛京(今辽宁沈阳)称帝,国号大清,改元崇德。


清朝的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是清王朝近300年统治的奠基人和开创者,也是历史上白手起家的典范之一。

努尔哈赤年轻时,以父祖留下的13副遗甲起家,不断向周边扩张势力,后来统一女真各部,建立了后金政权,即为清朝的前身。

不过,爱新觉罗家族开创一代王朝的事业,并不是一代人完成的。努尔哈赤25岁起兵,在58岁建立后金称帝,而在68岁崩逝时,尚在大明天启六年(1626年),明朝的国运未尽,后金仍还只是偏霸一隅。只是后来遇上李自成之乱,给予了爱新觉罗氏天赐良机,才得到了入主中原,建立起新的大一统王朝的机遇。

努尔哈赤临终前,爱新觉罗家的事业还处于草创阶段。而一个政权要得到延续,必须制定相应的政治制度,规定权力如何传承。中国几千年历史上,大多数采用的是嫡长子继承制,以保证皇统系于一脉,不能旁落,但努尔哈赤显然有不同的想法。

努尔哈赤在建立后金政权后,虽然敕封了自己的几位子侄为四大贝勒、四小贝勒的「八固山之王」,但对于未来何人能继承他本人的「汗位」或皇位,努尔哈赤始终讳莫如深。

随著努尔哈赤逐渐年老体衰,他的儿子们对这种继承人缺位的现象的担忧愈加明显。因此,在天启二年,也就是后金的天命七年(1622年),八位固山之王约好,同时觐见努尔哈赤问道:「我等何人可嗣父皇,以登天赐之大位,俾永天禄?」

这句话问出来,言外之意有诅咒努尔哈赤早死的意思,若努尔哈赤年轻十年,必然会严惩带头的人,但此时他自知年迈,不得不认老,必须为自己身后的事业做出指示。《武皇帝实录》记载,努尔哈赤回答道:

「八固山王,尔等中有才德、能受谏者,可继我之位。若不纳谏,不遵道,可更择有德者立之。倘易位之时,如不心悦诚服而有难色者,似此不善之人,难任彼意也。」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努尔哈赤最初设想的制度,并不像中原王朝一样指定一个太子,然后父死子继地将政权一直延续下去,而是类似于西方元老议会制的制度。满洲有八旗兵制,八固山王各为一旗的旗主,通过选举的方式从中推举一人,成为新任的皇帝。由于皇帝的权力并非「受命于天」,而是众人选举出来的,所以如果大家发现皇帝不够资格,也可投票把他换掉,另选一人为皇帝。

除了皇帝以外,另外七位固山王也是如此。如果诸王中有能力不足的,也应该从本旗的子弟中挑选一人替换,而且人选不限于该王的儿子。

努尔哈赤的这种政治理想,其根源在于对自己后代的一种大家长式的关怀,希望子孙们能够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不以一人为尊,而排挤打压其他兄弟。

不过,努尔哈赤的初衷虽好,但却没有制定相应的约束机制。八王共议国政的最终决策权如何实现?如果出现4票对4票的情况该如何?不合格皇帝的退位机制如何操作?这些关键问题,努尔哈赤都没有给出答案,因此也只能是一个不现实的政治设想,如果强硬推行,可能反而会导致八王之间的纷争和决裂。

努尔哈赤之第八子,清太宗皇太极的即位,就是没有通过努尔哈赤的册立,而是由于兄弟的支持而实现的。努尔哈赤的志向还只是偏安于东北,而皇太极的野心是入主中原,那么必须保证政令统一,防止内部分裂。所以皇太极利用儒家的孔孟学说巩固皇权,削弱诸王的权力,相当于推翻了努尔哈赤的祖训。从此清朝皇帝「圣圣相承」,后一任皇帝皆有前一任所册立,努尔哈赤临终前的遗言,终清一世都没有真正得到实现。


感谢邀请回答,为什么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顺利执政,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皇太极个人因素:

皇太极是一个非常有心机的人有一定的谋略,而且非常喜欢读书,善于运用权谋,他非常清楚自己在什么样的场合该用什么样的态度来面对众人。于是在努尔哈赤面前,他更是一个谨小慎微的人,由于他的一些做法,最终得到了努尔哈赤的信任,同时在朝中也得到了好名声。为他以后能够继承汗位做了很好的铺垫。他的努力也没有白费,在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最终顺利的坐上了汗位。

2、膨胀的代善:

代善作为大贝勒,掌握了非常大的权力是四大贝勒的第一位人物,并且本人对大清的建立也曾立下了汗马功劳。当时以他的军功和资历对大汗之位也是是志在必得是皇太极最强近的对手,,但是他却有一个极大的错误,就是他还和努尔哈赤的大妃有暧昧关系,这就使得努尔哈赤的男性尊严受到了侮辱。所以代善在太祖心目中地位下降就错失了登上汗位的机会。有这个前科他也不再去争了,表示愿意拥立皇太极,

3、有勇无谋的莽古尔泰:

莽古尔泰这个人也是当时的四大贝勒之一虽然他有很好的军事才能,也骁勇善战一句过关斩将所向无敌,,但他却是一个莽夫,可以说根本就没有一点政治头脑这个人属于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类型的。再加上莽古尔泰的鲁莽和残忍,使他失去了民心以及朝中大臣的支持,由于种种缺点加之没人支持,所以他也失去了登上汗位的机会。

4、褚英

褚英是努尔哈赤长子虽然也战功显著,此人却心胸狭窄,控制欲极强,缺乏必要的政治手腕。结果遭到四贝勒,五贝勒和大臣的联合举报,努尔哈赤遂冷落了他,并且痛下杀手。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其他人不具备竞争条件的情况下,皇太极自然就顺利的登上皇位也没什么争议,满清实行的也是有德有才者居之。,

5、众人支持:

天命十一年(明天启六年,1626年)八月十一日,努尔哈赤因宁远之战失败抑郁而逝。大妃阿巴亥和两个庶妃殉葬。代善与其子岳托及萨哈廉,拥皇太极嗣汗位。代善的长子贝勒岳托和三子贝勒萨哈廉,对诸贝勒大臣说出了拥戴皇太极的原因:「才德冠世,当速继大位」。

由于身为长兄的代善的鼎力支持,所以众贝勒乃合词请上嗣位」,皇太极「辞再三,久之乃许」,被拥举为大汗。九月一日,皇太极在大政殿即汗位,焚香告天,宣布次年为天聪元年。

皇太极自少年起常随父兄狩猎和征战,骑射娴熟。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尔哈赤去世后,皇太极受推举袭承汗位,改次年为天聪元年。

皇太极即位之后进行大刀阔斧的封建化改革,加强中央集权;在战略上定先征服朝鲜和漠南蒙古,以解除攻明后顾之忧的战略方针。对明则采纳汉族降官建议,确立"讲和与自固之策",重用汉将,削弱明朝实力,志在入关夺取全国政权。

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猝死于清军入关前夕,未能实现夺取全国政权的夙愿。只能抱憾终身,


向敬之

首先,就问题而言,存在两个问题:

一、努尔哈赤虽被尊为清太祖武皇帝,那是崇德元年皇太极改汗称帝,改后金为大清后的追尊。努尔哈赤的天命朝,只是称汗,而不是皇帝,故而只有汗位,而不是皇位。

二、努尔哈赤临终,并没有指定继承者,也就是说他没有将大位传给谁的明确遗诏。皇太极能够即位,是通过以代善为首的四大贝勒,以及岳托为首的小贝勒的联合力挺。而在朝鲜李氏王朝,却有史料记载,努尔哈赤拟将汗位传给第十四子多尔衮,让代善摄政。

努尔哈赤生前,曾先后立长子褚英、次子代善为继承者,然而内部旗主争斗激烈,褚英死于非命,代善被废储位。天命七年,努尔哈赤推出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制,强调嗣汗在此中选出,也由八旗旗主贝勒推选。这就是后金初期的汗位推选制度。

至于努尔哈赤要传位皇太极之说,主要是因他为努尔哈赤的「爱妻」孟古哲哲所生,深得努尔哈赤的喜爱和倚任,加之其名谐音汉人的「皇太子」、蒙古的「黄台吉」,且为四大贝勒之一,独掌正白旗,似乎努尔哈赤属意他。其实,皇太极之名,为乾隆帝所确定的。

但是,按努尔哈赤安排的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制,皇太极有选举权,也有竞选权,但并一定就是他即为既定储君。

努尔哈赤虽然在天命五年,将与继母私通、虐待嫡子的代善,取消了储汗的资格,不在八和硕贝勒之列,但他仍为四大贝勒之首,掌管两红旗。他本是最有资格和实力竞选汗位,但是他最倚重的二子岳托、萨哈廉,力劝他让贤,支持四贝勒皇太极,带动了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合力推举皇太极,导致接管两黄旗的多尔衮兄弟,不得不臣服,最终成就了皇太极的天聪汗。


谢邀。

首先确定努尔哈赤并没有传位给皇太极。

八子进见父汗问曰:「天赐基业,何以底定,何以永承天休?

汗曰:夫继父为国君者,令力强者为君。倘以力强者为国君,恐尚力恣纵而获罪于天。一人虽有知识,能及众人之谋耶?故命尔等八子为八王,八王同议,必然无失......」。

在天命七年(1622年)的时候努尔哈赤推行了「八王共治」(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天聪朝臣工奏议》------「有人必八家分养之,地土必八家分据之。」,他自己制定的规则当然不会推翻。

褚英和代善都够让努尔哈赤糟心的,无奈之下就有了「八王共治」,组织结构就是努尔哈赤的子侄们,首先说四大贝勒,代善私德有亏,早就被努尔哈赤废除嗣位,基本已经与汗位无缘了(虽然是推举制,但大家也不会把一个废储的人再次推举上去的。),他和阿巴亥都是一个毛病,太心急了。阿敏是舒尔哈齐的儿子,也就是努尔哈赤的侄子,除非万不得已,旁系是没什么机会的。莽古尔泰作为亲儿子连阿敏都不如,人缘极差、多勇少谋,不是君主的材料,况且性子凶狠残暴,他上台哪天心情欠佳,怕是要死一片......所以谁也不敢推举他。至于四小贝勒,没有对比的必要,根本没机会,多尔衮的传说大家听听就算了。

《清史稿·太宗本纪一》:太祖崩,储嗣未定。代善与其子岳托、萨哈廉以上才德冠世,与诸贝勒议请嗣位。上辞再三,久之乃许。天命十一年丙寅九月庚午朔,即位于沈阳。诏以明年为天聪元年。初,太祖命上名,臆制之,后知汉称储君曰「皇太子」,蒙古嗣位者曰「黄台吉」,音并暗合。及即位,咸以为有天意焉。

史料写的很清楚了,皇太极「才德冠世」,诸贝勒「议请嗣位」,况且皇太极还按照「规矩」------「上辞再三,久之乃许」,这背后并没有什么黑幕。


满清朝廷在早期是八旗王议会制,之所以皇太极登上皇位?并不是由奴儿哈赤指定的皇位继承人!题主的问题?压根就不存在。在历史上由于皇太极是四大贝勒之一,本身就是皇帝位有利的竞争者。奴儿哈赤病死时,皇太极就在奴儿哈赤的身边,实力又是最强,所以得到了八旗王的一致拥戴而成为了满清朝廷的皇帝。根本就没有什么传位诏书,后来在雍正皇帝时他的兄弟们一直推崇八王议政制度?就是这样的制度。所谓的八王议政?实际上并不是指定的八个王爷,事实上很少有凑齐过八位王爷。因为,满清八旗王并不是八个王爷。在顺治继承了皇帝位时,八王议政制度就明存实亡了,因为顺治帝就是各方势力政治妥协才当的皇帝。


宁远大败时,,努尔哈赤身负重伤,被皇太极等阿哥送回沈阳大都,,在三个多月后死去,,论武功皇太极不如几位大哥小弟,。。但他生份尊贵,成熟干练,刚柔并济,是最佳人选,,。而多尔衮年少不更事,,必受制于众兄长,权衡利弊,,,三思而后行,,以八王议政,为辅助以分其势,。才立皇太极为??,汗,,众人皆心安而顺归皇太极的领导,,,


老野猪祸害华夏罪不容诛,努尔努尔哈痴哈痴的野猪老了,自然要小野猪继续祸害华夏,因为老野猪觉得在和众多母猪乱伦杂交的后代中,这头小野猪最有可能是老野猪的孽畜种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