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请!@悟空小秘书,这个挺有意思额。如果把当皇帝比作一个职业的话,那么李渊为我们上演了别具一格的「皇帝长成记」。为什么呢?且听小编慢慢道来——

心理路程之一——不甘平庸,积极进取

我们知道李渊出身于北周的贵族家庭,袭封唐国公,从出身上来看「已经赢在起跑线上」,同时他的外甥女也是隋炀帝的妃子,这些为他此后崛起奠定了得天独后的政治基础。但是呢,他并没有像其他贵族一样奢侈腐化,自行堕落,而自始至终保持著奋进的一种状态。用今天的话说,是一个奋进的「官二代」。有什么例子呢?史书记载的履历显示:他从三州刺史一路官拜太原留守。我们可以看出李虽出身贵族,但也是从地方官逐步升迁至拥有军权的地方高官,可以推测出这一时期的李渊是不甘平庸的人,并不是坐吃山空混日子。

心理路程之二——审时度势,韬光养晦

这些从哪里看出来的呢?

根据史书记载:隋炀帝发动三次征伐高句丽的战争期间,他广交天下豪杰,遭到隋炀帝的猜疑。有一次隋炀帝召见,但李病未能去。炀帝对李渊外甥女王氏说:"难道他快死了吗?"李知道以后日益恐惧,开始饮酒、收受贿络,以自身堕落来自保。

另外,在大业十一年(615年),李调任山西河东慰抚大使时,遇上农民起义,击败后,收编万余人,实力大增。

从上述三件事中,我们可以看出李渊很具有职业化的特点。首先对自己的上司(皇帝)进行揣摩,一切都在做著让其放心的事,假如做到有一些稍过的事情,想方设法去让领导放心,可谓是隐忍不发。其次,他也不一味坐以待毙,而是利用好每次机会壮大自己的实力,做到了名和实力的双赢,为他崛起积攒了家底。

用一句话概括:站在领导角度想问题,做让领导放心的人!

心理路程之三——顺势而动,一击必中

这点又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呢?

大业十三年时,各地起义军蜂起,李渊借口防备刘武周和突厥南下,派李世民、刘文静、长孙顺德、刘弘基等人到各地募兵,旬日之内募集到数千人,最后借机起兵。

从这些历史记载中,我们能分析出李已经完成了从忍耐到决心反抗的心路变化,已经把道家的顺势而动的哲理发挥到极致,让自己的反抗争取到最大化的支持,而又师出有名。或许,初唐把道教定为国教或源于李本身的处世哲学,也是他的成功之路。

以上小编根据历史记载以及合理的推测把李渊起兵的心理路程进行初步还原,不当之处还请留言指教!谢谢!


(图片整理来源网路,侵权必删!)


晋阳起兵是李渊担任太原太守的时候,发起的农民起义,反抗隋朝的起兵事件。因为隋朝的皇帝杀了自己的父亲又杀了自己的弟弟,登基成为皇帝之后,依然不顾社会问题,修建自己的宫殿,不停地修建各种各样的建筑,国库极度空虚,百姓怒而不敢言。于是,李渊就率先发起起义。李渊起兵时,经历了有趣的心路历程?

李渊本来和隋朝的皇帝是表兄弟,由于自己的父亲是世袭的侯爷,李渊也继承侯爷之位,加上自己从小又不在父母身边,是隋朝的开国皇帝和皇后把他抚养长大,看到自己的堂兄们都成皇帝,自己也不甘心只做一个太守,加上这些皇帝都十分的无能,失去了百姓的支持,他就看到机会,当时就有反隋的心。

1.隋炀帝因李渊抵御突厥进犯乏力而被解职,要被押回江都。李渊听从裴寂和刘文静的建议,回去就是一死,于是制定了一系列的计划,想要趁皇城没有人的时候,打入皇城,一举拿下皇位。以废除皇帝,自立为王为目标,开始制定攻打隋的计划。

李渊自己的兵力不足,就开始到处招揽士兵,开始攻打城池,扩大自己的领域;就这样李渊的势力越来越大,每天都有人来投靠他的部下,很快他的将领就达到十万人。

2. 隋炀帝让李渊官复原职后,计划被搁浅。李渊觉得自己没有压力,被杀头的危机解除而暂时搁浅起兵计划,继续自己原来的生活。

3.李世民与刘文静一起密谋胁迫李渊起兵反隋。李世民、刘文静与裴寂密谋让李渊不得已起兵隋。他们让李渊喝醉之后岁了北都皇上的侍女-相当于皇上的女人,就这样李渊就被逼下了反隋的决心。

4.李渊起义反隋。利用刘文静去联合突厥,一起攻打隋朝首都,攻打之后,再利用机会攻打突厥,最终一举打下天下。

李渊也算是一个比较忠心的人,一直都是竭尽所能。他从小有反隋的心,到被隋炀帝逼反隋,到官复原职计划搁浅,到被李世民与部下设计逼他反隋,再到一举拿下天下。解决了国家内忧外患的问题,让他真正成为了因为开国皇帝,实现自己的心愿。这就是他成为皇帝纠结又坚决的心理过程。

想了解更多内容,欢迎关注头条号:篱上青


历史上没有详细记载,只说了是李世民拾缀的。

但是,这可信吗?毕竟李世民为了自己的统治合法性,篡改了很多历史,也就说,晋阳起兵的秘密,已经淹没在历史当中。

那么,李渊的心路历程,只能推测了!

首先,李渊他是关陇集团的一员,这关陇集团是个什么东西呢?简单点讲,南北朝的北方势力,基本是关陇集团说了算,谁能成为关陇集团的老大,谁就能坐上皇位。

而大家当了皇帝后,就想著脱离关陇集团,比如隋炀帝杨广,他迁都洛阳,就是想著能够走出去,然后打压关陇集团,只有这样,他杨家的江山社稷,才能更长久。

只是,杨广没有料想到,几次征高句丽失败,以致杨家的兵力式微,加上隋唐大运河确实能够激起民怨(这里的民怨,我倒是觉得,是底下人办事不利索,贪污所致),所以大家开始造反了。

先前的造反,关陇集团没有参与,或者说没有直接参与,等看到杨广确实没有重新问鼎天下的实力后,关陇集团不淡定了。

因此,李渊走到台面上来。

李渊他是杨广的表兄弟,又是唐国公,在晋阳地界,算是一等势力,这个时候面临的抉择就两个:一是誓死为杨广效忠,二是跟著造反。

很明显,前者没丁点好处,后者有关陇集团的帮助,按照原先的路数,扫平天下应该只是时间问题。

所以我觉得,李渊这时候,心里别提多开心了!


当然是忐忑不安的,因为李渊从内心里是拒绝起义的。作为隋朝的大臣,他对于隋炀帝还是心中有所恐惧的。更何况当时宇文家族还在皇帝的身边。李渊是一个稳重的人。他绝不会拿著家族的命运去冒险。可是他的儿子李世民和他的手下是具有冒险精神的群体。所以他是被逼无奈,内心却很就像火烧一样。


反与不反,反了表兄弟家的江山,怎么反,怎么从弱变强,从群雄中活下去,是个大问题


这个问题,你问李渊去


时势逼人不得己而为之,他当时一定很纠结,若不反迟早会被杀害只能反,在有杨广也是一个昏君,可顺天下大势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