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仲马是小仲马的父亲,准确的说小仲马是大仲马的私生子。这两个人文学造诣都很高。大仲马的代表作有《基督山伯爵》、《三个火枪手》,小仲马的代表作有《茶花女》。小仲马在我身边的同学更受欢迎我觉得有下面的原因吧。

小仲马写的书表现的人道主义思想,体现出人间的真情,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宽容与尊重,体现了人性的爱,这种思想感情引起人们的共鸣,受到普遍的欢迎。而大仲马呢,大仲马小说大都以真实的历史作背景。虽然说情节曲折也很精彩,但是历史背景不具有强烈的代入感,更何况是西方的历史。

大仲马很值得人尊敬,他参加了法国的「七月革命」,反对复辟王朝,要求改革政治,广开言路。小仲马的童年就比较的惨。因为他私生子的身份,经常受到别人的嘲讽。大仲马所处的时代法国上层奢靡主义严重。大仲马也不止小仲马的母亲一位情妇。很多人因为这个原因就不是太喜欢大仲马。

还有一点,我觉得是很重要的原因。小仲马写的书大多和自己的亲身经历有关。小仲马的代表作《茶花女》就是根据自己的爱情故事为蓝本来写的。小仲马的作品关于道德人性的反思和追问还有忏悔比较多,但是对于情节的跌宕起伏这块来说还是大仲马的小说更胜一筹。

总结精炼说一下我认为的原因吧。

小仲马是法国戏剧由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过渡期间的重要作家。这应该是题主说小仲马的地位高于大仲马的很重要的原因吧。私生子的身世使他痛恨法国资本主义社会的淫靡之风,带来了很多的被侮辱著和受害者。他想通过文学改变社会道德。他曾说:「任何文学,若不把完善道德、理想和有益作为目的,都是病态的、不健全的文学。」这是他文学创作的基本指导思想。而探讨资产阶级的社会道德问题,则是贯穿其文学创作的中心内容。


亚历山大·仲马(英文名:Alexandre Dumas),称大仲马,1802年7月24日出生于法国维勒科特莱,是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作家,著有《基督山伯爵》、《三个火枪手》、《双雄记》等作品。大仲马自学成材,一生写的各种著作达300卷之多,主要以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大仲马信守共和政见,反对君主专政。由于他的黑白混血人身份,其一生都受种族主义的困扰。2002年,大仲马去世132年后终于移入了法国先贤祠。大仲马的儿子小仲马也是法国著名的作家,善于写戏剧,其中《茶花女》等为其代表作。

亚历山大·小仲马(Alexandre Dumasfils,1824年7月27日-1895年11月27日),法国著名文学作家、小说家,是法国著名小说家大仲马当奥尔良公爵秘书处的文书抄写员时与一女裁缝所生的私生子,生于法国巴黎。其代表作是《茶花女》,《茶花女》是小仲马的第一部扬名文坛的力作,小说所表达的人道主义思想,体现了人间的真情,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宽容与尊重,体现了人性的爱,这种思想感情引起人们的共鸣,并且受到普遍的欢迎

小仲马是大仲马与一名女裁缝卡特琳·拉贝(Marie-Catherine Labay)所生下的私生子,生于法国巴黎。大仲马成名后,混迹于上流社会,将他们母子抛弃掉,直到小仲马七岁时,大仲马终于良心发现,从法律上承认了这个儿子。虽然大仲马负担了拉贝的生活费用,但是他始终没有承认拉贝是他的妻子。

整体来说,不讨论任何意识形态问题和所谓的文学作品思想性问题来看,个人感觉大仲马还是比儿子强很多的....对历史的重构和解读,作品中大量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出现(《三个火枪手》中关于黎塞留,路易十三和拉罗舍勒围城战役,《二十年后》里的投石党叛乱和查理一世营救行动,《双雄记》里的拿破仑等等描绘的栩栩如生。从某些方面讲,大仲马的作品是中国读者了解中世纪到近代间的法国的入门读物。


我最最喜欢的一部外国小说,没有之一,not even close,是基督山伯爵,至少看了十遍。当然这并不是说我推崇大仲马的文学地位,… 他就是一个写畅销书的货,和金庸一样,不过我就是爱看。


看谁改编的电影,舞台剧,电视剧次数多,谁就厉害呗。脱狱流鼻祖大仲马,架空历史流宗师大仲马。金庸的连城诀是不是和基督山伯爵有几分相似?

读了大仲马,就了解了法国人的文明,历史。基督山伯爵让我认识了波拿巴,三个火枪手原来法国的乾隆大帝路易十四和他的首席大臣法国和珅黎塞留是何其的相似。红花会,香妃,陈家洛乾隆,路易十四和他弟弟。金庸收版权,就是个笑话。

小仲马的茶花女,也就是干女儿和干爹和小白脸的故事,这样的段子,又能吸引谁呢。我看还没有卡门和牛氓好。


首先,谢谢刘老师向我提问。我对世界文学史不是很懂,对大仲马、小仲马也是教科书上知道那点常识概念,所以不敢轻易回答你的提问。对于大仲马、小仲马这样有历史(文学史)地位的作家,史学家有定论。我如果斗胆回答这个『大问题』,可能也是史学家定性的『标准答案』。希望多交流,共同探讨感兴趣的问题。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