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仲馬是小仲馬的父親,準確的說小仲馬是大仲馬的私生子。這兩個人文學造詣都很高。大仲馬的代表作有《基督山伯爵》、《三個火槍手》,小仲馬的代表作有《茶花女》。小仲馬在我身邊的同學更受歡迎我覺得有下面的原因吧。

小仲馬寫的書表現的人道主義思想,體現出人間的真情,人與人之間的關懷、寬容與尊重,體現了人性的愛,這種思想感情引起人們的共鳴,受到普遍的歡迎。而大仲馬呢,大仲馬小說大都以真實的歷史作背景。雖然說情節曲折也很精彩,但是歷史背景不具有強烈的代入感,更何況是西方的歷史。

大仲馬很值得人尊敬,他參加了法國的「七月革命」,反對復闢王朝,要求改革政治,廣開言路。小仲馬的童年就比較的慘。因為他私生子的身份,經常受到別人的嘲諷。大仲馬所處的時代法國上層奢靡主義嚴重。大仲馬也不止小仲馬的母親一位情婦。很多人因為這個原因就不是太喜歡大仲馬。

還有一點,我覺得是很重要的原因。小仲馬寫的書大多和自己的親身經歷有關。小仲馬的代表作《茶花女》就是根據自己的愛情故事為藍本來寫的。小仲馬的作品關於道德人性的反思和追問還有懺悔比較多,但是對於情節的跌宕起伏這塊來說還是大仲馬的小說更勝一籌。

總結精鍊說一下我認為的原因吧。

小仲馬是法國戲劇由浪漫主義向現實主義過渡期間的重要作家。這應該是題主說小仲馬的地位高於大仲馬的很重要的原因吧。私生子的身世使他痛恨法國資本主義社會的淫靡之風,帶來了很多的被侮辱著和受害者。他想通過文學改變社會道德。他曾說:「任何文學,若不把完善道德、理想和有益作為目的,都是病態的、不健全的文學。」這是他文學創作的基本指導思想。而探討資產階級的社會道德問題,則是貫穿其文學創作的中心內容。


亞歷山大·仲馬(英文名:Alexandre Dumas),稱大仲馬,1802年7月24日出生於法國維勒科特萊,是19世紀法國浪漫主義作家,著有《基督山伯爵》、《三個火槍手》、《雙雄記》等作品。大仲馬自學成材,一生寫的各種著作達300卷之多,主要以小說和劇作著稱於世。大仲馬信守共和政見,反對君主專政。由於他的黑白混血人身份,其一生都受種族主義的困擾。2002年,大仲馬去世132年後終於移入了法國先賢祠。大仲馬的兒子小仲馬也是法國著名的作家,善於寫戲劇,其中《茶花女》等為其代表作。

亞歷山大·小仲馬(Alexandre Dumasfils,1824年7月27日-1895年11月27日),法國著名文學作家、小說家,是法國著名小說家大仲馬當奧爾良公爵祕書處的文書抄寫員時與一女裁縫所生的私生子,生於法國巴黎。其代表作是《茶花女》,《茶花女》是小仲馬的第一部揚名文壇的力作,小說所表達的人道主義思想,體現了人間的真情,人與人之間的關懷、寬容與尊重,體現了人性的愛,這種思想感情引起人們的共鳴,並且受到普遍的歡迎

小仲馬是大仲馬與一名女裁縫卡特琳·拉貝(Marie-Catherine Labay)所生下的私生子,生於法國巴黎。大仲馬成名後,混跡於上流社會,將他們母子拋棄掉,直到小仲馬七歲時,大仲馬終於良心發現,從法律上承認了這個兒子。雖然大仲馬負擔了拉貝的生活費用,但是他始終沒有承認拉貝是他的妻子。

整體來說,不討論任何意識形態問題和所謂的文學作品思想性問題來看,個人感覺大仲馬還是比兒子強很多的....對歷史的重構和解讀,作品中大量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的出現(《三個火槍手》中關於黎塞留,路易十三和拉羅舍勒圍城戰役,《二十年後》裏的投石黨叛亂和查理一世營救行動,《雙雄記》裏的拿破崙等等描繪的栩栩如生。從某些方面講,大仲馬的作品是中國讀者瞭解中世紀到近代間的法國的入門讀物。


我最最喜歡的一部外國小說,沒有之一,not even close,是基督山伯爵,至少看了十遍。當然這並不是說我推崇大仲馬的文學地位,… 他就是一個寫暢銷書的貨,和金庸一樣,不過我就是愛看。


看誰改編的電影,舞臺劇,電視劇次數多,誰就厲害唄。脫獄流鼻祖大仲馬,架空歷史流宗師大仲馬。金庸的連城訣是不是和基督山伯爵有幾分相似?

讀了大仲馬,就瞭解了法國人的文明,歷史。基督山伯爵讓我認識了波拿巴,三個火槍手原來法國的乾隆大帝路易十四和他的首席大臣法國和珅黎塞留是何其的相似。紅花會,香妃,陳家洛乾隆,路易十四和他弟弟。金庸收版權,就是個笑話。

小仲馬的茶花女,也就是乾女兒和乾爹和小白臉的故事,這樣的段子,又能吸引誰呢。我看還沒有卡門和牛氓好。


首先,謝謝劉老師向我提問。我對世界文學史不是很懂,對大仲馬、小仲馬也是教科書上知道那點常識概念,所以不敢輕易回答你的提問。對於大仲馬、小仲馬這樣有歷史(文學史)地位的作家,史學家有定論。我如果鬥膽回答這個『大問題』,可能也是史學家定性的『標準答案』。希望多交流,共同探討感興趣的問題。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