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实证主义是经验论的一个分支,因此不应该说有什么区别(《经验论的两个教条》这篇论文中所称的「经验论」,就是指的现在被我们作为典型的实证主义的代表的逻辑实证主义)……广泛地来说,把一切认识建立在经验上的,都是经验主义,而实证主义只是其中对于「什么样的经验能合理地建立什么样的认识」进行了更细节地规定的一个分支而已……而作为实证主义者现在的代表,逻辑实证主义者的宣称,建立在他们的语义学理论上:只有那些数学一样的重言式(定义和从定义推理得到的内容),以及那些我们知道什么样的经验符合它,而什么样的经验又不符合它的句子,才表达了一些意思,反之就没有表达任何意思……很显然只有那些表达了一些意思的句子,才能建立认识,而只有那些能被表达的意思,才能成为合理的认识……

但是吊诡的是,这种语义学理论,实际上本身是把「只有那些定义以及从定义推理得到的内容,以及那些我们知道什么样的经验符合它,而什么样的经验又不符合它的句子,才表达了一些意思,反之就没有表达任何意思」单纯地作为了「表达了一些意思」的定义(艾耶尔的转述),因为如果不是这样的话,这个语义学理论本身就没有表达任何意思……而一个定义未必是值得我们去服从的……

而且更吊诡的是,什么样的经验会符合什么样的句子,而不符合什么样的句子,本身就未必是一致的……因此,这里的关键人物,卡尔纳普不得不用一个新的转接语言来进行从观察语言到理论语言之间的翻译过程……很明显这一体系是极度依赖语境的……

而这样的话,就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哪些东西是定义以及从定义中推理得到的,而哪些东西不是定义以及从定义中推理得到的,当即就会变得模糊起来……而甚至替换也不能区分开这两者,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如果我们给定一个词,加个引号,之后描述这个词里有几个字,把这里的这个词替换成它的定义之后,真值就发生了改变……而且甚至加上了卡尔纳普对于转接语言的规则限制之后,也不会变得更好,因为「某句子复在某语言下符合经验」这个句子到底是不是定义以及从定义中推理得到的,又成了个问题……(《经验论的两个教条》的前半部分中,蒯因对卡尔纳普进行了这样的反驳)……

而且,某句子符合经验,这样的判断所具有的极强的语境依赖性,导致了我们似乎很难将其作为一个足够良好的定义加以使用……而仅仅是我们要求某些经验和某些句子的对应关系,这种想法,才让我们认为这样的定义是可使用的……而这里的语境,本身实际上又可以被认为是大量的我们对于一些句子的认可或者不认可所组成的,这样的话,那么特定经验就不再可能对应特定句子了,一个特定经验,将会对应的是所有可能的句子的整体……此时任何单一句子可能符合任何经验,也可能不符合任何经验……如果我们可以做出经验和另一些句子的对应,自然会导致相反的判断,也就是说,我们在面对任何经验的时候,总可以保证我们想要符合这一经验的所有句子都符合它,只要我们筛选出足够多的其他句子,认定其不符合这一经验即可……(《经验论的两个教条》的后半部分中,蒯因是这样批判实证主义的)……

而后,如果这样的话,那么要从经验来建立合理的认识,就需要额外加入一些新的条件,这些新的条件就是特定目标下的实用性……在这里,蒯因认为自己能够和卡尔纳普达成共识--「卡尔纳普现在主张:这不是关于事实的问题,而是关于为科学选择一种方便的语言形式,一个方便的概念体系或构架的问题。我(蒯因)同意这一点,只是附加一个条件,即要承认科学假说一般也是如此。卡尔纳普已经承认:只是由于假定了分析和综合之间的绝对区分,他才能够为本体论问题和科学假说保持双重的标准:我不必再说这个区别是我不能接受的。」……

而后,蒯因宣称:「卡尔纳普,刘易斯等人在选择语言形式,科学结构的问题上采取实用主义立场;但他们的实用主义在分析和综合之间的想像的分界线上停止了。我否定这样的一条分界线而赞成一条更彻底的实用主义。每个人都被给予一份科学遗产(先天性的,直觉的世界观和理论),以及感官刺激的不断袭击;在修改他的科学遗产以便适合于他的不断的感觉提示时,给他以指导的那些考虑,凡是合理的,都是实用的。」……我们可以从这里出发看到实证主义和实用主义的区别,或者说在这里,蒯因反驳了实证主义而支持了实用主义,唯一的问题是,这种「实用主义」的用法,其实不像是以前很多的实用主义,是卡尔纳普先这么用的……


我特别佩服能一下子写一大堆的。估计回头肯定有人写。我先这里写一点点自己的理解,抛砖引玉。

经验论大致上是一个认识论理论,它关注的是知识的来源问题。经验论大概是说,经验是知识的唯一来源和基础。

实证主义也可以被理解为一个认识论理论,不过我个人觉得实证主义者关注更多的是语义学。我倾向于认为实证主义是一个语义学理论,它关注的是语言的意义问题。实证主义大概是说,一句话有意义,当且仅当它能够被经验证实。

实用主义我不懂,就不说了。


唯心主义经验论:

我们眼里的、我们所经验的世界,就是世界本身。

唯物主义经验论:

我们眼里的我们所经验的世界只是我们的感觉,是一种「经验世界。

这个「经验世界」背后有一个真正的世界。

「经验世界」是我们的头脑对真正世界的认知。

这种认知不是全面的,既有正确性,也有片面性。

实证主义:

楼上说的都有可能对。

当然,究竟唯物正确还是唯心正确,我不晓得。

但是我要说的是:

世界上的真理,只有咱们去实验、去证明才算,逻辑推理和思辨没有鸟用。

所以区别在于:

经验论是对于「世界与我的关系是怎样的」的解读。

实证主义是对于「我们如何认识世界」的解读。

可以说后者是前者的更进一步。

实用主义:

楼上说的也都对,但是!

证明了的东西,还要被推翻呀。

今天实证了,明天推翻了,有鸟用?

所以实证还不够,还得「有用」。

有用的才是真理呀!

这三者的问题都是以经验主义为根源的。

他们都有一个共性:

否认真理是客观存在的,认为真理只是咱们经验世界里的一种产物。

但是实证主义招架不住一个问题:

实证主义这个理论本身是不是依靠逻辑思辨产生的呢?

经验主义招架不住一个问题:

在人类还是猴子的时候,有所谓的经验世界吗?那时候世界存在吗?那时候世界上有真理吗?

实用主义招架不住一个问题:

什么是实用的「用」?核弹有用吗?对发射者而言?对被发射者而言?

我个人持有的观点(未必正确)是:

物质与真理是客观存在的。

我们认知著物质世界与其中的真理,但这认知是不完全的。

理性推导和实验证明都是我们认识真理的方法。


实证主义,字面意即可得解,是一种新方法的使用。将辩论的内容作为假设,进行实验以证明假设成立,继而证明辩论的内容合理。

经验论,反本质(理性)的一种表述,是什么就直接是什么,不探求事物之外的解释。

两者间的相似:都要说明事物直接地是什么;区别:经验论所承认的范围大于实证,实证能做出说明的范围仅在实验框架内才具有直接性。

实证主义和实用主义。可以说两者都使用科学方法,但前者多涉足自然科学,后者多涉足社会科学。比如实证主义证明你说的对,但是实用主义会问,你所说的对有什么用?(这么问比较狭隘)在我看来,实用主义所表述的观点并不是说一种具体可行的实用(日常所说),而是说其效果(或目的)。一个东西的产生或改变有什么影响,我们对此事物采取的态度取决于这种影响是什么样的。

比如,实证主义做了一组实验证明上帝不存在,不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实验中。而实用主义:好,我承认你做的这一套是科学的、对的。但是,这个结果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那些信上帝的人会不会因你的实验而承受不了就崩溃自尽呢?会不会暴动搞翻科学呢?产生的影响是否可取呢?实际信教的人自律节欲也没什么不好,虽然上帝不存在是对的,但不合用。(就像科学技术发展的很快,仍有很多限制其发展的因素,除其本身的瓶颈之外,伦理道德对科技发展的约束也不小。很多东西的后果和影响在其本身之外不可想像,也就放弃了。这种观念就很实用。)解释的不好,希望对你有帮助。前面有篇答案很好的,我没控制住自己的表达欲就啰嗦了一堆。这些理论和主义的核心我只总结出一个,那就是相对性,都以经验主义为基础嘛,大家都开始各说各话了,还凭啥要求我说和做都照著你要求那一套来啊。怀疑给沉思的人带来的是幸福还是不幸呢。

经验论就是不问缘由,只看起因和结果。大数据就有一点经验轮。从结果里面总结出来为什么?实证主义就是要把事情的起因缘由结果都要搞清楚,经得起推敲考验证伪等。


经验主义往往注重思辨,注重理论建设。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

理论是仰望星空,实证是低头走路。总说走路的不看天,结果往往是看天的不走路。待原地踏步的还在为一小片天空你争我夺时,走远的已经发现了另一片璀璨的星空。


基本是人类的想法的统一

英文:Positivism and Empiricism:

1、譬如,宇C-w-U宙---上帝本体,中间w即世界;

2、西方哲学有用首个字母暗示其本体论的传统;

3、大多数哲学家还喜爱用自己的名字暗示本体论:

4、由此可知,

甲实证主义其--谓词的时间属性-------P--属于传统柏拉图主义,他们主张C-仆从-U,

乙经验主义--其形式因的空间属性--Eidos--偏于近代哲学,他们主张C-主次-U,但并不偏向于亚里士多德哲学,即使我用了Eidos一词。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