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世说新语》记载,曹丕命曹植当场七步成诗,以兄弟之情为内容,却不许出现兄弟二字。曹植应命而做,七步成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面有惭愧之色。但是,在其后的岁月里,曹丕及其儿子曹睿自始至终都不曾放过曹植。

公元219年,那时曹操还在世,且曹丕已立为世子。但只要曹操还欣赏曹植,曹植对曹丕的世子位就还会产生威胁。当时曹仁在襄樊为关羽所因,曹操命曹植行征虏将军之职带兵救援。曹丕为弟弟践行,拿好酒来,痛痛快快地喝。美酒一直是曹植的软肋,世子哥哥这么殷勤劝酒,曹植喝得酩酊大醉,曹操派人来催他出征,他腿都软的上不了马了。曹操大怒:平时你不拘小节我当你是才子气质,这带兵打仗你也敢误我军机,我再也不重用他了!曹丕的心机,拿来对付真情率性的弟弟真是多多有余。

曹操病逝后,曹丕继位。曹植可以说是要一心一意做哥哥的股肱之臣的,绝无二心。但曹丕不这么想。他先就把拥戴曹植的干人如丁廙、丁仪等一干谋士找了个借口杀了,让曹植独木难支;然后就开始了无休止的折腾曹植:

221年,封安乡侯;七月改封鄄城侯;222年封鄄城王;223年徙封雍丘王。226年,曹睿继帝位,徒封他的王叔到陈郡;229年,徙封东阿。总之越封越远,越封越偏,仿佛唯有如此,曹丕父子方能高枕无忧。令人心寒的是,每到一个封地,只给他不到二百的老弱残兵,安排的随身人员皆为庸人。这对于才华横溢的曹植来说,真是生亦何欢,死亦何惧!232年,一代仙才郁郁而终,年仅41岁。

令人唏嘘的是,其间曹植多次上书表达参与朝政、为江山社稷效力的愿望,父子均置若罔闻。

曹丕父子如出一辙地不放过最亲的人,几十年后也遭到了报应。在司马氏对曹魏政权予取予夺时,曹氏宗亲无人能与之抗争,最终落得江山拱手让人。正应了一句话:你所有的不肯放过别人,最终都是不放过自己。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植《七步诗》(出自《三国演义》)

曹植《七步诗》不见于陈寿的《三国志》,最早见于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文学》。《世说新语》记载:

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现在先回答题主的问题。曹操死后,曹丕刁难曹植应该确有其事。但其兄弟却并未出现如大唐玄武门之变那样兄弟相残的事。而是将其徙封雍丘王,时年曹植32岁。公元225年,曹丕南征归来,路过雍丘,与曹植兄弟见面,增其户五百。之后,曹植在文、明二世的12年中,曾被迁封过多次,最后的封地在陈郡。公元232年,曹植改封陈王,同年病逝。而且妻子,子女也并未遭到迫害。长子曹苗,封高阳乡公,早夭。次子曹志,初封穆乡公,后迁封为济北王。其妻,谢氏,被封为「陈思王妃」,一直活到晋代,享年八十余岁。

曹操、曹丕和曹植号称魏晋文坛「三曹」,其中曹子建更是执魏晋文坛之牛耳。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曹植自小非常聪慧,才十岁出头,就能诵读《诗经》、《论语》及先秦两汉辞赋,诸子百家也曾广泛涉猎。他思路快捷,谈锋健锐,进见曹操时每被提问常常应声而对,脱口成章。曹操曾经看了曹植写的文章,惊喜的问他:「你请人代写的吧?」曹植答道:「话说出口就是论,下笔就成文章,只要当面考试就知道了,何必请人代作呢!」

再加之曹植性情坦率自然,不讲究庄重的仪容,车马服饰,不追求华艳、富丽,这自然很合曹操的口味。渐渐地,曹操开始把爱心转移到曹植身上。建安十五年(210年),曹操在邺城所建的铜雀台落成,召集了一批文士「登台为赋」,曹植也在其中。在众人之中,独有曹植提笔略加思索,一挥而就,而且第一个交卷,其文曰《登台赋》。从此曹操对曹植寄予厚望,以为他是最能成就大事的人。

文人气、才子气太浓,常常任性而行,不注意修饰约束自己,饮起酒来毫无节制,终于在太子之争中败下阵来。

建安十九年(214年),曹植改封临淄侯。这一年,曹操东征孙权,令曹植留守邺城,告诫他:「当年我担任顿邱令的时候二十三岁,回想起那时候的所作所为,至今都不曾后悔。如今你也是二十三岁,怎能不发奋图强呢!」曹植既因为有才而受宠,丁仪、丁廙、杨修等人便都来辅佐他。曹操有些犹疑,好几次几乎要立曹植为太子。然而,曹植文人气、才子气太浓,常常任性而行,不注意修饰约束自己,饮起酒来毫无节制,做出几件让曹操很是失望的事。

  尤其是在建安二十二年(217年),他在曹操外出期间,借著酒兴私自坐著王室的车马,擅开王宫大门司马门,在只有帝王举行典礼才能行走的禁道上纵情驰骋,一直游乐到金门,他早把曹操的法令忘到九霄云外去了。曹操大怒,处死了掌管王室车马的公车令。从此加重对诸侯的法规禁令,曹植也因此事而日渐失去曹操的信任和宠爱。十月,曹操召令曹丕为世子。从此,曹植告别了昂扬奋发的人生阶段,陷入难以自拔的苦闷和浓浓的悲愁中。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曹仁为关羽所围困,曹操让曹植担任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带兵解救曹仁。命令发布后,曹植却喝得酩酊大醉不能受命,于是曹操后悔,不再重用他。

曹操去世后,曹丕称帝,曹植徙封雍丘王,形同软禁。

  黄初四年(223年),32岁的曹植徙封雍丘王。在此期间,写出名垂千古的《洛神赋》。黄初六年(公元225年),曹丕南征归来,路过雍丘,与曹植见面,增其户五百。

  黄初七年(226年),曹丕病逝,曹叡继位,即魏明帝。壮心不已的曹植急切地渴望自己的才能得以施展,他曾多次慷慨激昂地上书曹叡,要求给予政治上的任用,拳拳之心可以使铁石心肠之人动容。但过于冷静理智的曹叡却心如古井,不起微澜,对于曹植的种种表白和要求,只是口头上给予嘉许而已。曹叡对他仍严加防范和限制,处境并没有根本好转。曹植在文、明二世的12年中,曾被迁封过多次,最后的封地在陈郡。

  太和三年(229年),38岁的曹植徙封东阿,其间潜心著作,研究儒典。太和六年(232年),曹植改封陈王,11月曹植在忧郁中病逝,时年41岁,遵照遗愿,将其葬于东阿鱼山。后人称之为「陈王」或「陈思王」。


南朝宋大文学家谢灵运曾经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而这里大名鼎鼎的曹子建就是三国时期的大才子曹植,能被后世用才高八斗来形容足见其才能被后世所称道。曹植与其父操、兄丕并称三曹,其父曹操也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被后世称为奸雄,在东汉末年建立了自己强大的军政力量,为后来曹魏政权的奠定了基础。

在曹操病死前后,年长的曹丕继承了父亲的魏王位置,并称帝,对于很有才能的弟弟处处提防,据传曾经让自己的弟弟在七步内写诗,写不出来就杀头。聪明的曹植在哥哥说完后就说后来铭传于世的七步诗。在此之后关于曹植的记载就少了,那么曹植最终的结局是什么呢?以下依据相关资料做简要分析。

第一个阶段,曹丕在世时,曹植备受打击和排斥。

国志卷十九·魏书十九·任城陈萧王传上说:

文帝(曹丕)即王位,诛丁仪、丁廙并其男口。(曹植)与诸侯并就国。黄初二年,监国谒者灌均希指,奏「植醉酒悖慢,劫胁使者」。有司请治罪,帝以太后故,贬爵安乡侯。其年改封鄄城侯」。

皇帝的弟弟被大臣告发,可以体现皇帝对自己的弟弟是提防和存在芥蒂的,否则谁也不敢离间皇家骨肉,皇帝只是看在太后的面子上没有进行大的处罚。经过多方面考虑,曹丕又给了自己弟弟封王,「(黄初)三年,立为鄄城王,邑二千五百户」。

曹植曾经多次上书皇帝,希望得到重用,但对于自己的弟弟还是不予重用。「帝嘉其辞义,优诏答勉之」。用几句好听的话打发了他,实质上还是距他于千里之外。

第二个阶段,曹丕去世后,侄子曹叡(有时也写做曹睿)仍然不信任他。

魏文帝曹丕在公元226年去世,其子曹叡继位,就是魏明帝。压抑了许久的曹植把希望寄托自己的侄子身上,上书曹叡希望能够重用自己。但是曹叡也是仅仅在口头上答应自己的叔叔,芥蒂和防备还是没能消除。

植每欲求别见独谈,论及时政,幸冀试用,终不能得。

而说起来这位年轻皇帝就是曹丕与甄氏的儿子,据传在曹操打败袁绍后,曹丕娶了袁绍的儿媳甄氏,曹植也同时爱著甄氏,甄氏去世后,他还专门写《洛神赋》来纪念甄氏。多了这一层关系,此情此景让曹植百感交集,报国无门,空流泪两行。

第三个阶段,多次被皇帝迁封,潜心研学,抱憾去世。

曹丕父子为了防备曹植,多次迁移他的封地,直到去世前留在了陈留。不能实现理想抱负的曹植时常愤懑,有时候也熏熏大醉,来酒精麻醉自己。

清醒时候,纵情于诗词歌赋,留下了许多人脍炙人口的作品,如《白马篇》、《登台赋》等,世界上虽然少了一位将军或者政治家,却多了一位对后世有很大影响的大文学家。比如他的《七哀诗》对唐代的杜甫的《三吏》、《三别》影响很大。

尤其是晋代和南北朝文学家都把曹植作为自己的偶像,就像本文开头所说的谢灵运,把天下的才分为十斗(一石),曹子建就独占八斗。这个评价要远远大于太多的赞美。曹植文学上的成功不能弥补其政治上的失意,长期的抑郁和酗酒拖垮了他的身体,公元232年11月,一代才子曹植病逝,年仅41岁,遵照遗愿,将其葬于东阿鱼山。实现了他托体同山阿的愿望。

陈思文才富艳,足以自通后叶,然不能克让远防,终致携隙。

这是陈寿对曹植的评价,他把曹植一生的失败,归结于自己的不检点和不知道提防。的确,有大才能的曹植确实如此,父亲安排他做事诚恳,他可以喝得大罪。

然而,从曹植的一生的结局看,最大的问题是皇权社会的同室操戈。陈寿在三国志中,大篇幅的引用曹植给曹丕和侄子曹叡的上书的话,读了感情真挚。曹植诚恳卑微的想要报效国家,但这扇门终究没有打开。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不重视宗室作用的曹丕父子,因为没有宗室的帮助,留下来的小皇帝被司马氏掌控,成为傀儡皇帝,几年后,辛辛苦苦创立的曹魏政权被取代。后代的史学家把原因归结在当年曹丕对自己弟弟们的破坏,让曹魏宗室不能起来保卫自己祖先创立的基业。悲哀,曹植结局的同时,更应该感慨旧时代的吃人。

你是如何看待曹植的?

欢迎关注,讲述三国故事,了解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