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李三」,在历史上有很多个,因为名声大,威慑力强,有不少欺世盗名的小毛贼,也狐假虎威进行招摇撞骗冒充,用来壮大自己的声势。

真正的「燕子李三」,原名李景华,河北涿州人,小时候与家人流落沧州,跟随沧州武师学艺,学得了一身好功夫。

二十岁左右,因为生活窘迫,开始偷盗生涯。他下手偷盗的对象都是豪门大户,从不去骚扰寻常百姓人家。作案时会留下一只白纸折成的「燕子」,或留下写有「燕子李三」字样的纸条,说明「明人不做暗事」,「好汉做事好汉当」。

不久以后,就声名鹊起,「燕子李三」成为百姓街头巷尾议论的话题。

据说「燕子李三」为了提高本领,遍访名师学艺,煞费苦心。经过勤学狠练,他学成了八步登空和燕子三抄水的绝技,可以登空上物,还可以在水面上自如跳跃。

随著技艺的增强,他的偷盗专业也更进一步,他实施的目标,包括了政府高官,商业大佬,豪门巨富,进入他们守护森严的官邸阔宅,来去无影,如履平地。

他偷盗来的财物,有时也会分一些给贫苦百姓。在乱世之秋,「燕子李三」劫富济贫的形象,在百姓心中很受欢迎,人们都称他为侠盗,他的传奇故事也广为流传。

由于被他偷盗过的达官贵人,对他恨之入骨,多次施压警察部门,使得警察不得不对他进行全力追捕,「燕子李三」最终被捕入狱。

在狱中,为了防止他逃脱,他被戴上了特殊的刑具进行防范。后来经法院审理,判处他有期徒刑十二年,他不服上诉。可是还没等到终审,「燕子李三」就病死在北平看守所。一代侠盗,就此结束了他传奇的一生。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一般认为,燕子李三是李景华。

李景华是清末出生,长在民国时期的人。

此人是河北人,出生在贫困农民家庭,父母双亡,从小跟著叔叔走江湖谋生。

少年时期,李景华和叔叔流浪到沧州。叔叔因身体有病,不再走江湖,留下做点小生意。

李景华无法依靠叔叔在生活,只能在沧州做些临工。

不过,他从小手脚就很灵活,是练武的好材料。而沧州又是武术之乡,有名的拳师众多。

于是,李景华就拜当地拳师为师,学习了一身武艺。

有意思的是,李景华学艺之初就对拳脚功夫兴趣不大,反而很注意学习奔跑、跳跃尤其是攀爬的技术。

有一个老师认为他心术不正,将他逐出师门。

其实,由于家庭贫困,又是走江湖的孩子,李景华从小就会一些扒窃的技术。他叔叔虽然是走江湖卖药的,恐怕也是利用扒窃贴补家用。

所以,李景华可以说就是一个惯偷。

此刻他学习这些技术,目的不言而喻。

拜师失败以后,李景华又去当地著名戏班学艺。在戏班里,李景华倒是学会了各种杂技技术,有些擅长攀爬和类似于今天跑酷的技术。

学艺期间,李景华老毛病又犯了,在戏班子里面偷了东西,被赶了出去。

此后,他不再拜师,也不从事其他工作,而是成为职业小偷。

李景华的偷盗技术非常高明。

当年大户人家多修建很高的围墙,晚上有家仆守夜、巡视,贵重物品往往上锁。

而李景华其实没有什么拳脚功夫,倒是特别擅长攀爬和潜入。

据说,李景华可以攀爬上七八米高的院墙,哪怕院墙并没有什么落脚点也可以借助绳索。

李景华潜入富户人家的时候,走路悄无声息。除了自己轻手轻脚以外,他还有特质的厚底布鞋,走路没有动静。

从20年代开始,李景华沿著平汉铁路到处作案,偷到了很多大户。

到1934年,李景华被民国政府抓捕,1935年1月判处12年徒刑。

需要说明的是,李景华并不是什么好人,同故事传说区别很大。

李景华本人吃喝嫖赌抽、五毒俱全。李景华之所以失手,一说是他从抽大烟变为了吸食海洛因。然而,一次盗窃中,他突发毒瘾,导致浑身颤抖,从偷盗现场跌落,被巡逻的警察发现,所以被擒获。

因为这些恶劣的嗜好,李景华的开销非常大,所以必须不断的盗窃,连了洛阳警备司令白坚武家都不放过。

李景华的所谓劫富济贫,也不存在。劫富确实是有,这是因为穷人没钱,他不去偷富人难道去偷穷人?怕是偷五十家穷人还不如偷一家富人。

至于济贫,除了对妓院里面的妓女大方以外,李景华没有这种撒钱行为。

至于抗日,根本是同李景华毫无关联。

其实李景华的拳脚功夫很一般,退一步说就算厉害也没用。

因为李景华牛逼的二三十年代,中国民间到处都是枪支,农村土地主家中都有长枪短枪看家护院。城镇的商户、票号中,多放著枪支发,防止被人抢劫。

李景华就算神拳无敌,身体终究不能挡子弹,所以拳脚功夫毫无作用。

而且,李景华并非没有失手过,他曾经多次被捕,因为当年对盗贼处理的不重,所以蹲不了多久加上行贿,李景华很快会被释放。

然而,1935年这次就不同了。

因为李景华盗窃时,被巡逻仆人发现,为了脱身将其打伤,伤势还不清。

结果,李景华被判刑12年。

而李景华仅仅在监狱里面过了不到1年,他就死了。

原因一说是被看守虐打,但更多人认为李景华是死于停止吸毒。

他被捕时已经39岁,吸毒长达20年时间,身体已经很虚弱,根本离不开毒品。

关入监狱以后,李景华无法吸毒,又被重镣锁著,没有多久就呜呼哀哉了。

李景华在当时算不了什么,因为杀人越货的土匪多如牛毛。

然而,李景华死后3年,《燕子李三》一书在东北出版,在全国畅销,大约在这时起,他作为侠盗的形象一点点被竖立起来。


关于「燕子李三」的传说,历史版本比较多,目前流传最广的有两版!

一个是河北保定侠盗李景华,另一个则是河北沧州武者李云龙!

咱先说说李景华,河北保定人,生于清末长在民国!

李景华是个苦命人,打小父母双亡,是叔叔将其带大。

李景华跟著叔叔在和武术之乡沧州生活过一段时间,在那里拜过师学过武,练就了一身本领。当然了,练的这些本领,都成了他「偷盗」的绝佳辅助。毕竟像李景华这种出身贫寒,有无父母教导,打小过苦日子的孩子,很容易养成一些「小偷小摸」的习惯。

据说,他在沧州被逐出师门,就是因为手脚不干净!

被逐出师门后,没有了生活来源的李景华,在洛阳成为了一个「职业惯偷」(他是跟著沧州戏班子走江湖的时候,被驱逐的,当时就在洛阳),以偷盗为生!当然,像他这种「身怀绝技」的大盗,自然不会满足于小偷小摸。

一次他在洛阳,偷了洛阳警备司令白坚武的手枪,并留下「『燕子李三"到此一游」的字迹,从才开启了「燕子李三」的侠盗之路。

这期间由于他在河南偷了不少达官贵人,遭到通缉,他还去少林寺避过风头。

不知是官府抓得紧,还是洛阳没得偷了,他离开了洛阳,来到了平津地区。

在这里,李景华创出了一番名声,他从来不偷无名之辈,能获「燕子李三」光顾的,无一不是豪门大户。就连段祺瑞、潘复,张宗昌这样的大军阀都没能逃得过。当然更为人称道的是,这位「燕子李三」劫富济贫,他从不偷穷人,还时常会把偷来的财物分给穷人们,所以在当时的平津一代,老百姓们都称其实好人,实侠义之士。

甚至于,当地的一些巡捕们都为其精神所感动,与其颇有私交。这也是李景华能够时常得手而「逍遥法外」的原因之一。

当然,这些真实性有待考证!

要知道穷人也没东西给他偷啊,至于劫富济贫,更多是把钱给了妓女。因为这个人不是什么君子侠客,他就是一个小偷,吃喝嫖赌,无所不精。一个没有受过教育,打小浑迹江湖、亿偷盗为生的人,这种形象才更符合他。

至于巡捕们的庇护,我想实拿了李三的好处,警匪合作更加现实。

这些并不是我毫无依据的乱说,因为李景华确有其人,1934年,他被民国政府抓捕,并因为偷盗而被判处12年徒刑,所以关于他也不仅仅实传说。

而相对于李景华,另一版的燕子李三,无疑要有「素质」得多。

这个李云龙是河北沧州献县人,1837年出生,在家排行老三,因擅长轻功飞檐走壁,得了一个「燕子」的绰号,故称「燕子李三」。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献县轻功」的代表人物。其家族人丁兴旺,至今仍有传承。

当地更有「燕子门」一说,可能后来的李景华就是学了「燕子门」的轻功,才自号「燕子李三」!


燕子李三在民间传说中是民国时期一位有名的飞贼。人们大多把燕子李三描绘成飞檐走壁的神偷侠盗。有的文艺作品甚至把燕子李三与大刀王五和霍元甲并称。1977年由王新民导演的电视剧《燕子李三》里面塑造了一个亦正亦邪的李三形象。

那么,真实的燕子李三是什么样的呢?其实,在全国有两个燕子李三,一个是河北涿州的燕子李三,原名叫李景华,又名李鸿。主要活跃于上世纪30年代的平津地区。另外一名就是山东的燕子李三,叫李圣武,主要活跃在建国前后。因为两人都是来无影去无踪,飞檐走壁莫奇怪去去就来的类型,官府很多次围捕都无可奈何。所以老百姓就把两个燕子李三的故事合在了一起。

因为李景华比李圣武活跃时间早,所以后面我们称李景华为老燕子李三,李圣武为小燕子李三。

老燕子李三李景华,幼年流落沧州,学了一身武艺。后来流窜到平津地区作案。李景华作案有两个特点。第一个是他专偷豪门富户,第二个是他是每次做案以后都喜欢在现场留下一个白纸叠的燕子。因此他的外号就叫燕子李三。

老燕子李三其实不是没有被捕过,但是他每次被捕之后还能够再出去作案,这就增加了他的传奇效果。1934年,老燕子李三再次被捕,被关押在北平感化所。感化所的狱卒史海山跟燕子李三一见如故就跟他结拜了兄弟。每天晚上史海山放燕子李三出去作案,燕子李三把所得的赃物分史海山一半。

后来史海山有一次出门销赃的时候被人发现,于是很快被捕。燕子李三就偷偷跑出来,爬到审讯史海山的房顶上偷听。结果听了半截儿,突然烟瘾发作,点了个火,想要抽烟,结果被人发现,再次被捕。

1935年,燕子李三因为肺痨发作死在了北平看守所时年四十岁。

另一个燕子李三就是山东省的李圣武,也被称为小燕子李三,他生于1920年。这个燕子李三不仅烧杀抢掠,而且偷盗成性,无恶不作。他还曾经潜入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渠的府中行窃。并且因此名噪一时。

1948年9月2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了济南。作为一直在济南活动的小燕子李三此时并没有离开济南,还在继续作案,当时济南的人民公安法小燕子李三列为头号通缉犯曾经多次组织抓捕但是都被他逃脱了。

后来公安机关经过广泛的摸排,确认燕子李三已经潜逃到了江苏徐州,藏在他的一个姘头的家里。1949年6月24日,公安机关在江苏徐州他的姘头的家里以查户口的名义潜入将小燕子李三抓获。

1949年10月27日,作恶多端的小偷惯匪小燕子李三,在济南被枪决,时年29岁。


随著有关燕子李三的小说、电影、电视剧相继问世,一个活跃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北京城的侠盗形象,深入人心。

经过艺术手段加工的李三,身怀绝技,武功高强。不但飞檐走壁如履平地,还能自如出入戒备森严的豪宅大院,来无影,去无踪,盗取富家钱财犹如探囊取物,根本无视那些守宅护院的家丁保镖。即便偶然间被发现,也能毫发无伤地全身而退。

更为甚者,影视中的李三,不仅是一个劫富济贫的好汉,而且还是一名抗日志士,是人们心目中的侠盗。其形象高大伟岸,散发著满满的正能量,充满著传奇色彩。

(燕子李三剧照)

那么,历史上真实的李三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和艺术人物李三有何区别呢?

真实的「燕子李三」有多个版本,有人说他是河北保定的李景华,也有人说他是山东禹城的李圣武,还有人说他是河北沧州的李云龙。但最为史学界所公认的,应该是李景华。

李景华出生于1895年。幼年丧父后,随叔父流落到素有武术之乡的沧州地区。生活无以为继的李景华,以干杂活为条件,拜在当地一些武师名下,学到了一些粗浅的武功招式。

由于李景华瘦小干枯,上房爬树却灵巧迅捷。因此,武师们便著重教给了他一些攀爬和奔跑之术。这让李景华受益匪浅,其翻墙越脊的功夫,也大为长进,一般人很难望其项背。

由于贫困,此时的李景华可谓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为了生存,他利用自己学到的一些本事开始小偷小摸,经常在半夜时分潜入有钱人府邸,盗取财物。

18岁时,李景华随著一个江湖戏班进入河南洛阳,开始了在全国各地巡回卖艺的生活。但戏班里,会经常莫名其妙地丢失财物,有人公开指责是李景华所为。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李景华主动离开了戏班,由此正式开启了他的盗窃生涯。

在此期间,他偷盗了几家有钱人,还窃取了洛阳警备司令的左轮手枪,受到官府通缉。无奈之下,李景华只好隐姓埋名,潜伏在少林寺继续习武,这让他的所谓轻功更趋娴熟,偷盗本领也增强了不少。

离开少林寺后,李景华流窜到了平津一带,继续干起了偷盗营生。

(燕子李三剧照)

所谓「术业有专攻」。李景华在偷盗上,还确实是有一些功夫的。他可以头朝下,身体紧贴墙壁,借助特制工具,像壁虎一样在墙上移动;也可以利用绳索或铁爪,轻松地攀爬上高耸的围墙和树木;还擅长利用一些天然的物体,如墙壁、树木等,借力翻越屋脊或围墙。当然,李景华还擅长开启各种不同种类的锁。

李景华偷盗时有两个特点:一是只偷大户,从不骚扰贫苦百姓。二是每次得手后,他总是要在现场留下一些标记。有时是「燕子李三」的字条,有时又是一只用纸叠成的燕子。渐渐地,「燕子李三」的名头,越来越响。

李景华做过一些大案,「光顾」的名人也很多,包括大名鼎鼎的段祺瑞,国务总理潘复以及军阀张宗昌等人。李景华偷盗所得的大部分财物 都用于自己挥霍。所谓的「劫富济贫」,纯粹是传说。他的钱财多半用在妓女身上和吸食鸦片上,接济贫苦百姓几乎没有。即便有过几次,也只是他随意处置赃物的一种方式,并非有意为之。

1934年春天,李景华被北平警方抓获,送进感化所。在此期间,他结识了感化所的巡官史海山,两人一见如故,在感化所里秘密地结拜为兄弟。在史海山的掩护下,李景华白天呆在感化所里,晚上偷偷溜出来作案。

因此,在李景华被关在感化所的在那段时间里,北平城里居然还频现「燕子李三」的作案现场。百姓由此相信,又一个李三出现了。当然,每次李景华「凯旋」后,自会给史海山奉上一大堆赃物。

(燕子李三剧照)

1934年8月的一天晚上,李景华尾随听戏回家的丽华绸缎庄经理潘国英,悄悄潜入潘的住所,藏身于杂物间。待夜深人静之际,李景华乘潘家人都进入梦乡后,偷偷地溜了出来,直奔潘国英的内室,盗窃了众多贵重物品。同样,李景华也分了一部分赃物给他的合作者史海山。

但是,史海山在处理赃物时,被警方发现,于是被捕入狱。

李景华获悉情况后,为了打探消息,当夜就爬到了警方审讯史海山的房顶,偷听审讯过程。不料中途鸦片烟瘾发作,非常难受,不慎弄出了声响,被警方当场抓获。

1935年1月,北平地方法院以「强盗罪」判处李景华12年徒刑,李景华不服判决,上诉到高院。但还没等到高院复审,李景华就因肺痨发作,于1936年1月死在了看守所里,时年40岁。

因此,历史上真实的「燕子李三」和传说相去甚远,他其实就是一个惯偷,和侠盗、抗日英雄等根本沾不上边。只不过由于当时的社会现实和后来艺术的需要,才将李三刻画成了传奇英雄。而且越传越神乎,以致演绎成了人们心目中的正义形象。

( 参考资料:《燕子李三》)


「燕子李三」,是一个绰号,使用这个绰号的人历史上有三个:一个是河北省保定市涿州的「燕子李三」,原名叫李景华;一个叫李圣武;另一个叫李云龙,也是最早使用「燕子」标志的人。

但史学界公认的燕子李三,是李景华。李景华少年时,在武术之乡沧州拜师学武,为了增强本领,又拜田盘山万松寺师父石敢当和其师弟五台山法慧为师。除了学习拳脚功夫外,法慧禅师又传授他独门轻功绝技:八步登空和燕子三抄水。

这门功夫很神奇,燕子李三一段助路,可以在水面上跳跃,宛如燕子掠水疾飞。他借助一些简单的工具,可以头朝下,身子像壁虎一样紧贴墙壁往上爬,称之为壁虎游墙功;也可以将系有长绳的铁爪抛于高墙或树枝之上,然后攀著绳子爬上去;还可以用脚蹬墙,借劲使力,巧妙地越过障碍;也可以轻而易举地撬开各种锁具,据说他还会很多的秘制药水,将人麻晕。

李景华从来不偷普通老百姓,专拣达官贵人这些大户人家下手。有时也会接下穷人。每次作案后会留下一只纸叠的燕子,所以人称燕子李三。

可是,人有失足,马有失蹄。李景华最后被捕了,因肺痨发作,死在了监狱里。一代传奇侠盗燕子李三就此落幕。


在我们中国人们常常为了方便,好把人的名子省略掉,按别人的出生的顺序,「因为以前一家都好几个孩子」按排行好叫个张大,张二、张三,或李四、王二什么的,历史上有过几个燕子「李三」的传说,各有各的版本。

那我就按题目来回答历史上的李三。

燕子「李三」是根据民国特大刑警案作者「张建安」案例改编的电视剧,热播的李景华,「李三」他小时候就是个小偷小摸,他后来拜了一个佛门的武功高师石敢当的师弟,是五台山的法慧和尚,这就电视剧里的堂畿和尚的原形,李景华在和尚那学到轻功飞檐凌空,学到了异于常人的本事,从此李景华从一个小偷小摸,改头换面成了一名江洋大盗,专偷高官巨富,什么高宅大院,如履平地,再也没有他去不了的地方,在华北一带名声大震,就连那些有保镖有警卫的官府照偷不误,后来象洛阳警备司令家,「六不总理」段其瑞家,民国北洋军阀时期最后一任国务总理潘馥的家,就连民国军阀人称混世大魔王的张宗昌家也未辛免,都来去自如,得手成功后用白纸扎个燕子,写上燕子李三,明目张胆的向对方亮明身份,这单生意是我「李三」干的有本事找我来,华北一带警暑谈「李三」色变,开创了一代大盗风范,把偷来的东西分给穷人,可以算是个义盗。

要说他是什么样人,我认为他是个瘾君子,要不是抽大烟,他也不会死到监狱里。

就句老话说的好,好啥的最后被啥帮架,这话一点不假。


1998年一部叫《燕子李三》的电视剧火遍全国,一时间大家都很敬佩燕子李三,当然,在电视剧中他是侠盗,也是为穷苦百姓办事,而且还与当时的腐败的政府高官做斗争。每次作案都要留下标记,就是一只纸叠的燕子,告知被偷的主偷你们家是我燕子李三,不要错怪别人。

影视剧中的燕子李三(陈龙版)

而这毕竟是电视剧,电视剧是艺术,而真实的燕子李三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其实历史上传说是燕子李三的人一共有三位:一位是山东禹城的李圣武,此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自己故弄玄虚,其实他经常被抓,最终都是在金钱的疏通下才被放出来,久而久之,他将燕子李三的故事强加到自己的身上,其就是一个赝品。一位是河北沧州的李云龙,出道最早,家族延续至今已历8代。一位是河北保定涿州的李景华。电视剧是根据以上三个人的故事改变而来的,在民国时期,民间公认的燕子李三就是李景华。

影视剧中的燕子李三(陈龙版)

李景华又名李鸿,1895年出生于河北涿州,儿时随叔父流落沧州,沧州自古以来就是武术之乡,所以李景华四处学艺,学得了一身本领,基本上十八般武器样样都会,一般的翻墙入院对他来说不是问题,他一直到十九岁才出师。虽然学得一身本领,但是在那个乱世要想谋得个活命的差事非常不容易,所以一直在江湖上混迹的他,想到的第一个营生手段就是偷盗。他偷盗是有原则的,不偷寻常百姓,只偷达官显贵。所以,洛阳警备司令白坚武、北洋政府段祺瑞、军阀张宗昌、褚玉璞等都被李景华光顾过,而且从来没有失手过。

而且李景华有个特点,就是在完成一切偷盗后,会在现场留下一张纸叠的燕子,久而久之,燕子李三的大名就打起来了。由于名气太大,一些小偷小摸之辈都暗暗借用他的名号行窃,警察局因为破不了案,就将很多盗窃的案件挂在燕子李三头上。

一般人认为既然是侠盗,他会将偷来的钱财散给穷人,但实际上,李景华偶尔也会分一些钱财给穷人,但大部分都被他挥霍了,他是一个「五毒俱全」的人,偷来的钱财基本上都花在了吃喝嫖赌抽等上面。当然李景华也不是万能的人,他也有失手被抓的时候,他就通过打点,白天在监狱里待著,晚上出去偷盗。

1934年,李景华又因偷盗被下狱,他和监狱巡官史海山还拜了把子,平分偷来的钱财,但好景不长,事情败露,李景华被带上刑具。1935年李景华因盗窃罪被判处12年,他不服上诉,还没等到结果,他便在1936年1月9日因长期吸食鸦片导致肺痨发作死在牢里,年仅40岁。

所以说,电视剧毕竟是艺术,切不可完全相信,燕子李三李景华有他的长处,但是整体上看他并未像电视剧中那样正值和正义,他就是一个混迹于民间的盗者,只不过这个盗者心里还存有一丝的所谓的原则罢了。


感谢邀请,我是沫白,我来回答。

电视剧《燕子李三》相信很多人都看过,其主人公「李三」武功超强,劫富济贫,是一个出了名的侠盗。

尤其是他那飞檐走壁如轻燕的功夫为众人所佩服。但是你知道吗,历史上确实有燕子李三这个人,而且他的经历同样也精彩。

关于燕子李三到底是谁,有很多说法,现在普遍认为是李景华。生于1898年,善于习武。武功高强。 他最擅长的就是爬墙上树,比猴子还灵活。

因那时候百姓普遍贫穷,李三也不例外,为了生计,他只能用自己的本领,选择偷盗为生。

他虽然是一个贼,但他并不是普通的小贼,而是被称之为「侠贼」

因为他从来不会光顾老百姓的家,他只会偷那些贪官奸商,就连军阀段祺瑞、张宗昌家中都留下了燕子李三的足迹。

并且,燕子李三偷过来的东西,大部分都会施舍个那些贫苦的老百姓,因此老百姓对燕子李三非常的尊敬。

而且,他既然可以从那些高官权贵家中偷取财物,可见他的武功之高,胆量之大。

不过,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李三也不例外。1935年。李三因潘家绸缎庄案被捕入狱,被判12年。

但仅仅过了一年,1936年初春的晚上,关押在看守所里面的李三,突然全身抽搐,然后就昏迷不醒,死于烟瘾发作。

一代传奇,落得如此下场,不禁令人感叹。


燕子李三,原名李景华,1898年生于京东蓟县。幼时随叔父到沧州落户,艰苦度日。沧州习武之人众多,他也跟著学了点武艺。因其禀赋较好,身体轻快,渐渐地,爬墙上树易如翻掌,非一般人所能比。由于家境贫寒,及其年纪稍长便开始四处偷盗,曾在河南、湖北等地屡屡作案,有一次竟然偷了洛阳警备司令白坚武家的财物,名声大振。

为了增强本领,李景华曾隐姓埋名到少林寺学艺,几年苦练,功夫大进。此后,他沿著平汉线来到平津一带活动,曾在北平右安门外关厢居住,放开胆子大量作案,不久以后便有了「燕子李三」的名头。

「燕子李三」究竟有什么样的高超武艺?他当然不会有传说中的「燕子三超水」的轻功,不能在水面上点水而行。但他的武功确实非同小可。这可以从他的作案对象中看出。他的作案对象不是小家小户,而是深宅大院、高墙阻隔、护卫森严的富家大户。在这些地方,他能够来去自如,这不能不说他有超常的手段。他可以头朝下,借助一些工具,身子像壁虎一样紧贴墙壁往上爬;也可以将系有长绳的铁爪抛于高墙或树枝之上,然后攀著绳子爬上去:还可以用脚蹬墙,借劲使力,巧妙地越过障碍;也可以轻而易举地撬开各种锁子……具有这些本事,再加上作案前周密细致地摸底,并配有特制的药水等,「燕子李三」很少失手,作案无数。他甚至到临时执政段祺瑞的府邸行窃,还偷过国务总理潘复、执政秘书长梁鸿志等人的财物,所以,名声越来越响,轰动一时。每次作案后,为显示自己艺高胆大,燕子李三还故意戏耍权贵,仿效传奇小说中诸如花蝴蝶、白菊花等大盗的做法,把一只用白纸叠成的「燕子」插在作案的地方,显示自己明人不做暗事。 「燕子李三」的绰号便由此得来。

当时时局十分混乱,当权者即为国之巨蠹,为富者往往不仁。因此,老百姓对于专偷富人的燕子李三倒有一份亲切感,把他看做梁山好汉时迁一样的人物。燕子李三有时候也将偷窃的部分财物分给百姓,受到百姓的称颂。有报纸就曾这样报道:燕子李三「得赃数千元之巨,初冬往游城隍庙,见附近居民以贫苦者太多,遂起怜悯之心,每人一元或二元,任意施舍,遂为侦缉队注意,跟踪逮捕」。

实际上,在全国范围内有两个「燕子李三」。一个是河北的老「 燕子李三」,他大约活动在清末民初年间,原名叫李鸿,武功高强且劫富济贫,是个义盗,后被反动军警设计逮捕,惨遭杀害。民间流传的许多有关「燕子李三」的故事实则就是以他为原型的。另一个就是山东的「燕子李三」,这个李三原名李圣武,禹城李家庄人,因排行老三而得名。他虽然也会一些拳脚功夫,但自小不务正业,发展到后来烧杀掳掠无恶不作。他的成名原因比较多,一是当时李圣武为了扩大自己在道上的影响,就把老「燕子李三」的事嫁接到自己身上,到处吹嘘自己能「飞檐走壁」无所不能;再就是每次被抓之后,李圣武总能靠金钱打通关节,有惊无险,而国民党警察局为了掩饰自己收受李贿赂的丑行,也帮著吹嘘他会「飞檐走壁」、「缩骨功」,为李犯的屡屡逃脱寻找借口。而且当时有一个大的时代背景非常重要,就是济南刚刚解放,城内局势还不稳定,国民党在城内残留了大量的军警特务及反动道会人员伺机搞破坏,李圣武也是他们的候选人之一。基于上面的几个原因,李圣武是「燕子李三」的传说也就逐渐地混淆视听,终于造成了人们的一种误解。 燕子李三,从穷人和侠客沦落为窃贼和淫贼,虽然他的武功和故事为人们津津乐道,但是当他被擒并处死,人少怜之者。关于李三的传说也极其纷杂,以其名气之大,相信是有真功夫的。段云鹏是30年代名闻京津的飞贼,与「燕子李三」齐名,人称「赛狸猫」,后成为国民党军统特务。建国后1954年潜入大陆被抓,据说从广东运往北京的时候,为了防止他捣乱,就把他绑在一个担架上抬进飞机。到北京后被装在一个大铁笼子里,他说,这个笼子我认识,当年李三就是被这个笼子关的。 ——注意,这时候他已经五六十岁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