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邀请!

什么叫屯田制

屯田制就是国家强制农民或士兵耕种国有土地,征收一定数额田租。屯田制有三种方式:军屯,民屯和商屯。

屯田制起源

屯田制起源于西汉,到曹魏时期形成一套完整的制度。西汉前元十一年(前 169),汉文帝以罪人、奴婢和招募的农民戍边屯田,汉武帝调发大批戍卒屯田西域。但当时屯田主要集中于西、北部边陲,主要方式为军屯,且规模不大。

曹魏时期屯田制的发展

东汉末年,战争连年不断,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土地荒芜,人口锐减,粮食短缺,形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曹操在《蒿里行》中写道「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便是最好的见证,描绘了当时社会凋敝的凄凉景象。

建安元年(196),曹操击败了黄巾军,夺得了一大批耕牛、农具和劳动力。枣祗建议曹操利用这些农具,在许昌一带开垦土地,实行屯田,以解决粮食问题。曹操采纳了他的建议,并任命他为屯田都尉,全权负责屯田事宜。

枣祗首先将荒芜的无主农田收归国家所有,将招募到的大批流民按军队的编制编成组,由国家提供土地、种子、耕牛和农具,由他们开垦耕种,获得的收成由国家和屯田的农民按比例分成。屯田实施的第一年,就得谷百万斛。

曹操于是下令郡国都置田官,招募流亡百姓屯田,大的郡国设典农中郎将,小郡设典农校尉。古代民屯典农官独立于郡县之外,是专为供应军粮而设的机构,若遇有重要事项,如屯田地点的选择及处理农民逃亡等,则由屯田官直接向曹操请示办理。

起初招募人民屯田时,人民一怕得不到实惠,二怕军事编制的束缚,因此多有逃亡之举。于是曹操采纳了袁涣的建议,即变强迫为自由应募,新政策受到了百姓的欢迎,屯田得以顺利进行。

由于民屯的顺利实施,曹操后来又接受枣祗的建议,下令军队屯田,部队积极地在交通便利的地区实行屯田制度,使曹操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

屯田制对汉末社会及曹魏政权的作用

东汉末年蝗灾为患,社会十分动荡。黄巾军起义,农耕设施受到战争破坏,黄巾军被灭后,地方各诸侯也趁机做大,形成尾大不掉之势。更有壮丁被军阀强征入伍,农作收成大为减少,粮食供应十分短缺。

首先屯田制的推行吸收了大量的流民,把这些劳动力安置在国有土地上从事生产,起到了安稳社会的巨大作用。

其次大规模屯田带来的经济效益非常可观,在组织生产的同时,也对其征收赋税,保障了政府财源的充足。

第三利用军屯解决了军粮供应问题,军阀混战,归根到底打的是粮草。曹操军团积极地在交通便利的地区实行屯田制度,不但粮草供应有了保障,而且大大减轻了农民运粮的沉重劳役负担,减少了财政负担。

最后从侧面加强中央集权的效果,因为屯田均由中央政府控制管理,所以尽可能的减少了流民依附世家大族及诸侯军阀的可能,实质上变相的加强了中央的实力。

袁绍、袁术的反面教材

袁绍和袁术是同父异母兄弟,袁术为弟,嫡出,东汉末司空袁逢的儿子。出身名门汝南袁氏,自袁绍曾祖父起,袁氏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袁绍自己也居三公之上,其家族也因此有四世三公之称。汉末乱世之初,最有可能成就霸业的,不是曹操刘备,更不是少年儿童孙权,而是四世三公家族的袁氏兄弟。初平元年就袁绍被各路诸侯推举为联军首领讨伐董卓,此时的曹操与之相比,相差很远。后兄弟反面,官渡之战袁绍大败于曹操,袁术也先后被吕布、曹操所破,元气大伤,最终却落魄而亡。

曹操的成功绝不仅仅是屯田制,但是屯田制对于曹操集团打败袁绍一统北方,后三分天下建立曹魏有著至关性的作用。反观袁氏兄弟,出门名门,掌握最优质资源,占据最富饶土地,汉末乱世之初,最有可能成就霸业,却在众诸侯中最先出局失败落魄而亡。 袁氏兄弟不仅是曹操推广屯田的反面教材,也是整个三国所有有实力有野心的诸侯的反面教材!


感谢平台邀请,我来试著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阐述自己观点,袁绍、袁术占据富饶之地,为何成为曹操推广屯田的反面教材?我觉得题目本身就已经有答案了,没错,就是因为袁绍、袁术占据富饶之地,对于屯田反而不积极,而曹操的地盘反而是饱受战乱肆虐的地区,土地荒芜、流民众多,推广屯田积极主动。

先看袁术,从地盘来看,袁术占据了当时最富饶的江淮地区。黄巾之乱主要是在北方地区,北方地区的人口大量的流失,很多地区都是千里荒芜。当时的南方地区人口也比较少,占据南方的几个军阀都没有掀起来多大的浪花。在当时的人口稠密区域中,只有北方和南方交界的几个地方受到战乱的影响非常小,人口的数量比较多,粮食储备也非常的充足。袁术刚好就占领了这一区域。南阳郡和汝南郡,这两个郡是汉朝时期人口最多的两个郡。在袁术灭亡之前,这两个郡几乎没有受到董卓之乱的影响,人口流失情况比较轻微。根据东汉时期的记载,汝南郡和南阳郡的人口都超过了百万以上,因为受到战乱影响小,当时的两郡人口和东汉时期差距并不大。袁术控制的汝南和南阳不仅人口多,农业也非常发达。人口多意味著种地的人也就多,军队的粮食也就不会缺。曹操在打仗的时候经常遇到粮草的问题,袁术在称帝之前从来没有缺过粮食。

再看袁绍,当时袁绍占据北方青州、冀州、幽州、并州等地,在现代地图上看大概就是河北、山东和辽宁西部等地,华北粮仓都在袁绍势力范围内。所以只要不是频繁的天灾人祸,袁绍每年都能收获众多粮草。

再看看曹操的版图,充、豫、徐、司隶州等地,虽也产粮,但因为黄巾之乱、徐州之战都等重大战役都在这打响,导致曹操在官渡之战时并不能获取多少粮食,曹魏政权实施屯田的时间最早,就是因为中原地区受战乱波及的范围较大,土地面积虽大但是耕种的土地少。曹魏位于中原之地,虽久经战乱但经济基础尚存,气候适宜、灌溉方便,虽然人口减少,但只要以恰当之举措将人口组织起来,经济定会恢复起来,而屯田就是早期回复生产的不二法门。

总之,曹魏本身在屯田方面就有地理人口等优势,并且曹魏统治集团重视屯田的重要意义,因此三国鼎立的过程中,魏国才始终是最强的,纷繁乱世中,最后具有优势的不是「兴复汉室」的蜀汉,而是懂得「广积粮」、会屯田的曹魏。

我是狂风,希望可以帮到你。


首先可以肯定一点,袁氏兄弟的起点要高于曹操很多,他们最主要输在资源搭配上!物质资源,政治资源,人力资源都处于鼎盛的他们,并没有能够处理好资源搭配问题,而曹操虽然资源并不好,但是他非常高明的把并不是那么好的资源用最效率最科学的办法组合在了一起,于是发挥了更加大的功效。

曹操的屯田制,很好的安置了因为战乱和灾害而丧失家园的难民,人民安居乐业才能稳定社会,稳固生产供应链。他的一系列举措,在当时混乱的社会背景下,是非常创新和人性化的。因为有效的实行了屯田制,底层人民获得了生存的权力,又因为科学的人才选拔制度,真正有能力有才干的人有了展示抱负的机会!所以稳定的群众基础和高效的人才队伍,是曹操强化军队,发展军事力量的坚强后盾!又因为枪杆子得政权,强大的实力让曹操有资本,有魄力去改革落后的门阀制度,又牢牢的抓住了政治资源!于是曹操在人民,军队,官僚系统都牢固掌握的情况下,强大自身,反超袁氏也就自然而然了。

反观袁绍袁术,初期占有最优质的资源,但是他们依然沉浸在已经被时代抛弃的老旧制度中,并没有充分的解放农业生产,建设创新型人才队伍。即便占据著最富裕,人口最多的地区,由于落后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得不到更新发展,整个社会管理和军队运行的效率非常的低下,面对著飞速提升的曹操,他们几乎原地踏步。如此趋势,也为他们最后被曹操击败走向灭亡埋下了伏笔!


谢谢,

在三国演义这部巨著描述中,袁绍、袁术心胸狭窄,骄横拔扈,而且目中无人,本来就是不值一提的狂傲之人。兄弟俩人本就不是曹操的对手,而有怎能不成为反面教材……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