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皇帝在位,有一个很清楚的范围,以涿鹿为中心,「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至阿」。首先需弄清楚这几个关键坐标,即:海、空桐、江、釜山。历史早期在平原地区,排除部落间的互相排斥因素,先民可以随性来往;受自然因素阻隔的主要是大山大河。

东边,「海」,是现在的黄海、渤海;「丸山」位于现在的山东省潍坊市;「岱宗」是现在的泰山。

南边,「熊」山,是现在的神农架;「湘」山,位于现在的湖南省岳阳市。「江」,需讨论一下,在中国历史早期,江专指长江,是长江中下游。在轩辕时代,受造船能力的制约, 「江」,应是汉江,以及汉江汇入长江之后的长江中下游直至入海口。

西边,应结合「空桐」、「鸡头」一并考察。现在叫空桐或崆峒的地名有多处,鸡头山位于现在的甘肃省镇原县,两相结合得出结论,西边应是甘肃南部。

北边,釜山即厉山,现位于现在,在今河北省涿鹿县,荤粥即匈奴,匈奴是游牧民族,活动区域相对广,包括国内现在的新疆、甘肃、宁夏、青海、内蒙,国外的中亚、蒙古、俄罗斯的边疆区等。

结合以上可知,轩辕皇帝时代,统治区域至少已经包括以下区域:西边到了甘肃东部,南边到了汉江干流以东流域、长江中游以下至入海口段以北,东边到达上海以北全部海岸线,北边到达河北、内蒙南部。

黄帝的孙子颛顼继续开疆扩土。尤其颛顼时代,「北至于幽陵、南至于交阯,西至于流沙、东至于幡木」。可以不考证「东至于幡木」的幡木现在哪里,东边是大海;南边,交阯是现在的越南;西边,流沙应是现在新疆罗布泊南库姆塔格沙漠沙漠;北边,幽州,现在的河北、辽宁一带。颛顼南边、西边、东北三个方向扩张,南边已经进入长江以南、珠江流域、红河流域的整个华南区域。西边已经到达中亚,东北进入位于渤海湾北部的东北南部。

黄帝的曾孙帝喾、玄孙尧、九世孙舜在开疆扩土以方面没有大的扩展,但已经稳定控制了祖宗得到的土地。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苍梧即现在广西梧州市苍梧县。由此证明,舜可以在版图内自由自在的来来往往。

有一个问题,五帝到没到过现在的西南地区?我的判断是很困难。原因是:在陕西和四川之间横亘著秦岭,在湖北和重庆之间隔著大巴山;上古时代的先民追逐土地主要以解决生存问题,不一定愿意花费巨大的代价翻越秦岭、大巴山,也就不知道富饶的四川盆地。直至秦惠王开金牛道灭蜀,中原王朝才彻底进入并控制西南地区。但有这种可能:上古先民在「南至于交阯」后,已经到了云南东南部地区。


五帝本纪所载五帝活动区域,只是司马迁走遍大江南北,听到的当地有关五帝的传说总结,也可以说是后世对五帝的追忆。参考夏商周三代活动区域,比后世所认知的九州范围小的多,五帝时代统治区域也应比史记中描述的要小得多!

《史记·五帝本纪》:

(黄帝)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官名皆以云命,为云师。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

史记所载黄帝活动范围,东到山东,西至陕甘地区,北到河北,南边到长江沿岸。

实际上黄帝活动区域应在北方,参考新石器时代庙底沟二期文化分布图。东边有九黎(九夷,大汶口文化)部族,南边有苗蛮(屈家岭文化),黄帝统治区域达不到东南地区。

(帝尧)乃命羲、和,敬顺昊天,数法日月星辰,敬授民时。分命羲仲,居郁夷,曰旸谷。敬道日出,便程东作。日中,星鸟,以殷中春。其民析,鸟兽字微。申命羲叔,居南交。便程南为,敬致。日永,星火,以正中夏。其民因,鸟兽希革。申命和仲,居西土,曰昧谷。敬道日入,便程西成。夜中,星虚,以正中秋。其民夷易,鸟兽毛毨。申命和叔;居北方,曰幽都。便在伏物。日短,星昴,以正中冬。其民燠,鸟兽氄毛。岁三百六十六日,以闰月正四时。信饬百官,众功皆兴。

这里帝尧为九州之主,东到旸谷,南到南交,西至昧谷,北到幽都。这时华夏与东夷已经联合,又有尧舜禹南征三苗的传说,记载当可信。

(帝舜时)十二牧行而九州莫敢辟违;唯禹之功为大,披九山,通九泽,决九河,定九州,各以其职来贡,不失厥宜。方五千里,至于荒服。南抚交址、北发,西戎、析枝、渠廋、氐、羌,北山戎、发、息慎,东长、鸟夷,四海之内咸戴帝舜之功。于是禹乃兴九招之乐,致异物,凤皇来翔。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

这里参考了后世秦汉时期的地理名称,实际活动区域要小的多。


五帝分别指的是:黄帝、颛顼(zhuān xū)、帝喾(kù)、尧、舜。

黄帝

少典的儿子,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打败了炎帝和蚩尤部落,统一了华夏部落。

史载黄帝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

据记载,黄帝居轩辕之丘,轩辕丘目前尚无定论是在哪里,一般认为有河南新郑、陕西姬水、甘肃天水、山东寿丘四种争议。

黄帝的活动轨迹大致为由西向东进,从陕西渐至河南河北(与蚩尤战于河北涿鹿)泰山,最后定国于河南,所以,可以得出黄帝的活动范围是在陕、豫、晋、翼、齐各地。

颛顼

颛顼是黄帝之孙,颛顼生于若水之野(蜀地),虽然他生于若水,但是生活在空桑(今鲁西豫东地区)。

少昊死后,颛顼与共工争位,最后打败了共工,号高阳氏,最后成为了天下共主。

刚开始定都空桑,后又迁都商丘(今河南商丘),最后居于帝丘(今河南濮阳)。

颛顼君临天下,实现华夏一统,并首次对中国区域进行明确划分,正式确定兖、冀、青、徐、豫、荆、扬、雍、梁九州的名称和分辖范围。

冀州(今山西省全境和河北省的西北部,河南省北部地区)

兖州(今河南省的东部、山东省的西部及河北省的南部一带地方。)

荆州(现两湖,两广部分,河南,贵州一带)

雍州(今陕西中部北部,甘肃东南部除外,青海东南部,宁夏一带)

青州(东至海而西至泰山,在今山东的东部一带)

徐州(今山东省东南部和江苏省的北部)

豫州(今河南省的大部,兼有山东省的西部和安徽省的北部)

扬州(北起淮水,东南到海滨,在今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水以南,兼有浙江、江西两省的土地)

梁州(自华山之阳起,直到黑水,应包括今陕西南部和四川省,或者还包括四川省以南的一些地方)

帝喾

帝喾的祖父是少昊,父亲是𫊸极,15岁的时候就开始辅佐颛顼。30岁时在颛顼死后继承帝位,是为木德为帝,定都亳(今河南省商丘市)。

帝喾应该是个守成之主,虽为守成之主,但亦因守成,故不会因征伐之事而苦民,所以帝喾之时应为从武治转为文治之初。

尧是帝喾儿子,十三岁封于陶(山西襄汾县陶寺乡),辅佐挚。十五岁,改封于平阳(今山西临汾),号为陶唐氏。二十岁,尧代挚为天子,定都平阳。

尧时,四海平定,战事休,所以帝尧可以设羲、和以观天文,以日月辰宿定四时之序,从而开始制定历法。历法既成,说明农耕文明已发展到一定程度。

轩辕黄帝九世孙,生于姚墟,受尧的「禅让」而称帝,定都蒲阪(今山西永济市)。

相传舜帝是重瞳子,所以也叫重华。古代记载了很多大人物都是重瞳,分别是:

仓颉黄帝时期造字圣人;

虞舜三皇五帝之一孝顺的圣人;

重耳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

项羽旷古绝今的西楚霸王;

吕光十六国时期横扫西域的后凉国王;

高洋北齐王朝的建立者;

鱼俱罗相传是设计杀李元霸的隋朝名将;

李煜五代十国南唐后主,著名的词人文学家。


甘肃、陕西、山西、河南、湖北、湖南,河北、山东、浙江、安徽部分地区。甘肃为炎帝故乡,炎帝后又迁移至山东;河南为黄帝故乡,黄帝击败炎帝,又和炎帝联手击败了居于河北、山东交界涿鹿的赤蚩;炎帝、帝舜、娥皇、女英葬于湖南株洲、永州、岳阳,大禹在浙江传位给自己的儿子启,开启了家天下。浙、苏、皖、闽、赣、两广、滇、贵大部为百越之地,汉武帝收之。


央视两张图片足矣。陕西炎帝,黄帝乃华夏祖源!


轩辕就是赣榆,轩辕丘就是连云港(古赣榆)云台山。轩辕=干袬=韩流=寒荒=肝榆=赣榆,出生在潍坊寒亭,封地在连云港云台山(涿鹿。)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