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是中唐时期杰出的诗人,「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他留给后世了对爱情的描述,然而自己的所作所为却被后世所不齿。或许是他性格的使然,或许他是被功名利禄所诱惑,或许是被家庭条件所迫等,他做出了抛弃「崔莺莺」以及「一娶在娶」的负心之事。我想主要是因为以下的几种原因所决定的。

家境贫寒,迫切希望改变

元稹从小家境贫寒,家里面连饭都吃不起,主要是由于他的母亲识字,然后亲自在家里面交元稹读书写字。从小就经历各种磨难的他,对于名利有异于常人的向往。因此元稹后来为了摆脱贫困,就选取了考功名,当时的明经科算是比较简单的了。因此选择了这一种,这也可以看出他对功名利禄的向往,考上了功名之后,被新任京兆尹所赏识,刚好她的女儿没有许配,于是元稹就认为这时是一个好机会。可以取高官的女儿来攀上高枝,因此他抛弃了他的第一任叫做崔莺莺的女孩。

即使他喜欢崔莺莺,但是后来他还是难以忘怀,这毕竟是他的初恋。这就是后来的西厢记,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是他的家庭环境所说的。

纸上谈兵,一娶再娶

你以为元稹与韦丛结婚之后,他就真的收敛了吗?那么你就大错特错了。虽然他们两个相亲相爱,但是当他应科举之后,他的妻子伟丛因病逝世,那时他的妻子才27岁。此后又写了一首诗「为将长夜中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表达了他对他妻子的思念之情,但是这也仅仅是他一时皱眉而已。当时他的诗已经明智,说我这一生就不再娶妻了,但是迅速又被打脸了。后来不到两年的时间之内,元稹他又寻得了新欢。他在与朋友出去游玩之际,他的老朋友李景俭将自己的表妹推荐给了他,作为他的二房。但是在三年之后,他的二房又去世了。

二房去世后第2年娶妻

当他的二房去世之后,在第2次游玩的时候。又遇到了一个新人,相识不久之后又结婚。

与薛涛玩暧昧

他在于自己的妻子陷入热恋之际,又与一个才女薛涛相识,他们两个诗情画意,唱和往来。薛涛已经对他深慕已久,但是元稹却没有与她共续佳缘的意思,主要是因为这个女诗人薛涛他的年龄比较大,足足比元稹大了10几岁左右。而且薛涛的地位比较低下,该女子属于风尘女子。

与刘采春眉来眼去

他的第一任妻子是韦丛,这是他已经认识薛涛了。如果他真的想娶她为妻,他完全是有机会的。他的第二愿妻子是安仙嫔,他的第二任妻子去世之后,他也完全有机会。但是他同样没有娶薛涛。而是去了其他人为妻,他的第三任妻子去世之后,他同样有机会娶薛涛,但是他有没有做。

他40多岁的时候想起了这个人,这时薛涛应该有50多岁了。或者是这个人已经去世了,刚刚萌发了想去见他的意思。但是确实他遇见了浙东地区的名媛刘采春,然后将它作为自己的目标,迅速开展了攻势。

从他以上的感情经历来说,也可以说元稹是一个小人,这种人如果一旦得到权势的话,他基本上就会随心所欲的做一些想要追求的事情。而且他也可以为了权势可以抛弃一切,对于他说娶了一些妻子,他或许真的付出了自己的真爱,仅仅是对于他们的花容月貌。


出轨风尘女,玩转姐弟恋,官居朝廷宰相,风流才子元稹,多情薄幸负心汉!

元稹,唐朝大诗人,官居要职,风流倜傥,才华横溢,诗作颇多流传于世,平生几多风流韵事被后人不齿。

01.元稹几多风流韵事。

元稹一生仕途得意,艳福不浅,风流成性,颇有女人缘。他还是秘书省校书郎时就娶到了太子少保的小女韦丛为妻。小夫妻感情和谐,婚姻幸福。但没幸福几年,韦丛就病逝了。此时元稹已被升为监察御史。后因抨击官场权贵,被贬到江陵。在江陵又娶了小妾安仙嫔,此时离韦丛去世三年。在韦丛健在的时候,元稹去蜀中出差,慕名拜见女诗人薛涛。两人干柴烈火燃起了轰轰烈烈的爱情,缠缠绵绵同居了三个月。31岁的元稹和42岁的风尘女诗人薛涛,这对才子佳人彼此欣赏爱怜,成就了一段旷世闻名的姐弟恋。虽然在分别时俩人都表达了勿相忘的情谊,最后也没逃脱始乱终弃的结局。元稹后续小妾安仙嫔不久也撒手人寰。元稹又与涪洲刺史女儿裴淑一见钟情,不久成为伉俪。再后来又邂逅江南歌手刘采春,生生地用钱拆散了人家夫妻,将其纳为小妾。喜新厌旧后冷落刘采春,刘采春抑郁跳河而终。元稹多情薄幸,在一夫多妻的封建社会也堪称负心汉。

02.元稹才华横溢,是唐代的大诗人。

元稹写了旷世传奇小说《崔莺莺》,用自己的初恋经历做素材写下了此篇小说,就是《西厢记》前身。还著有许多的诗词,流传千古。他28岁就与白居易同科及第,相互成为好朋友,诗词的造诣也不分仲伯,被称为:元白。为怀念初恋崔莺莺他著有传世佳作《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去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03.元稹为何要当负心汉?

元稹遇到韦丛后觉得是个攀高枝的机会,用婚姻成就自己的仕途,可以少奋斗很多年,这对从小失去父亲,没有背景和靠山的元稹是绝好飞黄腾达的机会,所以他抛弃初恋崔莺莺娶了太子少保之女韦丛,成为乘龙快婿。第一次做了负心汉!他与薛涛的姐弟恋本来就是玩弄感情不以结婚为目的,所以也不得善终。第二次做了负心汉!他对刘采春的冷落是喜新厌旧风流成性!第三次做了负心汉!

元稹就是这么一个风流成性,趋利忘义,又才华横溢的负心汉!没办法,谁让人家有才、风流倜傥又是高官呢?当然不缺女人缘!


元稹, (779一831)唐朝著名诗人,祖籍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鲜卑血统。

元稹与白居易齐名,世称为「元白」,两人提倡新乐府诗,留有名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之名句。

元稹虽然诗有文才,情诗若酒,醉人心魄。但现实中确实是个浪荡才子,感情不专,拿到现在说就是个渣男。元稹喜眠花而闻柳,到处留情,初时海誓山盟,过后拍屁股走人。如崔莺莺,薛涛等大美女把最真的感情托付给元稹,元稹初时也卿卿我我,海誓山盟,但激情过后却把人家抛弃了,可惜人家还对他念念不忘。

那么元稹怎么那么容易负心呢?究其原因是元稹这个人是个自私的人,受男尊女卑思想之影响,覚得女人就是身上的衣裳,旧了就可以丢弃。再者元稹不讲道德,只要对自己发展有帮助者就利用,无帮助时就是天仙也可以舍弃。

总之,元稹就如那个时代的一些浪荡文人那样,是个喜新厌旧,游戏人生之人。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曾经这诗让人们感动了很久,大家都以为诗人是一个痴情专一的人。然而,真相很残忍。写诗的人是唐朝著名的诗人 元稹。他其实是唐朝诗人中的第一渣男。诗中的痴情男,诗人中渣斗机!

公元779年,元稹出生在河南洛阳,说起来他还算是个贵族。他是北魏皇帝拓跋什翼犍的14世孙,因魏孝文帝时下诏改姓为元氏。到了唐朝,这个没落的贵族家里已经是家徒四壁了。793年,15岁的元稹急不可待地开始准备考试,因为考功名、做大官一直是他的梦想。

公元799年,等待了6年,已经21岁的元稹也没有什么正当职业,这也可真有点愁人。于是就在蒲州河中府闲混著,等待继续参加晋级考试。当时,正值当地的驻军发生骚乱,蒲州乱成一片,人人自危。此时,恰好一远方亲戚求助于元稹,请求他是否可以保护下自己家人。元稹应付性地答应了一下,心里也是爱理不理的,也没有花太多心思。但这个亲戚倒是当真了,专门设宴请他,不得已,元稹只得硬著头皮应邀去这个姨家吃饭。去了才知道,元稹心里一直道:值、值、值。原来这家有个女儿,也算是元稹的小表妹,名叫崔莺莺。简直是颜值爆表、青翠欲滴、垂鬟接黛,双脸销红、颜色艳异、光辉动人,抱歉形容词不够了。

随著元稹内心大鹿乱撞的节奏,便义无反顾地担当起保护远亲的任务。他积极找人帮忙, 最后,元稹借助友人之力保护了处于危难之中的远亲。远方亲戚度过劫难后,再次设宴吃饭表示感谢。在酒桌上,整个过程元稹眼睛几乎没离开过崔莺莺。饭后,元稹开始撩她表妹,但是人家好像没啥反应。元稹立马写了首诗让丫鬟偷偷地交给表妹。其实,崔莺莺也非常心动,酒桌上表哥炙热的眼神,自己也不是没有感受到。但是,女孩子需要矜持嘛。但是转念一想,这个表哥既有恩于我家、又帅又会写诗。试著交往下也不是不可以。一方热情似火,一方说服了自己。然后,他们就朝隐而出、暮隐而人,元稹每天半夜都如约而至。

公元800年,元稹决定再赴京应试,走的时候,对崔莺莺拍著胸脯保证,让她在家放心等候。说:等我考取了功名,一定八抬大轿娶你进门。元稹到京城后,他的文章刚好被新任京兆尹韦夏卿看中。韦夏卿经常邀请他去府上赴宴,元稹在作客吃饭时,他又看中韦夏卿的女儿韦丛。哎,男人不坏,女人不爱,从来渣男多好运。韦夏卿也喜欢这个有才华的年轻人,觉得未来可能很有前途,于是就答应自己女儿嫁给他。求官心切的元稹,心里很清楚的知道崔莺莺无法帮助自己做官。于是,以崔莺莺太过妖娆,以后会影响自己的仕途作为理由安慰自己。当然,最后他成功地说服了自己,放弃了崔莺莺,娶了贵族千金韦丛。

也许是上天瞎了眼,这个比较钻营的元稹,居然娶到了一个超级好的妻子。韦丛不仅贤惠端庄,而且还通晓诗文,更重要的是出身富贵,却不好富贵,不慕虚荣,愿意和元稹过著清贫的生活。对元稹照顾得无微不至这可能是元稹的祖先拯救过银河系,才修来如此福分。但是,元稹却花心不改,渣男本质又暴露了出来,某一次出差路过崔莺莺家,在一个寂寞夜晚,居然又想去撩崔莺莺。而崔莺莺坚拒,这元稹第一渣男的名称真是名副其实啊。很多年过去了,元稹可能在某天夜里觉得良心太痛。于是带著忏悔,写下了他与崔莺莺的故事:《莺莺传》,这本书也就是《西厢记》的原型。

有一次,妻子说自己身体不舒服,而元稹毫不在意,照样和朋友出去喝酒。结果,韦丛病重未能及时医治,不久后去世,年仅27岁。元稹得知后悲痛欲绝,写下了千古绝唱悼亡诗:

《离思五首·其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他浪荡不羁的内心深处,可能是他自己也难理清的孤独和失意。一生漂泊,无人可长恋。永远无法专一投入去爱的人,是最可怜的。


元稹,是唐代文学家,诗人,官员。同时,也是一个绯闻颇多的风流才子。如果说他的文学成就,恐怕异议不多。毕竟诗文兼修,累累硕果摆在那里,文学史上也有一席之地。他的为官之道,就不那么众口一词了。可谓毁誉参半。他既有体恤民情,为官勤勉,忠于职守,颇有建树的一面,甚至还有屡次遭贬,刚正不阿,屡次抗争的案例。同时他也有向邪恶势力妥协,依附权贵,投机钻营的一面。不过,在那样的社会环境中,他有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意识,能为老百姓做点儿好事,能在官场主持一点儿正义,也算是难能可贵了。

对于元稹,人们颇有微词的是他的风流韵事,鄙夷不屑的是他爱情不专,始乱终弃的低劣人品。那么,他到底有哪些风流韵事?他真的是想当一个负心汉吗?

第一件风流韵事,是由他写的《莺莺传》传奇表白的。后人普遍认为,《莺莺传》带有作者自传性质。其中的张生,就是作者本人,崔莺莺,就是作者初恋情人,少女崔双文。这段初恋的结局,就是元稹为了仕途,攀龙附凤,遗弃双文,背叛爱情,甘当负心汉告终。

第二件风流韵事,则是他与才女薛涛的姐弟恋。因他的妻子韦丛尚健在,所以也是他的一段婚外恋。在这段感情中,薛涛比元稹年长十一岁,又属风尘女子,这种双方才貌吸引的两情相悦,不会永久,也不会有结果的。这是双方都明白的事,他对薛涛还算不上负心汉。但对他妻子韦丛,不忠不义,是典型的负心汉。

谈起他的风流韵事,除了崔双文、薛涛外,还有他同浙东名媛刘采春的一段感情交往。至于他的三任妻子,明媒正娶,不应列入风流韵事。值得一提的是他与第一任妻子韦丛的感情。一方面,他对妻子不忠不义,贤妻在堂,依然在外沾花惹草,寻花问柳。另一方面,当妻子亡故,他思念甚切,并留下「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千古绝唱。不能说,其中没有一点真情。

元稹在男女感情上的龌龊,有他自身人品修为的原因,也有时代社会制度的原因。那时的皇帝老儿可以三宫六院,有钱有势的也可以三妻四妾,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女人地位十分卑下。在这样腐朽的社会制度下,滋生出元稹这样男女上放荡不羁的文人,就不足为奇了。今天,这样腐朽的社会制度已经离我们非常遥远了。但是,它千百年来留下的乌烟瘴气,还远远没有消散,还腐蚀著我们的社会环境,腐蚀著我们的灵魂。这才是值得我们反思的。


元稹平生所负的,其实也就是一个薛涛。元稹究竟是不是「渣男」,应放到当时的社会道德伦理环境中去评判。妻子韦从病逝后,元稹在任监察御史按察两川时遇到的薛涛。薛涛当时名气很大,才堪咏絮、貌美如花,俨然一位上流社会的交际花。已近徐娘的薛涛并未出嫁,剑南节度使韦皋是她的情夫,业已病死。当丧偶的才子遇上单身的美女,一段风花雪月的故事便开始了。

人谓「脏唐乱宋」,在大唐,男欢女爱是空前奔放的,元薛这段一不拜堂、二不拿证、有名无份的痴恋缠绵,并不违背当时的伦理道德。两个高级知识分子所擦出的爱情火花,与凡夫俗子不同,注定会闪落一地的画意诗情,成为后世文人饶有兴味的噱头。聚散苦匆匆。元稹是个风流才子,同时也是体制内的清官干吏。当他巡视完两川、大案办了,自然要回京述职一番。按常理,他应该把薛涛一起带回京师的,但他没有这样做。由此可见,在政治前途与儿女情长上,他更看重前者。

元稹奉旨回京之前,不敢当面与薛涛话别,而是留下了一首赠别诗。这首诗写的虽然好,但是太假,都是花言巧语,忽悠人的。诗云:「锦江滑腻峨嵋秀,生出文君与薛涛。言语巧似鹦鹉舌,文章分得凤凰毛。纷纷辞客多停笔,个个公侯欲梦刀。别后相思隔烟水,菖蒲花发五云高。」元稹依依难舍的告诉薛涛,亲,我要走了,但在我心里你是永远无可替代的。元稹厉害,不仅皮厚,而且够狠。倔强且清高的薛涛只有独自等待,等元稹回来接她回京师。可她不知道,仅两年之后,元稹就娶了小妾安仙嫔。四年之后,又续娶了裴氏为正房。元稹不仅没有履行当初的诺言,而是走马灯一样的穿行于风花雪月,心安理得地享受不同的女人。风月场上得意,官场上也得意,运气霸到测漏的元稹竟作了朝廷的宰相。那场巴山夜雨已经成为了枯黄的历史,薛涛的印象也逐渐变得更加模糊。

宰相被贬后,失意的元稹曾念起薛涛。这一别已经是十二年之久。此时元将逾不惑之年,而薛涛已知天命。他刚刚萌生了将薛涛接回的念头,舞女刘采春又出现在他的视野中,见异思迁的元稹,又激发起强烈的荷尔蒙,包养了这个舞女达七年之久。元稹与薛涛不是法律意义上的夫妻,只是情人关系,因此在当时,只是一段佳话,并未遭时人唾弃。但如果按今天的爱情观界定,元稹难免有玩弄女性、欺人感情之嫌,说他是「渣男」也并不过分。


因为他是和尚他要不负如来不负卿


元稹为何要做个负心汉?可以从下面几方面来看一下:

一、家庭环境

元稹(779~831年)出生时家族日渐衰落,沉沦不遇,元稹八岁时,父亲过世。随母寄居。那时家中「衣不布体,食不充肠」, 元稹根本无钱上学,郑氏就亲自教元稹读书识字。元稹自小勤奋好学,天资聪颖。九岁时,元稹作诗成熟,惊叹于长辈。14岁应试明经科及第。元稹为尽快摆脱贫困,获取功名,选择投考的为相对容易的明经科,这贫寒家境为元稹为名利不顾一切埋下伏笔。

二、利欲熏心促使他攀权贵,弃平凡

元稹20岁时与崔莺莺)恋爱。崔莺莺才貌双全,而且家中富有,但毕竟没有权势,这与元稹理想中的婚姻存在很大距离。一心谋官的他于贞元十六年(800年)再赴长安应试。元稹自从赴京应试以后,以其文才卓著,被新任京兆尹韦夏卿所赏识,且与韦门子弟交游,从而得知韦夏卿之女韦丛尚未许配与人,于是意识到这是一个走门路、攀高枝的绝好机会。贞元十九年(803年),元稹与白居易同登书判拨萃科,进入秘书省任校书郎。求官心切的元稹考虑到崔莺莺虽然才貌双全,但对他的仕途进取没有多大帮助,所以权衡得失,最后还是弃莺莺而娶了韦丛。

虽然后来元稹以诗「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表达了对初恋情人崔莺莺的真心,但事实给他打了脸。元稹到了长安,为了求取功名,竟无情地把他的初恋情人崔莺莺抛弃了,娶了对他有「帮助」的韦丛。这里让人看到了一个虚伪的元稹,一个把感情当儿戏的元稹。

三、心口不一,难抵寂寞

元稹三十岁时,就在这一年七月,他的妻子韦丛因病去世,年仅二十七岁。元稹在《遗悲怀三首》中写道:「惟将长夜终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仿佛是在为妻子表白自己的心迹:我将永远想著你,以平生不再娶来报答为自己操劳多年的爱妻。然而,不到两年时间,元稹就于元和六年春天在江陵续娶安仙嫔为妾。

从这时开始,元稹将他所谓的爱情转注到安仙嫔身上。本来元稹这是丧妻另娶,在现代看来无可厚非,但他再次借诗表达心迹却又言而无信,心口不一,就显得元稹的情感世界不是那么真诚了。

四、一见钟情,感情移位快

元和九年(814年)秋,安仙嫔在江陵府给元稹留下一个孩子后也去世了。第二年,元稹出贬通州(今四川达州)司马,后以养病为由北上兴元,在那儿与新任涪州(今重庆市涪陵区)刺史裴郧的女儿裴淑宴会相识,一见钟情,遂与之结婚结婚。让人觉得元稹的感情易放也易收,快如疾电,虚渺无固。

五、风流情种,婚外移情

元稹与唐代女诗人薛涛的姐弟恋,更可以看出元稹对于感情的态度。

元和四年,元稹任东川监察御史的时候,听说成都有一位才貌双全的女校书,名叫薛涛,很是仰慕,很快被薛涛的诗才所倾倒。他们互相走笔作诗,唱和往还,独身的薛涛渐渐钟情于这位风流才子。元和五年,元稹被贬江陵后,薛涛在《赠远》诗中有「月高还上望夫楼」的句子,显然薛涛已经把元稹当作了自己的丈夫,但是,元稹根本没有娶薛涛的意思。原因有三:第一,与薛涛热恋的时候,他已是有妇之夫,不能再娶;第二,两人的年龄悬殊过大。当时元稹才三十出头,而薛涛已经四十一岁了;第三,薛涛是乐籍出身,实际上是一个风尘女子,社会地位低下,对元稹的仕途根本没有帮助。

元稹离开薛涛的时候,他的妻子韦丛已经去世,如果他真想娶薛涛为妻的话,这是一个机会。但元稹并没有娶薛涛,而是娶了安仙嫔。元和九年,安仙嫔去世后,老天爷又给元稹迎娶薛涛的机会,但元稹还是没有娶薛涛,而是在元和十年娶了裴淑为妻。因此,在元稹的骨子里,他根本是不会娶薛涛为妻的。

问题是,你不娶人家也就算了,元稹在离开薛涛的时候,曾经信誓旦旦地承诺,有机会一定要来接薛涛。他的承诺,让痴情的薛涛苦苦等待,等了一年又一年,最终也没有结果,以致终身未嫁。

六、迷恋新欢,忘弃旧爱

元稹与薛涛分别已经十多年后,颇有意想把多年未见的薛涛(其时已年过半百)接过来「叙旧」。恰巧,他遇见了浙东名妓刘采春,40岁左右,风姿绰约,有夫之妇。刘采春擅长唱歌,既能作曲,还会写诗,元稹立刻被迷住了,薛涛自然被抛在脑后。他开始与刘采春频繁交往,并作诗赠给刘采春。最终与刘如胶似漆。甚至元稹曰:「她诗才虽不如涛,但容貌佚丽,非涛所能比也。」 可见元稹对待感情就像一张随时翻云覆雨,变化无常的晴雨表,毫无忠诚可言,贪权贵,恋财色,最终落下一个负心汉的角色。

 


先亮观点,元稹是个才子,元稹白居易,唐代文学大CP。元稹也是一位用情至深的人。至于说他负心,可能是针对薛涛和他的情史。

元稹和妻子韦丛的情深为人津津乐道。

唐德宗贞元十八年,太子少保韦夏卿的小女儿年芳20的韦丛下嫁给24岁的诗人元稹。

此时的元稹仅仅是秘书省校书郎。但出身高门的韦丛并不势利贪婪,没有嫌弃元稹。相反,她勤俭持家,任劳任怨,和元稹的生活虽不宽裕,却也温馨甜蜜。可是造化弄人,唐宪宗元和四年(809),韦丛因病去世,年仅27岁。此时的31岁的元稹已升任监察御史,幸福的生活就要开始,爱妻却驾鹤西去,诗人无比悲痛,写下了一系列的悼亡诗。

最著名就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

以及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 , 贫贱夫妻百事哀 。

妻子去世后两年,元稹即在江陵府纳了妾。

元稹31岁时,在成都认识薛涛(唐代四大女诗人,才女,乐妓),她已经42岁了,薛涛一生未动过男女之情,及遇元稹,忽然就把那一点温柔的女性之花爆放了开来。如此这般,两人开始日日谈诗,日日游玩在锦江边上,相伴于川中各地。那一段日子,是薛涛一生最快活的日子。这段日子有3个月时间。随后,元稹就借口离开了,再也没回来过。

随后,又娶过几个女子。

所以,才子多情,薛涛用情太深。与其说他是负心汉,不如说他自带风流种。


我想元稹被贯以"负心汉"有点冤大头,其实他是与大才女薛涛短暂爱情,却摊一生的委曲冤枉坏名声!?

(一)短暂的"姐弟恋" 无法摆脱 "负心汉"

被历代文人骚客津津乐道的那场「姐弟恋」,即元稹与薛涛宛如流星般短暂、又嵌入骨髓般深刻的旷世「逆恋」。当年元稹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巡查东川,慕名寻求与大才女薛涛一见 。没曾想,不仅如愿以偿的见了面,还惹得大才女薛涛芳心怒放,一发不可收。虽然两人年龄相差11岁,元稹30岁,薛涛41岁。但爱情来的时候,什么都是浮云,古今无一例外。在元稹的情感经历中,这段干柴烈火的「婚外恋」,来的猛烈,去的迅疾。3月相见,7月分手,满打满算,两人在一起不过4个月。元稹因公务返回洛阳,不久,夫人韦丛病逝。元稹也并未因夫人故去,而转身再去找薛涛,且一晃就是10年。10年后,元稹并未忘记薛涛,萌生了把薛涛接过来「叙旧」的想法。遗憾的是,半路杀出个程咬金,途遇元稹生命中另一位女人刘采春,这一耽搁,又是8年。如果仔细分析元稹与薛涛之恋情夭折的原因,应该有三:一、他与薛涛是婚外情,他不可能置结发妻子韦丛而不顾;二,两人年龄悬殊过大,也是他不能不慎重考虑的;三,薛涛是乐籍出身,身份实为官妓,两人的社会地位无法平衡,最重要的是对元稹的仕途会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公元831年,元稹卒于武昌军节度使任所,终年五十二岁。公元832年,薛涛逝于成都,终年64岁。

在元稹与薛涛的恋情上,薛涛应为较主动的一方,当然也是双方都全身心投入的一场热恋。这从两人的诗歌往来也可略见一斑。两人有了「第一夜」情爱之后,双双作诗抒发彼此真情。薛涛诗曰「双栖绿池上,朝暮共飞还。更忙将趋日,同心莲叶间。」元稹诗曰「诗篇调态人皆有,细腻风光我独知。月夜咏花怜暗淡,雨期题柳为歌欹。」元稹挥泪告别薛涛后赠诗曰「锦江滑腻峨嵋秀,生出文君与薛涛。言语巧似鹦鹉舌,文章分得凤凰毛。纷纷辞客多停笔,个个公侯欲梦刀。别后相思隔烟水,葛蒲花发五云高。」当时与薛涛交

往的名流才子甚多,如白居易、牛僧儒、令狐楚、辈庆、张籍、杜牧、刘禹锡、张祜等,都与薛涛有诗文酬唱,但牵动她内心深情的却只有元稹一个。元稹离开蜀中后,薛涛朝思暮想,就象一个丈夫远出的空闺女子一样,满怀幽怨与渴盼,汇成了流传后世的名诗──「锦江春望词」四首:其一: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其二:揽革结同心,将以遗知音;春愁正断绝,春鸟复哀吟。

其三:风花日将老,佳期犹渺渺;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其四:那堪花满枝,翻作两相思;玉簪垂朝镜,春风知不知。

(二)。对家庭来说是一个好丈夫

(1)。元稹原配妻子:韦丛虽出身豪门,家世显赫,但作为丈夫的元稹,却从妻子身上看不到一点千金小姐的骄娇二气。她端庄贤淑,既上得了厅堂,也下得了厨房。更何况韦丛嫁给元稹时,正值他科举落榜的人生低谷时候。婚后,元稹初入朝为官,俸禄不高,日子拮据。从锦衣玉食到粗茶淡饭,韦丛毫无怨言,反而不顾自己的凄苦,对丈夫却关怀备至。看见他衣服单薄,就翻箱倒柜找衣料给他缝制衣服,绣花针扎破了她的手指,她连一声疼痛的呻吟都没有。看见他的朋友来了,拔掉自己头上的唯一的一支金簪,去当铺里换钱给他们买酒喝。因为家里贫困,时不时野菜粗饭充饥……清贫辛劳的日子,再加上在外忙碌的元稹,又很少顾家帮助妻子,嫁给元稹7年,积劳成疾的韦丛就撒手人寰,逝年27岁。她在死的前一天,还拖著有病之躯,一针一线的为丈夫缝制菊花枕头,只因为他喜欢菊花的香味……韦丛的突然离去,使元稹如梦初醒,在没有了韦丛的日日夜夜,元稹才真正感到韦丛在自己心中和生活中是多么的重要。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元稹想到那个默默为自己付出的女人就这样永远去了,心痛的感觉越发清晰,随著时间的推移,他对妻子的思念就更加浓烈,越来越感到妻子的可贵真是永远不可复得,也许今后还会有女人出现在他的身边,但绝不会再有人可以取代韦丛在他心中的位置。他把对韦丛满腔的怀念化作不朽的诗篇,借以聊表对妻子的无限感恩和缅怀。

元稹一生写了30多首悼念妻子的诗篇,这在同时代的诗人中,也算是最多的。

(2)。对元稹看法,经常处在一种矛盾的状态下走笔。这位与白居易齐名的唐代大诗人,本就是一个矛盾体。纵观他的情路漫漫,每次都是真情涌动,每次都是真心退却。一为浪漫多情的诗人,一为身居高位的官僚,正反两面人生,决定了元稹付真情易,守真情难。他爱你,是真的,不管是才女,还是美女。他弃你,也是真的,不管是一见钟情,还是日久生情,他都会义无反顾的回到属于自己的人生仕途轨道上来,他绝不会轻易越过的底线。元稹与薛涛分手7年后,续弦前任宰相的裴垍之女裴柔之为妻,就说明了这一点。当然,一旦能娶回家门,元稹一定会是一个好丈夫。他与裴柔之婚后相亲相爱,患难与共。面对元稹仕途不顺,裴柔之不仅以浓浓的柔情为丈夫分忧,还常以其贵胄身份为丈夫鸣不平。元稹在一首给裴柔之的诗中有两句「嫁得浮云婿,相随即是家」,可见夫妻二人同甘共苦的心境。

(三)。抛开特定时期及世俗偏见去认识真实元稹

有人多以「痴情女与负心汉」来形容元稹的情路历程,我觉得这未免太简单肤浅了。社会的复杂性和世俗的排它性,有的时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便是金刚之身,真正「男」为情赴汤蹈"者,「女」为情飞蛾扑火者,古往今来都是凤毛麟角的伟大男女,所以,罕见也,不是人人可以做到的,元稹亦如此。遥望远方,甚感品读岁月然是那样的美好惬意,那些飘渺朦胧的远影,凝成一幅幅绝美的丹青,看一世花开,感一絮暖阳,在一行行诗情中领略风花雪月的奇美,旷古怡情的优雅……尤其在今天满眼「情非情」的现实世界里,感受古之幽情轻袭灵魂的味道,大有朗月点缀夜空,幽兰弥漫旷谷,清风拂过枝桠,云霓飘经心间舒缓胸襟之畅然。读古之诗情,切不可拿今人之世念说事。

离 思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