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皇帝一生先后拥有过九位皇子和十位公主,但是到了道光皇帝晚年,他的九位皇子已经只剩下六位,皇长子、皇次子和皇三子先后去世,原本是皇四子奕𬣞成为了事实上的皇长子,加上祥嫔所生皇五子奕𫟡以及静贵妃所生的皇六子奕䜣,这三位皇子是已经成年的皇子,而剩余的皇七子、皇八子和皇九子年纪尚小,还未成年,所以并没有对其进行加封。皇五子生母祥嫔不受道光皇帝所喜爱,在宫中并没有地位,这也导致皇五子奕𫟡早早被排除出了继位的可能。道光晚年令他感到左右为难的事实上是在皇四子奕𬣞和皇六子奕?之中选择谁为皇储的问题上,最终道光皇帝在临终前将皇四子奕𬣞立为太子,而皇六子奕䜣则被封为了恭亲王。皇六子奕䜣的获封实际上是道光皇帝对于皇六子的一种补偿,是对于没能立其为储君的一种补偿,而其他皇子则没有这种待遇了,因为道光皇帝压根没有考虑过将他们立为太子。

道光帝九位皇子简介:

道光皇帝一生先后拥有过九位皇子,皇长子·奕纬由于生母和妃出身微贱,因此从小不得道光皇帝所喜爱,二十二岁那年因为一句戏言触怒道光皇帝以至于被道光皇帝一脚踢到下部,伤重不治而死。皇次子·奕纲和皇三子·奕继两位皇子在不满一岁时变夭折了恶,悲痛的道光皇帝先后讲这两位皇子追谥为顺和君王和慧质郡王。由于前三位皇子的先后去世,孝全皇后所生的皇四子奕𬣞一下子变成了事实上的皇长子,实际上奕𬣞也成为了当时唯一的一位嫡子,奕𬣞之母孝全成皇后深受道光皇帝宠爱,道光皇帝对于这位皇子给予了厚望。之后的皇五子奕𫟡因为其母不受道光帝宠爱,因此被道光皇帝过继给了无子而逝的惇恪亲王绵恺,失去了皇位继承可能的奕𫟡承袭了惇亲王的爵位。皇六子奕?生母为静贵妃,静贵妃在孝全成皇后去世后被道光皇帝升为皇贵妃,成为了后宫之中代行皇后职权的嫔妃,静贵妃在道光皇帝万年深受宠爱,皇六子奕?为人机警聪慧,文武双全,也颇受道光皇帝喜爱,道光皇帝对于这位庶子也给予了厚望。后面的皇六子奕𫍽也就是后来光绪皇帝的亲生父亲以及皇八子奕詥和皇九子奕𬤝都为琳贵妃所生,他们三人是道光皇帝的老来子,道光皇帝晚年时这三位皇子年纪尚小,道光皇帝去世时三人中最大的皇七子奕𫍽才刚满十岁,由于年纪过小,事实上这三人并没有角逐皇位的可能和资本。

道光帝皇位有力竞争:

在皇长子奕纬被道光帝踢死之后的那岁月里,关于谁会继承道光皇帝的皇位的问题反而变得没有之前那般复杂了,道光皇帝剩下的6位皇子之中,被过继出去的皇五子首先被排除了,而皇七子、皇八子和皇九子都还是不谙世事的孩童,基本也无继承皇位的可能,所以,最有可能出现在正大光明匾后那道传位遗诏上的人名,基本无外乎是皇四子奕𬣞和皇六子奕?,但是到底谁将会成为道光朝的储君,别说满朝大臣摸不准,实际上就连道光皇帝也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一方面,嫡出的皇四子奕𬣞忠孝仁爱,是自己宠爱的孝全皇后唯一的儿子,另一方面,皇六子奕?聪慧异常,能文能武。手心手背都是肉,两个儿子到底册立谁为皇太子,成了困扰道光皇帝晚年最大的问题。

临终前最终公布遗诏:

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六十九岁的道光皇帝病重,陷入弥留之际的道光皇帝急召召宗人府宗令载铨、御前大臣载垣、端华、僧格林沁、军机大臣穆彰阿、赛尚阿、总管内务府大臣文庆等人觐见,众臣入宫后,道光皇帝决定当众公布正大光明匾后的秘匣,传位遗诏被取出之后,当众宣示:「皇四子立为皇太子,封皇六子奕䜣为恭亲王」。至此,道光晚年的传位风波至此尘埃落定。正常来讲清朝皇帝的传位诏书无一例外的都会只写上皇太子的名字,但是道光皇帝的一份遗诏之上却写了两位皇子的名字,不仅如此,道光皇帝在册立皇四子奕𬣞为皇太子后,同时还封皇六子为恭亲王,这是一个很奇怪也很少见的现象,道光皇帝的这份苦心安排充分暴露出他内心的左右为难。不仅如此,道光皇帝赐给皇六子的亲王封号也大有深意,一个「恭」字不仅是道光皇帝给予皇六子的殊荣,同时也是在告诫皇六子奕?日后对待自己的皇兄要恭敬,恭谨,要安分守己,不要有非分之想,一辈子既做一个贤王。这是道光皇帝赐给奕?恭亲王之位的真实意图。

道光皇帝没有想到的是,自己临终前的这个看似周密的安排,实际上却让恭亲王奕?在咸丰一朝十一年的时间里被边缘化。由于道光皇帝的这个安排,使得咸丰皇帝对于自己的这个能力才华出众的六弟非常提防,整个咸丰一朝奕?都不被重用,甚至在咸丰皇帝临终安排的顾命大臣中,也没有出现奕?的名字。

原创:历史课课代表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