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属于顺治的政治清算,并公开夺取其正白旗,但多尔衮哪怕再骄横跋扈,也是满清入主中原的执行者,乾隆羞愧之余也只能恢复人家的亲王身份(与顺治一样不要脸,还是没还正白旗)。

而多铎是受多尔衮牵连,也是满清入关的两大主力之一,功勋是显著的,既然多尔衮没有罪行,多铎当然得平反。

阿济格不一样。

多尔衮死后,阿济格想接著当叔父摄政王,结果囚禁致死。这属于公然谋取政权,乾隆怎么可能鼓励其他人学阿济格?


提及满清祖辈四代皇帝,想必大多数人会想到顺治,康熙,雍正,乾隆颇具传奇的祖孙四位,相比之下后三位在继承的问题上是凭借自己的真本事所得,但是顺治不一样,他的皇位是靠运气捡来的。

皇太极暴毙之后,没有留下遗言,在当时也没有成熟的继承制度,到底谁继承皇位,主要就是看谁的实力雄厚。一个是顺治的十四叔多尔衮,另一个是顺治的大哥豪格。

但是皇位只有一个,争皇位的人有两个,两人背后都有若干支持者。于是所有王公贝勒聚集一起,决定用和平的办法解决这个继承问题。

主要的与会人员有:

郑亲王济尔哈朗~皇太极的堂兄

礼亲王代善~努尔哈赤的长子

英郡王阿济格~老十二,多尔衮亲哥

睿亲王多尔衮~老十四,皇位争夺者

豫亲王多铎~老十五,多尔衮亲弟弟

肃亲王豪格~皇太极长子,皇位争夺者

这6个人在会议的争论点只有一个,到底是皇太极的兄弟继位还是儿子继位?

一开始,多尔衮落了下风

由于代善表示自己年老无得不能继位,瞬间就把多尔衮,多铎,阿济格三个人的嘴堵住了,毕竟大哥都不争了,弟弟凭什么还要争?另一方面当时两黄旗有很多将领,比如索尼鳌拜本人都蒙皇太极提拔,纷纷拔刀表示必须立先皇的儿子。

因此此时的豪格离皇位非常近,近乎一步之遥。

但是多尔衮毕竟是老谋身上的政治家,他敏锐的发现豪格联盟一个软肋,两皇棋子要求立皇太极的儿子,但并不要求一定是豪格,别的儿子也可以。

于是多尔衮联合多铎和阿济格在会议上故意发难,采用以退为进的办法,先是很强硬的反对豪格继位,搞的大家都以为多尔衮要挑起内战的时候,他又突然退了一步,提出了一个折中的建议:我也同意立皇太极的儿子,但是不能立豪格。要立就立皇太极的九儿子福临(后来的顺治皇帝)!他还小,就由我和济尔哈朗各负责一半军队,共同辅政多铎和阿济格对这个提议自然支持,济尔哈朗也很愿意,代善无所谓,只有豪格不愿意,但是他也拗不过大伙,只好点头同意。 顺治继位后,多尔衮继续强势,俨然以太上皇的身份自居。多尔衮摄政期间嚣张跋扈,不把顺治放在眼里。但是对顺治的皇位,多尔衮还是很有分寸的。所以尽管顺治在多尔衮死后把他的一切生前荣誉全部剥夺了,并崛起坟墓。但是乾隆皇帝依然认为多尔衮有拥立之功,正式为他翻案多尔衮的弟弟多铎死在他之前,顺治在搞臭多尔衮的时候一并把多铎也给办了。但是多铎很冤枉,因为他是因为跟多尔衮关系好才被死后清算的。其实他对顺治也有拥立之功,也对皇位没有非分之想。所以乾隆给多尔衮翻案时也一并给他翻案了但是乾隆对阿济格就没有那么好了。因为乾隆认为阿济格功不抵过,虽然也有拥立之功,但是过错更大。英亲王阿济格秉心不纯,后追流贼,谎报已死,又擅至延边索马,且向巡抚嘱托公事。过迹昭著,虽前此亦有微功,究不足以抵其罪。黜爵实由自取。……因推广皇族恩意,著交宗人府一体查明,复还黄带子,列入宗籍。——《清实录》从乾隆的诏书中可以看出两点意思:第一,乾隆说阿济格谎报军情,并以这一点为理由,拒绝为其恢复爵位和名誉。第二,乾隆说阿济格过迹昭著,虽前此亦有微功,究不足以抵其罪。(这才是关键)第一点,也就是谎报军功指得是什么事情呢?其实就是关于李自成的事。阿济格在追杀李自成的过程中,给顺治上了一道奏折,说李自成已经死了,但李自成并没有死第二点,企图取代多尔衮,继续以摄政王的身份压制顺治。最终计划失败因此,乾隆给多尔衮和多铎平反,不给阿济格同等待遇。说白了,任何人都不可能给谋反篡位的人平反的。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