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和帝刘骜明明是个十恶不赦的大昏君,何来千古一帝之言,他比其父亲也差了十万八千里,他父亲在时仗宣帝之神明武武,收服分化肢解了匈奴人势力,才有了王昭君出塞的千古绝唱,反而是他汉和帝刘骜花天酒地吃喝玩乐,不思进取,纵情女??,没有一点文治武功,有负其祖期望的千里马,成为头荒淫无度喝花酒,玩女人的烂货,可惜了许皇后,班婕妤对他一片痴情,他确天昏地暗迷倒在赵飞燕和赵合德的驿裙欤床之上,对内他搞了三权鼎立,丞相,大司马,大将军,三权分立,以软其势,对外他未建寸土之功,其母家人王莽也是在其纵容下,一步步登上了神坛,他不佩千古一帝,连好皇帝也算不上,他若成千古一帝,那文帝景帝早就是了。


写错了吧?说的是汉宣帝,而不是汉和帝。因为真正打败匈奴开创中兴盛世的是汉宣帝。

西汉的皇帝,知名度高的除了汉高祖刘邦、文景之治外,最知名的就是汉武帝刘彻,他开疆拓土,一举奠定了中国版图的雏形,但西汉国力最强盛的时代并非武帝时代,而是宣帝时代,宣帝,即刘病已,西汉史上拥有庙号的四位皇帝之一。在汉朝,只有那些对国家有大贡献的皇帝才配想有庙号,西汉只有四位皇帝享有庙号,他们分别是汉高祖刘邦、汉文帝刘恒、汉武帝刘彻、汉宣帝刘询(刘病已),刘询的庙号为中宗,意为中兴之主。

为什么说西汉国力鼎盛不在武帝而在宣帝呢?那是因为武帝穷兵黩武,把从文帝以来无为而治积累的财富不说是踢干荡净,那也差不多了,武帝末年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于是下《轮台诏》要求休养生息:当今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修马复令,以补缺,毋乏武备而已。武帝之时,跟匈奴、大宛等国打仗,那都是真刀真枪,以强大的国力做后盾,没有任何虚的,虽然逞强一时,但内耗极大,到最后已经是外强中干了。且四夷不服,不是这个反就是那个反。

宣帝时期则不同,宣帝更讲究策略。以常惠经营西域为例,他很懂得如何利用西域诸国的兵力,而不是每次都从国内调兵。有次跟匈奴打仗,常惠本身就一光杆司令,却用汉朝的节杖调动了乌孙五万兵力大败匈奴。另一次攻打龟兹时,也是联合周边国家兵力,吓得龟兹不战而降。善用孙子兵法: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通过外交手段调动他国兵力,这算是宣帝时期的明智之举了,不过这也应该算是沾了武帝的光,把西域诸国打怕了,他们才认可你。

宣帝有武治的同时,还有文治。武帝喜欢用酷吏,宣帝爱用循吏。所谓循吏,即老百姓口中的好官。宣帝年幼时曾流落民间十余载,深知民间疾苦,知道老百姓过得不容易,所以非常注意改善民生,更难能可贵的是宣帝重情重义,曾顶住权臣霍光的压力,立贫贱时的妻子许平君为皇后,与此故事相关的成语有故剑情深、南园遗爱。

像汉宣帝刘询这样又有文治武功、还有情有义的皇帝在中国历史上真不多见,但为啥他的知名度这么低呢?历史大家吕思勉先生在他的《秦汉史》中对刘询有过这样一个评价,也许能解释为啥刘询的知名度不如汉武帝:帝虽有阅历,而无学问。故能理当时之务,而不能创远大之规。流落民间对刘询来讲,增长了他的阅历,使他避免了在宫中养尊处优所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也许这就是他能够使汉朝得以中兴的重要原因。但另一方面,长期在民间游荡,受教育的机会少了,学问水平自然就低了。所以宣帝虽光大了的武帝的事业,但并没有开辟出新的天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