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本质」也可以被说成「必然性,」「普遍性」或「规律;」而现象是通常看到的事物,即所谓的「眼见为实,」也可以被说成是「偶然性。」

在普通思维中,以「眼见为实」为根据,即认为看到的事物具有无可置疑的「实在性;」

但抽象逻辑思维(哲学)不这样认为。

哲学认为,被抽象后,即抽去现象的具体特征后,现象在逻辑思维中体现为「无,」即不再具有「实在性,」具有实在性的是规律本身,即必然性和原因,并必然导致现象(结果,偶然性)的出现,世界中只有两种事物:原因和结果,即规律和具体事物,即「眼见为实」仅仅是偶然现象,而不是必然规律本身。

认为「眼见为实」的事物是由原因决定的,是哲学思维方式,即「通过现象看本质,」即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始终对「眼见为实」进行质疑,即普通思维不容置疑的事物,在批判性思维中成为必须被质疑的对象,直到发现导致「眼见为实」出现的必然原因,并以发现的必然性作为自我意识的根据。

以普遍原理作为自我意识的出发点,重新审视(批判)自我意识和「眼见为实」的所有判断,就构成了人生智慧。

人生智慧中没有平庸,优秀和焦虑,但有工匠精神(愚公移山)。

回归并践行普遍原理,不以「有用」为判断标准,还原了我和所有事物的固有价值。

所有固有价值(包括我和我的生活,学习,努力,成功,愿望等的虚无性),都在「无中生有,」使人变得「富有,」基于虚无性,使现象的固有价值构成了所谓的「人生意义。」


事物的现象和本质是事物的两个方面,本质是事物内在根本性规律,隐藏在现象后面,本质相对稳定。现象是事物的外在表现,不同的现象可以具有共同的本质,同一本质可以表现为千差万别的现象。

如何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第一,我们要有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现象表现形式千姿百态,没有能力就会被表面现象迷惑。例如,通常网路创业的所谓成功者们,整天宣称他们如何日入几万,不厌其烦的大讲特讲他们的成功之道,引来无数人趋之若鹜,很多人总想快速致富,诚然,运用网路创业成功人士的确不少,但是,它不是适合所有人,成功者他们可能拥有我们不知的辛苦,扎实的理论知识,写作技巧等等能力,我们不能只看到表面现象,跟风而起,伤神劳力回报很低。我们应充实自己的能力,强大自己才是硬道理。

第二,我们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分析事物的能力。从浮华的表象中看清现象背后的本质,世界复杂,人心叵测,我们要剥去表面的现象,感知现象背后的本质。洞察秋毫,明辨是非真假,不被甜言蜜语迷惑,透过现象看本质,需要清醒的头脑,有深刻的分辨力和判断力,要心细如丝,能从事物的蛛丝马迹中探寻到隐藏在后面的事情真相。敏锐的洞察力,要求我们遇事不要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想法,相信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世上事物,纷纭复杂,现象往往掩盖著本质,伪劣商品的真相常被名优商品的装潢遮掩,我们要分析现象去伪存真,找到事物本来面目。

第三,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现象与本质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统一性表现在现象是局部的个别的,本质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或共同的东西。没有无现象的本质也没有无本质的现象,眼光放远,上可以俯仰天地,下可以体察民生,找出事物的发展规律,顺势而为,成就人生。


没有经历,难以看到本质


我们身处在社会中,对于事物的认识,认识的深度,可能各自有差异,面对一个事物的认知了解,应该是通过现象和看本质,而不是只关注于其表面的认识,总结起来也可以说是追起溯源。

这就是好比我们在学习中,对于知识的学习,难题的理解,有人只是理解大意,而有的人则会探其本质,寻找题目中的真材实料,掌握要点,可惜解题的技巧,从而遇到这一类题目,都可以找到解决的冲破口,只有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更好的掌握知识。

想必,大家都听说过古代四大美女和四大丑女吧,四大美女,貌美如花,身材窈窕,集万人宠爱于一身,但他们虽然有著动人的容貌,但这只是表面现象,自古红颜多薄命,他们的下场并不好,而四大丑女则均为帝王将相妻子,除皇帝之妻等等,他们身无动人的容貌,但心地善良,辅佐夫君,这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同样适用于此。

再如头,在我国封建黑暗的统治时期,面对外来的侵略,中华民族士气不振,死伤惨重,鲁迅面对自己父亲病重,却无力医治,于是开始学医,他想通过学医来帮助中国人民远离病痛,可是,最后他发现,光靠医学来完成身体,这根本是无用的,这只是表面现象,中国人真正该医治的是麻木的心灵,于是,他毅然弃医从文,通过语言文字来评击社会,最终希望能唤醒麻木的中国人,并且他成功了,他影响了无数中国人奋起反抗外来侵略,国内的黑暗统治,这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

所以说,真正能够认识到事物,把握事物,了解事物内在的发展,掌握了其发展,我们才能正确的认识,透过现象看本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认识。


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思维方式。

拥有了这种思维方式,你才不会沦为浪费时间在网上和别人对喷,看问题做事情始终不在点子上,总是在做对现实问题的解决毫无助益的事情的那种人。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