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元末红巾军大起义中,南方有实力、有本领、有野心的枭雄就只有陈友谅和朱元璋了,能够在最终夺取天下,重建中华的也只有他们二人!其它几个小角色既没有那个资格也不具备那个实力!

那么在陈友谅与朱元璋的争霸战中,为什么明明拥有兵力优势,在实力上占据上风的陈友谅却因为被一座″洪都城″的难以攻克,而失去了战略主动权,导致了最终的失败呢?浅析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洪都城虽小,但因战略位置重要,导致其成为阻遏陈友谅大军东进之路的一块顽石!为防止后路被断,陈友谅只能强攻洪都城!试图凭借兵力优势消耗掉守军的人力、物力。然而因为地形的原因所限,陈友谅的优势军力无法展开!因此也就只能釆取"添油战术″而无法发挥人力优势!

二、陈友谅错估了形势——以为凭借兵力优势,拿下小小的洪都城易如翻掌!哪知道因为洪都守将的顽抗,而导致其功败垂成。假如陈友谅派部份兵力围住洪都而不攻,釆取绕过洪都取金陵的方法虽非上策,但是却是化被动为主动的另一选择!待金陵被拿下后,洪都城又岂能幸免?然而由于陈友谅担心军队士气和个人威望因此而受损。所以仍然是强攻难啃的洪都城,以至于耽误了宝贵的时间。给了朱元璋以从容部署的机会,以致于失去了得以战胜对手的先机!

三、对于陈友谅来说,洪都城是非打不可的!哪怕是釆取添油战术。为什么呢?因为假如他的几十万大军连只有偏师守卫的洪都小城都无法攻下,还怎么能去同朱元璋的主力大军决战?岂非是未战先输?然而命运恰恰和陈友谅开了这个玩笑:被他所轻视的洪都城,却正好成了导致其失去速胜先期准备不足的朱元璋的机会!

总之:洪都城是一个令陈友谅所没能预料到的"滑铁卢″,正是在这里的延误,导致了他和他的几十万大军的被动。严重打击了陈友谅大军的士气。直接成为导致其最后失败的重要诱因!而对于朱元璋来说呢,正是洪都城的顽抗,才给了他以调整兵力、物资的时间,也给了他以战胜强敌的信心!


没有人海战术!二战时德国进攻苏联动用的军队人数超过1000万,二战时苏联军队最高峰也不过1100万人!两者相差不大,苏联人数也不占优势,用不了人海战术!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